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瓜子炒遍全中國」到另闢蹊徑:徐州邳州走出炒貨「補鏈」致富路

2020-12-11 蘇州新聞網

◎文/圖 徐報融媒記者 張德鶴 顏子舒 通訊員 朱芷萱 王壯

江蘇徐州邳州炒貨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民間具有濃厚的文化基礎,尤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著稱,「一把鏟子一口鍋,瓜子炒遍全中國」就是對其最貼切的形容。鄒莊鎮韓家村人韓洪英曾經也是幹炒隊伍中的一員,但不一樣的思路卻讓她另闢蹊徑,從賣終端炒貨到種植瓜蔞,走出一條炒貨「補鏈」致富路。

徐州邳州八義集鎮順河村700畝瓜蔞迎來收穫季。

種植規模持續不斷擴大

近日,在徐州邳州八義集鎮順河村,700畝的瓜蔞迎來收穫季。韓洪英正帶著村民們進行採摘,看著眼前金燦燦的果實和粒粒飽滿的瓜蔞籽,韓洪英不禁喜上眉梢:「效益挺好的,一畝地連籽帶皮純收益在8000元左右,行情好的時候能達到上萬元一畝。」

瓜蔞又名藥瓜,成熟後,瓜籽可以加工製作成休閒食品,根、果、皮皆可作為中藥材售賣,具有可觀的市場效益,被稱為「寶葫蘆」。原本在福建從事幹炒生意的韓洪英,憑藉著自己20多年的行業經驗,發現了新的商機。「大家都光想著在外做炒貨生意,但是種得卻很少。在經營中,我發現市場上很缺這個瓜蔞籽,於是我就回家包了塊地,開始種植瓜蔞。」韓洪英說道。

然而,萬事開頭難,一直在外做炒貨生意順風順水的韓洪英,本就對種植領域不甚了解,當年乍一將雙腳插在了泥地裡,隔行如隔山的陌生感讓她一開始便走了麥城。

韓洪英回憶道:「最初的時候是平地種植,地下都沒有溝,澇天的時候,才發現水出不去,沒法放水,瓜蔞就被淹了,出現減產的情況,效益很不好,最開始一兩年也沒掙著錢。後來,把地全部用挖機挖成壟,然後再重新種植一些市場比較接受的新品種,情況慢慢地就好轉了很多。」

8年時間裡,韓洪英的種植經驗在摸索中得以積累,如今每隔幾年,她都會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更換苗木,種植適銷對路的瓜蔞品種,其種植面積也從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如今的700畝。種植規模的持續擴大,也帶動了順河村100餘名勞動力實現了再就業。

順河村村民季紹娥便是其中之一,她高興地說:「我在這裡打工8年了,只要有空就到這來幹活,一天給50元,一年光在瓜蔞地就能掙一萬多塊錢,家裡的農活還不耽誤。」

讓徐州邳州炒貨越走越遠

因瓜蔞的大量採摘集中在10月下旬至年底,所以每當農閒過後,韓洪英這裡便成了順河村最熱鬧的地方。在經過清洗、晾曬、挑選等工序後,一畝瓜蔞地平均可以收穫300多斤生瓜蔞籽,每斤價格在20多元,瓜皮的價格也能達到每公斤10元。

韓洪英種植瓜蔞為在外幹炒貨的邳州人提供原料。她的兒子在福建,姐姐在四川,哥哥在濟南,還有許多邳州人都是從事炒貨生意,每年的收穫季,韓洪英的手機都會異常忙碌,基本上都是親戚、朋友、老鄉的「訂購熱線」。瓜蔞籽十分暢銷,即便零售價格在50元一斤,還基本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韓洪英說:「我主要供應各大城市的炒貨市場,算上我自己種植的還有收購的貨,大概一年能達到幾十萬斤。邳州炒貨的市場前景很好,牌子打出去也很響亮,對做炒貨生意和搞種植都有好處,大家在一塊兒形成規模和團體,發展就會越來越快,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韓洪英在發展中覓得了商機,如今雖不再奔赴異鄉從事幹炒生意,但紮根土地的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家鄉栽種出的幹炒原料發往全國各地,補充邳州炒貨的上遊供貨鏈,這不僅讓她自己走出了致富路,也讓地道的徐州邳州炒貨越走越遠、品牌越來越響。

