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不是向父母三拜九叩的形式

2020-12-19 中國文明網

  2014年12月31日晚,作為2014年的最後一天,河南鞏義市200多名村幹部齊聚康店鎮葉嶺村,身著傳統漢服,學習中華古典生日華禮,向父母行三拜九叩古禮表達感恩之情。村官們以《遊子吟》情景劇、手語表演、為母親洗腳、向父母行叩拜大禮等形式傳習中華孝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1月2日  中國新聞網)  

  人生在世,莫以善小而不為。而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感動天」、「親嘗湯藥」、「百裡負米」 等古代盡孝故事至今仍被人廣為流傳,感人淚下,讓人們從中去學習揣摩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道,始終是貫穿於中華民族倫理和美德的精髓,首先得益於國人的接力傳承。孝敬父母雖然始創於古人,但它總是在與時俱進的歷史進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創新發展。因此,我們今天孝敬父母,表達感恩之情,大可不必拘泥於古人的做法,更沒有必要去效仿古人身著傳統漢服,向父母行三拜九叩古禮。  

  不錯,行孝道確實需要一個適當的載體,以便充分表達個人的孝心愛心,讓父母長輩開心歡心。儘管形式能夠服務內容,但是也可能阻礙內容,不講究實際效果的形式,充其量就是一場形式主義的「秀」,追求的是「眼球效應」,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反倒砸了場子,破壞了氛圍,玷汙了傳統美德。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要說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社會與當今的高度現代文明無法比擬,既是處在同時代的不同地區,父母的物質需求和精神渴望也是千差萬別,孝敬無法一律。還有,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文化水平和生活習慣等當然會有所不同,對子女孝行的需求自然也就不一樣,應因人因需而異,不能搞形式主義的「一刀切」。  

  有很多人雖然為父母是做了很多好事,但是父母並不高興,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沒有用心去盡孝。筆者有位朋友,為了孝敬在農村的父母,讓他們過上城裡人的生活,便在城裡為老人買了樓房,將父母舉家遷往都市。由於幾十年生活習慣的改變、人際關係的打破,不僅讓老人感受不到一點幸福,而且覺得日子過得特別憋屈,非常不適應不開心,終於憋屈得一病不治,提早離開人世。為此,這位朋友一直懊悔自己「幹了一件不孝順的大蠢事」,常常痛心不已。  

  孝敬父母並不是簡單的向父母三拜九叩,不是每個月給他們寄錢,不是定期給他們洗腳梳頭,不是每周到家座一會兒,也不是給父母添件新衣裳,更不是隔三差五陪父母下頓館子,由於這種例行公事般地「做了我該做的」,而沒有用心去做,缺少父母急需的親情交流,不是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沒有親人般的溫暖,致使父母並不領情,甚至非常反感。  

  由此聯想到《子遊問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遊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說得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如果子女不順從恭敬父母的意願,用心去做使他們開心的事情,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  

  真正的孝敬父母應該是從心做起,首先在心靈深處確立起順從恭敬父母的心態,掌握父母的真實需要,儘自己所能,遂父母所願,決不免為其難,做不達需。其實,只要情是通的,心是熱的,子女哪怕只能給父母一口水喝,父母也會覺得無比溫暖,非常珍貴。畢竟,父母都是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願成為兒女的累贅。(徐雲鵬)

