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2020-12-16 千面修行者

佛家有句佛語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

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

01做邪淫之事

佛說:「邪淫不分對誰,果報是短命。」

佛家一般認為邪淫的事都是不好的事,不論任何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就會受到因果的報應,而且對陰德損害很大,命運也不會好。

比如夫妻之間,如果不做一些違背天地之理的,那就叫做正淫。如果是除了配偶之外的人,那便是邪淫。

一個人做了邪淫之事,被冠以淫男亂女的稱號,被人詬病,受人指點,只會身敗名裂。同時,家庭也會受到牽連,敗壞門風,尤其是另一半,會感到心寒,愛人反目,家人反感,家庭不再是溫暖的港灣,而是地獄,下一刻就會分崩離析。

事業也會受到影響,一個人的家庭沒有安穩的環境,也會在事業上沒有太多精力。一個人連家庭關係都處理不好,怎麼能把事業做好呢。

因此,做出邪淫之事的人,不僅家庭不穩,工作不順,親朋好友也不願與之多交往,這樣的人只會消耗自己的陰德,麻煩不斷,怎麼會有好運相隨呢。

佛語有云:自古因果不饒人,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壞事做盡,福氣全無,自有災禍來臨。因而,每個人要思想端正,知行合一,存好心,做好事,才能身心自在,福慧雙修。

02口無遮攔,造口業

佛說:「積口德,就是積福氣。」

有人說話不注意言辭,不注意場合,只顧自個高興了,別人心裡非常難受。殊不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個人口下留德,既是對自己的積福,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避免禍從口出,為了逞一時之快,不顧後果亂說一氣,會得罪很多人。在人生路上,敵人會越來越多,道路會越來越窄,所以做到謹言慎行,多說善言,福氣自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出六月寒。」別動不動出口傷人,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說話常懷慈悲之心,不要滿口汙穢,說話尖酸刻薄,怨天尤人,負能量太多,差不多就行了,惡語越多,福氣越少。所謂因果就是說壞話是因,引發禍端就是果。

佛語有云:「一個幸福的家庭要想日子過好,家庭幸福,人生美滿,多說知足二字。」因為佛教深信因果論,明白因果報應,善惡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此,做人做事,知足常樂,才會有福運,積攢善德。

佛家講究修閉口禪,因為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不會說話就不要說,做人不會說話很危險,說話收不住腳,口吐狂言,大放厥詞,只會給自己增加麻煩罷了。

當然會說話,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是內心真誠,懂得換位思考,多說有益的話,說到別人心坎裡。比如誇獎的話可以脫口而出,詆毀的話要三思後行。

有的人不喜歡說話,一個人覺得沉默是金固然好,但遇到不公不平時,該說還是要說的,沉默並不是不反抗,並不是贊同,堅持正確的觀點,支持正義的話語。

佛家講究因果,善惡到頭終有報,人無論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口吐良言,就是修善業,積福運,存陰德。聰明的人養一張富貴一嘴,嘴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好好說話,可以改變命運,得富貴之命,行陰德之路。

03虐待父母

佛說:「孝善可以積德。」

人在做,天在看。做人要盡孝道,這就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是父母生而養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能成為這些人不孝順父母的理由。對於這些,要學會包容,連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一個連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會是一個心胸狹窄、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小人」。這種人不值得交往。

做為子女,想要擁有幸福的家庭,順利的人生,先從孝敬父母開始。胸懷大志的人首先要容得下父母,細心照顧好他們,這也是在積德。

沒有寬廣的心胸,人生處處皆障礙,又哪來的快樂幸福?將來孩子大了,父母年邁需要孩子的時候,孩子肯定也會跟父母斤斤計較,正所謂言傳身教,有其父必有其子。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與阿難持偶遇一家人,孩子把乞討來的好飯給父母,自己吃不好的飯。阿難很感動, 卻很疑問,孩子這麼孝順,處境卻出奇的差。

