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和地役權,民法典這樣規定...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民法典,即日起,隴西縣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設立「跟法院小哥哥學習民法典」專欄,以「語音+法條」的方式,大力宣傳民法典,以期提高民法典的知曉率、普及率,為民法典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三百六十二條 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第三百六十三條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第三百六十四條 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三百六十五條 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註銷登記。

第十四章 居住權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註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第十五章 地役權

第三百七十二條 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

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第三百七十三條 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

地役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供役地和需役地的位置;

(三)利用目的和方法;

(四)地役權期限;

(五)費用及其支付方式;

(六)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七十四條 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百七十五條 供役地權利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允許地役權人利用其不動產,不得妨害地役權人行使權利。

第三百七十六條 地役權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利用目的和方法利用供役地,儘量減少對供役地權利人物權的限制。

第三百七十七條 地役權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超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的剩餘期限。

第三百七十八條 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時,該用益物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經設立的地役權。

第三百七十九條 土地上已經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的,未經用益物權人同意,土地所有權人不得設立地役權。

第三百八十條 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併轉讓,但是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一條 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併轉讓。

第三百八十二條 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受讓人同時享有地役權。

第三百八十三條 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地役權對受讓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第三百八十四條 地役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供役地權利人有權解除地役權合同,地役權消滅:

(一)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濫用地役權;

