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導稱,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無論英國和歐盟能否達成貿易協議,英國經濟都已無法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英國經濟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今年三季度英國與西班牙一道成為經濟反彈最弱的國家。

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二季度環比歷史性地萎縮19.8%,三季度增長15.5%,但仍比2019年底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低9.7%。

英國《國家研究所經濟評論》雜誌11月刊發的一篇文章指出,與歐洲圍繞貿易協議的談判失敗,「會讓受疫情衝擊的英國的經濟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有些經濟領域(服務、交通運輸、餐飲、文化娛樂、酒店)已經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在新年到來之際可能不會變得更悽慘,而一些原本躲過了疫情的行業(製造業、金融)卻不一定。

報導稱,英國家庭消費8月曾大幅反彈,但隨著當局實施新隔離措施和進口產品漲價,家庭消費可能會重新受到抑制。據彭博社經濟部估計,無協議脫歐將讓英國的GDP少增長1.5%,另有人估計會少增長2%。相較而言,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速將只會損失0.3個百分點,當然有些國家受到的影響可能會大一些(愛爾蘭經濟將少增長2%)。

詹森政府希望,由於新冠疫情產生廣泛影響,脫歐(不管是有協議還是無協議)的影響將是短期且不易被察覺的。法國外貿銀行研究部主任派屈克·阿蒂斯認為:「不會再有特別大的影響,因為所有影響早已產生。英國的企業投資自2016年以來就沒增加多少,英鎊也已貶值。至於世界貿易組織關稅規定的落實,其實本就和自由貿易差別不大。」

歐洲央行今年10月的一份工作文件綜合了多項調查研究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就關稅增加幅度而言,英國比歐盟更大」。因此,英國企業會看到自己的生產成本上升而利潤下降。

無協議脫歐的主要影響可能是貿易成本增加、GDP和投資下降。《國家研究所經濟評論》刊發的上述文章認為,如果英國無協議脫歐,其與歐盟的貿易將減少56%,如果能籤訂協議則縮減幅度為46%;無協議情況下英國吸引的外資將減少5%,有協議情況下則只會減少3.5%;無協議情況下,到2030年英國的年均GDP將少增長1.6%。

歐洲央行的工作文件認為,投資銳減的原因是,英國因無法進入歐洲單一市場而吸引力下降,而且新出現的貿易壁壘會讓英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降低。英國坎德裡亞姆投資集團經濟研究部主任弗洛倫絲·皮薩尼指出:「真正的問題在於不確定性和脫歐對各個經濟體的影響,但對英國的影響會比對歐元區的影響大很多。」

資料圖片:在英國倫敦市中心,戴口罩的行人走過一家停業的餐館。(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延伸閱讀】官方機密文件警告:英國恐遭「系統性經濟危機」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 英媒稱,英國政府私下承認,由於英國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第二波疫情期間完成脫歐,發生「系統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增大。

據英國《衛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衛報》網站記者看到內閣辦公廳的一份機密簡報還警告說,存在以下「顯著風險」,即在未來數月,英國可能面臨同時發生數場災難的雪上加霜局面,例如,除了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醫療緊張,再疊加嚴重流感季。

簡報警告說:「在(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這一背景下,2020年冬季可能會同時面臨嚴重洪水、流感大流行、新出現的傳染病和罷工等情況。」

報導稱,這份簡報標有「官方敏感」字樣,日期為9月,為政府規劃者列出了英國脫歐最後階段可能造成的影響,詳述了從石油、醫療到出行和警察執法等20個國民生活領域「可能出現的最糟糕情形」。

簡報還總結了白廳對國家現狀的看法,以便為這些警告提供背景。簡報描述了一個連一場危機帶來的困難都難以克服、同時還要迎接第二場危機的國家,因為所有部門都被告知要為「無協議」脫歐做準備。

簡報警告說,全球和英國的食品供應鏈將因「年底同時出現的各種情況」而中斷。2019年底積累的庫存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已經減少,無法輕易補充。

報導指出,雖然不會出現全麵食品短缺,但各種問題可能會使一些新鮮食品的供應量減少並推高價格。如果出現無協議脫歐,低收入群體將面臨最大的食品不安全風險,包括單親、大家庭中的孩子和殘疾人。

