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業者在大陸:需要創業公社這樣了解年輕人的地方

2020-12-09 中國臺灣網

  

  位於中關村國際創客中心的臺灣青年創業驛站。(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1月21日北京訊  (記者 李寧)「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先掙它一個億」,王健林的這番話此前風靡各社交軟體。那麼,要是給你一個億你會幹什麼?「以前在臺灣,如果給我1億新臺幣,我就覺得此生無憂。在這邊看到很多創業者都很年輕,還都很拼,現在如果給我1億新臺幣甚至1億人民幣,我會很清楚我可能會怎麼花,而且覺得它不夠,要爭取更多」。在北京創業公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業公社」)實習不到半年,臺灣大學交換生李政軒就有了這樣的切身改變。

  創業公社創建於2013年5月,致力於為「北漂」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創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快速發展,目前已在哈爾濱、天津、煙臺、廈門等地布局。整體服務企業數量4800多家,入駐企業超過1300家,孵化企業的存活率達80%。

  初到大陸,有點「懵」

  自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雙創浪潮席捲開來。這股風潮不僅在大陸蔓延,也讓更多臺灣青年人願意到大陸創業。然而相對於從小生活在大陸的年輕人對大陸各方面可觀可感的了解,初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可謂「兩眼一摸黑」。

  「大陸的很多行政指令已經非常簡化了,但辦一個企業還是非常複雜,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對初次到大陸的臺灣青年來說,可能不知道還要辦執照、衛生登記許可證、暫住證等問題。」創業公社導師、智投匯創始人兼CEO王宏鵬從最簡單的層面解讀臺灣創業者在大陸面臨的困難。

  創業公社導師、臺北亞克管理諮詢公司執行長烏仕明認為,臺灣投資團隊來到大陸還面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對大陸投資人判斷一個項目的關鍵的指標不是很清楚,「對這邊的時事、大家熟悉的梗不熟,對消費結構、地方習慣都需要時間去融入。」

  桃桃喜是一款專門為女性提供桃花預報的服務,落地大陸剛滿一年,團隊從初來時的3人迅速發展至20人。目前在全網有十幾萬用戶,同時經營微信、QQ、頭條號、知乎等帳戶,每天都會結合明星與熱門話題寫一些談面相的文章,已經出了不少爆款。出生於1987的創始人簡子復就如他給自己取的網名「簡少年」一樣,是一個翩翩少年,說起剛來大陸時的困境,他覺得好笑又無奈。

  「臺灣人來大陸,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不接地氣,覺得好笑的事情大陸人不覺得好笑,過的節日大陸不過(如中元節)。有些事情籌劃了半天發現大陸人一點都不在意。」他說,這就像臺灣人不懂宋小寶式的幽默,不能理解東北人的一些梗一樣。此外,還有所用服務的不同,「臺灣用的是Facebook,大陸用的是微博、微信、QQ,對大陸人來說,不能想像一個人不知道QQ怎麼用,但是對臺灣人來說就真的不知道,這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這個大男孩說起這些像個無辜的小孩兒。

  簡子復認為,臺灣的80後、85後與傳統的臺商很脫節,做著完全不一樣的事情。「臺灣青年落地大陸後就是要找到新的、理解我們在幹嘛、幫助我們創業的夥伴。創業公社帶給我們的不管是工位、培訓、輔導、曝光的機會等整個都非常棒,這是網際網路新創企業非常需要的。」

  創業者需要的,就是創業公社在做的

  作為北京市第一批「眾創空間」之一,創業公社就像是升級版的保姆,創客們工作中的產品定位、市場開拓、投融資及生活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一站式幫助解決。為了更好地服務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公社還專門成立了臺灣青年創業驛站。

  「團隊剛來人生地不熟,如果要做辦公室的租賃、公司的註冊登記、財稅申請,對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事情,在這方面,公社為他們提供了全面的服務。除此之外,創業公社可以提供場地租賃、住宿,落地之後可以給其進一步的資源對接,告訴企業後續的產品要怎麼推動,在大陸更好的落地。」創業公社導師、銀河創投總監林宜賢向記者介紹。

  創業公社目前在京運營12萬平方米創業基地,初創團隊可以在這裡以相對優惠的價格租用辦公區域。而臺灣驛站會為每個入駐的臺灣創業團隊提供三個月的免費辦公場地,在此期間,資源對接等服務也免費提供。此外,公社還設有足夠的公共空間供創業者們使用,包括咖啡廳、路演廳、展示廳等,滿足創業者的需求。

  「工位是最重要的,在這裡辦公什麼都不便宜,從幾個人的時候供給工位,像現在需要12個人的工位,他們也會儘量騰地方給我們,這是很重要的。」說起創業公社對桃桃喜的幫扶,簡子復侃侃而談。他回憶,由於團隊剛落地需要調整節奏,創業公社介紹了非常多融資對象,對商業計劃書怎麼寫、怎麼融資、怎麼對接都給予輔導。在公社的幫助下,桃桃喜目前已順利融資。

