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常有這幾種善行的,恭喜你,福報要來了

2020-12-19 生活洞見

作者:生活洞見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上周末,首次去朋友家做客。他是我的忘年之交,為人低調、謙虛。從他家擺設上看,雖說點簡樸,但充滿了書香的氣息。特別是他那個書櫃,珍藏了很多書籍。輕輕取出一本來,翻開兩頁,那發黃的紙上,還散發出淡淡的墨香,令人心曠神怡。不過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他正廳中間掛的那幅字畫,上面寫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顯得特別蒼勁有力。

朋友說,那是他祖先的手墨,後輩們一直將它傳承下來,如今生活都過得挺好,家族也日漸騰達了。想想也是,朋友都七十了,退休後兩口子的日子,過得舒服自在,特別是兒女們也成家立業了,有所作為和建樹,讓人好不羨慕。那麼,何為「積善之家」呢?有哪些行為才算是「善行」呢?朋友告訴我,積善之家就是積善行善、積功累德的家庭。如果常有以下五種善行的,恭喜你,福報要來了。

第一種,心善。人之初,性本善。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心善人亦善,心寬路則寬。而大凡心善之人,通常多想他人好,勿記小人仇。他們懂得用一顆善良的心和別人交往,懂得用慈悲的心去照看別人,能夠超脫生活中的各種煩惱。特別是那些菩薩心腸的人,常養心、善養生,往往好報不斷,福氣自來。而分辨一個人的善惡,有時只要看他的眼睛就夠了。畢竟,眼睛是心靈的窗口。

第二種,念善。佛法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可以說,無論是相貌還是身體,都是一法。念善,相就善;念清淨,身就清淨。正所謂:相由心生,境隨心轉。而我們俗話所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都是同樣的道理。其實,我們也明白,人活著不過是一種心情,只要心好,一切則好。而心中有善念,心中有他人,一切都會豁然開朗,不是嗎?

第三種,言善。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而這種行為,可以通過言語表達出來。正所謂:善言暖三冬,惡語冷三伏。在生活中,我們習慣於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久而久之,我們就懂得善言了。因為人只有言善,只有誠懇,才能真正打動別人的心,才能產生心靈的共鳴。

第四種,行善。人常為善,必有善報。是啊,善報是善行的福報。其實,做人,經常伸手幫助他人,處處禮讓他人,這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功德累積。而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把」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濟達天下「視為座右銘,並不時告誡自己:。是啊,人活世上,要麼做個好人,要麼仿效好人。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第五種,德善。德善的人,人品好,為人厚道,待人真誠。在生活中,我們常聽見對別人評價,諸如」靠得住、信得過「之類,所說的往往也是德善之人。其實,人的口碑,如同人的品牌。口碑好,招牌則響,效應就好。其實,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在塑造自己的品牌,而好的品牌一生享受。畢竟,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活世上,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只要日行一善,善福增長;只要每日常行,福澤德被。所以說,當一個人常有以上五種善行的,恭喜你,福報要來了。

