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串糖葫蘆、賣不掉的鮮花水果,悲歡不相通,但總有人理解

2020-12-18 遇言不止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是總有人可以理解,而每一份共鳴與共情都是萬分珍貴的。

——遇言姐

這陣子真是有太多事要操心。

拿遇言姐來說,擔心著疫//情//、擔心著公司、擔心著投奔奶奶的二甜姐倆兒、擔心著甜爹買不到回北京的機票。

當然,還有眼下的經濟和遇言姐同樣的小企業。

遇言姐的朋友圈中也是一片嘆息......

遇言姐現在真有點後悔,當年沒有接鵝廠的offer,非要逞強自己做女性力量、做演講平臺。

怕一個大浪打來,轉眼無存......

最近,遇言姐看到的幾則邊角新聞令我如鯁在喉、心酸不已。

一則,是一個戴著口罩賣糖葫蘆的大爺,一塊錢一串賤價處理,一路走來根本賣不掉。

封村后街上沒什麼人,而且,這種時候,誰敢買自製的零食啊?

視頻中,監督員責備了大爺,大爺一句話沒有說,只是默默地把糖葫蘆一串一串摘下來,放回到箱子裡。

還有,哭著埋掉上萬隻活雞的養殖戶,沒人來吃飯只有改賣菜的飯店,憤而打砸自家攤檔發洩的花農,賣不掉囤貨的小賣鋪、小超市……

有一則視頻中,城管勸告出攤的小販:

疫//情//這麼嚴重,你還出來賣菜,不為自己和大家著想啊?

哎,誰不知道形勢嚴峻呢,這是害怕貧窮。

茫茫眾人,浪頭來襲,悄無聲息,無能為力。

最近,遇言姐總是想起以前看過的3個電影,故事講述的都是小人物的心酸、艱難、絕望,甚至麻木。

所有的悲涼無不落在2300年前的那句辭上——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偷自行車的人》

第一次知道《偷自行車的人》這部電影,是在初中美術課本上。

在學生作品一欄,有一幅羅馬尼亞小朋友製作的黑白版畫——一個戴帽子的男人推著自行車在走的背影。

當時全班同學都覺得又好笑又好奇,不知道為什麼這幅畫的名字這樣怪。

《偷自行車的人》是一部很老的電影,拍攝於1948年。

在遇言姐心中的現實主義電影排序中,這是一部位居前十的偉大之作。

劇中的兩位主角,父親和兒子,甚至不是專業演員,而是導演從街上拉來的。

正是這樣一部作品,80年來始終直擊人心。

▲飾演裡奇的是一名現實中的藍領。他的臉頰凹陷、神情愁苦,雙眼仿佛乾涸的水井,深不見底

戰後的義大利滿目瘡痍、萬事凋敝。

高失業率讓整個羅馬陷入了恐慌,每份卑微的工作都有無數人爭搶。

失業的裡奇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份貼海報的工作,但東家要求他自備一輛自行車。

拿著妻子典當嫁妝換來的錢,裡奇買了一輛破爛的二手車。

六歲的兒子帶著對父親的崇拜,每天將這輛自行車擦拭得鋥亮。

裡奇帶上兒子一起去工作,仿佛生活又迎來了新的希望。

然而,就在上班的第一天,他的自行車被偷了。

這是一輛寄託了全家人希望的自行車。

父子二人希望渺茫地滿城亂找。

車子沒有找到,走投無路的裡奇決定也去偷一輛。

然而,他卻沒有其他偷車賊的好運。

裡奇被當場抓住了。

孩子眼睜睜看到父親被群毆,哭著大叫:不要打我爸爸。

最終,父子二人在夕陽中漫無目的地行走。

父親終於沒能忍住絕望的淚水,兒子滿眼是看不見未來的恐懼。

你無法恨電影裡邊的任何一個人。

偷車賊也很可憐,家有老母、一貧如洗,鄰居們都說他是個老實人,儼然又是一個為生活所迫的可憐人。

你甚至都不能去指責命運,因為它已經對你夠好了。

你慘,還有比你更慘的。

你的兒子不是還活著呢嗎?不是沒有掉到河裡淹死嗎?

