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因果不饒人,折損「陰德」的4件事,你做過幾件?

2020-12-21 明月天心

佛家常說一句話: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過去曾經積攢有陰德,不但利益自己,也可以庇佑子孫後代。錢財萬貫終歸無常,也終會有耗盡的一天,積攢錢財,不如積攢善行,那是累世的福田。「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天佑,暗中有善神護持。那麼什麼是「陰德」的?指人暗地裡行持好事,持戒修善,而不欲為人所知,沒有功利心。

世人皆習慣向外境去尋找能夠改變人生命運的好風水,殊不知最厲害的風水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好的德行、好的念頭,造就好的風水,成就吉祥的人生。「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就要從行動上下功夫,懺悔往昔罪業,斷除一切惡習惡念,行善積德。「因」不轉,「果」不會改變。佛菩薩縱有萬般神通、無量慈悲,也不可能頂替你去修行。路在自己腳下,命運在自己手裡。「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因果不饒人,以下這折損「陰德」的4件事,你做過幾件?

一、殺生墮胎

經典裡說: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不殺就是放生,就是積陰德。救助有情眾生,使其免受痛苦傷害,其實就是在救拔我們自己,在為自己消業贖罪。戒殺護生者可得大福報,如長壽富貴等等。而殺生則多感召疾病災禍壽短等惡果。

現在許多人不在乎這一點,不畏因果,大肆造殺業,甚至常年以殺生為業,謀取錢財利益。當下一時利益,換來的卻是累劫累世的惡報業障。災禍來臨之時,沒有誰是無辜的。平時不積德,禍到臨頭抱佛腳,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包括那些習慣墮胎的女性,對無辜生命不負責,加重的是自身的惡業,消耗自身的福德。

二、造口業,扯是非

生活中總有一種人惹人厭煩,那就是那些愛在人背後扯是非、嚼舌根的是非小人。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有是非,越是守不住自己嘴的人,往往禍從口出,福報就已經漏掉了。

尤其是那些說話尖酸刻薄惡毒之人,在傷害別人的同時,自己的福氣也已經沒了。我們如何對他人,就是如何對自己,善護口業,嘴下留德,才是福氣。

三、生邪淫、動邪念

「萬惡淫為首」,邪淫是大惡行,極損陰德慧命。俗話說「飽暖思淫慾」、「色字頭上一把刀」,邪淫者,自食惡果。《楞嚴經》裡就講道: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如果人心地不清淨,時常出現些汙穢汙濁的念頭和行為,出軌、對婚姻不忠,等等,都是在種惡因、墮魔道。

「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來愛為基」,有愛欲就有糾纏、有束縛,有牽絆就有業障,有業就有苦。人生本來就夠苦的了,你還不斷地造業起惑,何時能夠得到解脫、離苦得樂呢?若不斷除淫慾,永遠難以出離六道輪迴,這是大苦,也是無福、無慧根。

四、嗔恨,心散亂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嗔恨心最能摧毀一個人的福德,一切付出前功盡棄。愛發脾氣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這樣的人煩惱心最重,最沒有福氣。戒掉嗔恨,內心平和,心順了,事情才會順;心平了,才能平掉障礙違緣。「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心無掛礙、心無雜念,才是生路。

