佛曰:人心善念,自有善報!
大師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
意思是說,心若善良,出世間的五道十地會順利得到;心若不善,不但得不到這些,反而可能會墮入三惡趣,所以,解脫與沉淪完全依賴於自心,我們一定要精進修持善心。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但凡心存善念之人,總是以春風化雨般的柔美,滋潤著自己,芳香著別人,溫暖著塵世。
歲月滄桑,善良的人常在,生活中有了善良,就像陰雨天出現了溫暖的陽光,帶給生命的積極向上。
多善念,多行善,終有善報。
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難處,每個人都有苦楚,你不懂他的苦,他不懂你的累,所以懷一顆慈悲的心與人相處,對身邊的人和事,多些寬容,多些善意,少點斥責,少些挑剔。
心存善念的人,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善良,對他人心存憐憫,願意從心底為他人發出最真誠的美好祈願。
一個心存善念的人,自帶光芒,給自己光亮,同時也驅散世間黑暗,給別人引路。
一個心善的人,總是在他人遭遇苦難或者挫折的時候,以雪中送炭的心懷給他人溫暖和希望。
一個善良的人,總是在他人成功的時候,喜悅的時候,送去最真摯的祝福,給予最真心的祝賀。
心存善念的人,平日裡不會處心積慮地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不會斤斤計較,睚眥必報,不會只吃虧,只佔便宜;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不會落進下石,不會袖手旁觀,不會諷刺嘲笑,而是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送去溫暖。
人多起善念,多做善事,多行好事,一心向善,是給自己積德,為人正直,是修自己的行,你的善良,一定會有厚報;你的寬容,必定會有福至。
佛曰:一人行善,全家得福!
老人言:祖上有德,福澤子孫,全家得福,即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
一個大家庭是否興旺發達,子孫是否康健興旺,與堂上的老人,甚至是祖祖輩輩的先人,有沒有行善積德有直接的關係。
《周易》中講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一個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餘福,這些餘福能夠蔭庇子孫;反之,如果他的祖輩們造了很多的孽,做了很多的惡事,那這個家族不可能長久的繁榮昌盛,子孫必定會遭殃。
祖輩有德,全家得福。
司馬光在家訓裡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意思是,把家財萬貫留給子孫,他們未必能守住;把書留給子孫,他們未必去讀,不如行善積德,多積陰德,才是保護子孫後代興旺發達的最好方式。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祿隨之,眾神衛之,眾邪遠之,眾人成之。
活在世間,我們要心存善念,不問究竟,不搬是非,則善心自有善報,一切自有安排。
行善的人,總有善緣,因為你的善良,必定能引來善良的朋友;你的善念,善行能讓人耳濡目染,讓你更加有人格魅力。
做最善良的自己,總會有上天的眷顧,人善人欺天不棄,但行善事,不問收穫,修為無須人見,存心自有心知,總會不經意間,你的善意溫潤著他人與自己生命的同時,終將在未來厚積薄發,並以增值的方式回報與你。
世間事,善惡終將分明,種善念得善果,當你無意播種下善念的種子,假以時日,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福報。
塵世間,如果人人都能奉獻一點善意,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