這些對「規劃假設情況」的描述文字警告說,經濟混亂可能增加公共秩序崩潰和國民心理健康危機爆發的風險,同時減少可供政府應對其他風險的「金融槓桿」。

報導還稱,「社區緊張關係」和公共秩序混亂也可能加劇。簡報指出,警方追蹤到,2019年3月和當年年底,與英國脫歐有關的仇恨犯罪有所增加。這是政界和公眾高度關注脫歐的另兩個時期。

內閣辦公廳稱,不對這些遭洩露文件的內容置評,但表示這是在過渡期結束時支持個人和公民的「密集規劃」的一部分。

一名發言人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我們繼續在為多種可能性進行大量準備,包括可能出現的最糟糕情況。這不是對將發生什麼的預測,而是力圖面面俱到。這反映了一個確保為一切可能發生之事做準備的負責任政府。」

據報導,基本服務中斷的威脅以及分析師對其評估的信心通過類似於紅綠燈的三色系統分級。被標記為高度或中度關切的領域包括公共秩序混亂、執法、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成人社會保健以及食品和水的供應。

這張11月23日拍攝的資料照片顯示的是,人們在英國倫敦一處車站等車。新華社發(蒂姆·愛爾蘭攝)

(2020-11-26 16:36:00)

【延伸閱讀】英媒文章:新冠疫情將給經濟造成長期創傷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20日刊載題為《預計新冠疫情將給經濟造成長期創傷》的文章,作者系「支點」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加文·戴維斯,文章指出,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忽視的,經濟長久損害的影響將繼續逐年增加。文章摘編如下:

隨著北半球臨近冬天,新冠肺炎——在寒冷的天氣裡感染病例恐怕會增加——繼續著在全球不可阻擋的蔓延步伐。不過,輿論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預測正調整為大體向上。這種樂觀情緒可能很快就會受到挑戰。

在明年春天之前,廣泛獲得有效疫苗和檢測機制的可能性非常低,且學校複課和商家復工復產可能導致感染病例激增,因此只有通過廣泛的封鎖才能加以控制。此類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無法忽視的,因此經濟下行的可能性很大。

從長遠來看,發達經濟體面臨的主要風險是經濟受到長久損害。根據經合組織上周發布的中期經濟評估,不確定性增加的影響將包括家庭預防性儲蓄增加和商業投資減少,尤其是高負債企業。

疫情造成或加速的部門產出結構性變化將引發破產和失業。這種「創造性破壞」的過程對於長期復甦是必要的,但這將不可避免地意味著,與疫情衰退前的增長路徑相比,產出將長期處於較低水平。決策者們承認,這些經濟創傷影響的嚴重程度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支點」資產管理公司的經濟學家發表的計算結果,比較了新冠病毒可能造成的經濟創傷和2007年金融危機後觀察到的情況——這是最近唯一在嚴重程度上勉強可比的事件。我們用2020年衝擊後3年的產出水平與在衝擊前預測的增長路徑之間的差異來衡量經濟創傷的程度。

我們發現,今後兩年世界經濟的預期路徑與上一次危機後的情況大不相同。

儘管全球產出預計會很快恢復到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但要在許多年後才能重回之前的增長路徑。

最新預測結果顯示,2022年,經濟長久損害對全球GDP的影響為3個百分點,對總支出的影響為3.3個百分點。這些影響為消極的可能性看起來大於積極的可能性,之前做出的經濟急劇反彈的預測被證明過於樂觀。此外,趨勢增長率從未恢復到新冠危機前的水平,因此在這個十年餘下的時間裡,經濟長久損害的影響將繼續逐年增加。

經合組織的模擬結果表明,悲觀的假設與它們的中等假設預期相比,到明年年底,全球產出可能會再下降3個百分點,消費價格通脹則可能下降1個百分點。

債券收益率和政策利率——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下降,以緩衝風險資產的下降——已經接近最低點,因此隨著股權風險溢價的增加,它們不會提供多大的安全保障。

