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背誦《三字經》是念歪「經」

2020-12-05 中國法院網

2012-09-24 11:24:19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張立美

  據了解,廣州市天河區今年試行經典教育工程,目前不作為考試科目,也不進行評估,只是會階段性調研和抽測,但對經典教育的達標要求很高:幼兒園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唐詩》等,小學一年級要全本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二年級至六年級則分別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誦《千家詩》、《大學》、《論語》、《中庸》、《古文觀止》等(9月20日《南方日報》)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社會道德不斷滑坡,人心變冷,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和世俗文化又不斷對校園進行侵蝕,加上獨生子女時代,學校道德教育出現嚴重問題。開展國學教育和經典誦讀教育,就是對目前校園德育教育的不足進行彌補,以重建文化信仰和重塑文化靈魂,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培養孩子們的健全人格,這也是近年來「讀經熱」、「國學熱」在全國多地上演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國學經典作品誦讀多了、背誦下來了,時間久了,確實更容易讓青少年理解裡面的意思。從這個角度說,要求中小學生背誦國學經典作品不失為開展國學教育和經典誦讀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這也是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全文背誦的原因所在。但是,從教育規律和對青少年未來負責的角度說,作為小學老師,筆者認為要求小學生全文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其實是念歪了經,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很小,僅僅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很難領會經典著作中的內容和思想,如果不進行引導,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們誦讀和背誦文章內容,必然會導致他們先入為主,難以接受新思想,還會致使一些不健康內容流入校園,接受經典作品中的一些糟粕觀念和封建思想,扭曲了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從這個角度說,為了對孩子的未來負責,為了遵循國學教育和經典誦讀的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應該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精華思想,領會經典,而不是要求他們死記硬背。另一方面,要求小學生全文背誦經典作品,實質上是採取應試教育手段逼迫孩子接受國學教育,死記硬背的經典誦讀教育在無形之中只會增加孩子的學業負擔,因為小學生全文背誦1000多字的《三字經》、《弟子規》等文言文撰寫的經典作品需要大量時間,否則做不到。

  事實上在前幾年各地推行國學教育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就有一些地方嘗試全文背誦《三字經》做法,但是遭到了公眾的反對,並及時進行了糾正。比如山東省教育廳在去年就叫停了青少年全文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的做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從這個角度說,廣州天河區要求小學生全文背誦《三字經》等經典作品其實是在開倒車,與民眾對國學教育、經典誦讀活動的意願和期望相背離。

  筆者認為,國學教育和經典誦讀教育的核心,其實不是要求中小學生必須一字不差的全文背誦以《弟子規》、《三字經》為代表的國學經典著作,而是要讓孩子們從小理解這些經典作品的含義和表達的思想觀念,並吸取裡面的精華思想。從這個角度說,經典誦讀教育,與其強制要求中小學生必須全文背誦《三字經》,不如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包括我們今天的口語化、白話文的教育,讓孩子們從小理解經典著作的思想和內涵,讓國學思想深入孩子的腦海之中,而不是只記住了裡面的一些語錄。

