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未參與奪嫡,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2020-12-13 清朝那些人

(康熙)龍馭上賓,朕哀慟號呼,實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皆僕於地。誠親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哀。朕始強起辦理大事。——《大義覺迷錄》

雍正八年,趁著「曾靜逆反案」的時機,雍正皇帝親撰《大義覺迷錄》,對外界所傳「弒君傳位」、「逼殺生母」、「弒兄殺弟」等諸多罵名予以了正面回應。在談及「康雍皇權更迭」的詳細過程時,雍正皇帝刻意強調了第一個向自己磕頭稱臣的皇室兄弟——康熙帝皇三子胤祉。

為何專門強調皇三子胤祉對自己的認可態度?

康熙四十七年,皇長子胤褆被康熙皇帝下令「削爵、圈禁」;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二次被廢,被永遠圈禁於鹹安宮。此時的皇三子胤祉,已經成為眾皇子事實上的「老大哥」,他對雍正皇帝的支持與否幾乎能夠左右當時混亂的局面,直接影響其餘皇子對雍正皇權的認可程度。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講,皇三子胤祉還應該是雍正皇帝的「擁立功臣」

只是,這位「擁立功臣」在雍正朝有落得何種結局呢?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了皇三子胤祉的最終結局:

雍正八年,上命奪爵,禁景山永安亭,聽家屬與偕,弘晟仍禁宗人府。十年閏五月,薨,視郡王例殯葬。乾隆二年,追諡。

康熙四十七年,皇三子胤祉雖然舉報皇長子胤褆「魘鎮太子及諸皇子」,而將皇長子一舉扳倒,但在康熙五十一年,皇三子胤祉見奪嫡形勢太過混亂就主動退出了奪嫡之爭。再加上雍正皇帝繼位之初,皇三子胤祉率先「叩頭稱臣」的識相表現,即使不被雍正皇帝感恩,就不至於落得被「圈禁至死」的悲涼局面吧?

是皇三子胤祉果真犯了錯,還是雍正皇帝本就嗜殺成性,再或者這個看似淡漠明志、一心編書的散淡皇子本就是雍正皇帝當初最大的威脅?

首先,我們來看下皇三子胤祉到底有沒有犯錯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雍正皇帝登基以後,便命胤祉前往景陵守陵,說實話這並不是對待「功臣」該有的態度;雍正二年,因為胤祉的兒子弘晟犯錯,雍正皇帝又將弘晟「削世子爵位,貶為閒散宗室」。自此,皇三子胤祉和雍正皇帝之間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雍正六年,皇三子胤祉索賄事發,雍正皇帝召其御前奏對時,胤祉又和諸王公大臣發生了激烈爭吵,當然這肚子邪火肯定是衝著雍正皇帝來的。於是,雍正皇帝以其「無人臣之禮」為由,將其降爵為「郡王」,並將其罪歸於其子弘晟,將弘晟禁錮宗人府。

雍正八年二月,雍正皇帝復其「親王」爵位,可沒過兩個月,皇十三子胤祥病逝,皇三子胤祉又因為喪禮遲到、勿悲傷之情而觸怒了雍正皇帝。憑心而論,即使胤祉對雍正皇帝有意見,也不該表現在胤祥這樣一位「賢王」的葬禮上,更何況胤祥還是雍正皇帝恨不能捧在手心的「十三弟」。於是,雍正皇帝將新帳舊帳一塊搬了出來,將其削爵、圈禁,直到乾隆二年病逝。

就此來看,雍正皇帝雖然有做得不地道的地方,但皇三子胤祉「作死」表現,才是其被嚴懲的主要原因。

只是,雍正皇帝為何自登基便瞧不上這個唯一的兄長

皇三子胤祉,在康熙朝以何種形象存在?《清史稿》有一段話能夠直接說明:

