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外交部出來強烈反對,或許很多人不知道G20峰會將中國香港、澳門列為國際避稅天堂。既然外交部都強烈抗議,那麼新聞的真實性就不容懷疑。
反避稅,對於很多人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語。因為第一中國人向來納稅意識就比較弱,第二,反避稅,很專業的一個術語,如果沒有相關從業經歷,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反避稅。
所謂反避稅,英文是Anti-TaxAvoidance,是指國家採取積極的措施,對國際避稅(避稅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或稅法允許的辦法,作適當的財務安排或稅收策劃,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達到減輕或解除稅負的目的)加以防範和制止。
形成國際避稅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是納稅人利用某種形式上並不違法的方式,減少或規避其就跨國所得本應該承擔的納稅義務的行為。實際上,國際避稅就是跨國納稅人在利益驅使下,利用法律漏洞而作出的行為。避稅天堂的形成根源在於各國稅法的不一致或者缺漏。
同時,國際避稅的大量存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型跨國公司看準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不團結一致、離心、各懷私利等而鑽其縫子。所以,有文章認為在西方目前各國立足點不同,很難撼動「避稅天堂」。
我們看到,在G20峰會上有關國家提出要公布一個或多個不與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合作的「避稅天堂」的名單,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一是「避稅天堂」地區的銀行不能提供客戶信息給某國稅務組織;此前,瑞士銀行則以銀行保密法為由拒絕美國司法部門調查而引發美國指責瑞士為避稅天堂。在「瑞銀事件」中,美國司法部門聲稱瑞銀集團幫助約2萬名美國人逃稅,稅額或高達驚人的200億美元。不僅如此,這同時還意味著大量的美國資金流入了瑞士。二是指責「避稅天堂」地區的稅務機關不能給其他稅務機關提供信息交換等。在G20峰會召開的前夕,「避稅天堂」摩納哥表示願意和各國交換稅務信息,以尋求歐美等國家的支持,防止制裁。
現在我們要問:香港、澳門真的是「避稅天堂」嗎?為什麼外交部在第一時間發表申明抗議G20峰會指責呢?
首先,我們看到,將香港和澳門列為「避稅天堂」黑名單,從目前報導來看,G20集團可能採取制裁措施,但是什麼制裁措施,目前還不明朗。所以,中國外交部提出強烈抗議並以反對。因為這涉及到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涉及到香港、澳門的經濟發展。
其次,避稅問題,其實是簡單的經濟問題,也就是說由於各國法律制度的差異,使得跨國公司看中,蒼蠅鑽了有縫的雞蛋。但是,現在把它拿到G20峰會,顯然經濟問題政治化;筆者看下一步國際社會以「避稅天堂」的名義給香港和澳門施壓,促進香港澳門的銀行最大限度的開放客戶信息。這實際上在無形中逼迫國際大型客戶離開香港,因為對於一個不能保證客戶秘密的銀行,國際資本金一般是不會選擇的。這樣,對香港、澳門這樣資金流動頻繁,貿易規模巨大、金融高度發達的地區,經濟穩定也是一個極大衝擊。同時,歐美集團又將避稅問題看成是引發金融危機的一個原因,因此,問題更加複雜。
至於香港、澳門是不是國際避稅天堂?我們作為非專業人士,而且不是研究和相關從業人士,很難說是還是不是。只有大量數據和事實能說明,即使是從事專門反避稅的稅務工作人員和機構,由於避稅的「合法性」、隱蔽性,也不一定拿出真憑實據來證明就是國際「避稅天堂」。
所以,香港、澳門是否是國際「避稅天堂」,筆者以為是一個說不清楚的問題,很難舉出實證。在很難舉出實證的情況下,筆者按照常規邏輯推理來否認其針對香港、澳門的荒唐指責。
這裡,我們還要看清一個關鍵詞:天堂。什麼是天堂?中文詞語就是非常美麗、舒服自由、不受約束、無憂無慮、無所顧忌等等的地方。
實事求是的講,香港、澳門由於是碼頭、港口地區,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很有可能存在著大量避稅現象,是國際資本金避稅的投機地方,但決不是所謂的「避稅天堂」,也就是在香港沒有管理或者放開不管的情況下,跨國公司明目張胆的避稅,從中得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香港、澳門顯然很冤枉,因為香港、澳門以及中國都在加大反避稅力度,積極與國際社會合作,打擊跨國公司的偷逃稅款和避稅行為。即使如此,中國、香港、澳門也是避稅行為的最大受害者。下面就是一個這方面的案例。
據《中國稅務報》2006年9月8日《外企避稅大連走麥城》一文報導,大連某機電公司自97年成立以來,每年銷售額過億元,卻長期虧損。經稅務局調查發現:為了逃避中國內地10%的企業所得稅負擔,該公司的外方股東通過在香港設立再開票公司,然後以香港再開票公司的名義分別與大連機電公司籤訂購貨合同、與國外客戶籤訂銷貨合同,通過中間加價20%的手段將利潤截留於香港。實際銷售活動均在大連進行,而資金結算則在新加坡完成。截留於香港再開票公司的利潤,則以買賣合同均不在香港籤訂為由,申請香港稅務局以「利潤非源於香港」的理由免稅,最終達到逃避所有國家徵稅的目的。對於避稅行為的最大受害者,能支持避稅現象嗎?
同時,即使香港、澳門存在避稅現象,按照G20峰會的指責的那樣,銀行客戶信息透明度不高,但作為香港國際貿易中心,香港的很多銀行也是外資銀行,這樣,也不存在香港政府控股或者政府舉辦的銀行內以保護客戶信息不與國際社會合作的問題。這樣,避稅現象對於真正香港的銀行也是沒有利益可圖的,這樣,對於無利可圖的避稅,香港會支持嗎?
所以,香港、澳門決不是所謂的避稅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