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家中小輩不愛讀書,試試這幾個方法!

2020-12-20 劇透館

如今的時代是發展迅猛的時代,經濟文化在這個時期達到高速繁榮。這樣的大背景也要求每個人擁有足夠的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大牌公司的入司門檻更是高的無法觸及。由此來看,學歷和知識已經成為現代人生存必不可少的兩項能力。只有學歷夠高,才有機會觸及好的平臺,才能發展自身。同時,家庭教育也應被社會大眾關注。

每個家庭都難以避免新生兒的誕生,這是血脈傳承的基礎。如今獨生子女家庭數量佔多,也使家中小輩數量驟減。家中一個小輩,不僅從小備受疼愛,更是擁有了更好的學習資源。但讓家長們頭疼的是,家中小輩不愛讀書的現象愈發嚴重,那麼該如何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成為諸多家長共同的思考。

滿清政治家曾國藩出生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下,正因如此,也讓他對自己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視。他還曾總結自身及社會經驗寫下了許多家書。今日為大家簡介曾國藩家訓中有關讀書四法的部分,若想了解,且聽接下來分曉。

一、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

西漢時期,曾有一位酷愛鑽研學問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匡衡。匡衡出生在農村,日子過得很窮苦。因為家裡沒錢,匡衡沒有辦法同有錢人家的孩子一般讀書。甚至他讀書寫字的能力,都是從一個親戚那裡學來的。

學會了認字,也讓匡衡更加熱愛學問。那時的匡衡白天要做莊稼活,只有晚上才有時間看書。他閱讀一本書需要十天半月的時間,可匡衡從未放棄過讀書,更沒有因此縮減讀書的時間和換書。正是因為匡衡明白讀書不二的道理。

曾國藩認為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其實這和做事是同樣的道理,若是你一心二用,做事自是不踏實,其效率也遠遠不如一心一意來的實在。這一條,在讀書上也可展現出來。所以,他一直要求子女讀書可連續數日,但絕不可東翻西閱。

二、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說到這個方法,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辨識賈逵。賈逵同匡衡一樣,出生在貧窮的農村家庭。但他卻沒有匡衡那樣的好親戚。他的學問啟蒙來源於偷師。

一次偶然機會,賈逵同姐姐到學堂附近玩耍。他聽到裡面學子朗朗讀書聲,十分羨慕。後來便經常在學堂外面偷聽。當時他經常將老師講的內容寫在木片上,回家之後不僅翻看,更經常練習,鞏固知識。賈逵雖沒上過一天學,卻依然是鄉裡人津津樂道的小才子。十歲出頭的年紀,便是出名的小先生了。

曾國藩的讀書之法中的四點,講述的要比賈逵還要深刻一點。曾國藩所說的「看」是指多看書來儲備知識。其中的讀寫倒是普遍意義上的讀書寫字。最後一條中的「作」,是指創作。即便自己的文學底蘊遠遠不如作者,可多寫終究比不寫要強的多。

三、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

曾國藩始終認為,看書的技巧在於看什麼書。他觀點中提出的生書,又分為兩種,其一是沒看過的書,其二是沒必要認真攻讀的書。古代同現代相似的是都有考試,曾國藩認為應該仔細攻讀的便是考試範圍的書。他的兒子曾紀澤讀書時有一個特點,就是讀書讀的特別慢。無論此書是否有價值,他都會細細鑽研。

曾國藩也曾在家書中多次告誡兒子,讀書要講究方法。讀生書時並不需要字字鑽研,講究的是高速廣面。在生疏領域廣泛了解的多,便已經很優秀。沒有必要深入鑽研與自己專業無關的學問。

生活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類孩子。他們經常苦讀求學,甚至付出的力比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人還要高,可他們的成績卻一直位於中等。這就代表他的讀書方法有問題。讀書中,一定要學會抓重點,這才是學之根本。

四、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

在古代,習字也是讀書的一大重點。還曾流傳過「見字如見人」的段子。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揚雄曾說過「字乃心畫」,意在告訴我們,寫字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形符號,更多的代表一個人對學習的態度,甚至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而在古代科舉,也要求考生筆記工整乾淨,若是寫字過於醜陋,也是不可能中舉的。曾國藩深受前人及考試要求影響,對孩子們的寫作十分看重。曾國藩還在家訓中特地強調,要求自己的弟弟同子女一起練習書法。