四十六年三月,迎上幸其邸園,侍宴。嗣是,歲以為常,或一歲再幸。

性格孤僻,甚至有些偏執的雍正皇帝,為何能慢慢贏得康熙皇帝的認可?就是因為兩步棋:1、每逢諸皇子出現紛爭,雍正只是「坐山觀虎鬥」,絕不參與,而且始終以康熙皇帝的「龍體安泰為先念」,表現出自己「至誠至孝、無心奪嫡」的一面;2、在康熙皇帝逐漸被皇子奪嫡弄得心力交瘁的晚年時期,經常邀請其臨幸府邸,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而這兩點最為關鍵的奪嫡辦法,雍正幾乎都是向皇三子胤祉學來的。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首次被廢,與太子胤礽交往密切的皇三子胤祉非但沒有獲罪,還得了康熙皇帝「從未慫其為惡」的積極評價;康熙五十一年,太子二次被廢,皇三子胤祉再被「賜銀五千兩」。另外,皇三子胤祉自幼「文採見長、騎射出眾」,乃係康熙皇帝諸皇子中發展最為全面、最為出色的一位。所以,康熙五十一年以後,皇三子胤祉雖然主動退出了奪嫡之爭,潛心編書、不問政事,但實際上他才是康熙皇帝最為傾心的皇位繼承人。

所以,康熙皇帝臨終之際,雍正真正擔心的並非遠在西北的皇十四子胤禵,也非坐鎮京城的皇八子胤禩,而是這個「扮豬吃老虎」的皇三子胤祉。但凡皇三子胤祉於康熙晚期拉攏幾個手握實權的武將,清朝的歷史恐怕就會徹底改寫。所以,才有了雍正皇帝剛一登基就命皇三子胤祉前往景陵守陵的結果。

再加上皇三子胤祉藉助編書的機會,結識並拉攏了一大幫有識之士,當代名仕,儼然成為了當時清流的領袖人物,左右著雍正朝的輿論導向。陳夢雷、周昌這些曾經歸於胤祉門下的名仕,一個個走到了雍正皇帝的對立面,皇三子胤祉這個主子會落得什麼下場,可想而知。

所以,皇三子胤祉這個看似無心奪嫡的閒散皇子,其實才是雍正皇帝當初最為強勁的政敵;進入雍正朝,他所代表的天下讀書人又成了影響雍正皇權穩固性的最大因素;再加上其子弘晟和他自己屢屢的作死行為,皇三子胤祉會落得「奪爵、圈禁」的下場也是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大義覺迷錄》、《清實錄·世宗實錄》