自從全球經濟在春天達到谷底以來,市場一直非常樂觀,然而更困難的部分現在才剛剛開始。

這是5月19日在英國曼徹斯特拍攝的空蕩蕩的特拉福德購物中心。新華社發

(2020-09-22 17:20:07)

【延伸閱讀】英媒:「第二波」疫情來襲 歐洲經濟恐陷雙底衰退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 英媒稱,歐洲經濟正滑向雙底衰退。經濟學家警告說,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增加以及政府重新限制人員流動可能讓該地區最近的復甦突然中斷。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及荷蘭過去一周都宣布了控制第二波新冠感染的措施。預計未來幾天會有更多國家加入這一行列。

比利時宣布關閉所有酒吧和咖啡館四周;瑞士擴大了強制要求佩戴口罩的範圍;法國從17日開始在巴黎和其他城市實施宵禁。

報導稱,在這些措施出臺之前,新冠感染病例大幅增加。歐洲多個國家上周末報告了創紀錄的單日感染人數。

安聯高級經濟學家卡塔琳娜·烏特莫爾說:「第二波疫情來襲如此之快,令人難以置信。我們現在認為,一些國家第四季度將轉為負增長,經濟再次衰退是絕對有可能的。」

報導還稱,儘管將於本月底公布的數據預計會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創紀錄,但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已經將第四季度的預測下調至負值。

英國G+經濟諮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利娜·科米列娃說:「病毒捲土重來以及隨之而來的企業關停和信心衝擊,使得雙底衰退成為核心情境。」科米列娃還說,英國脫歐亂局會「進一步加劇」經濟下行。

據報導,這些有關歐元區經濟將重新陷入衰退的預測——儘管衰退程度不及今年早些時候——對歐洲央行來說是壞消息。再次受挫將摧毀歐洲央行對歐元區經濟到2022年恢復疫情前規模的信心。

大多數分析人士預計,歐洲央行將對最近陷入通縮、逐漸衰退的經濟作出反應,具體做法是在12月的債券購買緊急計劃中加購5000億歐元(1歐元約合7.88元人民幣——本網注)債券。

奧地利央行行長、歐洲央行理事會成員羅伯特·霍爾茨曼通常態度保守。但他說:「更持久、更廣泛或更嚴格的遏制疫情措施可能需要短期內在貨幣和財政方面更加寬鬆。」這是貨幣政策很可能進一步放寬的又一個信號。

報導指出,政治領導人仍然希望避免嚴格封鎖,此前嚴格封鎖造成了二戰後創紀錄的衰退。

報導稱,由於許多國家的單日感染人數超過了3月至4月疫情的前一個高峰,醫院床位也即將再次滿員,政府可能別無選擇,只能進一步加強限制措施。

經濟學家說,即便沒有全面封鎖,新冠病毒感染率正在上升這一事實也很可能影響消費者活動,促使更多人待在家裡減少花錢,就像疫情首次來襲時那樣。

裕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埃裡克·尼爾森說:「如果人們害怕了,待在家裡,那麼預防性儲蓄就會再次增加,這可能讓又一個季度的GDP負增長。面對這種衝擊,我們很容易落入負值區域。」

《金融時報》最近分析谷歌社區移動數據發現,在歐洲許多城市,咖啡館、餐館、零售業和休閒場所的人流連續數月增加後,從10月初開始再次減少,這些城市包括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柏林和馬德裡等。

央行人士正密切關注這一高頻數據,尋找第二波疫情如何影響經濟的跡象。歐洲央行理事會的一位成員說:「目前需求效應發揮主導作用,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受到的影響非常嚴重。雙底衰退不無可能。」

報導指出,這給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帶來了麻煩。這些國家服務業規模龐大,需要高度的社會交往,其中旅遊和休閒業就是典型代表。

新冠疫情嚴重衝擊歐洲多國的服務業。圖為10月16日,法國裡爾即將為控制疫情啟動宵禁,一家餐館的服務生在清理餐桌。(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

(2020-10-20 16:28:41)