事實證明,曾氏一族始終保持昌盛與其家風家訓有著脫不離的干係。曾氏讀書法則簡單明了,不僅適用於古代,其中的各項觀點皆可沿用至今。

最後,小妹也總結了一點讀書要點,那便是「恆」。只要能堅持讀書,定有參透其道理的一天!若您家中也有小輩恰巧不願讀書,您可以嘗試曾國藩的幾點讀書教育。說了這麼多,還是願看到這篇文章的諸位能有所感悟!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一味溺愛只能養出敗家子,教育也要有方式方法。玉不琢,不成器。懂得讓孩子吃苦,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1讀書的苦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一個人只有讀書,才能聆聽哲人智慧,才能見到更大的世界,才能擁有更廣闊的胸懷與格局。很多孩子貪玩厭學,不願意讀書,只想著打遊戲,父母千萬不要聽之任之。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曾國藩一生手不釋卷,從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
  • 曾國藩家訓:一個家庭興旺的徵兆,往往取決於這六個字
    讀《曾國藩家訓》,我們會發現:一個家庭興旺的徵兆,往往取決於這六個字。記住這六個字,家庭才能興旺發達。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讀書;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一個人的修身、一個家庭的興旺,大到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正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談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如《章氏家訓》云:「興家兩字,曰儉與勤」,更是如《曾國藩家訓》中所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 曾國藩家訓的故事
    曾國藩家訓:三個地方看一個家庭的興敗曾國藩家訓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曾國藩家訓第二看:>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曾國藩家訓第三看: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會成為他們一生的福氣
    但是養育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教育也需要有正確的方式和方法。玉不琢,不成器。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讓孩子吃苦。曾國藩曾在他的家書中提到:讓孩子吃這3種苦,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福氣。1.讀書的苦讀書是成長最好的良藥。
  • 曾國藩家書家訓,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
    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家書家訓,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若讀曾國藩家書,特推薦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曾文公家書家訓》往來版 。這套書共有3冊,2本《家書》1本《家訓》。底本均由「真正懂曾國藩」的李鴻章、李翰章一手整理,是影響較大的權威版本。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曾國藩家訓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有何意義?曾國藩家訓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歷史?曾氏後人現在身在何處,又有何成就?「曾國藩家書講的雖都是家庭日常之事,但其中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尤其是科學育兒的方式方法,值得當下父母深入領會,活學活用。」近日,百家講壇主講人、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林乾,攜手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以曾國藩家訓為題開講,探討傳統家訓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 曾國藩的教子大智慧,這20條家訓語錄讓人受益終生
    家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不僅是人休息的避風港,也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好的家風,能讓後代和順美滿,家道興盛。晚清名臣曾國藩是一代傳奇,曾氏家族也是人才輩出。可以說,這與曾門優良上進的家風教育密不可分。今天再回頭仰望曾國藩這一代豪傑,我們能從他簡單質樸的家訓語錄中看到大智慧。
  • 文化賞析《曾國藩家訓》到底說了些啥?只有深入研究才能看懂深意
