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裡頭講生財有大道,想要發財你就得布施!我們現在供的或許知道了解的財神版本有多個,但古時候供財神,主要指的就只有範蠡一個。
財神的財布施經歷
吳越春秋:吳先是滅了越,越王勾踐是真的不容易啊!受盡恥辱,最後才成功復興,在歷史上來看一個國家亡了再復興,太少太少了!這是一個好例子,勾踐有兩個好幫手,一個文種,一個範蠡,這忠心耿耿的兩人。可是範蠡很聰明,範蠡知道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國家有災難的時候他用你,言聽計從,國家復興之後,範蠡就告訴文種,我們要快點離開,不離開就會有災難來了!文種不相信,結果勾踐真的就賜了一把寶劍給文種,讓他自殺,後來範蠡就帶著西施逃走了!改名換姓叫陶朱公,做生意,做了幾年發財了,發了之後就把財布施,財散光了,從小生意再做起,做幾年又發了,一生三聚三散,所以中國供範蠡為財神是有道理的,你真正想發財就學他,財布施!佛說過「用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謂的無畏,就是眾生有災難的時候,你全心全力幫助他,幫助他離苦得樂,免除這個災難,這就是無畏。別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特別是病苦的時候,你得真心實意的幫助人家!你修的這三種布施,你就得三種果報,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誰都要。不管你是哪國人,哪個族群的人,哪一種信仰的人,這些統統都是人們需要的。
財神影響後世的經商之道
範蠢的經商思想,不僅影響春秋列國,而且一直延續到後代及至今日。範蠡對物價漲跌應有一個合理幅度的主張及由此而提出由國家規定糧食價格的政策,被漢宣帝所仿效採用。因為這種由國家調控糧食價格的政策,有助於「農末俱利」,起到了穩定糧食價格、穩定人心、安定社會的作用。今天,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大潮中,我們的許多經商者,不管是國營的,還是私營的,或是別的其它形式的,仍然在效仿他的經商理論。為了穩定和鼓勵農業生產,現在國家實行了糧棉油預定價格的政策,這無疑是起到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供給,穩定民心、社會的作用。在有關副食品供應上,特別是肉類、蛋類等,實行了最高限價的政策,這樣既照顧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又照顧到經營者的利益,促進了生產和經營的共同發展。捕捉信息,開發產品,優質服務,無不是為了在商戰中取勝。在商品的生產和經營中,提倡名牌戰略,目的是在吸引消費者的需求,以質取勝,達到獲利的目標。許多商場、賓館、酒樓,打折迎客戶,除了客觀因素外,也是一種"薄利多銷"的戰略。
隨著年代的久遠和故事的傳奇性,範蠡被後世奉為財神。在財神之中以範蠡和財富的關係最密切,生前即為富人的財神代表。進退得宜,不執著於名利的態度,以及出神入化的經營手法是其被奉為財神的重要因素。
財神經商戒律
陶朱公的經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於是有許多經營致富術託與陶朱公名下。如《經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儉,切忌奢華;賒帳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斜;優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塗;臨事要盡責,切忌妄託;帳目要稽查,切忌懶怠;接納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驗之談,託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範蠡一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財神,這就理所當然了!
民間百姓信奉的財神,不僅是因其財富突出,更是因其具有為百姓謀求福祉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