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與皮影戲的起源:美女木偶助退兵,愛妃皮影因愛情

2020-12-20 小月月人文雜談

隨著電視機的產生,木偶戲和皮影戲等傳統民俗戲劇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只留在老一輩人的腦海裡了。那麼大家知道木偶戲和皮影戲的由來嗎?

木偶戲起源

傳說漢高祖劉邦曾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頓的大軍四面圍困。冒頓之妻閼氏帶領強兵扎在平城的一面,等待時機攻城。一個多月後,平城的漢軍糧草已經吃盡了,餓死官兵無數,又無援軍解救,孤城危在旦夕,軍心浮動,劉邦急得心如火焚。

劉邦的謀士——護軍中尉陳平查訪得知:冒頓原是個好色之徒,暗中尋花問柳,閼氏妒忌心重,經常醋海興波。陳平利用冒頓的弱點和閼氏的醋罈子心理,令工匠製作了好多木偶美女,每尊木偶人裝置幾根絲線,穿上漂亮的衣裳,再令士兵每天提線引木偶美女在城堞孔穴之處走動,手舞足蹈,木偶美女遠看綽約多姿,美豔異常

閼氏誤以為平城美女如雲,心想:「攻下平城之後,好色的丈夫冒頓必然會選美納妾,冷落我這結髮元配」。閼氏越想越不妥,便下令退軍,撤離平城。就這樣,木偶美女幫助劉邦解了平城之圍。劉邦登基以後,感念「木偶美女」於國有功,賜每尊「偶人」以貴妃、貴嬪、貴人等封號,並將這些木偶作為國寶珍藏在御庫中。

明萬曆年間,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晉江人李九我為提線木偶戲撰書一聯:「頃刻驅馳千裡外,古今事業一宵中」這副對聯高度地概括了木偶藝術的特色,流傳至今成為木偶戲棚前的對聯。

皮影戲起源

據傳說是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染病去世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有一天大臣李少翁出門,在路上碰到一個小孩子手裡拿著布娃娃玩耍,布娃娃的影子倒映在地上栩栩如生。

李少翁靈機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在晚上的時候圍上方帷,用燭燈照亮,請皇帝坐在帳中觀看,沒一會,漢武帝就透過紗帳看見一個披頭散髮的女人,並且越看越像李夫人,漢武帝看著那個「李夫人」哭成淚人。漢武帝肝腸寸斷,百感交集,揮筆賦詩一首:「留李不遂情依依,徹夜長淚夫悽悽。喚折玉桂人未至,來使相報歸元期。」

「隔帳陳述千古事,燈下揮舞鼓樂聲。奏的悲歡離合調,演的歷代奸與惡。三尺生絹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這就是皮影戲的真實寫照。

