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點個關注嘛~更多精彩資訊都在後面哦~
他的一生毀譽參半,為清朝鞠躬盡瘁,一句話讓其節省1億兩白銀
李鴻章是一個可歌可泣的人物,雖然後人對他評價不一,但是總體都是偏向李鴻章這一邊,他一生總可圈可點之處非常多,但是在當時他在以皇權為核心的領導下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更讓人感覺到可氣的是當時朝中還有一大群守舊派,當時清朝權利鬥爭非常激烈,而且那些權臣幾乎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謀劃,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投身於當時清朝的發展之中,李鴻章為一個肩負洋務運動眾重任的大臣,可以說他肩膀上背負的就是清朝整個國家的希望,但是當朝統治者雖然名譽上是光緒,實際上背後掌權的確實慈禧太后,這個人只能被眼前的安逸所蒙蔽,卻不管國家以後的出路,因此最終導致了清朝覆滅,那麼就讓我們今天再來重溫一下李鴻章的傳奇人生。

李鴻章是一個忠臣但是也做過不少糊塗事兒,就拿其中一件來說吧,當時在1896年,他與當時的沙皇俄國進行談判之時,當時在談到關於清朝修建鐵路的事情。那時候清朝技術水平有限,跟多程度上都需要別的國家幫忙,所以當時俄國一直都有想承接這個活兒的計劃,當然他還想以一個非常高的價格收購。當時他們私地下與李鴻章一起進行談判,原本答應給李鴻章三百萬盧布,當時他很爽快地答應了。因為當時清朝能力有限,如果真的想建造一條鐵路困難也非常大。

但當時他們也在想辦法,如果清政府也想修建,後來沙俄卻臨時有變,他們感覺李鴻章沒有那麼大價值可以利用,於是最後僅僅給俺他五十萬兩盧布就算了,可是李鴻章當時就非常生氣,這明顯不是耍人嗎?都答應好了的事情沒想到居然卻變卦了。於是李鴻章也直接把這個事情給拒絕了。確實李鴻章有以權謀私的時候,但是李鴻章總體來說很少這樣做,或者說在歷史上有記錄的謀私幾乎沒有。他基本上都是奉公守法一直未清朝忠心耿耿,而且李鴻章還是一個非常遠見的人。

當時經歷過甲午戰爭清朝基本上海軍力量已經被完全磨平了,所以很難在經受住戰爭的考研,因此第二年日均趁著清軍虛弱之際再次發動了戰爭,當時這次戰爭又籤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當時清朝已經變得滿目瘡痍,他們都想擁有一個能夠發展的機會,是在經受不住戰爭的拖累了,於是決定賠款,但是這次一定要爭取到不再割地。當時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負責這個事情的全部事宜,當時他和攜帶一百多名大臣乘船前往日本求和。當時日本提出了三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清朝政府覺得完全不能接受,但是清朝已經那不錯那麼多錢了,而且當時清朝上下已經做好了準別最後一戰的事情。

當時慈禧等人已經商量好如果這次談判不順利,當時清朝統治者已經準備遷都到西安地區,那時候他們準備與日本進行長期戰爭,並且他們堅信清朝一定可以戰勝日本。當時李鴻章親口對美國使者說:「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徵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當時李鴻章在這次談判中幾乎是分毫必爭,當時三億兩白銀談到了兩億兩,也正是這句堅定的抵抗到底這句話讓日本妥協,最終少了一億兩白銀,籤完這個條約之後,當時75歲的李鴻章老淚縱橫,並且發誓再也不會踏入日本的國土。

他的一生毀譽參半,為清朝鞠躬盡瘁,一句話讓其節省1億兩白銀,看完本文你是怎麼看待李鴻章這個老陳呢?你覺得他是一個值得被大家愛戴的重臣,還是一個讓人唾罵的奸臣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本文可以點讚轉發,感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