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影下的英國「脫歐」進程更加撲朔迷離

2020-12-18 瀟湘晨報

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近期,英國和歐盟雙方均不斷為「脫歐」談判進程注入動力,以期在今年12月底實現按協議有序「脫歐」。6月15日,英國首相詹森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進行了視頻峰會。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了2020年底英國不再延續過渡期,並呼籲英歐雙方談判團隊加快談判步伐。7月2日,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同英國首席代表弗羅斯特進行了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但巴尼耶透露雙方「仍有巨大分歧」,並呼籲英方「拿出誠意」。而7-9日,巴尼耶再次赴倫敦與弗羅斯特進行非正式會談,同時英歐雙方約定在7月底至8月初之間舉行新一輪談判。

顯而易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大陸和英國分別得到了階段性控制,雙方亦將更多精力轉向「脫歐」談判,進而搶出被疫情肆虐所拖延的時間。但從目前的有限進展來看,英歐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仍具結構性分歧,給是否達成協議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英歐雙方在諸多方面均各執立場,難以調和。一是在漁業領域,英國堅持「脫歐」後應收回本國專屬經濟區的捕魚主權,而歐盟則為了成員國漁民利益據理力爭。二是在監管領域,歐盟要求英國在數據、環保等領域的規則標準向其接軌,以構建「公平競爭環境」,而英國則將數據保護等規則制定看成後「脫歐」時代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三是在司法領域,歐盟仍然在堅持歐洲法院對英國法律的影響,但英國亦以主權為由加以拒絕。

此外,巴尼耶還指出,英國將在歐盟金融業領域失去所謂「單一護照」,即英國金融機構可以不在歐盟境內建立分支機構即可開展業務的便利將一去不復返。可以看出,維護主權獨立既是英國選擇脫離歐盟的重要驅動,也是英歐談判背後的最大政治掣肘。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給「脫歐」談判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首先,在歐洲國家疫情普遍未能得到大幅好轉的前提下,英歐雙方的政府仍將抗擊疫情及有序復工復產作為各自的最優先事項,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該國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後也提出歐盟在下半年最重要任務仍是防疫,而英國首席談判代表弗羅斯特將在8月兼任英國首相安全事務顧問,亦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其領導「脫歐」談判的進程。

其次,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在過去數月內對雙方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已經提前上演了「無協議脫歐」後雙邊貿易的前景。在疫情暴發之初就曾有分析認為英國很可能借疫情進行「壓力測試」,如果有所適應將令「無協議脫歐」的被接受度上升,使得英國談判立場進一步強硬。

其三,當前英歐雙方的疫情均面臨二次暴發的風險。歐盟最近雖剛下定決心對包括英國在內的15個國家開放其邊界,然而若英歐任意一方疫情反彈都將意味著面對面會談再次被叫停,給目前加快談判進程的意願蒙上陰影。

更重要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下,「無協議脫歐」前景對雙方經濟來說都是雪上加霜。近期歐盟委員會的夏季經濟預測顯示,2020年歐盟和英國的經濟衰退將分別達到8.3%和9.7%,相較春季預測分別增加了0.9和1.4個百分點,顯示了英歐雙方復工復產緩於預期。而英國國內有些學者已經預測「無協議脫歐」和疫情疊加將給英國經濟帶來難以估量的衝擊。

英國社會市場基金會首席經濟學家凱薩琳·皮特裡指出,佔英國經濟附加值10%的製造業將受到中等以上影響,而經濟附加值33%的金融、銀行、保險等服務業將遭遇嚴重影響,390萬個勞動崗位會受到衝擊。英國智庫「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預測,即使實現有協議「脫歐」,英國未來人均GDP仍將遭遇3-4%的預期損失,整個國家的損失恐將達700億英鎊。