全片最心碎的一幕是——

當裡奇發覺落水的孩子不是自己兒子之時,那一刻仿佛除了死生之外什麼都不重要了。

他暫時與世界和解了。

裡奇帶著兒子來到一家高檔飯店,用生活費點了兩個麵包和一瓶酒,對兒子說:

吃掉它,像個男人一樣。

轉過頭來又要面對貧窮和無奈。

期待的反轉從未到來,壓抑和絕望輪番上場,讓人想要嘶吼:

那個時代究竟要把人逼到什麼樣的死角?

《羅馬11時》

同樣是戰後的義大利。

一家貿易公司招聘一名打字員,定於中午11點面試,結果出現上百名姑娘前來應聘。

面試官決定只面試前40名姑娘。

聽到這一消息的露西亞,找了個藉口進入面試間,插隊完成面試。

隨即引發應聘者們為了搶佔面試名額在樓梯間擁擠推搡的局面。

樓梯承受不住巨大的重量突然斷裂,等待面試的女孩子們紛紛跌落下去。

一名女孩傷重不治。

這又是一部沒有惡人的電影。

招聘者說我們只是登了個廣告,沒有想到來了這麼多姑娘應聘。

建築師說,大樓是按照標準建造的,無法應對意料之外的重量。

就連那個插隊的女孩也令人不忍指責,她的丈夫失業了,她打字速度飛快,事故發生後她羞愧難過到試圖尋死。

而最後,作為「肇事者」的她未能得到這份工作。

天黑了,倒塌的樓前空無一人。

一個剛出醫院的姑娘蜷縮在門前,繼續等待應聘那個打字員的崗位。

在《羅馬11時》逼仄的鏡頭下是底層人民被擠壓的生存空間。

沒有選擇、沒有尊嚴,猶如茫茫大時代下一群不由自主的螞蟻。

《跳出我天地》

與前兩部悲傷氣息強烈的作品相比,《跳出我天地》其實算是一部溫情勵志劇。

畢竟,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天分卓然的小男孩,最終進入皇家舞蹈學院,成為著名的芭蕾舞演員。

遇言姐想說的是他的父親和哥哥。

小男孩比利出生在礦工家庭,生長在逼仄、破敗、即將被時代淘汰的礦區。

那是80年代初期,工人們大鬧罷工。

儘管生計無著,比利的父親還是每周省下50分錢讓孩子去學拳擊。

在得知比利有機會考上名校時,一直恥於讓兒子學舞蹈的父親冒著叛徒的罵名,決定下井開工,為孩子攢路費。

大兒子拉住衝向警戒線的父親,告訴他這樣做是與工會為敵,是對所有工友的背叛。

一向嚴厲的父親哭著大喊:那個孩子,他有天分!

這一幕真是令人難過。

最終,比利考上了皇家舞蹈學院。

就在兒子離家的同一天,由於罷工導致無煤可燒,父親將亡妻留下的鋼琴劈成了一堆木柴。

茫茫眾生,誰不是負重前行?

如同今天,我們無法責備那些提前復工的人們。

因為《了不起的蓋茨比》說:

每當你想要批評別人時,要記住,這個世界上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你擁有的那些條件。

李安說,自己第一次看《偷自行車的人》時,感動得哭了。

我把這部影片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

它超越戲劇本身,上升到社會哲學。

這幾部電影,每一個鏡頭都飽含現實的力量、悲憫的力量。

無不惦記著只要還有人在受苦,自己就無法心安理得享受。

魯迅有句話,這些年常被大家拿出來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遇言姐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是總有人可以理解,而每一份共鳴與共情都是萬分珍貴的。

不幸與無力泡不成熱愛生活的雞湯。

待到春天來臨時,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對身邊的人擁有更多善意,看見無人問津的糖葫蘆多買一串,看見活下來的花店多買幾束,看見路邊的賣菜阿姨不討價還價……

