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

2020-12-05 騰訊網

疫情過後,如何更好的增加自己的收入呢?是主動收入還是被動收入

疫情影響

疫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疫情期間很多爆文都在闡述個人和企業的不容易,企業停產、個人被裁員等等,對企業和個人正常的生活狀態帶來了很多的挑戰,企業經營和個人收入壓力都倍增。這是一個「黑天鵝」事件,且不說國家層面,對於企業和個人而言,都是一個典型的壓力測試。暴露出來問題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可以讓企業和個人也放慢腳步,更好的思考在極端場景下如何能夠更好的應對與恢復。通俗來說,每個人都算是一家公司,而自己就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這家公司的資產、負債和經營狀況等都可以同理提升到現實中公司層面進行思考和管理。

疫情算是對企業和個人運營能力和運營持續性的考驗。筆者曾經在2019年做過某世界排名前30強銀行的「業務連續性管理」的諮詢項目,對該領域有體系化的理解。對於企業特別是銀行體系來說,主要進行「業務梳理和分類」、「業務影響分析和評估」「業務連續性應對」等幾大步驟,策略有:暫停業務、升級服務、優化渠道、流動性管理等環節。細化內容不再贅述,後期文章將對企業在疫情下的業務連續性應對進行具體闡述。從知識遷移的角度,公司企業的運營管理辦法,同樣適用於個人的運營,故此文僅以每個個體的角度進行闡述。

開源節流

不管是否發生疫情,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增加收入的方式無怪乎「開源」和「節流」這兩種。「節流」肯定有各種方式方法,已經深入到勤勞勇敢中國人的骨髓裡,這次我們只討論「開源」。

我們天生習慣於一份收入,這也是長久以來的慣性思維,因為這樣既安心,也輕鬆,也是人的惰性所至,無可厚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疫情的發生,你會逐漸的為只有一份收入而擔心和焦慮。

當只有一份收入的時候:

會擔心工作安全的問題。在疫情之下,體現的更為淋漓盡致,隨時都有被裁員的可能性,而自己一點抗禦能力都沒有;

會擔心職業的天花板。職場就是一個金字塔結構,越是往上升越有難度,隨時會達到天花板而不自知;

會缺少自由的時間。大多數人都是在用勞動工時來換取金錢價值,只是每個人的時薪不同,當只有一份收入的時候,你只能被動的接受這一家企業對自己時間的榨取,而毫無反抗之力。

會擔心通貨膨脹。小時候「一斤」蘋果多少錢?現在「一個」蘋果多少錢?收入在漲,但是漲的過物價?

無法做到節流。養自己、養家庭、養孩子、養服務,30歲以後的每個人都像一個奧利奧,自己就是夾在中間的那塊奶油,只有不斷的往外流出,而無法做到「節流」。這也算是提前進入的中年危機吧。

所以,當只有一份收入的時候,無論這個收入在平均水平之上多少,你都會發現現實欲望與客觀收入之間巨大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與日俱增。

三種收入來源

特別喜歡「3」這個數字,因為所有複雜的問題都可以歸納為3個分支進行理解和解決,大家都精力有限,過多的分支只能讓問題複雜化。這個問題也是同理可得,在「開源」這塊我們可以至少找到三個收入方式。

【本職工作】。這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需要投入最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的重要收入。它是一個人的家庭支出、個人提升、應對風險的最主要收入來源。而且也是第二、第三收入來源的延伸,它的地位無可撼動,也就是俗稱的「一技在手,天下我有」,所以需要思考到底這個本職工作是不是自己擅長並喜歡的,是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是不是自己可以長期依託的工作形式和內容。

【第二職業收入】。很多人把這個第二職業看的很重,其實本末倒置了整個事情的邏輯。它應該是與自己第一工作收入在時間和利益上沒有衝突的一種工作,但又可以鞏固自己的本職工作這面「旗幟」,這樣才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閉環,比如從事銀行體系工作的,可以去做高端培訓、可以發表文章。去做事情,並不是單純的賺取外快,而是體系化的實現價值提升和能力收費。

亦可以是有興趣發展出來的第二職業收入,比如喜歡音樂,達到一定水準之後可以為其他人編曲;英語較好,可以閒時做翻譯。上述的這些例子都是身邊的真實案例,也很具有參考性,它是一種個人能力的變現。