「接下來,我打算再擴展幾千畝地,帶動這四周的老百姓都一起種植,我來教大家技術,我來統一銷售,大家跟著我一起幹,咱們共同致富。」談起未來打算,韓洪英信心滿滿。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把鏟子一口鍋,瓜子炒遍全中國」 邳州...
    江蘇邳州是全國著名的「炒貨之鄉」,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大而不強、散而不整、有口碑無品牌等問題,這一直制約著邳州炒貨的發展,對此,邳州對標問題補短板,積極推進品牌建設,全力打響「邳州炒貨」品牌。  「一把鏟子一口鍋,瓜子炒遍全中國。」說的就是鄒莊鎮的幹炒業。今年50歲的楊煥寧就是從鄒莊鎮走出來的炒貨人,如今,他在錦繡廣場開了自己的店鋪,生意紅火。
  • 一斤瓜子價格上漲兩元 街頭炒瓜子賣出豬肉價
    半島都市報11月5日訊(記者 王菊)天氣轉涼,炒貨飄香。不過,喜歡嗑瓜子的市民發現,街頭的炒瓜子漲錢了:去年還是6元一斤的熟瓜子,今年漲到了8元。同時超市裡的袋裝瓜子也普遍漲了一至兩成。業內人士介紹說,瓜子的原材料葵花子今年減產,以及高油價帶來的運費上漲,是今年瓜子漲價的兩個主要原因。
  • 全國瓜子供貨安徽"大炒鍋" 炒貨十大品牌合肥佔三
    日前,來自我國第二大葵花籽原料生產地新疆的「天山」葵花籽被大漠炒貨成功引來合肥「深造」。自此,徽派瓜子原料採購地已覆蓋全國,開始「鍋」炒全國。  據了解,去年全國炒貨總銷售額為200億元,合肥地區就達到50億元。目前全國炒貨行業10大品牌中合肥就有3大品牌,即洽洽、真心及小劉。
  • 今天,徐州日報頭版專訪邳州市委書記吳衛東!
    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並聯審批,推行「一窗全辦、一網通辦、容缺先辦」模式,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開通服務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加快實現申請即審批、委託即代辦、拿地即開工、竣工即驗收。完善政策響應機制,全面兌現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3條等惠企政策,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放大「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縣」品牌效應。
  • 幾粒瓜子染紅一杯水 警惕散裝炒貨毒害你
    (記者 龍在全 攝)出售染色瓜子的炒貨店。中國日報網消息:4月1日,前幾天家住渝中區的嚴女士在大坪一炒貨店買回半斤紅瓜子,瓜子掉入水中竟將一杯白開水染成淡紅色,嚴女士驚呼這瓜子到底能否食用?調查:帶色瓜子來自蘇皖在大坪轉盤、九龍坡區馬王鄉、江北五裡店等多個炒貨店裡,記者發現了嚴女士所說的彩色瓜子,這種葵瓜子零售價11元/500克,比普通葵瓜子貴兩三元。炒貨店銷售的瓜子顏色分五類:本色、黑色、粉紅色、淡黃色和綠色。
  • 縱觀洽洽瓜子從默默無聞到成功上市之路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縱觀洽洽瓜子從默默無聞到成功上市之路 從默默無聞的炒貨生意到如今的上市洽洽食品,除了堅持優質的洽洽質量外,洽洽還有什麼故事才能讓它發展到如今,到底是如何靠著洽洽瓜子起家,成就如今的炒貨傳奇呢?
  • 沙土瓜子,讓世界品嘗到中國味道
    經過29年的發展,沙土瓜子在堅果炒貨領域打下了一片天地,將獨特的中國味道傳遍了天涯海角。   從菏澤到山東,從山東到中原,從中原到華夏大地,沙土瓜子的目標已經放眼全球,力爭讓全世界都能品嘗到中國味道,讓這種味道成為中國炒貨的標誌。   1988年,沙土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在良,與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趙屯村租場地建廠,這就是沙土食品的最初雛形。29年來,經歷了五次大搬遷,十次建廠,經過一步一個臺階的穩紮穩打,沙土瓜子逐漸實現了從無名到知名的轉變。
  • 貨好不怕巷子深 看長沙炒貨店的十八般武藝
    翁不倒炒貨  哥哥炒了十年,弟弟接過來繼續炒  現在,荷花池巷內的翁不倒已經換成了木地板、木櫥櫃,相比此前黑乎乎的店面,顯得更加洋氣了。  2007年,翁不倒的老闆翁國良癱瘓後,店子便一直由弟弟打理。
  • 洽洽瓜子精選原產地和煮製工藝,做全球年輕人愛吃的瓜子
    中國人磕瓜子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不論帝王將相,還是才子佳人,以及平民百姓都喜歡吃。成立近二十年的「洽洽瓜子」,從一顆小小的葵花籽起步,繼承古老、傳統的中國炒貨業技藝精華,並加以有效的改良創新,發揚光大,產品遠銷43個國家和地區,為世界各地消費者所喜愛。究其原因,與其優質原料種植基地和煮製工藝是分不開的。
  • 從洽洽瓜子到上市公司,洽洽食品創始人究竟做了什麼?
    2020年03月16日 15: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從一粒瓜子到上市企業,從一家小工廠到炒貨行業的龍頭企業