希望民生從此不再多艱。

希望遇言不止的所有朋友,身體和心靈雙雙康健。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大爺街頭賣糖葫蘆,8元一串,看到添加的配料,網友:真值!
    大爺街頭賣糖葫蘆,8元一串,看到添加的配料,網友:真值!說起糖葫蘆,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首歌《冰糖葫蘆》,酸甜的口感非常惹人喜歡,在小時候,能夠獨享一根冰糖葫蘆簡直就是一件大喜事!現如今街頭到處都是糖葫蘆店,但是卻很久都沒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 大叔沿街賣「糖葫蘆」,5元一串,看清做法後,網友:不怕賠本?
    「糖葫蘆」,是大家都很喜歡吃的一種街邊攤小吃,記得當初讀書的時候,經常都能夠在校門口,看見大叔或者是大媽在街邊上賣,當時大家都會一股勁的衝上前去買上一串,或者是買上兩串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們吃,那時候的糖葫蘆,就是我們放學之後的動力,但是現在卻很少見了,畢竟只有去小吃街的時候,才會看見
  • 大爺賣「特色」糖葫蘆,10元一串,看到成品後,顧客:不賠本嗎?
    中國地大物博,中國有很多的美食也都是非常受人喜歡的,而且中國出的那些美食之外也有一些比較傳統的小吃,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比較傳統的小吃就是冰糖葫蘆,可以演說冰糖葫蘆,從很早以前的時候就有了,而且到現在為止也有很多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吃這一個小車去冰糖葫蘆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就連以前在古代的時候經常都會在街上面看到那些賣冰糖葫蘆
  • 大爺賣「特色」糖葫蘆,十元一串,現場製作,顧客:賠本生意!
    大爺賣「特色」糖葫蘆,十元一串,現場製作,顧客:賠本生意!中國的美食博大精深,種類眾多,好吃又美味,任你選擇!雖然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越來越好了,我們能吃的零食種類也多了許多,但是一些傳統的依然受到大家的歡迎,比如糖葫蘆,說起來大家肯定都知道它吧,不過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現在已經看不到沿街邊叫賣糖葫蘆的人了,但是都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小店鋪,但是在村裡面其實還有沿街叫賣這樣的現象,接下來我就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一位老大爺賣的,一串要10塊錢,但是生意還是很好的
  • 【關注全球疫情】誰說悲歡不相通
    有人長大,有人搬走,有人老去,小店始終在那裡。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  在歐洲「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的大環境中,波蘭疫情近來顯著惡化,確診病例數以每天兩萬多例激增,總統杜達10月底也確診感染。波蘭衛生部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波蘭累計確診712972例,死亡10348例。
  • 一天賣出2000串的「糖葫蘆」,大爺現做現賣,比真糖葫蘆還好吃
    一天賣出2000串的「糖葫蘆」,大爺現做現賣,比真糖葫蘆還好吃 相信糖葫蘆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尤其是九零後的朋友們,大多都是吃著它長大的。我是一個東北人,所以糖葫蘆只在冬天能吃到。因為家在農村,所以賣糖葫蘆的大多是推著自行車,沿街叫賣,種類也比較單一,只有山楂的一種。
  • 在東北,沒有吃過這些「網紅」糖葫蘆,就不能算是正宗的東北人!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了,尤其是比較冷的,如果說最冷的地方,那肯定就是東北了,東北現在已經是白雪茫茫,不像別的地方,到現在地上還沒有積雪呢,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天氣下,有一種美味特別受歡迎,尤其是在東北,這個就是糖葫蘆了,糖葫蘆只有在冬天的時候才能買,夏天賣的話,上面的糖會容易化掉,只有冬天才能夠吃到,東北的糖葫蘆是非常受歡迎的,但是現在在東北,如果沒有吃過這些「網紅」
  • 是的,沒錯,萬物皆可「糖葫蘆」!
    這不,最近,哈爾濱道外區巴洛克街區的「糖葫蘆小哥」火了起來。一條曬「暗黑」糖葫蘆的短視頻,播放量超125.9萬,點讚數逾2萬,留言上千條。東北小夥讓糖葫蘆告別「老三樣」糖葫蘆年年蘸,總想來點不一樣。平時大家吃的糖葫蘆都是山楂、山藥豆,或許還有水果。
  •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是冷漠嗎?應該如何理解?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這句話經常被一些文藝青年用來做一些文案素材。這些文字是魯迅的《而已集》的最後一篇《小雜感》。那這句話表達的到底是什麼呢?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這一句可以結合文字看出這個是對環境的一個表達,就是說人和人的這種感情是沒辦法相互理解的,都是獨立的,誰也不能理解誰。