而第二收入可以作為日常開支使用,也可以不斷的深化和鞏固第二收入的地位,比如收入可以更多的投入進自己的興趣領域。

朋友圈賣貨和網絡刷單等門檻較低的收入形式不在此列,因為這種收入替代性很強,沒有核心競爭力,隨時會被KO掉。

【投資產生的收入】這個收入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迷惑性,也是被很多人誤以為可以一夜暴富的最主要形式。不排除一夜暴富的數量,但是我們要看這個比例。投資產生的收入,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更好的是作為抵抗通貨膨脹的形式。人的觀點都是在不斷升級的,於現在看來,投資產生的收益只要超過通貨膨脹就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了。

每個人都需要這「三種收入」,缺一不可,三足鼎立,才會有更穩固的現狀,才能更好的抵禦各種突發事件和風險。

作者/ken

排版/ken

圖片/ken

相關焦點

  • 疫情過後大眾的消費趨向如何?超七成人表示會增加保險產品消費
    很多人都在問,「疫情結束以後,你最想幹什麼?」是逛吃逛吃還是開啟「花花花」模式,或者買個保險安安心呢?疫情之下大眾消費行為和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疫情帶動了哪些品類消費、又衝擊了哪些品類?疫情後的市場趨勢和大眾需求又是什麼?為了解疫情過後大眾的消費趨向,融360維度對此展開了調查。
  • 疫情過後,普通人如何開源節流
    又是一年母親節,孩子們被先生帶回鄉下,仿佛回到了單身時光,我和女友相約逛街,聊天時得知外人眼中電視臺工作收入頗豐的閨蜜也因疫情原因收入銳減,事業單位改制為半事業單位半國企了,隨著工作的調動,女友對未來有點茫然。
  • 疫情過後的社會如何繁榮興盛?
    這些既是其它形式的性別不平等的原因、也是結果,如收入和職場排行的不平等。雖然男性和女性做家務的時間在封城後均有所增加,但隨著封城政策放鬆,家務時間也隨之減少。儘管人們在封城期間待在家裡的時間更久,從長期來看,家務分工也並不會因此變得更加平等。換句話說,等疫情結束後,女性承擔的家務仍會遠多於男性。
  • 疫情過後,服裝業的三大走勢
    疫情過後,服裝業的三大走勢 2020-03-20 10:39:54 來源:胡蝶堂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誰也沒有想到,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一場罕見的疫情揭開序幕
  • 疫情過後,輪胎價格是漲是跌?
    出品 | 車與輪編輯 | 吳世傑2月20日晚上七點,《車與輪》與泰克直播課堂攜手舉辦《疫情下,輪胎汽服門店應該如何應對》的主題直播。《車與輪》聯合創始人、總編陳文博先生針對疫情下輪胎企業、門店、經銷商現狀,應對措施及行業未來的變化等話題在現場進行解說答疑。
  • 疫情過後:線上線下業務如何平衡發展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還將不斷湧現新的顛覆性線上業態,儘管我們無法得知具體是何種形態,但可以肯定,疫情期間會有企業做大量創新和嘗試,隨著5G技術的普及,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以及更多無接觸商業模式將逐步湧現。實體店尤其是快消行業的實體店如何快速融入到這個大的趨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對於未來的生存至關重要。
  • 我,時代微塵,疫情過後只想賺錢
    疫情過後,你最想做什麼?「去武漢這座英雄之城,逛黃鶴樓,賞武大櫻花,吃熱乾麵!」「雖然大量好物需要拔草,但手機響個不停,提示該還銀行房貸、京東白條、淘寶花唄時,我就知道自己之前想多了。疫情之前的債還未還清,疫情之後不確定性因素太多,我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錢包,能否經受住這次危機的考驗。」
  • 疫情過後,為什麼一定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最近,網上都在討論一個熱議話題「疫情過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疫情過後,我要吃一頓好的——@時光慢些疫情過後,我要第一時間見你——@阿萌疫情過後,我想去武漢看看——@caideming看了那麼多熱評,記憶最深的是「疫情過後,我一定要買套屬於自己的房」——@玉樹」這位網友
  • 普通人如何增加收入?
    那普通人怎麼提高自己的收入呢? 一、不斷提高技能,提升自身價值,靠能力賺錢。你可以根據公司業務需要,學一門技術,技多不壓身,現在公司不給你漲工資,沉住氣,有了技術,不斷突破,高薪總會找上你,好公司不會讓有實力的人缺席。
  • 咖啡之翼尹峰:疫情過後,優秀的企業不會踩剎車,而是踩油門