佛陀對阿難說:「人生在世,孝順供養父母的功德難以計量。我曾經以自身肉救濟父母,因此福德,才得以成就佛道。孝養父母,福報自現。」

一個人不孝順父母,拜佛是沒有用的,佛祖也不會保佑他,他自己也成不了佛,因為這個人造業最重。

身無饑寒,父母不曾虧我。人無長進,我何以對父母。

父母不曾讓你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不曾虐待子女,子女何以對父母非打即罵,做出人神共憤的事。這是子女以德報怨,自毀前程。一個人總報怨父母無能的人,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是懂得父母的艱辛,明白為人父母的苦難,接納他們的平凡。」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應該接受他們的一切,不是抱怨,更不是虐待,而是感恩。

百善孝為先,從現在起,要善待父母,不要虐待他們。

古人言:「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非者,天報之以殃。」

不做淫邪之事,是為善,口下留德,也是為善,善待父母也是善。做善事必會有好報,福報自至。與之對應的惡業,也不要去做,做了必定會遭逢大難,積德全消,惡運連連。

世間萬事都逃不開因果循環,善惡既是因也是果,自古因果不饒人,多行善事,積陰德,方能成就自身,得福緣。

(作者:千面修行者)

相關焦點

  • 自古因果不饒人,這3件有損陰德的事,斷不可為
    前段時日,我在途經一寺廟時,發現廟宇橫梁上寫了這麼一番話: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所幸在僧侶師父的解釋下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這句話是說做了好事為了讓別人知道那叫陽善,默默無聞的積德行善屬於陰德。
  • 有損「陰德」的4件事,因果不饒人!看看你做過沒有?
    因果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其用以說明宇宙人生現象。因果是一個人修行的核心。不明因果,不可能明白宇宙人生現象;不信因果,不可能獲得人生修行的真實利益。只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自覺地嚴格地遵守戒律。也只有嚴持戒律的人,才能使三業清淨。
  • 佛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錢財易流失,唯有陰德利益子子孫孫。那麼如何積陰德?積德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多布施、放生,利益他人,救濟他人其實就是在救助自己。斷惡就是消業,行善就是培福,有句話叫「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如是因結如是果,因果之報、真實不虛。「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佛說:這三件事最損陰德,千萬不要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認為,世間有三件事最損陰德,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了,否則容易種下惡因,招來惡果。第一件事:惡念。一個人每天所想的事,就決定了他會遇到什麼樣的事,如果經常存惡念,就會招來黴運,如果經常存善念,就會招來好運。世間有因果,真實不虛,善因得善果,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小小的念頭,就足以讓你粉身碎骨,墮入惡道,也足以讓你功成名就,富貴平安。
  • 佛教:因果不饒人,這6件事損耗「陰德」,別再做了!
    「人無德則不能立」,一個人沒有陰德庇佑,是很難感召來福報好運的。《了凡四訓》裡說道: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是為上天所庇佑,為上天所記功的。那麼何謂「陰德」?就是暗地裡偷偷行善做好事,不是為了行善而行善,而是單純的慈悲心起,利益眾生、不求回報。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四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宗義再多,歸結起來不外乎「因果」二字。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所謂「命運」,其實就是個人因果業力的顯現。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感召來什麼樣的「果」報。佛法就是因果,信佛就是信因果,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都如影隨形。「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敬畏因果,不造惡業,才能遠離諸災。
  • 佛教:這3種行為,最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中有說道: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一個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天佑。但若做壞事自損陰德福報,那就須知果報不饒人了。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人生的福禍從來不是掌握在上天的手中,而在自己手裡。我們的一切遭遇,我們當下所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緣法,都是自己曾經種下的因,當下受到的果。「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因果是佛法之根本,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會一直伴隨著我們所有人。求福避禍的方法很簡單,你不做惡業,自然不會感召惡果;你行善積德,福自然來。
  • 這3件事,既讓人心不清淨,又損陰德,儘量不要做了
    多做好事,多結善緣,德就能越積越厚,越來越多的人感激自己,幫助自己,自己也就越來越有福。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這是播種在別人內心感恩的種子,在自己有難的時候才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佛教認為,陰德積累的越多,播種的種子也就越多,幫助自己的人,自然也就越多,福報也就越大。因此,正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不求回報的付出才是生了清淨心,這樣才能夠做好事不留名,積陰德。