因此,「無協議脫歐」帶來的灰犀牛正在隱隱走近,英歐雙方能否在有限的時間裡達成妥協值得關注。

【來源:中國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英國「脫歐」進程陷入新僵局
    ■英國議會的決定無疑向歐盟傳遞了兩個信號:一是英國不願承受「無協議脫歐」的責任,二是希望歐盟滿足英國在愛爾蘭邊界問題上的條件。  ■距離「脫歐」最後期限已不足兩個月時間,英國和歐盟的爭論焦點又回到了一年前的老話題:愛爾蘭邊境問題,這無疑給「脫歐」進程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 評論: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 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與脫歐雙重影響下,英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新年伊始,經歷了近一年的過渡期後,英國正式脫歐。而此前不久,一種傳播能力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英國被發現,導致倫敦等地封城,多國也暫停與英國之間的通航。截至目前英國確診病例超過269萬,是歐洲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近一周每天新增病例5萬多例。疫情疊加英國脫歐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英國脫歐談判可謂步步是坎。2020年3月,歐盟一方的首席談判代表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2020年4月英國首相詹森因感染新冠病毒隔離,脫歐談判被迫暫停。
  • 從英國「脫歐」看歐洲一體化進程
    新華社倫敦3月22日電 特稿:岔路口,我往這邊走——從英國「脫歐」看歐洲一體化進程新華社記者康逸桂濤謝鵬「我知道,這是一次艱難的旅程」——9個月前投下「脫歐」票的英國人錫德·奧尼爾語氣中難掩無奈。歐盟的先天不足似乎早已為英國「脫歐」埋下了伏筆:由於歐盟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一體化進程在好年景時可能「錦上添花」,可在經濟疲弱的時代卻難「雪中送炭」,還帶來了反噬。正如歐元,人類貨幣史上的偉大創舉,卻遠不完美。歐元區國家只有統一的貨幣政策,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與生俱來的缺陷成為歐債危機的一大原因。「多速歐洲」的發展進一步加劇裂痕,從事實上造成歐盟的分裂。
  • 脫歐談判分歧重重 疫情下英國經濟前景堪憂
    英國與歐盟就雙方貿易關係的談判將進入第9輪談判。分析指出,目前,英歐雙方磋商主要分歧難消,無協議脫歐風險仍然很高,加之歐洲第二波疫情正在發生,英國經濟前景面臨巨大不確定性。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本月早些時候說,打算違反國際法,推翻1月份英國在退出歐盟時籤署的脫歐協議的部分條款,稱需要一部新法律來保護英國的四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自由貿易。其中包括推翻旨在防止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與愛爾蘭共和國之間出現「硬邊界」的條款。歐盟要求英國儘快取消這項破壞脫歐協議的計劃,但受到詹森政府拒絕。
  • 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原標題:疫情&脫歐,英國經濟怎堪如此雙擊   ■ 孫曉玲 楊海若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日前向議會作支出審查報告時說,今年英國經濟或將萎縮11.3%,這將是1709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從孤立主義視角解析英國脫歐
    作者簡介:   英國自2016年6月公投決定脫歐後,三年來其進程一直波折不斷,舉步維艱。近期,歐盟各國首腦再度召開緊急峰會,同意將英國脫歐時間由先前約定的3月29日延至10月31日。此舉重新激起了英國國內對「二次公投」和取消脫歐的強烈呼聲,也讓英國脫歐局勢變得愈加撲朔迷離。自都鐸王朝以來,孤立主義一直是英國外交政策的一條主線,時隱時現地發生著作用。在這樣一個原則下,英國對歐政策更多是為迎合國家利益的一種無奈之舉。從歷史來看,英國從不認為自己屬於歐洲,這也決定了它不會真正從屬於歐盟。
  • 脫歐公投四年:英國改變了什麼?
    四年前的英國公投四年前的6月23日,英國在時任首相卡梅倫精心算計後的積極推動下,在現首相詹森的大力煽動下,英國舉行了一次引起世界轟動和股市劇烈波動的全民公投。資料圖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來源: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投票持續了整整15個小時,公投的最終結果是支持英國脫歐的總票數17,176,006票,佔52%;支持英國留歐的總票數15,952,444票,佔總數的48%。52%:48%,雖然差距不大,但「脫歐者」佔了上風,從此,英國開啟了脫歐進程。
  • 誰是英國脫歐進程中永遠的主角?外媒:愛爾蘭
    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西班牙《先鋒報》10月18日發表記者哈維爾·馬斯·德哈哈斯的一篇文章,題為《愛爾蘭,英國脫歐進程中永遠的主角》。文章摘編如下:愛爾蘭是世界上第一個殖民地,7世紀時被英國佔領。如今英國依然控制著北愛爾蘭,而這裡是該國最為貧困落後的地區。自英國第一次佔領這片富饒的土地已經過去了上千年,而依然受英國控制的北愛爾蘭也一分為二:一派是支持君主制的新教徒,另一派則是支持共和制的天主教徒。實際上君主立憲派都是第一批殖民者的後代,大多數人希望留在英國。因此他們也被稱為聯合派。
