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兩白銀在清朝,你屬於多大的富豪?吃肉都不自由?

2020-11-04 勻楓財技大兜底

其實每個王朝都經歷過興衰勝敗,那麼其發行的貨幣也同樣會經歷過堅挺和通脹的過程。清朝也不例外,在清朝剛剛建立,一直到康乾盛世時,白銀的價值含量是非常高的。等到了後期物價開始上揚,再加上白銀傾銷,白銀的價值逐漸下降。

白銀成為貨幣的歷史,代表著我國貨幣的變遷史

貨幣從本質上是一種信用,只要大家都認可並且接受就能成為貨幣。從古到今,出現過貝殼、絲綢、黃金、白銀、銅錢都作為過貨幣的歷史,最終現在我們採用的紙幣,其實也是一種信用貨幣,就是用國家信用作為擔保而發行的紙幣。

而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人們用白銀購買商品的情況,白銀便是古代的貨幣。白銀自古以來就是貴重金屬,由於白銀的數量比黃金更多而且便於儲存,所以一直是歷朝歷代的重要儲備財物,對接金價、絹價、房價等等。

不過,無論民間還是官員,都喜歡「硬通貨」黃金、白銀而嫌棄「有名無實」的紙幣,同時小額交換都採用銅錢作為交易媒介。

明朝時白銀正是成為古代的法定流通貨幣,而貨幣的價值與一個國家的實力是否強盛、政權是否穩定等等是息息相關的。到了清朝,延續了白銀作為貨幣的歷史,清朝貨幣分為白銀、銅錢和紙幣,紙幣只在鹹豐、光緒等朝出現,政府發行的寶鈔都失敗告終,民間商家發行的錢票或錢票少量流通,所以在整個貨幣體制中,白銀和銅錢佔據著主導位置,一般人都使銅錢,有錢人或出行方便才備上銀子,

在清朝康熙年間,為了方便銀子流通,規定了作為單位的「虛兩銀」,也就是紋銀,純度在935.347%,通常認為清朝時期的一兩銀子重37.3克。每個朝代換算成人民幣的價值都不一樣,清朝時期的一兩銀子可以兌換1000文銅錢,將白銀換算成人民幣,通常是以米價為中介,清朝時期一擔米需要600到700文錢。

白銀在清朝,價值是不斷下滑的,差別非常懸殊

我國是一個貧銀國,但是明清兩朝最終選擇了以銅錢、白銀和黃金為貨幣,所以白銀的購買力一方面與當時的物價有關,一方面要與白銀的總供應量有關。

在唐宋之時,白銀的購買力極其高,應該是白銀的供應量非常少。但是自從16世紀日本的石見大銀山被發現以來,我國就逐漸改變了白銀缺乏的局面。到清代之後隨著南美洲銀子的輸入,我國的白銀總量越來越多,所以導致購買力越來越小。我國也是全球時間比較長的以銀本位的國家。

建立在白銀總供應量大變化的歷史背景下,以及清朝由盛轉衰,逐步融入世界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看到10,000白銀在清朝不同階段的購買力了,以及它的真實價值。

看看白銀在清朝不同時期的購買力變化,了解清朝白銀的價值變化

1.先講好銀子與銅錢的比價關係,庫平銀一兩可兌換制錢1600文。清朝的前期,米價逐漸降低。每石大米從順治、康熙時的一兩三、四逐步下降到一兩、到八錢。我們可以知道一石大米在大約150斤左右。現在按照一斤米3元錢計算,那麼一兩銀子就值現在的450元,1萬兩銀子就是450萬元

但是從乾隆開始,清朝的米價就開始了上升的過程,到了晚清,米價漲到2兩白銀一石的價格。到了清末,每石大米需要銀子10兩。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只能買15斤大米,那麼1萬兩銀子,也只僅僅只有15萬元了。這麼看來,萬兩白銀不足以在晚清過上一個財富自由的生活呀。

2.那麼換成清朝的房子呢?其實也是隨著銀子購買力的逐步下降而房價不斷提升的。在清朝中期級以前,房子可是很便宜的,這可是與我們現在的高房價可完全不一樣。清朝乾隆年間,天津城小販辛苦半輩子,攢下了180兩銀子,在城裡買了7畝地,建了一個有10套平房的四合院。那個時候10多兩白銀就可在天津城買上一套新平房。現在天津平均房價也是比較高的,想想那一兩白銀能值多少錢?

但是到了清朝中後期,我國的人口越來越多,銀子也越來越不值錢,自然房價和土地價格也就越來越貴了。古書《閱世編》記載,明末清初年間每畝土地價值3到5兩之間;乾隆年間每畝土地的價格已經漲到了45兩;到了光緒三十二年,9.5分的宅基地連通房子成交價已經達到了900兩,由此可以推算,一畝宅基地的價格在1000兩左右。1萬兩銀子也只能買上15畝地了。

3.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官員的工資就有了大幅提升,主要是增加了一份養廉銀俸祿。因為明朝官員低工資,清朝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養廉銀可是非常之高的,從一品的官員每年養廉銀為15000兩。所以擁有1萬兩白銀,也僅僅大約相當於二品官員的一年合法收入。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一個二品官員可能要養活好幾十口人呢,包括好幾個老婆、孩子、傭人以及親朋好友。

但是普通百姓的收入可就很一般了,一個普通短工一天30文;高級技工一天100-200文左右;按月領取的普通工人,月薪在300-1500文之間,一個月連1兩銀子都拿不到;地主家的長工,年薪也不過10兩左右。這樣的比較終於明白為什麼老百姓平時吃不上肉了吧?