  「對沒有來過大陸的人,進入孵化器會比較有安全感。孵化器的宗旨就是要服務創業公司,如果隨便租個寫字樓,大家對你不會有熱烈的協助,還要自己打廣告、找渠道、找合作方,是很麻煩的一件事。而在孵化器,路演、跟投資人對接是比較基本的服務。」烏仕明認為,進駐孵化器是融入一個城市相對低成本的方式。

  創業公社執行總裁丁磊向記者介紹,公社目前在努力構建自己的生態圈,已形成了由空間場地加運營服務組成的核心產品圈、由行業領域優秀成長型企業組成的垂直孵化圈、由行業知名領軍企業組成的外部資源圈,實現共享經濟的協同效應。

  創業公社目前擁有37℃公寓、創客金服、水滴數據、長青商學院等子品牌,打造集創業辦公空間、創業公寓、金融服務、創業培訓和創業大數據為一體的創業生態圈。丁磊認為,所有的企業都會面臨人、財、市場的問題,公社通過培訓,解決人的問題,通過創客金服解決融資和資本市場的問題,通過生態圈,解決企業走向市場的問題。

  人生不外乎吃穿住行,生活方面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工作也很難安心。創業公社為創業者提供的37℃公寓(意在給創業者提供一個有溫度的地方)目前共有133間宿舍,每間都是精裝修,入住率100%。

  「住宿對臺灣人和本地人都是剛需,公社從住就解決創業者的問題。」創業公社臺灣青年創業驛站負責人鄭博宇認為這是很好的一點。他介紹,公寓的每層樓都有公共區域,涵蓋咖啡廳、圖書館、電影放映廳、手工藝交流室、健身房、公共廚房,提供這樣的活動區,就是讓社群自己去集結,溝通交流。

  雖然一落地就找到了房子,但簡子復常常到公寓裡跟其他創業者交流、聊天、辦活動,他認為這裡是很好的交流平臺。

  針對公寓的搶手程度,丁磊表示,公社今年年底又拓展了2棟樓,預計在明年完成裝修改造,大概能夠再增加400套公寓,提供給創業者。「臺灣創業團隊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住宿,希望明年在海澱附近找到更合適的改造住宅空間,提供配套資源。」

  臺灣青年創業驛站——飄著臺灣味兒服務站

  臺灣青年創業驛站於2016年10月21日正式啟動,目前已入駐26家臺灣創業團隊。談到驛站設立的初衷,丁磊表示,「希望更多的團隊來的時候找到落腳的地方,先觀望觀望看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否符合大陸的市場,能否調整到位。」丁磊指出,驛站的設計、裝修都是臺灣團隊來做,包括負責人本身就是臺灣人,又了解大陸的市場、普惠性政策及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需求,對接起來匹配度很高。

  懷抱著5、6瓶水從遠處飛奔而來、快到門口時雙腳緊貼地面完美「剎車」,再將水有禮貌地放在室內交談的人面前,鄭博宇忙的像吃飯高峰時期快餐店裡的服務員。不到一下午的時間,他接待了一組政府部門的參訪團、幫記者安排了一場專訪、向兩組有意願落地大陸的臺灣創業團隊說明幫扶情況、並為其中一個安排了與專業律師面對面的法務諮詢。

  鄭博宇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因為對古都的喜愛,自2009年始,以參訪等方式開始頻繁來往大陸。去年12月,他被丁磊一眼相中,提前預約邀其擔任臺灣青年創業驛站的負責人。

  「忙啥呢?」工作期間,這樣具有明顯北方人說話特色的語言不經意間從鄭博宇口中說出來,讓人覺得既驚訝又理所應當。從臺灣團隊的招募、專區的運營、媒體的營銷到團隊的工商註冊、財稅法務代理、籌融資等,鄭博宇的每一天都很忙碌。

  1995年出生的李政軒是鄭博宇參加活動時相中的「得力助手」,今年8月份赴清華大學進行一學期的交換。學習間隙,他常來公社幫鄭博宇分擔手頭工作。充滿活力、積極、有想法的他得到了鄭博宇極大的肯定,面對李政軒即將回到島內,鄭博宇向公社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鄭博宇認為,微信公眾號在大陸發展的非常好,但臺灣人不用微信,因此宣傳做的再漂亮也沒人看,要怎樣有效地跟島內年輕人溝通呢?鄭博宇表示,他以前做過一個Facebook粉絲專頁,在上面把大陸的政策繁體化、臺灣用語化,讓臺灣人很容易看得懂。然而在大陸上Facebook不太穩定,而李政軒對公社有了一定了解,希望他在島內可以協助轉載、維護這個平臺,讓更多年輕人或創業者知道創業公社,做到「裡應外合」。該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各方肯定。

