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毀譽參半,為清朝鞠躬盡瘁,一句話讓其節省1億兩白銀

2020-12-07 執愛小飛飛

閱讀前點個關注嘛~更多精彩資訊都在後面哦~

他的一生毀譽參半,為清朝鞠躬盡瘁,一句話讓其節省1億兩白銀

李鴻章是一個可歌可泣的人物,雖然後人對他評價不一,但是總體都是偏向李鴻章這一邊,他一生總可圈可點之處非常多,但是在當時他在以皇權為核心的領導下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更讓人感覺到可氣的是當時朝中還有一大群守舊派,當時清朝權利鬥爭非常激烈,而且那些權臣幾乎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謀劃,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投身於當時清朝的發展之中,李鴻章為一個肩負洋務運動眾重任的大臣,可以說他肩膀上背負的就是清朝整個國家的希望,但是當朝統治者雖然名譽上是光緒,實際上背後掌權的確實慈禧太后,這個人只能被眼前的安逸所蒙蔽,卻不管國家以後的出路,因此最終導致了清朝覆滅,那麼就讓我們今天再來重溫一下李鴻章的傳奇人生。

李鴻章雕塑

李鴻章是一個忠臣但是也做過不少糊塗事兒,就拿其中一件來說吧,當時在1896年,他與當時的沙皇俄國進行談判之時,當時在談到關於清朝修建鐵路的事情。那時候清朝技術水平有限,跟多程度上都需要別的國家幫忙,所以當時俄國一直都有想承接這個活兒的計劃,當然他還想以一個非常高的價格收購。當時他們私地下與李鴻章一起進行談判,原本答應給李鴻章三百萬盧布,當時他很爽快地答應了。因為當時清朝能力有限,如果真的想建造一條鐵路困難也非常大。

李鴻章府邸風景

但當時他們也在想辦法,如果清政府也想修建,後來沙俄卻臨時有變,他們感覺李鴻章沒有那麼大價值可以利用,於是最後僅僅給俺他五十萬兩盧布就算了,可是李鴻章當時就非常生氣,這明顯不是耍人嗎?都答應好了的事情沒想到居然卻變卦了。於是李鴻章也直接把這個事情給拒絕了。確實李鴻章有以權謀私的時候,但是李鴻章總體來說很少這樣做,或者說在歷史上有記錄的謀私幾乎沒有。他基本上都是奉公守法一直未清朝忠心耿耿,而且李鴻章還是一個非常遠見的人。

李鴻章和外國人的合照

當時經歷過甲午戰爭清朝基本上海軍力量已經被完全磨平了,所以很難在經受住戰爭的考研,因此第二年日均趁著清軍虛弱之際再次發動了戰爭,當時這次戰爭又籤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當時清朝已經變得滿目瘡痍,他們都想擁有一個能夠發展的機會,是在經受不住戰爭的拖累了,於是決定賠款,但是這次一定要爭取到不再割地。當時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負責這個事情的全部事宜,當時他和攜帶一百多名大臣乘船前往日本求和。當時日本提出了三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清朝政府覺得完全不能接受,但是清朝已經那不錯那麼多錢了,而且當時清朝上下已經做好了準別最後一戰的事情。

李鴻章和外國人合影

當時慈禧等人已經商量好如果這次談判不順利,當時清朝統治者已經準備遷都到西安地區,那時候他們準備與日本進行長期戰爭,並且他們堅信清朝一定可以戰勝日本。當時李鴻章親口對美國使者說:「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徵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當時李鴻章在這次談判中幾乎是分毫必爭,當時三億兩白銀談到了兩億兩,也正是這句堅定的抵抗到底這句話讓日本妥協,最終少了一億兩白銀,籤完這個條約之後,當時75歲的李鴻章老淚縱橫,並且發誓再也不會踏入日本的國土。