  • 瓜子裡到底有多少隱患
    你有沒有想過,你吃的綠茶瓜子裡面根本沒有茶葉,而是由色素染成;外表光滑的瓜子可能用滑石粉炒制;奶油瓜子裡添加的也許是奶油香精?2月17日,上海電視臺曝光安徽宣城瓜子加工廠將染色劑和滑石粉等有害物質添加到瓜子中。目前上海市質監局正對市內所有炒貨生產企業進行全面檢查,檢測結果將及時公布。消費者紛紛表示擔憂,自己吃的瓜子是否也存在這樣的隱患,該如何選購呢?
  • 徐州這場現場會在邳州召開,事關農業發展!
    項目達產後,將與徐州益客食品生態智慧農場有力銜接,建成集一產種養一體、二產精深加工、三產物流倉儲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體系,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新河產業振興步伐。目前,一期項目已開工建設,規劃用地199.41畝,預計12月底廠房主體完工,2021年3月投產。
  • ...炒貨江湖」:大多名為「江蘇炒貨」,冬天賣炒貨,夏天批發雪糕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張春蓮 攝影報導在重慶,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專門經營花生、瓜子、板慄等各類炒貨的門店。但最近,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炒貨店似乎變少了,一些門店由炒貨店轉為經營冰糕雪糕批發,這是為啥?25日下午,記者走訪炒貨市場,並採訪了多位業內知情人士,了解到一個大家不曾認識的「炒貨江湖」。
  • 新疆地產瓜子都去哪兒了
    新疆網訊(記者王璇報導)新疆人都愛嗑炒瓜子,逢年過節,炒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待客食品。時值金秋,新瓜子陸續上市,2014年新瓜子價格如何?都是哪來的?不同產地的瓜子都有啥特點?三天來,記者走訪首府瓜子市場,帶你看看地產瓜子都去哪兒了。新瓜子低價上市10月21日,在西北路一家炒貨店,按瓜子個頭大小,價格從每公斤16元至25元不等。攤主王憲剛稱,一天銷量150公斤左右,價格比去年每公斤便宜1至2元。
  • 大集炒貨瓜子開始熱銷,一天賣出幾百斤,2元一斤能賺多少錢
    比較好賣的都包括瓜子,花生,說起瓜子就有好幾種,每樣的價格都不一樣,少的2元錢多得6元錢。花樣多了以後挑選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家人的口味都不一樣,我們沒一樣多買一點,過年在家留著吃吧。大叔的攤直接擺在了地上,其實這樣炒貨不適合擺地攤,需要顧客蹲下挑選。這樣的花生在大集上銷售的很快,這樣的花生要6元錢左右,有少許的甜味,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炒。我們家每年都會買很多原味的瓜子,一般價格是三元左右算是不貴的,這種不甜不鹹也沒有添加劑,感覺挺不錯的。
  • 這8種口味的瓜子,3種已「消失」,全吃過的都是60後了
    優秀的零食只能填嘴,不能填胃,便攜,且有一定的樂趣,那瓜子絕對是頭號國民零食。在中國,秋季是不少果實成熟的季節,人們將葵花籽打下來之後經過洗淨、烘乾,用鹽翻炒熟之後,就會躺在茶几的乾果盒裡,參加一年一度的拜年活動。
  • 改革開放40年 | 「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81歲還在站櫃檯賣瓜子
    他就是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他因被鄧小平三次提及,被譽為「中國第一商販」,他的命運折射出了民營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變遷。招牌上的他還是中年,現在的他卻已是耄耋之年。5月中旬的一天中午,81歲的年廣久坐在櫃檯邊的板凳上,櫃檯裡裝著各式各樣的炒貨,櫃檯外的街道上人流如織。
  • ...軍人物」「誠」就炒貨香──記天津市嶽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嶽成
    上世紀90年代, 20歲的嶽成便跟隨親戚入行,開始到內蒙古、新疆等地做葵花籽生料批發生意。幾年下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資金,他開始在自家小規模炒瓜子、做銷售。2002年,註冊成立嶽城炒貨廠,開始了規模經營。創業之初,嶽成自己炒(瓜子),然後去天津王頂堤發貨。那會兒挺辛苦的,有時候一天都顧不上吃頓飯。
  • 江蘇睢寧的境域沿革史,明以後曾三次割邳州補睢寧
    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年),析邳州宿遷縣西部置睢寧縣,取睢水安寧之意。治古城鎮(今睢城鎮),屬南京路泗州。當時縣境東到沙集、凌城,南至邱集,西南到李集,西至桃園、卓海、高樓、大王廟,北部在現黃河故道以南地區,東北至皂河。十五年 (1278年) 改屬邳州。明代時屬淮安府。清代時屬徐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