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3年,在經歷數年臥薪嘗膽生活後的勾踐終於率領部下攻破吳都,迫使當時的吳王夫差自盡,而勾踐本人,也就此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功成之日,按照規矩自然是論功行賞,不過接下來,被公認為功勞最大的範蠡卻選擇淡出朝野,並在給老友文種的一封信中留下了那句聞名千古的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當然,隱退後範蠡並沒有淡出世人的視線,反而在此後的日子裡在另一個區域開拓了屬於自己的天下,那就是商界。在後人的評斷中,範蠡又被稱為「商聖」,顧名思義就是在做生意方面有自己的一套,而在如今的部分地區,範蠡更是直接被供奉為「財神」,其在商圈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至於如何會被尊稱為財神,從下面這個簡單的故事中或許可以窺見一斑。
傳聞年輕時候的範蠡某次機緣巧合,曾來到南方的吳越之地。在這裡,範蠡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那就是當地的人都很喜歡用北方的貨品,可是恰逢戰亂,來往的路上經常出現變故,甚至有土匪攔道,所以想要實現南北平安運輸,風險非常的大。範蠡聽聞後,經過一番仔細的考量,還是叫來自己的手下,表示既然南北有著如此多的不便,如果組建馬隊運貨組建馬隊運貨,肯定可以發大財!
按照範蠡的安排,手下人馬上從當地高價買進了150匹馬,想要大幹一場。但接下來的問題又讓眾人感到一籌莫展,雖說交通工具準備好了,可是要做哪一方面的生意,卻是一個問題。眾人不約而同地再次將目光對準範蠡。幾日之後,範蠡大筆一揮,寫下了一份公告,派人貼在了各個交通要口,公告中寫道:本人目前準備了一支馬隊,想在南北之間運輸貨物,為了慶祝開張,任何人想要運輸貨物,可享受3個月內免費代勞的服務。
此公告一貼,可以說在當地的商圈裡炸開了鍋。要知道,亂世當中,就算是高價運貨都不一定賺錢,可是範蠡卻主動提出免費運輸貨物,無異於標新立異。當時很多的同行都暗暗嘲笑範蠡,說他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如此下去,不出幾趟,就一定會賠得血本無歸。
可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生意人主動上門來談合作,其中不乏有當時勢力很大的姜子盾。據悉,此人在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不但因為業務關係和沿途的官員熟識,就連黑道的土匪,聽說他的名字後也要給幾分面子,所以此後的日子裡,範蠡的馬隊就承擔起了免費為姜子盾運輸貨物的責任,得益於後者的名聲,每次都暢行無阻。
很快3個月的期限就到了,姜子盾問範蠡,你還打算繼續為我運輸貨物嗎。範蠡點點頭,姜子盾聽完非常不解,你每次免費給我運輸,那你拿什麼來養活馬隊呢?範蠡聽完微微一笑,說,我每次在北方購買大量的良駒填充到隊伍中,然後到南方再賣掉其中的一部分,來來回回,三個月的時間我已經賺了千金有餘了,說起來,這還要多謝你的商隊沿途打理關係呢。消息傳出後,不但姜子盾將範蠡視為奇才,就連當時嘲笑範蠡的那些人也紛紛開始後悔,同時開始佩服他的經商之道。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得出來,範蠡能被後人尊為財神,固然有演繹和誇張的成分在,但是一定是有其獨一無二的手段的。事實上,和做生意一樣,很多時候,如果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做成某事的時候,與其一味的蠻幹,就不如考慮藉助外界的力量。這所謂的借力之道,不但是商業發展之道,同樣也是生存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