    疫情過後,優秀的企業只會踩油門,不會踩剎車。「不確定的永遠是環境,確定的永遠是自己的競爭力和應變能力。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尹峰說。對話尹峰:1、門店收入幾乎為零此次疫情對您的企業造成怎樣的影響?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春節過後,疫情爆發, 全國經濟幾乎停擺。
  • 疫情過後爆發的20個行業
    2020年一開年,疫情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平日裡蒸騰的各行各業全都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幾個月的努力才換來了階段性的、試探性的復工,疫情過後也會迎來許多行業報復性的反擊,那麼,疫情過後會爆發的20個行業都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吧!
  • 疫情過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嗎?大概率不會!
    疫情過後,會出現積壓性消費爆發,但不是報復性消費積壓性消費是因為前期消費受到抑制,該消費的沒有消費,比如說該買房的還沒買房,該買車的還沒買車。等到可以自由的時候,這些延遲的消費會得到爆發。數據顯示,美國家庭的儲蓄率目前已經增加可支配收入的近9%,儲蓄率正在接近6年高點,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這一水平才不到3%。這一疫情對中國人的影響應該也不小。之前中國年輕人反而開始了瘋狂提前消費,月光族,各種信用卡、網絡借貸盛行,如果沒有收入,他們怎麼還借款和利息?
  • 工資將會超過公務員,疫情過後,這份「鐵飯碗」你要知道
    工資將會超過公務員,疫情過後,這份「鐵飯碗」你要知道疫情導致許多企業停工,員工們休假在家,這段時間是沒有收入的,對於有著貸款的人來說,一份「鐵飯碗」就顯得多麼重要了。教師,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雷打不動,工資照發,這才是旱澇保收。
  • 疫情過後的旅行社該何去何從?2020年旅行社生存大考驗
    2020疫情之前的旅行社過的怎麼樣?旅遊行業在過去十年間,過的順風順水,景區越來越多,各地遊客年年高速增加,而旅行社作為旅遊行業中的重要一環,也同樣賺得盆豐缽滿,可謂景區、旅行社、旅遊線上平臺、遊客都皆大歡喜。
  • 疫情過後,水產加工貿易何去何從?
    疫情過後,水產加工貿易何去何從?即便如期趕出訂單,在出口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多風險:一是海運、空運運力下降,運輸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二是國際港口查驗加強,產品到港後亦無法及時通關,港口儲存查驗等費用增加;三是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出口形勢變得日趨嚴峻。目前國內水產品對韓國出口已全部暫停,對日、歐、美出口均下降。國際貿易溝通渠道中斷。
  • 疫情過後哪些行業會是個香餑餑呢?
    在2020年這場疫情下,大家可以了解到網際網路的傳播力度,關於疫情的各路消息襲來,每天大家最為關注、推送信息最多的是最新疫情的數字,大家有了「宅」在家做貢獻的獨特體驗,相比2003年的疫情爆發,這次的普及面廣,大家的保護意識也在加強,更為重要的是國家以及社會各大群體對於疫情的推廣、宣傳
  • 疫情過後,農產品價格會暴漲嗎?
    這段時期,在不少城市區域均出現農產品缺貨的情況,如果想在團購平臺買到自己想吃的蔬菜,甚至要做好零點秒殺的準備。如今,由於供求不平衡,農產品成為了銷售的熱門品類,在疫情過後,農產品價格是否會繼續上漲呢?
  • 疫情過後,收心班拼團活動方案,招生先發制人!
    近期隨著好消息頻頻傳來,新增病例減少,治癒病例增多,相信疫情也會很快過去。那麼疫情過後,我們培訓機構將著手準備開始線下招生,線下開課。這個寒假因為疫情原因,特別長,孩子們完成了基本寒假作業,剩下的事情就是睡覺,吃飯,看電視......所以在開學前要收心,我們注意家長的心態。
  • 疫情過後你最想買啥?超七成人表示:先買個保險安安心
    生財君注意到,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大眾的消費趨向,融360維度對此展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成受訪者表示今後會增加重疾險、醫療險等保險產品消費。選擇銀行儲蓄、銀行理財、基金的受訪者分別為41.75%、32.04%、24.92%。其中,特定人群對保險產品的熱情要高於其他人群。
  • 2020肺炎疫情過後,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活著」,到底如何做到呢
    今年註定是不安定的一年,今年武漢疫情過後註定要我們面臨更大的挑戰,或機遇就看我們如何做?如何才能活著,到底應該怎麼做呢?1、要開源節流,要增加你自己的良性自然的現金流2、節省一切不必要的開支,特別是實體資產3、不要大額的投資你要節省一切不必要的開支,我建議你今年不要經常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