(二)有償利用供役地,約定的付款期限屆滿後在合理期限內經兩次催告未支付費用。

第三百八十五條 已經登記的地役權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註銷登記。

錄 音:張 博

原標題:《【民法典】關於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和地役權,民法典這樣規定——跟著法院小哥哥學民法典(十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5章)|「地役權」都規定了哪些內容
    第三百七十七條地役權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超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的剩餘期限。第三百七十八條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時,該用益物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經設立的地役權。
  • 論民法典中的居住權_民法典關注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按照《民法典》第 366 條之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同時,因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民法典》第 369 條) 而屬於人役權的範疇,從而有別於地役權。從立法例上看, 各國和地區的民法對居住權的規定都很簡單,其原因在於,有關居住權的設立、效力與消滅等都準用用益權的相關規定。
  • 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建議
    在我國《物權法》制定過程中,關於典權的取捨曾發生過激烈的爭議,最終《物權法》沒有規定典權。同樣的爭議在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物權編修正時也發生過,但最終「修正案」保留了典權制度。在我國《物權法》通過後,理論上呼籲物權法應當承認典權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過。時值編纂民法典的今天,學者們又建議民法典應當規定典權。
  • 《說法時間》之」典滴生活」民法典編章系列專題: 民法典物權編中...
    《民法典》的頒布將會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變化?由麗水市司法局冠名播出的 「說法時間」欄目,於近期聯合浙江匯時律師事務所,共同推出七篇「民法典編章系列專題」,為大家講解《民法典》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民法典編章系列專題二有恆產者有恆心。
  • 《民法典》乾貨之物權編-用益物權
    明確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遵循的原則和規定《民法典》在原《物權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了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遵循綠色原則,並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確立居住權《民法典》規定了居住權的概念、設立及生效要求、行使限制、和消滅的情形。
  • 一案一說丨居住權、地役權,怎麼看?怎麼辦?
    疑惑解答根據民法典中居住權的相關規定,普大爺作為房屋的所有權人,有權在房屋上為保姆設立居住權,以滿足保姆生活居住的需要。首先,普大爺需與保姆籤訂居住權合同,在合同中約定當事人的姓名和住所、住宅的位置,此外還可以對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居住權期限、爭議解決的方法等進行約定。其中,居住權的期限可以約定為直至保姆死亡時居住權消滅。
  • 葉陽| 民法典居住權制度的若干問題
    居住權規定在民法典物權編,但內容橫跨財產法和身份法,涉及總則、物權、合同、婚姻家庭和繼承編的相關規定,在制度設計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一、居住權的主客體制度(一)居住權的主體是自然人民法典沒有對居住權的主體作出規定,但基於歷史與文義解釋筆者認為,居住權主體應當限定於自然人。
  • 論民法典物權編中居住權的若干問題
    「是項物權,故即變相之用益權、使用權而已,但其範圍,廣於使用權而狹於用益權,其終止之原因,亦少於上述兩種物權,故雖從此蛻化而成,實亦個別之物權也。」優士丁尼時期將使用權和居住權作為獨立的役權分別規定,這種立法體例也為許多大陸法系國家民法所採納。受羅馬法的影響,法國民法的居住權(le droit dˊhabttation)性質上類似於使用權,具有人役權的特性。
  • 《民法典》居住權解讀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但是,無論如何,居住權已經被現實地制訂出來。筆者作為律師無意從自然法角度對該項制度進行批判性地分析,現僅以實然法角度從居住權在羅馬法上的起源和我國《民法典》的具體規定以及在《民法典》施行以後,對人們的實際生活可能會產生的影響進行介紹。
  • 盛世民法典 | 關於《民法典》居住權制度的理解
    而在2001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七條第三款更是直接以「居住權」進行明確:【離婚時,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可以說,本次民法典關於居住權的規定給予離婚後居住問題的處理以有力支撐。
  • 居住權加入用益物權大家庭,未來會不會演變為「住宅使用權」?
    《民法典》在物權編新增一項「居住權」作為用益物權的新成員。關於居住權,筆者已經腦洞大開地連續多日對其可能被應用的場景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本文將作為筆者對居住權未來利用場景的最終猜想。至於「本文是關於居住權的最終猜想」,也只是為了渲染感情、烘託氣氛,筆者不保證以後還會不會在「居住權」上胡言亂語。一、居住權「入駐」用益物權大家庭用益物權,從法律定義上而言,是指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 《民法典》關於房產部分的新規定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稱之為《民法典》),並且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這部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全部串聯打通,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民法典》都會「全時保護」你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而其中關於房地產的部分篇幅不短,那麼《民法典》對房產部分有什麼重要規定呢?
  • 三分鐘學法161丨《民法典》解讀之物權編②
    「物權編」有哪些主要內容?物權編的主體沿用了原《物權法》的大部分內容,並在其基礎上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修改、添加了部分條文。3關於用益物權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物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第三分編規定了用益物權制度,明確了用益物權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等用益物權。
  • 【民法典普法】| 《民法典》裡的房產新規,建議收藏!
    《民法典》的內容關係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整合了以前的民事法律規定,同時也規定了很多我國以前法律體系中沒有的新制度新規定。一、《民法典》中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動續期尤其是費用方面的規定,比物權法規定的更明確。
  • 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6章)|「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第三百八十七條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第三百八十八條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
  • 民法典學習丨「居住權」與「使用權」有何區別?(附居住權協議範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的居住權是一大亮點。有網友提出疑問,房屋所有權和居住權有什麼區別?居住權使用期就是70年土地使用期嗎?
  • 《民法典》在身邊 | 宅基地到底指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包羅萬象,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相信大家不論是居住在城市還是農村,一定對宅基地這三個字不陌生。那麼,宅基地到底指什麼?
  • 與《民法典》物權編新規接軌
    《民法典》即將在2021年元旦正式施行,各項配套工作也都在緊鑼密鼓中進行。其中,物權編是《民法典》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前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統領性法律規範。熟練掌握其具體要求,尤其是及時與其中的諸多新規定接軌,對於不動產登記工作者尤為必要。
  • 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在這兩次重要的立法活動中,居住權均進入了官方法律草案,使得居住權的概念廣被宣傳並深入人心,司法實踐中裁判創設居住權的案件數量驚人,表明這種物權早就應該寫入民事立法之中,但兜兜轉轉十幾年,現在才幾無爭議地進入到民法典物權編的草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