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活洞見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上周末,首次去朋友家做客。他是我的忘年之交,為人低調、謙虛。從他家擺設上看,雖說點簡樸,但充滿了書香的氣息。特別是他那個書櫃,珍藏了很多書籍。輕輕取出一本來,翻開兩頁,那發黃的紙上,還散發出淡淡的墨香,令人心曠神怡。不過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他正廳中間掛的那幅字畫,上面寫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顯得特別蒼勁有力。
朋友說,那是他祖先的手墨,後輩們一直將它傳承下來,如今生活都過得挺好,家族也日漸騰達了。想想也是,朋友都七十了,退休後兩口子的日子,過得舒服自在,特別是兒女們也成家立業了,有所作為和建樹,讓人好不羨慕。那麼,何為「積善之家」呢?有哪些行為才算是「善行」呢?朋友告訴我,積善之家就是積善行善、積功累德的家庭。如果常有以下五種善行的,恭喜你,福報要來了。
第一種,心善。人之初,性本善。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心善人亦善,心寬路則寬。而大凡心善之人,通常多想他人好,勿記小人仇。他們懂得用一顆善良的心和別人交往,懂得用慈悲的心去照看別人,能夠超脫生活中的各種煩惱。特別是那些菩薩心腸的人,常養心、善養生,往往好報不斷,福氣自來。而分辨一個人的善惡,有時只要看他的眼睛就夠了。畢竟,眼睛是心靈的窗口。
第二種,念善。佛法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可以說,無論是相貌還是身體,都是一法。念善,相就善;念清淨,身就清淨。正所謂:相由心生,境隨心轉。而我們俗話所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都是同樣的道理。其實,我們也明白,人活著不過是一種心情,只要心好,一切則好。而心中有善念,心中有他人,一切都會豁然開朗,不是嗎?
第三種,言善。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而這種行為,可以通過言語表達出來。正所謂:善言暖三冬,惡語冷三伏。在生活中,我們習慣於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久而久之,我們就懂得善言了。因為人只有言善,只有誠懇,才能真正打動別人的心,才能產生心靈的共鳴。
第四種,行善。人常為善,必有善報。是啊,善報是善行的福報。其實,做人,經常伸手幫助他人,處處禮讓他人,這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功德累積。而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把」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濟達天下「視為座右銘,並不時告誡自己:。是啊,人活世上,要麼做個好人,要麼仿效好人。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第五種,德善。德善的人,人品好,為人厚道,待人真誠。在生活中,我們常聽見對別人評價,諸如」靠得住、信得過「之類,所說的往往也是德善之人。其實,人的口碑,如同人的品牌。口碑好,招牌則響,效應就好。其實,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在塑造自己的品牌,而好的品牌一生享受。畢竟,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活世上,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只要日行一善,善福增長;只要每日常行,福澤德被。所以說,當一個人常有以上五種善行的,恭喜你,福報要來了。
朋友,你說對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