    而《曾國藩家書》共有167封,是曾國藩從中進士為官開始,至他57歲,這段時間,與家人的通信。《曾國藩家訓》就是《曾國藩家書》中的精華。不是專指某一篇家信。曾國藩寫信教育兒子要勤奮讀書,修身養性。曾國藩在信中寫到:「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2.堅持做人的原則。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一個家族綿延興盛兩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輩的積累蔭護,可若想靠祖產興旺數代則是不可能的,曾國藩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事實,他曾經對家人說,「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因此,「絕不留銀錢與後人」。曾國藩沒有給子孫留下任何財產,但他卻給其後世子孫留下了能夠世代不朽的真正財富,這就是以家書為體的曾氏家訓。所以,今天,我們也來看一看讓曾家長盛不衰的家訓到底藏著什麼密碼。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但曾國藩卻認為:「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不難發現,信中曾國藩作為一個父親,他不希望兒子成為萬貫家財、封侯拜相之人,而是做知書達理的君子。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 曾國藩的家訓 「 四字八句 」訣
    家風由家訓家規而來。家風就像樹的根系,河的源頭,深遠地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和家族的興衰。曾國藩是中國晚清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這一切成就,與曾國藩的成長環境特別是他的家風分不開。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深刻地指出了「勤、敬、和」三個字對於治家的重要性。鹹豐六年,曾國藩正指揮軍隊在南昌和太平軍激戰,期間還不忘寫信給兒子紀澤,說陳吉生比曾紀澤只大一歲,因為他沒有父母,家道清貧,因此他勤學苦練而少年成名,「學院批其詩冠通場」。由此,曾國藩「吾憂爾之過於佚也」, 表示很擔心兒子會因過於安逸而一事無成。諄諄教導其子:「爾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
  • 《曾國藩家訓》暗藏處世天機,參悟透了,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淺陌曉蘇」,今天討論的話題:《曾國藩家訓》暗藏處世天機,參悟透了,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為人立業不讀曾國藩,讀書萬卷亦惘然。曾國藩,晚清重臣子,近代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文化家,享有「中國近代唯一完人」的美譽,他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態度都值得後人深刻的學習和研究。
  • 從《曾國藩家訓》想到的
    近日,單位邀請了著名學者、曾國藩研究專家、讀山詩社社長劉安定來講授千古第一家訓——《曾國藩家訓》,意猶未盡之餘,特意買來此書仔細閱讀,讀後感觸頗多。曾國藩是湘軍的創立者、統帥,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了「同治中興」,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種種言論影響深遠、澤被後人。
  • 曾國藩家訓影響六代子孫
    1859年,戎馬中的曾國藩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1870年,是年六十歲、功成名就的曾國藩總結自己一生的處世經驗,寫了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四條,慎獨是根本。曾夢佳,曾國藩第六代「慶」字輩嫡傳後人,一位柔中有剛的中年女法官。
  • 揭秘曾國藩家族人才輩出的「天機」,曾國藩家訓的密碼藏在這
    曾國藩從小受祖父影響最大,尤其是曾氏家族的教子六字訣:「勤、孝、儉、仁、恆、謙」讓他銘記一生。就在這六字中,曾國藩最看重「勤」,每個人都有其惰性。曾國藩有3個兒子、6個女兒,長子和第五女不幸夭折;次子曾紀澤是著名外交家;小兒子曾紀鴻是著名數學家;長孫曾廣鈞是曾家的第二位進士,23歲入翰林院,也是著名詩人;孫女曾廣珊是著名女詩人;直系第四代、第五代,大多是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曾國藩幾位弟弟的後人中也湧現了諸多人才,有著名化學家曾昭掄、著名考古學家曾昭燏、著名革命家曾憲植、著名畫家曾厚熙等。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不著邊際的話不要說;一家人都要早早起床,勤勤懇懇幹活,家中方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氣象;作官要廉潔奉公,不可貪不義之財;行軍打仗不擾民是第一要義。
  • 曾國藩後代沒一個敗家子,個個皆才俊,其家訓僅這3條就很受用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的政治家、戰略家,是晚清時期的重要權臣,堪稱晚清傳奇,但是最令人感到傳奇的是,曾氏家族歷經10代,子子孫孫200餘位個個都是俊才,從未有過一個不成器的孩子。不但逃過了「富不過3代」的魔咒,並且曾氏家族的家訓還一代代地傳承,不斷地激勵著後人奮發圖強。曾國藩後代之所以都能夠成為青年才俊,這都得益於曾氏家族的家訓,大致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各位父母學習。
  • 「勤」「敬」二字為法 | 從曾國藩家書家訓看家風建設
    他還告訴兄弟子侄們務必謹記祖父的「八個字」治家方針:「考、寶、早、掃、書、蔬、魚、豬。」即祭祀、睦鄰、早起、掃地、讀書、種菜、養魚、養豬。「八字口訣」在家書和家訓中的出鏡率相當高,幾乎可以稱為曾國藩的座右銘。曾國藩故居富厚堂曾國藩教孩子讀書:一有規劃,二有方法。
  • 曾國藩的八字家訓是什麼?
    曾國藩是一個自律性非常高和愛學習的人,為什麼呢?這個和他的家庭教育是完全分不開的。他家的家訓是八個字:早:早起,早起三朝,可當一工。掃:掃除,清潔衛生,不可忽略。考:祭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寶:睦鄰,患難相顧,惟善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