相關焦點

  • 重拾三叩九拜大禮
    河南商報記者 翁彥軻兩張長桌上,孫一乃演示三叩九拜大禮,眾多聽眾站起來觀看,不少人還現場比畫起手勢。這是4月底發生在武漢大學經管院「中華高等論壇」孫一乃講座上的一幕,其演講的主題為孝道智慧。忠孝教育是終極的管理、領導學「一叩三拜,三叩九拜。跪和起的時候需要注意手和膝蓋的順序。」在幾位女義工扶著的長桌上,孫一乃邊拜邊講解動作要領。
  • "三叩九拜"不應是感恩的代名詞
    "三叩九拜"不應是感恩的代名詞 發表時間:2015-08-21   來源:蕪湖文明網   近日,網絡流傳出一組圖片,8月11日上午11時,四川72名少年面向莊嚴的孔老夫子聖像,在國學老師的主持下,三叩九拜、餵父母吃飯學孝禮。
  • 看古裝劇經常看到三叩九拜之禮,你知道是哪九拜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形成了一整套豐富的禮儀禮節,三叩九拜在我們的古裝劇中經常看到,其實,「三叩」很容易理解,「叩」就是其動作就是身體不起來,而頭在地面,用頭叩觸地面三次。那麼,九拜就很少有人完全清楚了。
  • 古人所稱的「三叩九拜」都指的什麼?
    在古代禮儀中,「九拜」是明確的,禮制對其行禮方式和使用場合都有詳細的規定,但「三叩」卻不是古禮,只是民間對「跑拜」禮的俗稱。由此可見,「三九拜」只是人們對隆重大禮的民間稱謂而已。具體說來,「三叩九拜」便是指上文。
  • 「三拜九叩」其實遠非只是一種跪拜禮
    「三拜九叩」其實遠非只是一種跪拜禮陽春三月,適應行遊,故每有閒暇,便隨性遊走,既可以賞春踏青,又可以修心養性,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雖然不能隨性自由的去實現「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對城郊周遭的通幽達雅之處還是力所能及的去遊覽和觀賞的。
  • 傳統婚禮名詞解析:「三叩九拜」大禮原來是這個意思
    現代婚俗中有很多禮節都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我們常說的舉行「三拜九叩」大禮也是一個古老的儀式。拜為躬身或跪,雙膝著地為跪,叩為頭挨地,「三拜九叩」和「三叩九拜」儀式有很多不同之處。「三拜九叩」是三次下跪,每次下跪之後叩三次頭,通常用於對尊長所行之禮;而「三叩九拜」則是雙手合十躬身三拜,之後再下跪叩一次頭,起身再拜再叩,重複三次,通常用於對天地神明的所行之禮,按照行禮前後順序叫九拜三叩更貼切。
  • 盤點李娜舌戰媒體:三叩九拜結怨 罵媒體不是人
    中新網7月2日電 李娜在法網的「三叩九拜」,讓她處於媒體的風口浪尖。來到溫網後,李娜態度有所緩和,但在談及向她提問的記者時,李娜直言:「他還有臉坐那兒。」直性子的李娜與媒體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微妙,而她也經常在發布會上「舌戰」眾記者。
  • 蘭州:穿漢服行古禮新人三拜九叩
    著黑紅雙色漢代吉服,行周朝娶妻之大禮,從贊者頌詩經《桃夭》,到新人潔手行沃盥禮,直至三拜九叩後結髮為妻……蘭州市民馬先生與袁女士於昨日舉行的「漢服周制式」婚禮可謂是別具特色。據了解這場追溯古制的婚禮,在蘭州尚屬首次。  贊者頌詩經 新人需沃盥  「吉時已到,新人執手入喜堂!」
  •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不僅是民國少帥張學良見到溥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就是當時的很多北洋軍閥的大佬們,包括袁世凱,王士珍,張作霖見到溥儀,都會行跪拜禮。
  • 李娜大滿貫百場紀念賽後話題 仍是「三叩九拜」
    三叩九拜嗎?和他們道歉嗎?」而引來國內大部分媒體的口誅筆伐。兩周後的溫網首輪,李娜2∶0完勝晉級,收穫自己大滿貫百場紀念大禮。不過,賽後的新聞發布會娜姐依然繞不開「三叩九拜」這個話題。而這一次,娜姐的回答非常從容平靜:「如果太在意,恐怕已自殺好多次了吧!」
  • 「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
    「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古代最大的禮節就是「三叩九拜」,從字面上理解來看,就是叩頭三次拜9下,有些古裝劇中偶爾也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但是在禮法上面,這恰恰是行不通的。「三叩」基本上沒什麼異議,主要是這個九拜,難道真得要拜9次?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九拜到底是哪九拜?到底怎麼個拜法,因為這九拜不僅名稱不同,行禮的方式也不同,真要一通全部拜下來還真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 高校老師龍袍上課 網友調侃:須三拜九叩不?