相關焦點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導稱,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無論英國和歐盟能否達成貿易協議,英國經濟都已無法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英國經濟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今年三季度英國與西班牙一道成為經濟反彈最弱的國家。
  • 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原標題: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 孫曉玲 楊海若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日前向議會作支出審查報告時說,今年英國經濟或將萎縮11.3%,這將是1709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財經分析】英國經濟遭受疫情脫歐雙重打擊
    疫情反彈導致復甦受阻自英政府宣布自3月下旬全面「禁足」之後,本已遭受「脫歐」不確定影響的經濟迅速雪上加霜。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滑19.8%,這是繼第一季度下降2.2%後的連續萎縮,英國經濟由此陷入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疫情與「脫歐」雙重打擊或致英國經濟出現罕見衰退
    疫情反彈導致復甦受阻  今年上半年,英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為了拯救經濟,英國在疫情好轉時逐步放鬆防控。5月開始復產復工,7月商店逐漸開門,8月政府出臺一系列服務業優惠政策,各項經濟指標一度反彈強勁。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儘管同比依然下降,但環比增長15.5%。
  • 脫歐談判再陷僵局,市場為何仍看好英鎊?
    在長達四年英國脫歐議程中,外匯交易員對於雙方談妥的預期屢次落空,但這些打擊並未挫傷他們的看漲熱情。如今,最新一輪脫歐談判再度陷入困境,但和之前幾次一樣,交易員們始終認為無協議脫歐是不可能發生的。
  • 脫歐談判分歧重重 疫情下英國經濟前景堪憂
    英國與歐盟就雙方貿易關係的談判將進入第9輪談判。分析指出,目前,英歐雙方磋商主要分歧難消,無協議脫歐風險仍然很高,加之歐洲第二波疫情正在發生,英國經濟前景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然而,英國自己並未以互惠方式對待歐盟基本原則和利益。涉及歐盟重大利益的領域仍然存在重大分歧。歐盟表示將為迎接今年底英國無協議脫歐加緊做好準備。他表示英方在本輪談判的許多方面都令人失望。英歐雙方談判局勢近期進一步惡化。
  • 評論: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 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新年伊始,經歷了近一年的過渡期後,英國正式脫歐。而此前不久,一種傳播能力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英國被發現,導致倫敦等地封城,多國也暫停與英國之間的通航。截至目前英國確診病例超過269萬,是歐洲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近一周每天新增病例5萬多例。疫情疊加英國脫歐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英國脫歐談判可謂步步是坎。2020年3月,歐盟一方的首席談判代表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2020年4月英國首相詹森因感染新冠病毒隔離,脫歐談判被迫暫停。
  • 英國脫歐後遺症:經濟岌岌可危 四大難題未解
    受脫歐不確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影響,今年英國經濟表現慘澹。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下滑11.2%,預計成為今年全球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報告稱,到2021年底,英國的經濟規模將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縮減6%以上。
  • ...英國脫歐和疫情給金價短線壓力 但兩方面因素仍是強勁支撐
    匯通網訊——12月7日紐約時段盤初期,現貨金價日內依舊維持震蕩小幅走低的態勢,英國脫歐的擔憂情緒重挫英鎊,英鎊的大跌同時帶動包括金價在內的非美品種回落,同時美國疫情的擔憂情緒仍然不斷升溫,這兩方面因素給金價短線帶來調整壓力。
  • 金價多空鏖戰1830美元,英國脫歐和疫情給金價短線壓力,但兩方面...
    周一(12月7日)紐約時段盤初期,現貨金價日內依舊維持震蕩小幅走低的態勢,英國脫歐的擔憂情緒重挫英鎊,英鎊的大跌同時帶動包括金價在內的非美品種回落,同時儘管存在對疫苗的樂觀情緒,但對美國疫情的擔憂情緒仍然不斷升溫,這兩方面因素給金價短線帶來調整壓力。
  • 英歐貿易談判進展艱難脫歐「後遺症」持續困擾英國經濟
