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三大啟蒙讀物其一《三字經》無需多介紹,關於文章標題「當我把《三字經》通篇背誦下來,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各位看官一定好奇:「《三字經》的秘密?」
小編認了,標題不過是「譁眾取寵」,目的和大家分享《三字經》一個重要的思想「學」。
學,則學習,比如學習《三字經》當中涵蓋的歷史、天文、地理等等,總而言之,「學」的重要性如同吃飯之於每個人,不可或缺。
小編先說自己背誦學習《三字經》有趣的過程。
一天早上刷牙的時候,隱隱約約聽聞某家小孩說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不是熟悉的《三字經》?從這一刻起,心生背誦的興致,但自知三分鐘熱情的性格特點,1147字的《三字經》背誦無疑是「天方夜譚」。
但機智如我,無論如何懶惰,每天必定刷牙,於是想出將《三字經》貼在洗手盆上方的方法,刷牙的時候看幾句,兩個月之後,終於通篇背誦下來。
「學」是《三字經》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則所謂「《三字經》的秘密」。一個人不但不能少了學習,不學習的人甚至「枉為人」,甚至不如蠶蛹、蜜蜂。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三字經》極力推薦「學」,而且言明「學」的側重和方向。學「數」、「文」,四書五經,非但多見天下之事,以廣其所知,多聞古今之理,以廣其所學,而且要篤志深入,持之以恆。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四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之外,《三字經》循循教導,一個人從小則應當立志讀書學習,長大後學以致用,上替國家效力,下為人民謀福利,不虛度光陰,老亦有所為。以「學」貫穿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幼而學,壯而行、幼不學,老何為
當我們以沒有時間、精力等藉口荒廢學習,《三字經》又以孫敬、車胤等人事跡為例,如何不為家貧輟學,創造條件「學」的條件,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其次,蘇洵、梁灝的經歷告誡我們,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人一旦開始「學」,任何時候尤未晚已。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最後,以《三字經》的最末四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最為結束,願你我以此為戒,不辜負光陰,用心專注「學」,終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