  • 佛說:因果不饒人,折損「陰德」的4件事,你做過幾件?
    過去曾經積攢有陰德,不但利益自己,也可以庇佑子孫後代。錢財萬貫終歸無常,也終會有耗盡的一天,積攢錢財,不如積攢善行,那是累世的福田。「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天佑,暗中有善神護持。那麼什麼是「陰德」的?指人暗地裡行持好事,持戒修善,而不欲為人所知,沒有功利心。世人皆習慣向外境去尋找能夠改變人生命運的好風水,殊不知最厲害的風水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今後別再做了,不然因果難饒人
    「陰德」就是福報,那些有德行、樂於助人的人福報更多,人生才能少了些困苦折磨。福禍是握在自己手裡,你願意做善事就能積累福報,反之壞事做多了也會消耗「陰德」,從而被禍事纏身。畢竟「神通不敵業力」,每個人的因果不虛,只能靠自己去改變。信佛不是為了讓佛祖為自己消災,也不是縱容大家的惡行,它是為了讓我們明因果,不去造業,自己不去反省自己,別人是改變不了你的。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今後就別再做了,不然因果難饒人。
  • 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懺悔了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十件事是最損陰德的,最好一件也不要去做,一旦做了福報就會被損耗掉,福報少時災禍就會出現。要想積陰德,這十件事千萬不要做。第一、廣結惡緣。第二、不信因果。佛教認為,世間因果真實不虛,人的命運其實就是因果不斷循環的鏈條,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種下一顆善惡之因。
  • 一位高僧的告誡:這3件事有損陰德,你最好不要去做
    所謂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佛學上說: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由此可見,陰德比陽善更具有無量功德福報。不論你信不信佛,生而為人,應該要多積陰德,不要去做有損陰德的事。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易損陰德的十件事,你做過幾件?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
    如果做得是損陰德的事情,那麼災禍當然去找你了。《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想要積累自己的陰德,那麼損陰德的事情就不要做了。看看下面這十件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哪怕做過一件,都可能招來災禍。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趨吉避兇,避禍得福,但因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一旦獲得福報,就容易得意忘形;一旦遭遇災禍,又會怨天尤人。其實我們所有的境遇,都是由自己的心念言行所感召而來的,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行不不得,皆反求諸己」。下面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沒有做過,如果做過,也要趕緊懺悔改過。
  • 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一個人行善做好事,如果帶著一定的功利心,想要得到世人的認可和讚譽,這種行善雖有福德,但功德未必很大,若是德行與事實不符,則必有災殃。但若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欲為人所知,這樣「陰功」就會很大,會被善神天佑。
  • 「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多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福報和災禍其實都是自己行為的因果,如果你經常做損耗陰德的事,自然會招來災禍,如果你經常做積德積福的事,自然會收穫善果。有人說,一個人要想積累更多陰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做損耗陰德的事情。文字覺得,「最損陰德之事,一看便知」:這十件事,會招惹災禍!要提防!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為了自己美好的夢想,行善事,說好話,存好心,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為自己種下善因,果報自然殊勝。 積善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有雄厚的財力,也不一定要付出勞累的體力,有時候一個善念,就能積累無量福報,正如佛家所言,一切法由心想生。 一個人思想善,言語善,就擁有了積累福報的根基,老話講:「一言可以致福,一言亦可致禍。」所以言語的力量也不可忽視,禍從口出,經常犯口業,因果不饒人。本文就和大家分享,語言的忌諱,在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果報來得快。
  • 積「陰德」的10件事,若是做了3件以上,就要恭喜你了
    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積德一定要多積陰德,陽德是有漏之德,陰德是無漏之德。要想多積陰德,可以去做這十件事。《金剛經》上說:「菩薩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之事,做了有德之事,又不被人知道,就能積累陰德,惠及子孫。◆第一、不殺生。
  • 「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苦有甜,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無論福禍,皆是因果。有的人善良一輩子卻吃盡苦頭,有的人罪惡滔天卻享盡榮華,這不是不公平,幾輩子的陰德積累的不一樣,這輩子的餘蔭或餘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