    受脫歐不確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影響,今年英國經濟表現慘澹。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滑11.2%,預計成為今年全球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報告稱,到2021年年底,英國的經濟規模將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縮減6%以上。
  • 「脫歐」談判分歧重重 英國經濟前景堪憂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經濟參考報》28日發表王婧撰寫的報導《脫歐談判分歧重重疫情下英國經濟前景堪憂》。文章摘要如下:英國與歐盟即將就雙方貿易關係舉行新一輪談判。分析指出,目前英歐雙方主要分歧難消,「無協議脫歐」風險仍然很高,加之歐洲第二波新冠疫情正在發生,英國經濟前景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多重分歧難消歐盟負責英國「脫歐」事務的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本月在第八輪與英國的貿易談判結束後表示,面對英國在多個領域的要求,歐盟都表現出了靈活性。
  • 英國脫歐「絕處逢生」?
    多家外媒報導,歐盟和英國接近在漁業領域達成協議。上周日,英國脫歐貿易談判在布魯塞爾恢復。隔夜,英歐談判方面傳來重大消息。多家外媒報導,歐盟和英國接近在漁業領域達成協議。眾所周知,英歐之間一直存在3大核心爭議:公平競爭環境、漁業領域和履約管理,其中公平競爭環境尤其艱難。漁業領域方面達成共識,算是曠日持久的談判僵局的一個重要突破。上周末,法國就「威脅」稱,若脫歐協議不符合利益,法國將使用否決權,其中主要談及漁業領域的問題。
  • 疫情陰影下的英國「脫歐」進程更加撲朔迷離
    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近期,英國和歐盟雙方均不斷為「脫歐」談判進程注入動力,以期在今年12月底實現按協議有序「脫歐」。6月15日,英國首相詹森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進行了視頻峰會。
  • 英國銀行業遭受疫情和「脫歐」雙重夾擊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 近日,英國主要銀行陸續發布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英國銀行業利潤大幅下滑,預期信貸損失撥備驟增。除疫情因素外,英國銀行業還面臨「脫歐」風險,行業前景存在巨大不確定性。8月4日,人們等候在英國倫敦的一家滙豐銀行外。
  • 外媒評論英國脫歐後前景:「艱苦工作」才剛剛開始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外媒稱,2月1日,英國迎來歷史上的一個新時代。英國脫歐已成定局,但是艱苦的工作現在開始了。對內彌補裂痕 對外維護統一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31日發表社論稱,現在的挑戰是雙重的。一是要彌合英國脫歐進程造成的裂痕,並彌合給脫歐表決結果火上澆油的潛在社會經濟分歧;二是要與歐盟和更廣泛的世界建立新的關係框架,以維護英國的統一、繁榮和安全。
  • 英國脫歐後陷入困境,詹森對華釋放「危險信號」!
    編輯:一水流殤2013年1月23日,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首次提及脫歐計劃,歷經7年,直到2020年1月30日,歐盟正式批准英國脫歐。對於英國來說,脫離就意味著機會,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此前,英國的對外貿易體系與歐盟關聯緊密,脫歐之後,英國的進出口貿易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隨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大面積爆發,各國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英國也難以獨善其身,進出口貿易訂單大量減少。在雙重作用力之下,英國的經濟陷入困境。此時的英國,不積極尋找發展經濟的良策,反而開始針對中國了。
  • 脫歐最新消息!詹森無協議將危害英國陷政治動蕩 愛爾蘭總理:目前...
    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與英國首席談判代表弗羅斯特(David Frost)在布魯塞爾工作至深夜,經歷8個月緊張談判後再展開對話。英國在1月31日離開歐盟,而過渡期在12月31日結束後,英國就會正式退出歐盟單一市場。脫歐談判旨在建立零關稅和零配額的貿易關係,以期避免1月1日出現重大破壞。
  • 和想像中不一樣:脫歐前景不明 英國公民前途茫然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歐盟2月28日公布脫歐協議草案,明確要求北愛爾蘭在英國脫歐後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同時英國必須在2020年12月31日結束過渡徹底脫歐。對英國脫歐協議的沮喪、對未來的恐慌,英國公民正做出改變人生的決定。
  • 為「脫歐」止損?向美國示好?英國為何不顧疫情猛漲軍費
    這筆新增防務費將重點聚焦精尖軍事技術,包括創建國家網絡部隊、成立太空司令部和人工智慧新機構,並希望能在2022年發射英國首枚火箭。英國目前年度國防預算將近420億英鎊。外媒稱,本次軍費上漲與原定相比高出10%。這也是自柴契爾政府以來,英國軍費開支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