木偶戲和皮影戲已不像當初那般受人追捧,會製作木偶和皮影的老一輩藝術家也越來越少,能完整的演出一場戲的人也越來越少。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各界人士、團體來關注、關心以及幫助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傳承發揚下去。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5月20日,皮影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皮影戲成功申請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七十二行祖師爺(吹鼓手、木偶、皮影、評書、戲曲、相聲)
    2.木偶祖師爺——偃師。偃師【木偶】據《列子》記載,周穆王西尋崑崙,在返途中,能工巧匠偃師造了一個會唱歌跳舞的傀儡,當場表演給周穆王和他的宮姬看。這就是傳說中木偶戲的起源,而木偶戲也被稱作偃師戲。3.皮影行祖師爺——李少翁。李少翁【皮影】傳說漢武帝因愛妃李夫人病故,思念心切以至於神情恍惚。
  • 全國木偶皮影優秀劇(節)目展演吸引觀眾4萬餘人次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0日訊(記者 龍文泱 攝影 姜娟 通訊員 鄧姝琳 謝昕婷)今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國際木聯成立90周年全國木偶皮影優秀劇(節)目展演」閉幕式在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舉行。
  • "龍江皮影戲"《哪吒與三太子》喜獲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秀劇...
    東北網11月18日訊(記者 許諾 編輯 王豔)日前,哈爾濱兒童藝術劇皮影劇團赴福建省晉江市參加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曲藝、木偶、皮影戲優秀劇(節)目展演活動。其中,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的「龍江皮影戲」節目《哪吒與三太子》在展演活動中脫穎而出,憑藉該戲濃鬱的地域特點、演員們嫻熟的操縱技藝及燈光舞美效果的完美呈現,被評選為此次活動的「優秀作品」。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的演職人員在幕後操控皮影。
  • 福建泉州木偶戲,細節中凸顯章法,古時候的三維大片!
    哈嘍大家好,我是司馬老賊,今天咱們來聊聊泉州木偶戲。提到木偶戲可能在現在高科技發展,各種三維二維影視的衝擊下,傳統的民俗項目,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所以對於這塊了解的人越來越少。今天咱們就聊聊曾經在古時候很是火熱的泉州提線木偶戲。
  • 皮影戲,提線木偶,秦腔,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關中傳承得很好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表演時一邊操作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或方言以唱說形式來演繹故事情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來襯託戲曲氣氛。表演形式十分的樸實與傳統,有濃濃的關中民俗氣息。幾個小小的影人,就可以把一整個經典故事給傳遞出來,讓人驚嘆不已。
  • 歷史悠久,遍及全國的木偶戲,種類多少種!
    最早的鐵枝木偶由皮影戲發展而來,因當時皮影戲不能在白天演出,故引入了能在白天演出的木偶戲,同時沿用表演皮影戲時使用的兩根操縱杆來操縱木偶的兩手,讓木偶在透明的箱子裡面做出轉身、轉頭、跑圓場等動作,或表演轉盤、舉甕、點香、斟酒、搖扇等技巧。鐵枝木偶一般比較矮小,長約20-40釐米,多演唱潮劇古老唱腔。杖頭木偶是以木杖操縱動作的木偶。
  • 音頻雜誌:Puppets 木偶
    皮影木偶是一維的輪廓,觀眾能很清晰地觀賞到通過燈光投射到幕布上的皮影。皮影戲木偶通常都有可活動的手臂和雙腿,可被皮影藝人操控。這些古老的木偶仍然存在,例如印度的皮革木偶以及爪哇的皮影戲。拉杆木偶是三維的人物輪廓,它是由粘附在木偶身體上不同部位的幾片木材或竹子控制的。最簡單也是最早期的形式,僅僅是木棍上的一個頭而已——玩偶的前身。比較複雜的版本會有許多可移動的身體部位,活靈活現。爪哇島可能有著世界上最有名的木偶——傀儡戲。
  • 廈門「木偶世家」以布袋木偶戲演繹「掌上大乾坤」
    布袋木偶戲又名布袋戲、掌中戲,起源於17世紀,是發源於閩南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表演風格細膩、生動有趣,具有高超技藝,是福建常見的民間戲曲表演形式之一。布袋木偶戲曾在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其戲偶被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收藏。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布袋木偶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提線木偶劇:「千年傀儡」線動人心
    提線木偶戲還被稱作「傀儡戲」,已有千餘年的可考歷史,其中尤以泉州提線木偶戲最為著名,至今保存700餘出傳統劇目和300餘支獨有劇種樂曲「傀儡調」,同時形成了一套精湛的操線功夫以及偶頭雕刻等特色製作工藝。  在十藝節亮相的《趙氏孤兒》是泉州市木偶劇團成功創排的中國第一部木偶悲劇,憑藉演員精湛的表演技術,木偶也被賦予了細膩的感情,感染著觀眾。