朋友,你說對嗎?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釋淨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易經》裡面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是因,餘慶是果報,我們要想來世好,或者要想這一生晚年好,來得及,現在開始努力斷惡修善,我們晚年就會有好的果報。現如今社會上很多同學,拼命的賺錢,說多留點錢財給子孫,讓他們生活的好點,卻不知,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其實什麼留給子孫最好,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這是真正明了感應之道,才能夠說得出來。一個人有沒有前途,是他的福報,命中注定的。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用德行修來的
    文/芨芨草導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易傳》中有這樣的句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行善積德的家庭,會有福報;而沒有這些德行的家庭,則會有禍殃。最後,只有一個騎車的小夥子,看到這樣的情景,停下來阻止並呵斥那些人:「你給我抬回去!」我們今天看到馬雲的個子,也能想像出他年輕時那個瘦弱的模樣。一個瘦弱的小個子,哪裡來的勇氣和擔當?如果換了今天的你,你會這樣做嗎?對方那麼多人,你只是一個人,並且還是身材瘦小,手無縛雞之力,你有這樣的膽量嗎?
  • 【傳統文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因此,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為更好的弘揚繼承傳統文化,9月4日下午,敦化市中醫院院班子成員與全體行政人員在會議室共同視頻學習了由劉餘莉教授講解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群書治要》之《周易》中說到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今日網上偶見這樣一幅書法作品圖片,圖片提供者詢問此作所書寫的內容,告知這是一個行草書鬥方作品,四個大字是「積善人家」,落款是「庚子秋月劉石」,欽印是「劉石之印」。整體來說這幅作品寫的不錯,從字形,章法,內容來看都挺好的,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家中出現這種徵兆,註定人才輩出,子女有福!《易傳》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處世格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 《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看完這篇,讓你學會方法!(必看)
    很多人嘴上說著不相信命運,但內心渴望著命運的眷顧,所以常聽到「你真好運」「你很有福氣」之類的話。那我們的一生能否做出改變,獲得所謂的「福運」呢?有一個詞叫「積德」,它是中華文化千年發展來,對行善最美好的詮釋。
  • 易經俗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來自《易經》坤卦文言:「積之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喜歡做善事,積累了大量善行的人家,猶如存下許多錢那樣,必然有用不完的好處留給後代。做了許多壞事的人家,猶如欠下許多債務要子孫清付那樣,必然會把許多災殃留給子孫。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典解讀,感悟人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辯也。這部經典裡面,處處彰顯著古人的智慧,今天小編就和大家重溫解讀一下其中的一個經典名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原文解讀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經常行善積德的人,家中必然有著享受不盡的福慶;積累惡行的人,家中必然有著不盡的災禍。正如坤卦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只有有深厚德行的人,才能承載這份福報。
  • 研修《了凡四訓》,積善之方(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易》曰(1):「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2),而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3) 。孔子稱舜之大孝(4),曰:「宗廟饗之(5),子孫保之。」皆至論也。試以往事徵之(6) 。【注釋】(1)《易》:《周易》,儒家重要經典。簡稱《易》。
  • 光明日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原標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光明論壇·溫故】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積善之家,常有餘慶(深度好文)
    原創┃萬紅雲積善之家,常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何必羨慕大富大貴,行不義之財,即便大富大貴,恐也餘殃不斷。歡樂常在,開心隨行,便是人生之大幸,何比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家族的善,不是一朝一夕而來。不因做一件好事,太小而不顯眼,就不做,做好事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再小都要做完美,盡力去維護。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但如何辨別生活中的是非與真偽之善?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太上》曰: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我們知道,善對人生乃至整個國家社稷都有莫大之益。但是,生活中有的人行善而得善報,而有的人行善卻未得善果,或雖有小小善果而所酬遠不及其所行。
  • 要有一個好心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吳學良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我們常說心態平和,心存善念,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說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它的後面還有一句話與之相對應,叫做「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細細琢磨,這兩句話其實與我們常常說到的一句俗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的意思差不多,只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更通俗、直白些罷了。攝影照片/吳學良你想呀!
  • 「了凡四訓」之積善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華民族的真善美精神
    人草木茶禪文化自古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可見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分喜慶的事情,如果積惡的家庭往往多出現多餘的災禍。有看過《了凡四訓》的朋友,都知道這本書是非常有名的勸善書,了凡先生把其一生的經歷和所悟道理都記錄於書中,他在積善篇中,以古人的真實例子,來證明積善的功德,以此來告訴世人,一定要多積善修德,心存善心,多行善事,才可以有好的福報。
  • 鍾么爺談道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作者: 李默言 來源:越讀越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有位女企業家被王希海的孝道感動,提出要嫁給他,一起照顧他父親,王希海婉言拒絕了,他說:「謝謝你,但我不能結婚,因為結婚後我就不能全身心照顧父親了。」鍾中重點向大家闡釋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的含義。
  • 一個小短片告訴你: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每天都有分 享。《周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出自《易經》的坤卦。坤卦說的,正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呢?
  • 第6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一則,每日自省,養成習慣;再則,日積月累,修煉心性;最後,若您親近宗教,信奉因果,則會知道這是在積累功德;最後分享一下個人對善行的理解,希望對有緣者有所裨益:何謂善,簡言之,利人利己者善,舍己利人者大善;損人利己者惡,損人不利己者大惡。
  • 曾仕強解讀《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今天的科學告訴我們,未來是不可測的,更是測不準的。 我們看到氣象臺報氣象經常不準,是什麼道理?是人員的問題嗎?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4種行為,都是有福之人
    老人常勸,為人處世,要積德行善,才能仕途順利。《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祖先留下來的古訓,幾千年來一直被後輩奉行,決定有真理所在。世間不要白來一趟,往前看,我們要記取歷史教訓,往後看,要明白怎樣獲得福報,人生的追求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