「若人心散亂,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心亂多念佛,心苦多慈悲。心中有福,才會生福,切莫讓外境幹擾自己的心,心態柔和,命運才會轉。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願修一切善法,成就吉祥人生。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凡行善而為人所知者,即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者,即為陰德」,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這是傳統文化讀物《了凡四訓》裡的話,一個人暗地裡偷偷行善,為不欲被人所稱讚,這樣的行為更有功德,更能得上天庇佑。我們說,一個人家財萬貫不算是福,陰德厚重才是福報無量。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四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宗義再多,歸結起來不外乎「因果」二字。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所謂「命運」,其實就是個人因果業力的顯現。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感召來什麼樣的「果」報。佛法就是因果,信佛就是信因果,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都如影隨形。「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敬畏因果,不造惡業,才能遠離諸災。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有損「陰德」的4件事,因果不饒人!看看你做過沒有?
    《了凡四訓》上說,一個人暗地裡偷偷行善,為不欲被人所稱讚,這樣的行為更有功德,更能得到善業。一個人家財萬貫不算是福,陰德厚重才是福報無量。錢財易流失,唯有陰德利益子子孫孫。其實,真正能保佑自己的不是堂上佛菩薩,而是我們自己的德行、我們的善行。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佛家有句佛語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
  • 生活中,有3件事,容易折損「陰德」,看看你做過嗎?
    老話講:「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人生一場,總要做點積德的事,就算不為自己,也要為子孫積福。個人的命運,乃至一生的吉兇禍福,都與自己的積德向善息息相關。《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說,想要人生吉祥,就要積德行善。
  • 「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苦有甜,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無論福禍,皆是因果。有的人善良一輩子卻吃盡苦頭,有的人罪惡滔天卻享盡榮華,這不是不公平,幾輩子的陰德積累的不一樣,這輩子的餘蔭或餘禍罷了。
  • 佛教:因果不饒人,這6件事損耗「陰德」,別再做了!
    「人無德則不能立」,一個人沒有陰德庇佑,是很難感召來福報好運的。《了凡四訓》裡說道: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是為上天所庇佑,為上天所記功的。那麼何謂「陰德」?就是暗地裡偷偷行善做好事,不是為了行善而行善,而是單純的慈悲心起,利益眾生、不求回報。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此,人生在世,要敬畏因果,多行善積德。行善積德是為自己謀福,也是利益子孫後代。人生沒有福德,就會感召苦果。所以,南山老人說:「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4件事究竟是哪4件呢?第一:殺生,造「殺業」。
  • 佛說,這4件事最積陰德,你能做到幾件?
    提起「陰德」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它指的是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好事。凡為善而欲為人知,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如果做了善事而刻意讓人知道,雖然也利益了他人,但是功利性太強,發心不純,可以享受世人的讚譽,但如果德不配位,容易引發禍事。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今後別再做了,不然因果難饒人
    「陰德」就是福報,那些有德行、樂於助人的人福報更多,人生才能少了些困苦折磨。福禍是握在自己手裡,你願意做善事就能積累福報,反之壞事做多了也會消耗「陰德」,從而被禍事纏身。畢竟「神通不敵業力」,每個人的因果不虛,只能靠自己去改變。信佛不是為了讓佛祖為自己消災,也不是縱容大家的惡行,它是為了讓我們明因果,不去造業,自己不去反省自己,別人是改變不了你的。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今後就別再做了,不然因果難饒人。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 佛教:最積陰德的十二件事,你做過幾件!
    何謂陽善,何謂陰德?在《了凡四訓》一書中云:「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從這句話當中,其不光告訴了我們陰德是什麼,也告訴了我們陽善是何物。那麼如何積攢「陰德」其實這是有方法的。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最積陰德的十二件事,並看看你做過幾件?
  • 自古因果不饒人,這3件有損陰德的事,斷不可為
    前段時日,我在途經一寺廟時,發現廟宇橫梁上寫了這麼一番話: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所幸在僧侶師父的解釋下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這句話是說做了好事為了讓別人知道那叫陽善,默默無聞的積德行善屬於陰德。
  • 佛教:折損福報的5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人的命運由己不由天,「福禍無門,唯人自召」,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是自找的,沒有誰能夠改變你的因果。佛說,「有求皆苦」,與其惡果現前了「臨時抱佛腳」,不如從當下起斷惡行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不積善德,福不會來;惡業太重,禍自然來。
  • 善有善報,十件最積陰德的事,陰德會福澤子孫,你做了件
    善有善報,十件最積陰德的事,陰德會福澤子孫,你做了件。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好事善事被人知道,叫陽德,不被認知道叫陰德。
  • 佛教:最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件?
    「前世因,今生果」,前世沒有積好陰德,今生的命就會很苦。命不好,再不好好修行,人生就會更苦。人生福報有定數,過早耗盡,苦難跟著就來了。雖然人的命一出生既定,已無法改變,但是人的運勢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而得到改善。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陽善的人可以享受世人的讚譽,但是陰德卻可以得到上天的庇佑。一個人、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就是積攢了厚厚的積德。錢財易散易流失,但是陰德卻可以保子孫興旺。有人質疑為什麼壞人卻沒有遭受惡果?佛門裡如是說: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