  「我們就需要像創業公社這樣有年輕人、了解年輕人的地方,了解我們需要什麼來給我們幫助。」對於創業公社的運作,簡子復給予十分的肯定。

  大陸高速發展的經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臺灣創業者,如今有著不止一個億夢想的李政軒即將返回島內,但他為臺灣創業者到大陸創業的工作還將持續進行,這就像創業公社協助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工作,一直在路上。(完)

鄭博宇。(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李政軒。(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王宏鵬。(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林宜賢。(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臺灣青年創業驛站內展示著臺灣創業團隊的產品。(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巡禮:中關村創業公社2
    他特別介紹說,目前創業公社的運營場地遍布大陸各地,如北京、天津、煙臺、廈門、哈爾濱等,臺灣去到大陸的創業團隊,並不一定局限在北京地區,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發展的場地,他們很歡迎和期待,臺灣青年在大陸更好的發展,大展手腳。
  • 臺灣青年李政軒:希望大家對大陸的認識更公正更全面
    他,是來自臺灣的「95後」年輕人,被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喚作「小寶貝」; 他,在臺灣大學政治系讀大三,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交換學習了半年; 他,是臺灣的「大陸第三代」,祖籍湖北; 他,在交換學習的同時,還在北京創業公社臺灣專區實習; 他,曾在凌晨3點趕往天安門廣場等待升旗儀式
  • 臺海創客錄:來大陸創業,臺灣年輕人準備好了嗎?
    李克強總理親自為創業代言, 「網際網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每天誕生的新創企業多達4000家……這樣的時代機遇不僅屬於大陸年輕人,也同樣為對岸的臺灣青年尋求發展、實現理想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7月,在上海WePlus創業聯合辦公空間裡,這位自稱「不怕死」的臺灣女孩,對我們講述了她在大陸的創業故事。
  • 2017,更多臺灣人書寫「大陸故事」
    作為臺灣青年創業驛站的負責人,這是鄭博宇在大陸工作的常態。從去年10月臺灣青年創業驛站進駐創業公社以來,這裡為入駐的臺灣創業團隊提供資訊普及、金融扶持、企業對接、創業諮詢等各項服務。「可以說,這裡是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的『敲門磚』。」這是一個設計簡約的空間,目測有三四十平方米,各式各樣的獎盃、牌匾印證了這裡開張一年多以來的成果。
  • 專訪鄭博宇:臺灣年輕人對於兩岸關係有什麼期待
    觀察者網:這次兩岸新媒體大陸行活動,特意來到了創業公社。作為臺青創業的代表,您最想向兩岸媒體展示的是什麼? 這一次17天的行程裡面,創業公社只有在北京和天津兩個地方出現過一些關於孵化器的內容。孵化器並不是40年這麼長一個歷史的結果,它是這五年來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成就,我自己是做創業孵化器的,所以更多的是展示這些各行各業的臺灣創業青年,他們在這裡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讓他們可以被兩岸的民眾看得見。
  • 臺灣創業青年邱苡禎:在上海感受到創業者的強烈野心
    邱苡禎說,來到大陸她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創業。(圖片來源:臺灣《旺報》)中國臺灣網6月3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在兩岸均有創業經驗的美甲貼品牌「壁花小姐」創始人邱苡禎說,就創業氛圍看,大陸近年大力推動「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來上海後,她才感受到真的「在創業」,上海對臺灣人才推出住房補貼政策,讓創業者更無後顧之憂。
  • 臺灣創業青年李巧如在大陸"怒放" 盼能"落地生根"
    這很有創業者的激情,到北京創業、打拼的感受像極了這首歌給人的感覺。  像自己劇本裡女主角一樣與大陸找到「緣分」  李巧如創辦的燿麒科技專注於各類商業軟體及平臺開發,在大陸涉及中醫、電子商務、基因檢測等領域。
  • 臺商黃金牌創業近30載 鼓勵臺灣年輕人來大陸走走
    臺商黃金牌瓊島創業近30載鼓勵臺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  中新網海口12月1日電 題:臺商黃金牌瓊島創業近30載 鼓勵臺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  記者 張茜翼  27年、近40家連鎖店、300多名員工……臺商黃金牌在海南創業打拼出的海口欣奇食品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運輸、銷售為一體,其旗下門店品牌
  • 特寫:大陸知名金融機構來了臺灣實習生
    實習之餘,北京市臺辦還組織這些臺灣實習生走進中關村,參訪騰訊、創業公社等知名企業,參觀國家博物館等文化單位,讓他們有機會感受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變化和北京的城市發展及悠久歷史文化。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學生林逸青在參觀騰訊後感言,這家企業的工作氣氛、現代化程度都很高,代表著大陸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
  • 臺灣人受得了大陸的創業節奏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一個話題:大陸的創業生活是不是步調太快了?
  • 兩岸三地創業分享會在臺灣大學順利舉辦