  • 「湖南文藝抗疫」端出文化大餐 木偶皮影戲首次集中推出線上免費觀看
    近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製作了抗擊疫情的木偶短劇,還首次集中把優秀木偶皮影劇目搬到線上,邀請觀眾免費觀看。今天下午,華聲在線採訪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馮微,讓她講講文藝抗「疫」的故事。木偶皮影戲,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在一代代文藝人的努力下,湖南木偶皮影戲得到傳承與保護。
  • 千年木偶戲穿上影視外衣走向國際市場
    在一個微縮的古代城鎮裡,那些製作精良、惟妙惟肖的木偶小人們為人們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這裡是孝義完形皮影木偶影視基地。這個由山西孝義市與臺灣山水娛樂有限公司、完形影視有限公司開發中心合資建設的影視拍攝基地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專業木偶動畫製作及拍攝基地。木偶藝術始於漢朝,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孝義木偶戲於宋代傳入,屬杖頭木偶戲。
  • 木偶「學」變臉,周末逛成博好戲連連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唐芷琪坐標成都,去哪兒可以觀看一出原汁原味的木偶皮影戲呢?成都博物館「周末兒童博物館」以「影偶奇緣」為主題的五大系列活動重磅上線,上千小朋友在這裡體驗了有趣的手工活動,觀看了專業的皮影、木偶劇團敲鑼打鼓唱大戲。
  • 我國民間藝術文化起源 對外漢語教師需了解
    其中,京劇,相聲,木偶戲,舞獅等文化已被老外所熟知,那麼大家知道它們的起源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帶領各位對外漢語教師們了解一下。京劇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皮影戲皮影是用家畜皮刻制的人物影像,藉助燈光投影屏幕表演的一種戲曲,通常叫燈影或皮影戲。皮影戲在漢代已經出現,發源於陝西,極盛於清代的河北,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
  • 閩南皮影戲「女神」的掌上春秋:一燈一仗一皮影,一舞一唱一平生
    一直以來,莊晏紅都有恢復傳統劇目,抑或是嘗試創新一些劇目的想法,她期待能在創作、培訓等方面得到扶持,從而讓閩南皮影戲迎來「老藝新生」。閩南皮影戲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莊晏紅在教授學生皮影戲演繹藝術。莊晏紅出生於木偶世家,也是一名木偶戲演員。在工作之中,她與皮影戲結下了不解之緣。
  • 原創非遺木偶劇《新哪吒傳奇》烏鎮演出
    什麼是木偶戲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早在烏鎮戲劇節期間,烏鎮木偶戲劇組就作為嘉年華表演來到烏鎮,現場收穫掌聲和喝彩無數,尤其是受到小朋友的歡迎。
  • 中國皮影戲的歷史與演變
    戲曲,講故事,美術和歷史作為皮影戲合而為一。所使用的皮影戲通常由透明塑料,水牛和驢皮製成。有才華的中國藝術家將設計的複雜輪廓雕刻到所選的材料上,然後將它們染成鮮豔的色彩。接頭採用輕螺紋製成,可靈活移動。這些透明的木偶,在簡單的背景和風景下,在燈光的照耀下生動活潑。
  • 湖南皮影戲走進法國校園
    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一級演員彭澤科給法國學生傳授湖南皮影戲表演。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舞美製作部吳妮給法國學生演示皮影製作過程。法國學生體驗皮影製作。法國當地媒體對活動進行報導。紅網時刻12月20日訊(通訊員 謝昕婷 記者 秦芳)12月4日至18日,應法國昂布瓦茲—圖爾尚布萊農業與葡萄酒學院邀請,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一級演員彭澤科和舞美製作部吳妮,前往法國圖爾市進行交流與教學,與法國學生一起進行皮影藝術製作和表演。
  • 小孩子喜歡看木偶戲,究竟看的是什麼?
    木偶戲有其寓教於樂的一面,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會更喜歡,其實不然。 為什麼呢?我們要從木偶的起源和種類說起。 一、陽窗紙影-鐵枝木偶戲
  • 皮影戲雖因愛而生,卻承載了更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皮影戲大概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和漢武帝有關。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去世了之後,卻終日思念過度,日益憔悴。大臣們為了幫助他走出陰影,就千方百計地想辦法。一個大臣在機緣巧合之下想到了用棉帛裁成了李夫人的樣子,然後在上面塗上了顏色,但手的位置是用木棍撐起來的,方便藝人在後面操控。
  • 孝義皮影戲:從三晉大地走進世界舞臺
    孝義皮影戲時代久遠,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孝義皮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介紹,孝義皮影起源於戰國,發展於宋金,鼎盛於明清,一直流傳至今,因其在山西省孝義地域流行,故名孝義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