李鴻章

他的一生毀譽參半,為清朝鞠躬盡瘁,一句話讓其節省1億兩白銀,看完本文你是怎麼看待李鴻章這個老陳呢?你覺得他是一個值得被大家愛戴的重臣,還是一個讓人唾罵的奸臣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本文可以點讚轉發,感謝大家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本刺客射傷李鴻章,讓清朝少賠1億兩白銀,那麼他的結局如何?
    文/格瓦拉同志甲午戰爭結束後,戰敗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不僅需要向對方賠償白銀2億兩,還需要割讓臺灣及遼東半島,委實屈辱至極(在俄德法的幹涉下,日本被迫將遼東歸還給中國)。不過在最初,日本勒索的白銀數量是3億兩,但因為李鴻章遇刺事件的發酵,才被迫削減為2億兩。而刺殺李鴻章的兇手,正是日本「愛國憤青」小山豐太郎。那麼,小山豐太郎為何要刺殺李鴻章?
  • 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男人,一本書能為清朝省2億兩白銀
    黃遵憲黃遵憲,字公度,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博覽群書,甚至還寫一手漂亮文章,著書立說,這些其實和別的士大夫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他很早就看出中國會變,甚至一本書差點為清朝省了2億白銀。在1848年,黃遵憲出生在廣東的一個小地方,家境很是貧窮,當時清朝政府把香港島割讓給了英國。眾所周知廣東和香港只有一水之隔,所以外國的貨幣就在廣東的市場上流通,尤其是外國銀圓,黃遵憲的家庭基本就是靠鑑別銀圓發家,但黃遵憲的祖父和父親沒有讓他繼承家業,而是讓他一心一意的學習。
  • 日本刺客在馬關射傷李鴻章,讓清朝少賠白銀1億兩,他結局如何?
    甲午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籤訂《馬關條約》,清王朝不僅要將臺灣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遼東半島在俄德法三國幹涉下,歸還給了中國),還要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這裡有個小插曲,其實日本最初勒索的是白銀3億兩,但因為李鴻章在馬關遇刺,所以才被迫鬆口少要了1億兩。那麼當年刺殺李鴻章的日本人是誰,他與李鴻章有何深仇大恨呢?
  • 李自成搜刮的1億兩白銀去哪了?或被晉商所得,使其成為強大商邦
    李自成搜刮的1億兩白銀去哪了?或被晉商所得,使其成為強大商邦 自從李自成起兵造反之後,其軍備物資基本都靠掠奪豪紳的金銀來補充。原本以為,崇禎帝手中會有大把的銀兩,結果經過搜查之後,總共才獲得黃金17萬兩和白銀13萬兩,這點財產根本不足以支撐起義軍運轉,於是李自成在劉宗敏的建議之下,下達"追贓"令,要求京城中各級衙門,無論官職大小,都要先大順朝廷捐贈餉銀。 其中一品大員最少1萬兩,八品官最低1000兩的限度,向大順朝廷繳納白銀,如果不按時交銀,那就軍棍伺候。
  • 清軍不敵八國聯軍戰敗求和籤訂辛丑條約,賠款金額為4.5億兩白銀
    最終這位晚清的中興四名臣之一的李鴻章北上與列強談判,他搭檔的是袁世凱後來的好領導慶親王奕劻一起與列強進行談判,最終在1901年辛丑年,達成了《辛丑條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賠償11國列強4.5億兩的白銀,而當時這個數字的計算,還真就是為了懲罰中國人,讓每個人中國人掏出一兩銀子,原因是因為當時義和團的排外運動重點對於在華外國人尤其德國和日本公使被殺害的懲罰
  • 在清朝,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按照品級的不同,養廉銀等俸祿之外的收入水平,大多也是完全不同,以正二品的江蘇巡撫為例,其每年的俸祿是155兩,但養廉銀卻高達1.2萬兩,而正四品的道員,其年俸為105兩白銀,而養廉銀也有2000兩,正七品的知縣,年俸為45兩白銀,養廉銀在1000兩以上,通常不超過2000兩。
  • 白銀是古代的貨幣,那在清朝時,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而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人們用白銀購買商品的情況,白銀便是古代的貨幣。就好比現在市面上有1億兩白銀和價值1億兩白銀的商品,那麼你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基本就是1兩白銀能買到價值1兩白銀的商品。但是如果白銀產量太大,一下子造成了貨幣超發,市面上出現了2億兩白銀,但商品還是原來價值1億兩白銀的商品,那麼你就要用2兩白銀去購買原先價值1兩白銀的商品了,這就是通脹了,通脹的本質就是貨幣本身貶值。當然,由於白銀的產量是有限的,所以以白銀為貨幣購買商品就很難出現通脹的情況,也正是因為白銀在古代的價值很穩定,所以歷朝歷代白銀都是硬通貨。
  • 清朝滅亡後,各項不平等條約留下數億兩白銀爛帳,是怎麼處理的?
    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民國政府是怎麼應對這些條約的?尤其是那多達數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最終是怎麼處理的呢?其實在清朝滅亡前,兩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戰爭的賠款,清朝已經賠償完畢。尤其是數額高達2.3億兩白銀的巨額甲午賠款(其中3000萬兩是「贖遼費」),清廷更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賠付到了位。因為當時日軍賴在清朝本土「監督」著付錢,為了及早送走這些不速之客,清廷不惜以抵押海關關稅的方式,冒著敲竹槓式高額利息的風險,向西方各大銀行借貸,先填補了這個巨大的窟窿。
  • 李鴻章在日本談判遇襲,為此省下1億兩白銀,慈禧的表現讓他心寒
    李鴻章在日本談判遇襲,為此省下1億兩白銀,慈禧的表現讓他心寒 李鴻章是清末忠臣,在清朝對內對外事項上都是慈禧一等一的得力助手。事出曾國藩的李鴻章,有著師傅的優秀品質,但同時又沒有師傅的一身正氣。因而在歷史上,對於李鴻章誰也沒有蓋棺定論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解讀這個多面複雜的歷史名人。