相關焦點

  • 家有牛孩:4歲男孩全文背誦《朱子治家格言》
    4歲男孩全文背誦《朱子治家格言》「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近日,瀘州市納溪區瀘天化小學操場,4歲男孩元元全文背誦了700多字的《朱子治家格言》。讓在場的數百名大人、孩子嘖嘖讚嘆。納溪區「親近經典、傳承文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近日舉行啟動儀式,將在全區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4歲娃每天背經典4歲的元元在納溪區天山風景區的青山書院誦讀經典國學已經20多天了。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引爭議
    (新華調查)中小學生「讀經熱」如何規範?新華網濟南1月5日電(記者趙仁偉、陳灝)「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中小學下發的一紙禁令引發爭議,一時眾說紛紜。
  • 3歲如何輕鬆背誦《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
    孩子在2歲8個月的時候,學校老師推薦的一個講座,王財貴教授的《一場演講怎麼做到孩子3歲能背誦《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全文,我直接上乾貨:第一周:我決定做一個嘗試,手機音樂播放20多天我家孩子真的能《千字文》全文從頭到尾都能背下來,孩子還很小,我都背不下來,我都懷疑她是一個小天才了。第四周:已經能背了,讓她繼續聽、繼續跟讀,屬於鞏固階段。我想說,小孩子是不知道困難的,關鍵是家長有時候覺得困難沒開始或者半途而廢了。我們家孩子一開始會到處跑,沒有看繪本、玩玩具那麼有趣。
  • 廣州天河區要求一年級全本背誦《三字經》等書
    資料圖片  天河區對經典教育的達標要求  幼兒園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唐詩》等,在老師的指引下初步學會感受語言韻律美,初步欣賞經典音樂、美術;  小學一年級要全本背誦《弟子規》、《三字經》;  二年級至六年級則分別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誦《千家詩》、《大學》、《論語》、《中庸》、
  • 《三字經》話題喋喋不休 讀經亂象誰來指引?
    「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中小學下發的一紙禁令引發劇烈爭議。《三字經》之類的「蒙學經典」要不要學?要不要背?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柏」?老師該怎麼教?家長該如何引導?本報從老師、家長、專家等多方面進行了採訪。
  • 山東禁止全文閱讀三字經被質疑為推銷教材
    經典誦讀(資料圖)中廣網濟南12月31日消息(記者王成林 山東臺記者李健 趙國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規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
  • 別念歪「一視同仁」之經
    「一視同仁」當然是一本好經,但念過頭就容易被念歪,甚至成了庸俗思想和落後觀念的「背鍋俠」。譬如,少數領導幹部不分「青紅皂白」,對「快牛慢牛」一個樣。常打著「一視同仁」的幌子,不管「三七二十一」遇到績效考核一律「差不多」、碰到評優評先一股腦「全上報」。這種「一視同仁」的態度理念,表面上看是「為了一切下屬,為了下屬一切」,實則是搞「坐排排、分果果」的平均主義。
  • 秦朝人也會念《三字經》?《楚漢傳奇》的歷史常識小結
    請看如下的一些歷史常識小結:一、秦朝人念《三字經》私塾先生在教授弟子們誦讀《三字經》,請問秦始皇的時代,《三字經》就開始流傳了嗎?秦朝人念《三字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大家都知道,《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是我國三大國學啟蒙書籍,被後人合稱為「千百三」,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中的《三字經》更是為眾多國人所喜愛和背誦,其作者據傳為南宋的王應麟。也就是說,在王應麟之前,是不會有人能背誦什麼「人之初,性本善」之類的。但是前段時間,小編看到一部歷史電視劇《楚漢傳奇》,裡面竟然出現了三字經的臺詞。
  • 山東禁止全文推薦《三字經》 學校不知如何取捨
    [提要] 山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中小學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要求去其糟粕。一教育工作者稱不知道這裡面哪句才算「糟粕」:「要『去其糟粕』,應該先把『糟粕』圈出來,讓大家知道哪裡是『糟粕』」…[我來說兩句]   山東省教育廳29日發出相關通知,要求規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消息一經報導,立即引起全社會熱議。
  • 語文老師整理:「三字經」全文(帶拼音),非常實用,值得收藏!
    語文老師整理:小學三字經全文(帶拼音),非常實用,值得收藏!中小學語文的學習要注重方法和習慣的,雖然我們說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卻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教材,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應該繼承學習的文化精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讀來朗朗上口,細悟滿是真理,這麼優秀的傳統文化,你還會被背誦嗎?word版的獲取方式在文末呦!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腐蝕學生心靈
