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4種行為,都是有福之人

2020-12-19 妙音聞聲

老人常勸,為人處世,要積德行善,才能仕途順利。《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祖先留下來的古訓,幾千年來一直被後輩奉行,決定有真理所在。世間不要白來一趟,往前看,我們要記取歷史教訓,往後看,要明白怎樣獲得福報,人生的追求在哪。

民間歷來就有積德享福之說,作為年輕人要修福,要積德,要行善,到了老年之後,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有人照顧,這是自己修的福報。所謂積德也分為兩種,「陽德」和「陰德」之分,積陰德要勝過積陽德百千倍。

「陽德」就是做好事,想讓別人知道,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認同。「陰德」從「陰」字上來看,不難理解,就是陰性、隱藏的,不為人所知的德行,既不被人所知,也不刻意的與別人去講。

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佛教文化都是講因果報應,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積德也是同樣的道理,做好事肯定有好報,要是被人知道了,接受了別人的誇讚,這個果報也就沒有了,因為別人的讚美就是福報。

如果做好事不被人所知,這個福報就會積攢在自己身上,別人偷不走,在生活中自會感召天降吉祥,好運連連,趨吉避兇,而陰德更會福佑子孫後代。我們在生活中常聽到這樣的話,某個家庭的後代要是考上名牌大學,當了大官,人們紛紛誇讚這是祖先積了陰德。

積累「陰德」這種思想和產生的行為,才能真正能幫助到他人,利益他人。這種思想是自然的,甚至很容易就淡忘,這才是真正的積德,是積的大德。由於這些特徵,才使積德之人,福報無量,子孫後代興旺,福祿綿長。以下的這4中行為,都是積陰德厚重,所產生的,看看你有嗎?

第一、慈眉善目。

佛教講:「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心境如何,時間久了在面貌上就會顯現出不同的「相」。一個人40歲以前可以說是天生的面貌,40歲以後的面貌就是自己修得了,心地慈善的人,必然有「慈眉善目」之相。

第二、慷慨布施。

布施就是給予,幫助別人,用自己的財力幫助困苦的人,如果自己本不富裕,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就是最好的布施。在佛教中,「布施」是修行六波羅蜜之一。從因果角度而言,我們今生所獲得的一切,都是過去生中,布施所得。

第三、少欲知足。

佛家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貪嗔痴慢疑,六道輪迴因。」這些都是自己的欲望。很多人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不知足,被各種欲望所牽引著,不能做真正的自己,能夠知足少欲之人,是真正有大智慧,大善根之人。

