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看完你就懂了!

2020-12-05 一起學佛

行善後會有福報嗎?從前,有一個僧人,去到一個鎮上,想讓別人捐點錢,修建寺院。

可是,這個鎮上的人,有很多都不願意捐錢。

只有一個人,知道僧人想要讓人捐錢修建寺院後。

這個人就開始,每天都省吃儉用,把錢省下來,捐錢給僧人修建寺院。

不久之後,捐錢給僧人的這個人就死了。人們知道之後,就說好人沒有好報,認為行善的人,為什麼卻得不到好報呢?

那個人死了之後,託夢給僧人,他說他之前的罪業很重。要三世輪迴做貧苦的人,才能報的完三世的罪業,現在一世就報了。

因為自己捐錢建了寺院,所以提前報了三世的罪業,現在非常感謝自己當初的捐錢布施。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看到很多人,行善後,卻沒有得到善報。

那行善,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善報呢?行善,肯定是能得到善報的。

因為佛教裡說,我們種下什麼因,就得到什麼果。

我們種善因,自然能得善果。

那這個善果,什麼時候能報呢?等時間成熟了就會報的。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到了一定會報。

那有一些人,可能會問了,行善之後,為什麼看不到福報呢?

我們有時候,看見別人行善,但是卻看不到別人有善報,於是,就認為,行善,得不到善報。

就像上面的故事一樣,人們看到那個捐錢建了寺院,卻沒看到善報。

其實他已經得到了善報了,免了三世的罪業苦,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而已。

所以,我們做了善事,就一定會得到善報。只是有一些善報,我們肉眼無法看到。

有句話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行善的人,福報雖然沒有到來,但是禍已經遠離了。

所以,我們行善,雖然還看不到福報,或者是福報還沒有到。

但是,行善之人,必有後福,行善,一定會得到善報。

雖然我們行善,可能做了很多的善事,可是福報依舊沒有到來。

我們也不要灰心,一定要相信因果。

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依舊還是需要做一個善良的人,繼續行善積德。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們只管去做好事,不要擔心得不到善良的果報。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種下了善因,一定會得到善報的。

所以,我們行善的人,如果福報還沒有到來。

也許是因為我們肉眼看不到,也許是因為時間還沒有到。

善惡到頭終有報,我們只管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地行善吧。

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佗佛!

