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避稅天堂」與銀行保密制度將難以為繼
據新華社電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6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通過了《二十國集團聖彼得堡峰會領導人宣言》,同意在2015年年底前開始執行國際稅收情報交換新標準——自動情報交換。這一標準的實施標誌著全球打擊逃避稅的合作進入一個新階段,「避稅天堂」和銀行保密制度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稅收合作
「避稅天堂」,又稱「避稅港」,現用來特指稅率很低,甚至是完全免稅的國家或地區。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列出判斷「避稅天堂」的三個標準為:零稅或僅有名義稅、財務信息保密以及缺乏透明度。據統計,2008年,55%的國際貿易和35%的資金流動從「避稅天堂」過境,「避稅天堂」涉及約10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由於「避稅天堂」容易為企業、組織和個人跨境避稅、洗錢提供方便,影響到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所以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成為各國打擊的對象。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稅收徵管協作,以應對日趨嚴重的不良稅收籌劃問題。2009年4月,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呼籲採取行動打擊國際逃避稅。2010年5月,經合組織與歐洲委員會響應二十國集團號召,按照稅收情報交換的國際標準,通過議定書形式對1988年制訂的《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進行了修訂,並向全球所有國家開放。
經議定書修訂後的《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於2011年6月1日生效。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裡亞5日在聖彼得堡宣布,截至目前,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二十國集團所有成員,已經籤署這一多邊協議。這表明全球各國將團結一致,共同應對稅收問題,推動稅務合作。
二十國集團提高稅務情報交換標準
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要求國外金融機構向美國稅務部門提交美國客戶的詳細帳戶資料,以打擊美國公民利用海外帳戶偷逃稅款的行為。這一法律將於201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美國正努力與多個國家籤署雙邊協議,以消除實施這一法律有可能遭遇的障礙。美國此舉導致其他國家和地區效仿。
歐盟計劃從2015年1月起要求成員國將稅務情報交換標準從專項情報交換提高至自動情報交換。所謂專項情報交換,是指一方稅務主管當局就國內某一稅務案件提出具體問題,並請求另一方稅務主管當局提供相關情報,協助查證的行為。所謂稅收情報自動交換,是指各國稅務主管當局之間根據約定,以批量形式自動提供有關納稅人取得專項收入的稅收情報的行為,專項收入主要包括利息、股息、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工資薪金,各類津貼、獎金,退休金收入;佣金、勞務報酬收入;財產收益和經營收入等。
2013年7月,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支持將《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框架內的稅收情報自動交換作為全球稅收情報交換的新標準。
經合組織稅務政策中心主任帕斯卡爾·聖阿芒今年5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國際上加強稅收合作的意願目前非常強烈,政治和外交壓力不斷加大。原來在國際上知名的「避稅天堂」和全球主要離岸金融中心均已感覺到這種壓力,開始主動尋求合作。從長期來看,銀行保密制度終將消失,「避稅天堂」也將不復存在。
2013年8月30日,瑞士政府公布了與美國司法當局籤署的有關美國帳戶持有人逃稅問題的正式協議。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協議意味著瑞士政府立場已經鬆動,瑞士銀行保密傳統並非堅冰難融。
中國發揮重要作用
2013年8月27日,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代表中國政府在法國巴黎籤署《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中國在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擴大國際稅收徵收網絡和提高對跨境納稅人的稅收徵管與服務水平上邁出堅實一步。
王軍說,《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是中國籤署的第一份多邊稅收協議。這一協議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際籤署,標誌著中國稅收領域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和擴大,具有重要積極意義。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合作,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古裡亞說,中國在國際稅收合作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還將與經合組織保持密切合作,進一步推動這一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司長龔祖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旨在通過國際稅收徵管協作打擊跨境逃避稅行為,維護公平稅收秩序。加入這一多邊條約也有利於拓展我國國際稅收合作的廣度與深度,保護國家稅收利益不受侵蝕,同時還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反避稅能力,加強我國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