第四、戒殺放生。

一個人若能夠做到戒殺放生,凡有所求,無不如願以償,會得龍天讚嘆,善神護佑,福報將不可估量。反過來講,若隨意殺生,也會給自己造成嚴重的因果,消耗自己本有的福報。

以上4種行為,你做到了幾種,願大家在生活中,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今日網上偶見這樣一幅書法作品圖片,圖片提供者詢問此作所書寫的內容,告知這是一個行草書鬥方作品,四個大字是「積善人家」,落款是「庚子秋月劉石」,欽印是「劉石之印」。整體來說這幅作品寫的不錯,從字形,章法,內容來看都挺好的,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光明日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原標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光明論壇·溫故】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釋淨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易經》裡面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是因,餘慶是果報,我們要想來世好,或者要想這一生晚年好,來得及,現在開始努力斷惡修善,我們晚年就會有好的果報。我們在大陸訪問,遇到有一些人,總希望把自己的兒女親屬送到外國去,以為到外國去將來就有希望,在自己國家好像就沒有前途,這一種想法錯了,大錯特錯!
  • 【傳統文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因此,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為更好的弘揚繼承傳統文化,9月4日下午,敦化市中醫院院班子成員與全體行政人員在會議室共同視頻學習了由劉餘莉教授講解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群書治要》之《周易》中說到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處世格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 鍾么爺談道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作者: 李默言 來源:越讀越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有位女企業家被王希海的孝道感動,提出要嫁給他,一起照顧他父親,王希海婉言拒絕了,他說:「謝謝你,但我不能結婚,因為結婚後我就不能全身心照顧父親了。」鍾中重點向大家闡釋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的含義。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家中出現這種徵兆,註定人才輩出,子女有福!《易傳》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習近平曾說:「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 而好的家風,做人第一就是「德」,行事第一就是「善」。
  • 一個小短片告訴你: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每天都有分 享。《周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出自《易經》的坤卦。坤卦說的,正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大意是說:經常行善的人家會有許多可以慶賀的事,經常做惡事的人家會有許多災禍在等著它。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這一矛盾如何解決?
  • 要有一個好心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吳學良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我們常說心態平和,心存善念,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說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它的後面還有一句話與之相對應,叫做「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細細琢磨,這兩句話其實與我們常常說到的一句俗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的意思差不多,只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更通俗、直白些罷了。攝影照片/吳學良你想呀!
  • 易經俗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來自《易經》坤卦文言:「積之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喜歡做善事,積累了大量善行的人家,猶如存下許多錢那樣,必然有用不完的好處留給後代。做了許多壞事的人家,猶如欠下許多債務要子孫清付那樣,必然會把許多災殃留給子孫。
  • 研修《了凡四訓》,積善之方(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易》曰(1):「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2),而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3) 。孔子稱舜之大孝(4),曰:「宗廟饗之(5),子孫保之。」皆至論也。試以往事徵之(6) 。【注釋】(1)《易》:《周易》,儒家重要經典。簡稱《易》。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多傳承四種家風,家庭必有福報
    文/芨芨草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大多和家庭成員的作為有關係。古人有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是說,積有善德的家庭,就有福報;沒有積德的家庭,就會有禍端。我們也常說,一個家庭有什麼樣的因果,和家風是相輔相成的。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常有這幾種善行的,恭喜你,福報要來了
    不過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他正廳中間掛的那幅字畫,上面寫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顯得特別蒼勁有力。朋友說,那是他祖先的手墨,後輩們一直將它傳承下來,如今生活都過得挺好,家族也日漸騰達了。想想也是,朋友都七十了,退休後兩口子的日子,過得舒服自在,特別是兒女們也成家立業了,有所作為和建樹,讓人好不羨慕。那麼,何為「積善之家」呢?
  • 都懂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道理,很多人卻忘了更重要的下半句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做「好人有好報」,什麼是好人?不同的人心裡自然有不同的認知,要是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好人就是「心存善念,行為端正,不做惡事的人」,可以說,一個好人必定也是一個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的人,這樣的人自然會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所以,好人得到好的回報也就不難理解了。
  • 【家風展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冀氏家風
    【家風展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冀氏家風 2020-08-06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曾仕強解讀《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今天的科學告訴我們,未來是不可測的,更是測不準的。 我們看到氣象臺報氣象經常不準,是什麼道理?是人員的問題嗎?
  •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作者:何天華  《周易·文言傳》有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大意是說: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用德行修來的
    文/芨芨草導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易傳》中有這樣的句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行善積德的家庭,會有福報;而沒有這些德行的家庭,則會有禍殃。家庭是這個樣子,個人修行也是這樣子。行善積德是一種好的行為,這種行為放到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會有好的福報。這樣的因果關係,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很多事實論證的。01 「胡潤全球富豪榜」今年年初,馬雲再度成為「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的中國首富。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登上這樣的榜單了。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做這4種事,就是在行善積德
    「為善而欲人知之,稱為陽善,徒得虛名。為善而不欲人知,稱為陰德,天必賜福。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朱子治家格言》在《增廣賢文》中有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不管我們是出於給自己積德,還是給家人積德,我們都需要行善積德。至少在我們多行善時,能夠無愧於心,也可以無愧於行走在這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