相關焦點

  • 胤祉未參加奪嫡,並首先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幽禁至死?
    胤祉未參加奪嫡,並首先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幽禁至死?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生母榮妃馬佳氏。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胤祿:胤祉乖張不孝,暱近陳夢雷、周昌言,祈禳鎮魘,與阿其那、塞思黑、允 交相黨附。其子弘晟兇頑狂縱,助父為惡,僅予禁錮,而胤祉銜恨怨懟。怡親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懷嫉忌,並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削爵。
  • 胤祉只做學問不爭儲,雍正上臺第一個磕頭稱臣,為何還被囚禁至死
    當雍正從眾多皇子中,以黑馬之勢殺出重圍。對昔日奪嫡時的「敵人」,雍正處理起來可謂是毫不手軟。囚禁、流放、削宗奪爵、逐出宗室等,按照奪嫡時對自己造成困擾和危害程度,一一處置之。 在他眾多兄弟中,有一位飽讀詩書、一心鑽研學問的三阿哥胤祉。這位阿哥在奪嫡之爭中,從未和雍正產生過正面衝突,甚至雍正上位後,還第一個向他俯首稱臣,為何雍正卻將他幽禁終身而死呢?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整個所謂「九子奪嫡」期間,胤祉基本上就是在組織一群文人編書,沒有過多涉足皇子之間的爭鬥。暢春園那場戲,胤祉更是第一個向剛剛即位的雍正帝下跪行禮,算是表示支持雍正帝上位,對雍正帝控制局面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也正是這一跪,為胤祉換來了「御前免跪」的恩典!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胤祉最終是以誠親王之尊得以善終的。
  • 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身為雍正的三哥,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身為康熙皇帝的三兒子、雍正皇帝的三哥,胤祉之所以會被雍正皇帝囚禁到死,你當真以為他沒有參與到這九龍奪嫡當中,其中的「一龍」指的就是胤祉,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胤祉,一直都在以自己那種默默無聞的方式參與著爭儲。
  • 胤祉並未真正參與奪嫡之戰,又主動向雍正低頭,為何還是被囚禁?
    但讓人有些不解的是,三阿哥胤祉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的參與奪嫡之戰,無心皇位的他並沒有成為雍正的宿敵,甚至在雍正登基後主動向他俯首稱臣,可即便如此,胤祉卻並沒有倖免於難,依舊被囚禁了起來,以至於親王爵位都被廢黜,這是為何?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或許認為雍正一直對胤祉以禮相待吧,畢竟電視劇中雍正不但重用胤祉,甚至還賜予了他御前免貴的恩典。
  • 胤祉並未參與爭儲,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仍被囚禁至死?
    康熙從小就開始培養胤祉,胤祉無論是騎射書法還是文學,在幾個皇子中都極為突出,他在父親面前那麼表現自己,倒不是為了皇位,畢竟皇位終究會是太子胤礽的,只是為了給父親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康熙很看好胤祉,待他去攻打噶爾丹的時候,就想要胤祉管理軍隊,因為出色的管理能力,胤祉被封為誠郡王。
  • 不參與爭儲,第一個向雍正俯首稱臣,為何胤祉依舊被雍正囚禁至死
    胤祉,康熙的第三子。在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中,有人說胤祉是最為淡定和坦然的那個。將自己置身事外,一心投入到對文化的研究當中。而當雍正上位後,胤祉又是除四王集團外第一個向其俯首稱臣的皇子。但是即便如此,胤祉卻依舊難逃被雍正囚禁到死的結局。那麼二者之間到底有哪些恩怨情仇呢?胤祉是否真的對皇位不心動呢?作為康熙的第三子,從順位的角度來看,胤祉還是很有可能登基大寶的。畢竟,清朝執行的並非是漢王朝普遍採用的嫡長子繼承制,而是從後代中擇優選取。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這場奪位爭鬥的最終勝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他成功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伴隨著雍正皇帝的順利登基,當年那些參與了「九子奪嫡」、與他爭奪皇位的康熙皇子們也隨即迎來了「末日」。
  • 歷史上三阿哥胤祉奪嫡心思並不明顯,為什麼還被雍正囚禁致死?
    至於說胤祉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歷史上沒有這一回事,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橋段,而且是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他迫於當時的形勢才跪下來稱臣的,十三爺胤祥沒來之前,隆科多沒有捧出遺詔之前,他都沒有甘心,他不相信康熙會傳位於胤禛,即使康熙臨駕崩之前對他們在場的所有阿哥說傳位於四阿哥,他還是不願意承認,因為他自始至終看不上他的這個刻薄的四弟。