  • 有人偷公墓祭祀鮮花去賣,水果都不放過,太缺德了!
    清明時節,綠色祭掃、鮮花祭祀的倡導深入人心。一束鮮花寄哀思,幾個果品供先人,逐漸成為九江市民環保祭祀的模式。然而,受利益驅使,在陵園公墓區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現象:許多墓碑前的祭品被盜,無良之人將偷來的鮮花送去二次銷售,將供果帶回家享用。
  • 「迷你」糖葫蘆流行:價格「翻倍」 5分鐘賣光近百個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觸達懷舊情懷,今年流行「迷你」糖葫蘆傳統小吃糖葫蘆最近開始流行「迷你」版。12月16日,新京報記者從玉華臺、護國寺小吃等北京老字號了解到,「迷你」糖葫蘆熱賣,近百個糖葫蘆5分鐘左右就能賣光。
  • 一串糖葫蘆 感受舌尖上的年味
    蘇錦街道匯翠社區裡的年味也濃濃襲來,1月10日,社區活動室裡人頭攢動,雖然天下著濛濛細雨,但是絲毫不影響居民走出家門來到社區活動室裡感受來自社區這個大家庭的年味。上午9點,洗淨的山楂、草莓、蘋果、香蕉、冰糖等各類材料擺放在長桌上,「來,叔叔阿姨小朋友們,咱們擼起袖子開始做冰糖葫蘆啦!
  • 蕪湖糖葫蘆地圖!新年來一口甜蜜吧!
    臨近過年了,如果要推薦一種年味小食,我一定會推薦糖葫蘆。還記得上學那會,曾有段時間大街小巷開滿了北京糖葫蘆,超長超大的一串,後來又都消失不見了,如今又開始流行小小的糖葫蘆了,一串兩顆,吃起來無負擔,酸酸甜甜的糖葫蘆充滿了童年的回憶,你會喜歡嗎?
  • 冰糖葫蘆的「花樣」做法,草莓糖葫蘆不算啥,看到最後網友笑了
    那麼接下來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冰糖葫蘆的「花樣」做法,草莓糖葫蘆不算啥,看到最後網友笑了。草莓糖葫蘆糖葫蘆其實都是水果做的,有山楂糖葫蘆,蘋果糖葫蘆,出現草莓糖葫蘆其實並不是很意外。草莓糖葫蘆的味道其實是很不錯的,而且顏值也要比一般的糖葫蘆更加高一些,很受少女們的喜歡。
  • 山東寧津年輕小夥靠賣糖葫蘆發家致富年賺二十萬
    相信對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美好的吃糖葫蘆情結。隨著社會的發展,除了製作工藝的變化,食材也變得豐富起來,不但有傳統的山楂口味還有各種水果口味。豐富多彩。滿足了大眾消費者,還發揚了冰糖葫蘆傳統小吃文化。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創業青年加入到靠賣糖葫蘆發家致富的行列中來。
  •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下一句是什麼出自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意思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最近這段時間在網上以及B站上面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彈幕,而且看這些彈幕和評論真的是感覺非常的深奧,意思非常的有深意,比如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下一句是什麼出自哪  經常看B站的朋友應該都有看到過這句話吧?
  • 河南大爺趕集賣糖葫蘆50多年,好吃秘訣就在一鍋「糖水」裡
    現在他還是每天推車在家附近的集市上賣糖葫蘆,因為不捨得丟下這一行。程大爺做糖葫蘆的手藝是家裡傳下來的,正因為家傳這種熬製的糖稀的方式和現在大街上的不太一樣,所以看著做出來的糖葫蘆的樣子也不太一樣。附近村鎮集市上的很多大人小孩都吃過他做的糖葫蘆, 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吃著程大爺推自行車賣地糖葫蘆長大的。
  • 別小看 mini版糖葫蘆一天能賣七八千串
    小串糖葫蘆好吃嗎?貴不貴?網紅食品是不是過段時間就「熄火」了?小串糖葫蘆熱銷,一天能賣七八千串小串糖葫蘆一般以2到3顆山楂或水果組合為一串,河南商報記者經過走訪發現,大部分的商家都會推薦「論盒購買」。規定一盒糖葫蘆有幾串,消費者可以在規定的串數中選擇自己心儀的口味。一盒小串糖葫蘆一般有5串,價格在15到22元不等。
  • 鹿晗周杰倫慶生,黃鴻升去世,其實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有人悲鳴 魯迅先生在雜文中曾說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 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就是人性的真相
    總有人感嘆說:「人心不古」,其實是他們不懂得人性的真諦:人性如水,在東邊衝開缺口,它就向東流,在西邊衝開缺口,它就向西流。如果水流向乾旱的地區,那麼人性就是善的;如果匯聚成暴雨、洪水,那麼人性就是惡的。所以說,人性沒有善與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沒有流向東西方之分。但是,人性是有其本然規律的,因為人類有一套特殊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