    高校老師龍袍上課 網友調侃:須三拜九叩不?時間:2017-03-08 17:22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高校老師龍袍上課 網友調侃:須三拜九叩不? 道光皇帝的自述。
  • 拜師禮是中國古代優良傳統,連皇子也不例外,也要三叩九拜。
    拜師禮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之一,連皇帝也不例外,拜師也要下跪行三叩九拜之禮,這裡所說的皇帝應該是未成年的皇帝或者皇子。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尊師重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一般人見了皇帝都要行叩拜禮。
  • 為什麼康熙會為朱元璋掃墓,行三拜九叩?敬佩是一方面
    這樣一位頗具傳奇的康熙帝居然願意給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掃墓,並且六次在他墓前行三拜九叩,這不得不讓人感到驚訝。01深究這件事情背後的原因,你會發現這是康熙帝實施的一種政治手段。過去我國一時深受儒家思想的教化,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剃頭令卻要求所有人剃髮才能保住性命。想當年因為剃頭令,而死去的人數不勝數。清朝實施剃髮令本是為了徵服人們的思想,讓大家聽取政權的統治,但是卻沒想到剃頭令表面上的確讓所有人看起來很像清朝的人民,但是卻加劇了一批有識之士的憤怒。
  • 200多位孫武后裔相城祭奠先祖 三拜九叩(圖)
    200多位孫武后裔相城祭奠先祖 三拜九叩(圖) 2015-05-14 08:51:18  活動現場,200多位孫武后裔按照上香、宣讀祭文、三拜九叩等中華傳統禮節祭奠,然後參觀了建設中的孫武紀念園。孫武后裔紛紛表示,這個園的建設圓了他們的一個夢,為他們提供了祭祀、拜謁、瞻仰的大平臺,也是讓全球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人走進了解孫武的重要橋梁。  兵聖孫武公祭大典組委會現場,通過了《孫武后裔名人評選辦法》、產生了祭典組委會成員,標誌著籌備工作全面啟動。
  • 李娜再談「三叩九拜」 怒斥記者:他有臉坐那?
    法網輸球後,李娜拋出「三叩九拜」說應對記者。此事過去將近一個月了,她仍耿耿於懷。對於當時提問的記者,李娜再次惡語相向。  晉級16強後,李娜稱,感謝法網那場爭議頗大的發布會,讓自己足夠強大。
  • 古代大禮中的「九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不是拜九次
    《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鄭玄註:三拜,示徧也。賈公彥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三叩九拜」是古時候的豪禮,在一般的了解中,「九拜」就是說持續拜九次,而禮法上真正的「九拜」卻並非如此。古代真正的禮儀是什麼?
  • 三拜九叩入門 80歲釀酒大師招新徒(圖)
    3月27日,瀘州白酒銷售精英謝明春登門拜師,行三拜九叩大禮後,正式成為「國際釀酒大師」賴高淮的門下弟子。繼將喻明建收入門下後,謝明春是賴高淮收入門下的第二名非白酒釀造藝術專業的弟子,此舉在中國白酒界引起強烈反響。
  • 李娜:難道要三叩九拜?
    的問題,爆出了「三叩九拜嗎?向他們道歉嗎?」的驚人之語。從李娜發布會實錄看,李娜整個過程情緒有些激動。  輸球與天氣無關  記者:你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受傷了還是病了?  李娜:你為什麼問這些?就因為我輸了比賽嗎?  記者:哦,因為,是的。我的意思是,這是個挺慘重的失敗。  李娜:我沒病。我很健康,也根本沒受傷。
  • 李娜談"三叩九拜"記者:他可以有臉坐那兒?
    當時李娜很不愉快地表示:「只是一場比賽而已,難道要三叩九拜麼?」上周末,這位記者將同樣的問題再次提給李娜,李娜瞬間「黑臉」,在盯了該記者一會兒後回答:「感謝球迷。」  此後在回答其他提問時,李娜表示,若不是法網過早失利,「我也不會知道自己那麼強大」,說完將目光對準前文提到的記者。這位記者再次發問:「你所指的強大是什麼?」 「您不知道啊?不知道可以去網上搜索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