  • 胤祉不參與爭儲,也沒有和胤禛作對,為何後來還被雍正囚禁到死?
    《雍正王朝》中,當皇四子胤禛成為九子奪嫡的最後贏家而坐上帝位之後,是皇三子胤祉第一個向雍正帝下跪行禮,此舉意義重大,這表示康熙帝兒子中最年長的一個(被圈進的皇長子和皇次子不算進來)率先承認了雍正帝,對於雍正帝控制當時的局面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隨著胤祉的臣服,底下的皇子們也紛紛表示了臣服。
  • 三阿哥胤祉潛心學問,為何還被雍正圈禁至死?
    雍正帝有三位兄長,分別為皇長子胤禔、皇次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相比胤禔和胤礽,胤祉熱心編書,以學問見長,在九子奪嫡中也未顯鋒芒。康熙帝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病逝於京城北郊的暢春園後,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讀了康熙帝傳位於雍正的遺詔。胤祉首先向雍正叩首稱臣。應該說,胤祉並無什麼政治野心。
  • 雍正王朝:三阿哥胤祉,一心只讀聖賢書?他才是隱藏的奪嫡高手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三子胤祉始終以「書蟲」的形象存在,一心只讀聖賢書,直接參與皇位爭奪的表現更是少之又少。雍正皇帝登基後,皇三子胤祉第一個主動站出來「跪拜稱臣」,並獲得了「御前免跪」的特殊恩典。就此來看,皇三子胤祉或許和「九子奪嫡」事件並沒有關係。
  • 雍正登基後為什麼將不關心政治的三阿哥胤祉圈禁至死?
    雍正登基後為什麼將不關心政治的三阿哥胤祉圈禁至死?愛新覺羅·胤祉,康熙帝第三子。由於他的文學和書法造詣在康熙眾多兒子當中都是最高的,且平日裡很少摻和奪嫡之事,因此他便給人一種不關心政治的印象。認為皇三子胤祉不關心政治,顯然是不客觀的說法,胤祉在胤礽被廢之後也是不甘寂寞的加入儲位之爭。
  • 雍正王朝:胤祉能夠御前免跪,就因為他曾幫過雍正4次?當然不是
    在真實的「九子奪嫡」中,雍正皇帝真正的對手並非太子胤礽,更非皇長子胤禔,甚至也並非勢力龐大的皇八子胤禩,而是一直潛心編書,似乎從來都不過問政事的皇三子胤祉。一廢太子時,和太子胤礽關係頗為親近的胤祉非但沒有受到責罰,反而被康熙皇帝予以了充分肯定;二廢太子時,胤祉更是被康熙皇帝高度評價。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胤祉主動退出奪嫡之爭,康熙皇權到底會傳到誰手裡還真不一定!
  • 三阿哥胤祉為什麼被雍正皇帝一再打壓?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遭廢囚禁,素有軍功的大阿哥胤禔認為不立嫡,便立長,自己的大好機會來了,一時間非常興奮。或許康熙皇帝並不看好胤禔,就在胤禔洋洋自得的時候,康熙當著朝廷重臣的面,直言無意立急躁愚頑的胤禔為儲。
  • 雍正即位當晚,三阿哥胤祉率先向雍正磕頭,為何仍被整得很慘?
    孟光祖在各省活動時,還經常以胤祉的名義給地方督撫大員饋贈禮品。不僅如此,康熙還特意對供職於蒙養齋館的魏廷珍說,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書,若有此事,即當以身命保之」。康熙的意思是,萬一有人問起孟光祖的事情,就讓魏廷珍以修書的事情為由,幫胤祉頂一頂,不要把胤祉牽連進去。很顯然,晚年的康熙並不希望政治鬥爭牽連太大,特別是牽扯到胤祉身上。
  • 胤祉是雍正帝的三哥,沒參加儲位之爭,為何也被囚禁至死?
    然而,胤祉(雍正帝即位後,改為允祉)的結局卻並不好,他的四弟雍正帝即位後,先是將其降為郡王,接著又以非常奇葩的罪名,革去他的爵位,將他們全家都囚禁起來。最後,胤祉在憂鬱和疾病中離開人世,死在禁所。那麼胤祉為何會有這樣的結局呢?
  • 胤出身僅次胤礽,又堅決反對雍正,為何受打壓反而是最輕的?
    此後,胤褆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皇次子胤礽。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第二次坐上皇太子之位的胤礽再次被廢黜,禁錮於鹹安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幽死於鹹安宮,終年五十一歲。不久,雍正追封為胤礽和碩理親王。皇三子胤祉。
  •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說三阿哥胤祉才是隱藏最深的奪嫡皇子?
    康熙非常清楚,大阿哥胤禔與太子胤礽的關係不和,並且胤禔對於胤礽的太子之位早有覬覦之心,康熙將胤禔安排負責行宮衛戍,讓他當這個保安隊長,就是在穩住胤禔情緒的同時,將他死死的按在自己的身邊,使其不能趁亂加害於太子胤礽,畢竟康熙還需要一個活著的太子胤礽向他解釋這一切的緣由。
  • 胤祉一直專注修書不爭權,雍正為何將其幽禁至死?他才是真正勁敵
    康熙時期,九宮奪嫡之時,九位成年皇子可謂各顯神通,皇三子胤祉卻是其中異類,不爭皇儲之位,一直醉心於興文化、修類書。 註解:類書,是我國古代一種大型的資料性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