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5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2021-01-10 網易

  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積累多少財富,而是要多積陰德。

  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

  

  古人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

  《了凡四訓》讀物裡就講到: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所謂積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的事,也可以理解為做好事不留名。為什麼有些人做了好事不留姓名,這些人不是傻,而是真正有智慧,有些人做了好事不留姓名,就是為了給自己多積點陰德。

  

  因此,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訓》解說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善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陰德之家,必然會美滿幸福,福報無量無邊。下面這5種善事,最積陰德,看看你做過幾種?

  

  第一件事:持戒。

  持戒其實就是不去造惡業,不造惡業福報就不會被損耗,《長阿含經》上說,持戒的人,會得到五種功德。

  戒邪淫,修清淨心。戒淫先戒心,戒心先戒目。眼睛不看美色,不看為淨。嘴巴不談淫色,不談為淨。讓心口目遠離誘因,則漸得清淨。

  佛經上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聖號若能每日常念,效果定會彰顯。此外也須力行善事,廣積陰德。

  

  相信只要您的努力,日積月累,戒淫的功效將越來越好,內心也愈來愈清淨。最後,一定能完全徹底的戒除惡習。

  邪淫的人,自甘墮落,身心不淨,業障深重,最消耗陰德。佛家講「萬惡淫為首」,邪淫是墮入惡道的因,經曰: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最積陰德的事情,不是去行善,而是去持戒,如果一個人經常行善而不持戒,積累再多的福報也會被損耗,如果一個人能夠去持戒,就算不去行善,也能積累福報,守住福氣。

  

  第二件事:布施。

  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財布施就是把自己的財物拿出來,分享給其他眾生,無畏布施就是用自己身體和行動,去幫助身邊的人,法布施就是用你的智慧和學識,來幫助更多的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所有布施的行為當中,法布施最積陰德,也最為殊勝。

  口業清淨,不生妄語也是最好的語言布施。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多必有失」,很多時候,福報都是從嘴上流失的,如妄語、扯是非嚼舌根、說話惡毒刻薄等等,這些都會讓福報快速地流失。

  佛家講: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嘴下留德,是為自己修福。嘴巴是福禍之門,嘴上積德也是一種大陰德。

  

  第三件事:懺悔。

  懺悔可以消除業障,可以積累福報,懺悔就是經常去懺悔自己的惡行,並且要斷惡向善,改過自新。

  《大智度論》有言:「諸餘罪中,殺業最重。」《十善業道經》中說,慈悲不殺,可以得到永斷嗔恚,身常無病等十種利益。

  世間終有因果,放生其實就是救助自己,殺生其實就是傷害自己。勸大家莫以殺生為業,茹素不殺,懺悔惡業,消業積福。

  持戒不殺,心有慈悲,就是最好的懺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把自己錯誤的行為改正過來,也是一件積陰德的事,我們要想多積陰德,要學會內省,而不是向外去求。

  

  第四件事:念佛。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得到六種功德利益:第一、得護念;第二、不受害;第三、罪盡消;第四、得長壽;第五、得福報;第六、得尊敬。

  貪、嗔、痴被稱作三毒,是眾生無始劫以來的業習,毒害眾生的法身慧命。

  不貪,斷除一切法相的執著心;不嗔,斷除一切顛倒分別的妄想心;不痴迷,斷除一切邪知邪見的迷惑心。不貪、不嗔、不痴,就是通過修行斷除這三毒,得到解脫。

  念佛也能積陰德,當你福報不夠時,可以通過念佛來增長自己的福報,以達到不貪不嗔,隨緣包容。

  

  第五件事:忍辱。

  佛家常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恨心生起,福氣就跑了。

  生氣的行為最損福報,如果能學會忍辱,就能減少福報的損耗。嗔恨是修行人之大忌,是最損陰德的行為,只有學會忍辱,才能減少嗔恨對福報的損耗。

  得到不該得到的得到,就會失去更多。人生的福氣來自於心安,而非物質欲望的滿足,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

  嗔心是禍患之源,修行忍辱可以增長我們的慈悲心,慈悲心可破除嗔恚障礙,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學會忍一時之辱,慈悲心就會增長,嗔恚心就會漸漸消除。心量越大的人,福氣越深。

  

  朋友們,「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5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

  什麼是善知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善知識。行善可以積德,持戒同樣也能積德。如果你能在生活當中,經常持戒修身,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福德自然會增長。

  