  • 清朝時期,1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屬於什麼水平?
    ,而且,在清朝不同時期,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也會有所變化。先來談談白銀在清朝所具有的購買力,據清朝史料記載,清朝初年的大米物價為「米每鬥三錢,每鬥一錢三分」;到了康熙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穩定,米價為「米一鬥銀八分」;康熙三十五年,米價已經降至每石二錢。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年間每石大米的價格也就維持在一兩八錢的水平,顯然,這個時候一萬兩白銀的購買能力較強。
  • 清朝時期,1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屬於什麼水平?
    ,而且,在清朝不同時期,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也會有所變化。先來談談白銀在清朝所具有的購買力,據清朝史料記載,清朝初年的大米物價為「米每鬥三錢,每鬥一錢三分」;到了康熙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穩定,米價為「米一鬥銀八分」;康熙三十五年,米價已經降至每石二錢。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年間每石大米的價格也就維持在一兩八錢的水平,顯然,這個時候一萬兩白銀的購買能力較強。
  • 《辛丑條約》需賠0億兩白銀,清朝滅亡後,這筆錢是怎麼解決的
    1901年9月7日,清朝同英國、法國、美國等11個帝國主義國家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從1902年1月1日起,中國需要向11個國家支付賠款加利息總共9.8億多兩白銀,加上地方賠款,總金額超過了10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欠款。然而,10年後清朝就滅亡了。那麼,這筆錢最終是怎麼解決的?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成立了。
  • 《辛丑條約》需賠款10億兩白銀,清朝滅亡後,這筆錢是怎麼解決的
    1901年9月7日,清朝同英國、法國、美國等11個帝國主義國家籤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規定,從1902年1月1日起,中國需要向11個國家支付賠款加利息總共9.8億多兩白銀,加上地方賠款,總金額超過了10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欠款。然而,10年後清朝就滅亡了。那麼,這筆錢最終是怎麼解決的?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成立了。
  • 和珅巔峰時期貪了8億兩白銀,放現在相當於多少錢?一算嚇一跳
    乾隆死後,嘉慶一攬政,便立即開始了對和珅的調查和處罰,在1799年時,嘉慶就把和珅的家給抄了,總計抄得了8億兩白銀,要知道,幾十年後的清朝籤訂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加起來的賠款都沒達到這個數目,和珅一個人的家產,相當於對清朝進行了一次大侵略了 ,難怪嘉慶帝一上臺之後就要弄和珅了。
  • 動不動就「賠款」的清朝,到底賠出了多少兩白銀?
    敗給日本,則讓中國失去上千年東亞霸主的格局,對清朝上下打擊極大。日本打贏這場戰爭,也耗盡國力。為了彌補,他們獅子大開口,要清朝賠款三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澎湖列島、臺灣全島等。後來因李鴻章在日本遇刺,引起軒然大波,日本擔心列強幹預,便降低賠款,但清朝仍需賠款2億兩白銀,遼東半島雖不割讓,卻需要付出三千萬白銀的贖金。
  • 貪汙了上億兩白銀,不遜於和珅的清朝貪官,為何沒受到懲罰
    《清稗類鈔》記載了和珅「籍沒家產,至八百兆有奇」,即8 億兩白銀以上。不過這多少顯得有些誇張,因為當時清廷的財政收入每年在7000萬兩白銀左右。即便和珅貪婪成性,也不可能在20多年內,將大清朝十幾年的財政收入悉數鯨吞。據史學家考證,和珅真實的總資產達到了2.5億兩白銀。2001 年,《華爾街日報》在一份「千年來世上最富之人」的調查中,和珅入選最富有的前50 人行列。
  • 1萬兩白銀在清朝,你屬於多大的富豪?吃肉都不自由?
    其實每個王朝都經歷過興衰勝敗,那麼其發行的貨幣也同樣會經歷過堅挺和通脹的過程。清朝也不例外,在清朝剛剛建立,一直到康乾盛世時,白銀的價值含量是非常高的。等到了後期物價開始上揚,再加上白銀傾銷,白銀的價值逐漸下降。
  • 功罪千秋:一生籤訂10多個不平等條約,清朝第一「背鍋俠」李鴻章
    大多數人認為清朝積弱已久是根本因素,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則助長了日本的囂張氣焰,所以日本才敢蹬鼻子上臉,得寸進尺。今天我們就淺談一下,親手籤訂30多個條約,其中絕大部分是不平等條約的晚清賣國外交官李鴻章。由於他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搞得民怨沸騰,其中以《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為代表,人們痛罵他為賣國賊;但是日本人對他評價很高,稱之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 《馬關條約》賠款中,清朝為何會少賠1億白銀?都是他遇險換來的
    大致折算一下價格,手槍彈的價格非常便宜,在美國民用市場,每發價格僅僅為兩三塊人民幣,由於步槍彈的產量大於手槍彈,價格也算不上貴,每發的價格也就是兩三塊錢,不過狙擊槍子彈就算不上廉價了,買十發步槍彈的錢可能也買不到一發狙擊槍子彈,不過這也只是市場上的價格而已,小編並不怎麼贊同這種價值衡量方式,一枚子彈的價值遠遠不是由它的價格決定的,其真正的價值應該表現在子彈使用後所造成的影響,舉個例子,在馬關條約前期
  • 古代1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古代1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白銀萬兩放到古今到底有怎樣的意義,現代人有萬兩白銀算富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