相關焦點

  •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春秋·曾子》中的這一段話,兩千多年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標杆,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來處。
  • 福雖未至,但禍已遠離
    有陰德的人走到哪裡都有貴人相處。平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積累陰德呢?所謂陰德就是你做了助人為樂的事不說出來沒有人知道那就是陰德。一、助人為樂,與人為善俗話說得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行善不需要花多少金錢,精力,而是由心發出的善,做有利於他人的事。
  •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經典)
    很多人還記得,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的新聞,曾經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韋思浩,普通的退休教師,一位拾荒老人用自己的行動,溫暖我們冰封已久的沉寂的心。當他意外身亡時,他的遺物更是讓無數人震驚落淚。老人的遺物中,沒有什麼特別值錢的東西,但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泛黃的捐資助學憑證,希望工程的救助報名卡,讀之潸然淚下的受助孩子的來信。善良是掛在心底裡的一輪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個人精神的天空。見很多灰暗的一面,善良卻依然是我們大多數人心底堅守的溫暖與光明。
  • 佛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任何一個出現在你生命當中的人或事都是上天給你的緣,而你要做和能做的就是經歷它。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佛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菜根譚》:善雖未至,禍已遠離,務必善良
    我想起來這樣一句話,心存善念,善雖未至,福已遠離,心存惡念,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大部分人去行善的時候,都喜歡把善良作為一種交易,希望自己的善良獲得一種回報。其實最好的一句話就是這樣說的:善良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一種福報。為善的時候,雖然說短期之內看不到福報,但是他從人生長遠的影響來看,一定是積極的一個作用。
  •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一 * 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讚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被批評的。二 *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 一念善心起,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當你懷著希望的心念看著這個是世界時,這個世界就是充滿希望的。當你絕望,世界同時也變得絕望。帶著有色的眼睛,看的世界就是有色的,帶著金色的願望,看到世界也是金色的了。當你滿懷著惡念的時,世界也就成了你眼中的地獄。當你一念為善時,世界也就變的對你友好起來。一念善心起,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一念噁心起,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輪迴(一個真實的故事)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裡,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 人的一生往往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幫助別人或感恩別人,卻可能冥冥之中有輪迴。 你有多善良你就有多好運,做人,總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當你以善良待人,必然會獲得別人善意的回報。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福報(佛教解釋)福報,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福報(佛教解釋)福報,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福報基本釋義【1】福利果報。如六趣中人天之福報。《增一阿含經一》曰:「雖受梵天福,猶不至究竟。」
  • 「行善者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平日裡常做這3件事,可避免禍事
    行善其實是非禮勿動,非法的事情,我們不要去做,但是我們要勇猛地去行善,每天做一些有益於積陰德的事情。而且在人世間當中很少人能夠做到行善不留名。古人常說"行善者,福雖未至,但是禍已遠離",我們普通人在平日裡經常做這三件小事情的話,就可以避免生活上帶來的禍事。
  • 一個人,一旦悟透這兩句天機,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一個人,一旦悟透這兩句天機,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文/歷史國學大觀福報,其實是消除業障,佛菩薩面前,我們習慣於求福,卻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難,就像一碗汙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累財富的過程是痛苦,每天奔波忙碌,愁眉不展。守財的過程也是痛苦,患得患失,寢食不安。
  • 與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
    與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與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矣。永遠都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命運絕不會虧待一個人品好的人,也不會善待一個心不正的人。
  • 一個人,如果能悟透這兩句話,哪怕福雖未至,但禍已遠離
    人一輩子,永遠離不開便是是為人處事。這不僅需要一種內在的心靈培養,也需要一種對待外界的正確感知。生活中有些人總是逃不開各種極端的思想與行為,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待人接物,總容易讓自己陷於狹隘,這樣很容易招來禍端。所謂物極必反正是這個道理。
  • 人生:行善之人,福祿自至
    人之初心,本是善良,為何後來變得冷漠?或許是行善路上受過傷吧!日行好事,不求回報,誰料白眼狼太多,防不勝防。漸漸學會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世間之大,無奇不有,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叢。自古善惡有報,福田自種。只要心存善念,天地保佑。行善之人,時候一到,福祿自至。善為正,惡為負。善事做多了,正能量滿滿。人緣好了,福報也該來了。
  • 佛曰:一人行善,全家得福!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但凡心存善念之人,總是以春風化雨般的柔美,滋潤著自己,芳香著別人,溫暖著塵世。歲月滄桑,善良的人常在,生活中有了善良,就像陰雨天出現了溫暖的陽光,帶給生命的積極向上。多善念,多行善,終有善報。
  •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佛說:人最珍貴的,是善良!
    了凡大師的四訓經典禪語對話: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人如果做善事,雖然並沒有看到福分來臨,但是災禍卻已經遠離你了;人如果做壞事,雖然還沒有看到災禍到來,但是福分卻已經早已遠離你。
  • 善良之人必有福報,看懂這三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古人云,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我們不能奢求天上掉下餡餅,如果想得到福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未知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握,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行善事,努力做好我們自己,剩下的順其自然即可。佛陀說,善良之人必有福報。老祖宗對於福報的見解,充滿人生的大智慧,值得我們細細感悟。
  • 佛教:行善是因,得福是果
    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面教導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遵從佛的教誨,惡人也不捨棄,極惡之人也要想辦法幫助他回頭。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對惡人沒有一絲毫惡意,這是自己的大受用,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佛學精華: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
  • 現實有悟性的句子,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一 * 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二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三 * 工作是一場賽跑,如果你不認真努力,那就會被淘汰出局。如果你不把握時間,那就沒有成功的機會。
  • 修心: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所以可怕,不在被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行善之所以可嘉,不在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古話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在69歲時,給兒孫留下這段話: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