  佛家認為,布施是最積福報的行為之一,世人都喜歡金錢,如果我們能夠舍財去利益眾生,用自己的金錢去幫助更多人,不僅能去除自己的貪心,還能因此收穫布施帶來的善果。

  經常讚賞、轉發和隨喜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讓更多人看到,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如果有人因為你的轉發內容而受益,功德就是你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你做過幾種?
    世間之事,皆有陰陽之分?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語句出自《周易》第二卦:坤卦。
  • 佛教:最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世間之事,皆有陰陽之分?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德一定要多積陰德,行善一定要不求回報,佛法認為,這十種善事最積陰德,看看你做過幾種?第一、廣結善緣。廣結善緣就是要與人為善,凡事都要學會推己及人,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加給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要多結善緣,就能積累陰德。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佛家有言「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感召來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心中有敬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遠離災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此,人生在世,要敬畏因果,多行善積德。行善積德是為自己謀福,也是利益子孫後代。人生沒有福德,就會感召苦果。
  • 常積陰德,必得大福報,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常聽老人說一句話,人生在世,一定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無福不可求也。積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善念、善行,都是積善,積德。但為什麼要說積陰德呢,陰德和陽德有什麼不同,這裡就說到了行善的大小了,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做這4種事,就是在行善積德
    為善而不欲人知,稱為陰德,天必賜福。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朱子治家格言》在《增廣賢文》中有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生在世,不管我們要經歷多少苦難,會遇到多少挫折,我們都要一直堅持行善積德。要知道,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一個家庭興衰與否,都跟這個家庭的成員是否行善積德有關。《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生活中,有3件事,容易折損「陰德」,看看你做過嗎?
    老話講:「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人生一場,總要做點積德的事,就算不為自己,也要為子孫積福。個人的命運,乃至一生的吉兇禍福,都與自己的積德向善息息相關。《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說,想要人生吉祥,就要積德行善。
  • 陰德厚重的人,有3種特徵,看看包括你嗎?
    導讀:立榮名,不如種陰德。正所謂,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兒女成才,事業發達,不愁吃穿,這些都是一個人的「福報」。人活一世,沒有不想享福的,然而福報不是憑空就有的,是自己修來的。宇宙間是有規律的,人的善惡因果也有規律可循,也許短期來講,看不到善人有好報,但是把時間距離拉長,你就會發現,因果是不虛的,有個詞叫「因果異時」。福報都是自己積德修來的,但靠求神拜佛是沒用的,修福積攢最快的當屬積陰德了,陰德就是不是為了求福而行善,也不被人所知。陰德厚重之人,都是有大福報的,從以下3個特徵中,就能看出什麼樣的人陰德厚重,看看包括你嗎?
  •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有句老話我們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間本就是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與之相反作惡事得惡果。很多名人大家都是尊崇「善德」。——管仲明代的「千古奇人」王陽明也曾說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王陽明是明代思想家、軍事家,他獨創的「王陽明心學」正是秉著「修心」和「修善」為理念。王陽明曾辦過學堂講學,王陽明「心學」四句教法正是: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一生多做善事,廣積陰德,福報大
    積德行善的事情,任何人都會去做,但是積德亦有「陰德」和「陽德」之分。萬事萬物都在變,變化中也有不變,就是萬事都有陰陽兩面。我們的一念善心、善行,都是積德。所謂陽德就是為善而人知之,陰德則為善而人不知。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這就是其中的妙理,你是想要上天護佑,天降吉祥呢,還是想要世間的名氣。有智慧的人肯定選擇前者,都希望天地護佑,人生吉祥。
  • 這十件事,最積陰德,你做過幾件?
    行善被人知道了,就是陽德;行善不被人知道,就是陰德。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常行善事,不求回報,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沒有想讓人知道的念頭,這就是積陰德。下面這十件事,最能積累陰德,看看你做過幾件?一,孝順父母。
  • 都說「積德行善」可以得福報,到底要積什麼「德」行什麼「善」?
    現如今,人們經常把「積德行善」這四個字掛在嘴邊,都知道這樣做可以得福報,可是卻並不了解到底要行什麼善才可以積德,而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人們卻開始盲目的抄經念佛,或者是去市場買幾條魚放到綜合裡面去放生,這樣算是在為自己記得嗎?或許算吧,但是卻絕不絕對。
  • 佛教:3件最積陰德的事,你能做到幾個?
    佛門裡有首偈子: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了凡四訓》積善之方中說道: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一個人行善若欲為人所知,雖然帶有功利主義的性質,比如那些以贏得利益和名聲的慈善機構,但因為也間接做了好事,所以是「陽善」,享受世人的讚譽。
  • 最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了!
    《了凡四訓》讀物裡就講到: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
  • 佛曰:一人行善,全家得福!
    心存善念的人,平日裡不會處心積慮地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不會斤斤計較,睚眥必報,不會只吃虧,只佔便宜;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不會落進下石,不會袖手旁觀,不會諷刺嘲笑,而是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送去溫暖。人多起善念,多做善事,多行好事,一心向善,是給自己積德,為人正直,是修自己的行,你的善良,一定會有厚報;你的寬容,必定會有福至。佛曰:一人行善,全家得福!
  • 佛教: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個?
    人的福氣就像一個聚寶盆,你消耗得越快,卻又不知道往裡面積攢,福報就會很快耗盡,福盡則人亡。福報是爭不來、搶不來,算不來,也求不來的,唯有靠人行善積德,一點一點積攢而成。就如《易經》裡說得: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陰德厚重的人,利益的不但是自己,更是惠及子孫後代。有陰德的人,必有天佑。
  • 佛說:因果不饒人,折損「陰德」的4件事,你做過幾件?
    佛家常說一句話: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過去曾經積攢有陰德,不但利益自己,也可以庇佑子孫後代。錢財萬貫終歸無常,也終會有耗盡的一天,積攢錢財,不如積攢善行,那是累世的福田。「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天佑,暗中有善神護持。那麼什麼是「陰德」的?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4種行為,都是有福之人
    老人常勸,為人處世,要積德行善,才能仕途順利。《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祖先留下來的古訓,幾千年來一直被後輩奉行,決定有真理所在。世間不要白來一趟,往前看,我們要記取歷史教訓,往後看,要明白怎樣獲得福報,人生的追求在哪。
  • 有人說「積善之人必有善報」你認為對嗎?
    《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思是,行善的人,到頭來會有好的報應,作惡的人到頭來會有壞的報應。白素貞受菩薩點化下山報恩。白娘娘雖在畜生道,但是白素貞一生懸壺濟世救了很多人。要不是法海扣留了許漢文,白素貞不會動怒水漫金山寺。
  • 「陰德」厚重的人,往往有這三種行為,看看你是嗎
    古語云:「有陰德者,必有陽報。」陰德是指暗中施德於人,行善不留名。積陰德之人,哪怕默默無聞,也會收穫福運,讓自己人生得福。有人或許會認為這些是迷信,但從佛學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迷信,而是因果之道。這種行善積德的福報,並不是自己做了善事,就會給予,而是萬物的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