    中國臺灣網5月29日臺北訊 (通訊員 鄭海虹)2015年5月27日,由臺灣大學大陸同學會和臺灣夢想家工作室聯合舉辦的創業分享會「世界這麼大,我們創業吧!——『全球十大創業家』陳五福對話兩岸創業新秀」在臺大第二學生活動中心順利展開。臺灣大學僑陸組周漢東主任、主講嘉賓陳五福先生,以及分別來自臺灣、香港和大陸的兩岸三地青年創業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
  • 臺灣青年扎堆「闖大陸」 大陸年輕人怎麼看?
    如今臺灣人眼中,到大陸發展已成為混得好的象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來到大陸,學習或者就業。從「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到「大陸到處都是機會」,臺灣人對大陸的認知來了個大反轉,大陸的飛速發展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臺灣年輕人加入「北漂」「上漂」大軍。
  • 臺商黃金牌瓊島創業近30載 鼓勵臺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
    洪堅鵬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日電 題:臺商黃金牌瓊島創業近30載 鼓勵臺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記者 張茜翼27年、近40家連鎖店、300多名員工……臺商黃金牌在海南創業打拼出的海口欣奇食品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運輸、銷售為一體,其旗下門店品牌「欣奇蛋糕」已遍及海口,成為當地烘焙行業的佼佼者
  • 大陸為臺灣青年創業提供無限發展空間
    ,其講話情真意切,讓人真切的感受到這是總書記對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最關切的期待,真是入腦入耳入心。  近年大陸方面每年都組織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如夏令營、青年論壇等,為兩岸年輕一輩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也創造機會使臺灣青年多了解大陸發展的現狀,臺灣一些青年也來到大陸進行創業,並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是大陸寬闊的大市場為臺灣青年提供了寬廣的就業平臺,致是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有成,每當看到臺灣青年的才能在大陸能夠得到發揮,使人感到特別舒心快意。
  • 臺灣青年到深圳圓創業夢 和大陸青年一起打拼
    (張敏 攝)海外網深圳7月24日電「祖國大陸的惠臺政策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吸引了不少臺青前來,與大陸青年一起創業發展。」深圳小綠草科技有限公司營運長李復榮說道。今年是李復榮來到深圳的第三個年頭,公司起源於臺灣,是一家專注於智能自拍晶片研發的企業,對於3月份大陸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他深有感觸。
  • 武漢臨空港發揮優勢 支持臺灣青年創新創業
    建言>>>   大陸市場很大,機會很多,現在許多臺灣的年輕人都夢想來這裡創業。但是創業前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市場,分析清楚顧客的導向和市場的導向,年輕人切忌好高騖遠、一步登天,要有步步為營的精神。   ——華城電機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士明   每個時代都有創業,只是用的詞不同,經歷的環境不同而已。
  • 讓臺灣青年了解真實的大陸
    新華社廈門5月3日電(記者付敏 李慧穎)從臺灣回到廈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中轉去其他城市,小微企業復工有哪些支持政策……春節過後,臺灣青年範姜鋒團隊製作的30個協助臺青復工的「懶人包」在網絡上推出,目前已受到數萬粉絲關注。
  • 臺灣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國臺辦:大陸絕不會放棄臺青
    今天上午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臺灣記者有關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芒果乾」效應影響臺灣年輕人的問題時,發言人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對「31條措施」「26條措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大陸不會放棄臺灣青年人,相信「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兩岸同胞包括兩岸年輕人會越走越近
  • 生意什麼時候會好做起來-創業公社
    創業公社,一個聚集千萬創業者的家園。他們是具有商業新思維的新時代創業者,本著利他、分享、共同成功的準則,不斷接受新的商業思維,傳播新的商業模式,通過持續的學習和不懈的努力,實現創業新路徑,成就更多的創業者,實現更多創業者的財富夢。
  • 聊點臺灣腔:從臺灣網紅登陸,看兩岸年輕人之間的親近感
    來源:海外網「2020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自8月29日啟動以來,已有上百位兩岸青年主播報名,其中有許多來自臺灣的青年。一位「臺青」說:「希望借大賽的東風,在直播電商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在B站、微博、抖音等平臺上活躍的臺灣網紅不少,其中新浪微博是臺灣青年使用最多的大陸社交媒體平臺,註冊用戶數超過500萬,月活躍人數上百萬。他們中有的是在島內闖出名氣之後「登陸」,有的則是在大陸的平臺揚名。網紅「登陸」,不但為臺灣新媒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也是兩岸年輕人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