  • 【財經分析】英國經濟遭受疫情脫歐雙重打擊
    疫情反彈導致復甦受阻自英政府宣布自3月下旬全面「禁足」之後,本已遭受「脫歐」不確定影響的經濟迅速雪上加霜。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滑19.8%,這是繼第一季度下降2.2%後的連續萎縮,英國經濟由此陷入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疫情與「脫歐」雙重打擊或致英國經濟出現罕見衰退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分析師露絲·格雷戈裡表示,防疫措施再次收緊必定影響經濟復甦進程,今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可能完全沒有增長」。  英國商業團體認為,新一輪大範圍封鎖將使更多企業陷入困境。英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卡羅琳·費爾貝恩說:「第二次全面封鎖標誌著寒冬的開始。」
  • 英國「脫歐」面面觀
    歐洲一體化進程放緩  過去十年間,在內外因素衝擊下,歐洲一體化腳步明顯放緩。英國「脫歐」成功將會進一步減緩歐洲一體化進程。  德國總理默克爾稱「脫歐」給「德國和歐盟留下一道深深的傷口」。力圖扛起歐洲一體化大旗的法國總統馬克龍1月31日發出警告,稱英國「脫歐」是對歐盟的一次打擊,也是一個「歷史性警報」,應該激勵歐洲人建立一個更加強大而高效的歐盟,推進改革勢在必行。可見,「脫歐」對歐洲政治精英觸動之深。
  • 受疫情影響,歐盟或面臨解體危機,義大利繼英國之後考慮脫歐?
    歐盟的前身為歐共體,這個機構設立之初是為了團結歐洲國家,拉動歐洲經濟走出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不再依附於美國或蘇聯。與此同時,歐共體內取消各種關稅,實現貿易自由化,對外執行共同關稅率。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了題為《不管能否協議脫歐,英國經濟已經遭殃了》的報導稱,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無論英國和歐盟能否達成貿易協議,英國經濟都已無法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英國經濟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今年三季度英國與西班牙一道成為經濟反彈最弱的國家。
  • 誰是英國脫歐進程中永遠的主角? 外媒:愛爾蘭
    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 西班牙《先鋒報》10月18日發表記者哈維爾·馬斯·德哈哈斯的一篇文章,題為《愛爾蘭,英國脫歐進程中永遠的主角》。文章摘編如下:愛爾蘭是世界上第一個殖民地,7世紀時被英國佔領。如今英國依然控制著北愛爾蘭,而這裡是該國最為貧困落後的地區。
  • 脫歐協議引發內閣辭職潮,英國「蕭牆之禍」威脅脫歐進程
    脫歐協議引發內閣辭職潮,英國「蕭牆之禍」威脅脫歐進程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邊靜 2018-11-16 08:27 來源:
  • 「脫歐」僵局、政治博弈與英國政治轉型
    跌宕起伏的英國「脫歐」進程已走過兩年半時間。2018年11月25日,英歐雙方就「脫歐」協議達成了一致。然而,該協議只給英國有序「脫歐」帶來短暫的希望。很快英國更加激烈的國內政治博弈令「脫歐」進程再度陷入僵局。
  • 專家:英國正式脫歐無法逆轉全球化進程
    2016年英國通過脫歐公投後,剛開始很多人擔心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歐洲其他國家的民粹主義力量確實受到了英國脫歐的刺激和鼓舞,但是沒有形成大的氣候,因為他們發現多數民眾並不支持脫離歐盟。現在很多民粹主義政黨的訴求主要是要求歐盟改革,而非脫歐。可以說,歐盟經受住了英國脫歐的考驗。
  • 英國銀行業遭受疫情和「脫歐」雙重夾擊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 近日,英國主要銀行陸續發布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英國銀行業利潤大幅下滑,預期信貸損失撥備驟增。除疫情因素外,英國銀行業還面臨「脫歐」風險,行業前景存在巨大不確定性。8月4日,人們等候在英國倫敦的一家滙豐銀行外。
  • 英國脫歐大限將至,哪些行業的日子要難過了?
    但如果雙方未達成協議,英歐貿易將從2021年起回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重新實施邊檢和關稅等安排。 距離12月31日過渡期結束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了,英國還在與相關歐洲國家進行棘手的脫歐後有關利益和協議的談判。根據報導,歐盟和英國都不願意退讓,英國甚至強硬表態稱如果歐盟不從根本上改變立場,沒有談的必要。
  •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90秒看「脫歐」談判為何最後關頭突然破局:疫情重壓下英國做出巨大讓步。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英國脫離歐盟是否是必然趨勢?世界格局將如何演變?全球化進程是否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