    山東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塗可國說,《三字經》《弟子規》《神童詩》都是明清以來重要的啟蒙讀物,在道德勸誡、歷史文化知識普及、傳統語文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中小學生一開始不明白其內涵,久而久之就能起到文化薰陶和思想潤澤的作用。「必須承認,這些文章中的確有強調繁文縟節、犧牲個性、男尊女卑等消極落後的內容,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符合的意識形態,我們必須批判地繼承。」
  • 當我把《三字經》通篇背誦下來,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中國古代三大啟蒙讀物其一《三字經》無需多介紹,關於文章標題「當我把《三字經》通篇背誦下來,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各位看官一定好奇:「《三字經》的秘密?」小編認了,標題不過是「譁眾取寵」,目的和大家分享《三字經》一個重要的思想「學」。
  • 山東禁全文推薦三字經續:學校不知如何取捨
    山東省教育廳29日發出相關通知,要求規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消息一經報導,立即引起全社會熱議。【反方】不能斷章取義孩子大了自有甄別有網友表示,既是誦讀經典,就應全文通讀,而不應任由孩子斷章取義。
  • 山東禁止全文閱讀三字經 稱糟粕腐蝕孩子心靈
    山東省教育廳29日發出相關通知,要求規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消息一經報導,立即引起全社會熱議。【反方】不能斷章取義孩子大了自有甄別有網友表示,既是誦讀經典,就應全文通讀,而不應任由孩子斷章取義。
  • 三字經 不能全文誦讀嗎?
    通知要求慎重選擇學習誦讀內容,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三字經》等經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其中精華與糟粕同在,讓中小學生囫圇吞棗地消化吸收,肯定不利於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教育部門以行政命令形式禁止中小學推薦全文誦讀《三字經》等,卻失之生硬,甚至是一種懶漢思維。
  • 談一談丨《道德經》和《三字經》有什麼差別呢?
    《道德經》,也被稱為《道德真經》。作者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讀音同丹),類別屬於哲學,這部著作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時期,也就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之前的這段期間。道德經主要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
  • 「美文悅讀」吟誦「三字經」的外公
    他小時候上過幾年私塾,念了幾本啟蒙教材,其中獨愛《三字經》,能倒背如流。不久,日軍的炮火燒到家鄉,私塾被毀,他從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撿回一條命。幾年後,翻身當家作主了,他非常珍愛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所以,他每天樂呵呵的,反覆唱著《東方紅》或《大刀進行曲》,有時吟誦著《就義詩》,他每次念完後,總是補上一句:「看,殺頭只是碗大個疤,有什麼可怕的,只要主義真,有千千萬萬個夏明翰站出來……」外公唱曲或吟詩的時候,是不需要聽眾的,有時一個人獨自享受,有時讓心愛的黑貓或黃狗當聽眾。
  • 《美人心計》電視劇中小皇帝劉恭背誦《三字經》有何不妥?
    在中國的古代經典讀本中,《三字經》莫過於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一部著作之一了。在電視劇《美人心計》中,小皇帝劉恭不喜歡讀書,呂雉對此大傷腦筋,呂雉的侄兒就利用劉恭喜歡音律這一特點,讓他背誦一篇文章就教他一篇鼓樂,結果劉恭進步很快,小皇帝劉恭在呂雉面前竟然背誦《三字經》。
  • 《三字經》伴我共成長
    如果說,有一本書,在誦讀時既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那有可能是《三字經》。  如果說,有一本書,在誦讀中不僅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又能講明道理,對我影響很大,那一定是《三字經》。  早在幼兒園,我們就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背誦《三字經》的前半部分。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們把《三字經》當成了兒歌背誦,比一比誰更熟練,誰更響亮。
  • 三字經難理解 家長不怕三綱五常內容影響孩子
    提起《三字經》,大部分小學生都能背上一段,甚至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對「人之初,性本善」毫不陌生。記者在採訪時選取了幾句比較晦澀的三字經內容,發現小學生們對這其並不了解。當記者提問「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的時候,大部分小學生並不知道含義,對「三綱者,君臣義」這樣的句子也不能理解。不少學生反映並不喜歡背誦《三字經》晦澀的內容,但是對其中一些典故很感興趣,比如「孔融讓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