假如擁有1萬輛白銀,在清朝的不同歷史階段時期過的日子是完全不同的。在清朝早期和中期可以過上大財主的生活,可以置辦一院子房子,買上很多土地,過上三妻六妾的奢侈生活。但是到了清朝晚期,其實也只能過上小中產階級的生活吧,吃肉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自由。

相關焦點

  • 在清朝,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以物價水平來衡量清代的白銀購買力衡量貨幣到底是什麼水平,就是想要看看它的購買力到底如何,而想要看購買力如何,主要就要從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而清朝兩百多年裡,不同時期的物價水平也完全不一樣。清朝初期,經歷了長期的戰亂,所以當時的生產力比較滯後,各種物資都比較匱乏,這般情況之下,各類物價都比較高。
  • 白銀是古代的貨幣,那在清朝時,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就好比現在市面上有1億兩白銀和價值1億兩白銀的商品,那麼你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基本就是1兩白銀能買到價值1兩白銀的商品。但是如果白銀產量太大,一下子造成了貨幣超發,市面上出現了2億兩白銀,但商品還是原來價值1億兩白銀的商品,那麼你就要用2兩白銀去購買原先價值1兩白銀的商品了,這就是通脹了,通脹的本質就是貨幣本身貶值。
  • 清朝時期,1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屬於什麼水平?
    清隨明制,明朝的銀本位自然也傳到了清朝。眾所周知,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生活在這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手中有一萬兩白銀的資產,那麼,在當時社會又屬於什麼水平呢? 大米清朝時期的一萬兩白銀,自然不能用現代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來衡量,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分析清朝白銀的夠實際購買力,以及清朝的物價。
  • 清朝時期,1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屬於什麼水平?
    眾所周知,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生活在這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手中有一萬兩白銀的資產,那麼,在當時社會又屬於什麼水平呢?,而且,在清朝不同時期,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也會有所變化。先來談談白銀在清朝所具有的購買力,據清朝史料記載,清朝初年的大米物價為「米每鬥三錢,每鬥一錢三分」;到了康熙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穩定,米價為「米一鬥銀八分」;康熙三十五年,米價已經降至每石二錢。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年間每石大米的價格也就維持在一兩八錢的水平,顯然,這個時候一萬兩白銀的購買能力較強。
  • 在清朝,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能買幾個丫環?
    乖乖,如果你在清朝的時候真的有10000白銀的話,那麼你可以一輩子吃飽喝足,不愁吃穿。不單你不愁吃穿,你的子孫後代最起碼能夠延續三代到5代,只要他們不是特別敗家的話。一戶人家生了個女兒,然後又生了個女兒,結果養不起了,一家4口都賣給人家當作奴僕,那麼一總共是多少銀子呢?具體錢財記不清了,好像是二兩銀子到四兩銀子之間。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清朝的時候,4個人他們的價值我們按照最高價四兩銀子來算,那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就是一兩銀子。
  • 他是清朝「世界首富」,其資產達2800萬兩白銀,結局卻很悲慘
    說到富豪,相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現代社會的富豪,如馬雲、馬化騰、比爾蓋茨、巴菲特等等,其實在中國的古代有很多的富豪。在2001年的時候,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中國有6個人入選,今天要說的這位富豪伍秉鑑就在其中。
  • 古代1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古代1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白銀萬兩放到古今到底有怎樣的意義,現代人有萬兩白銀算富有嗎?
  • 清朝官員每年退休工資50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不過,不論怎麼樣,在清朝的時候,如果能得到每年50兩白銀的退休工資,都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清朝官員退休俸祿,主要取決於在任時的正俸。清朝歷史上,官員合法收入實際上發生過很大變動。清朝初期,官員合法收入主要來自俸祿和祿米。這個收入依據官員的官階品級劃分。具體而言,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 動不動就「賠款」的清朝,到底賠出了多少兩白銀?
    因為清朝錯誤選擇談判人選,割讓大片土地,導致朝野不滿。清朝又派遣曾紀澤談判,收回伊犁等領土,仍需賠款500萬兩白銀。這個階段的清朝,就像一間舊房子,到處都是漏洞。稍一颳風下雨,就可能瓦解。清朝也意識到這一危局,便推行洋務,希望能拯救時弊,恢復元氣。北洋海軍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立的。
  • 喬致庸晚年有白銀1000萬兩?放今天多少錢?算世界首富嗎?
    有資料顯示,晉商大佬喬致庸晚年可以控制的流動資金達到了1000萬兩白銀,如果再加上各種商鋪、票號、錢莊,他擁有的財富,差不多算是那個時代的全國首富。我們姑且不管其他固定資產,就說1000萬兩白銀,到底相當於多少錢?喬致庸死於1907年,今年是2020年,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相隔113年,1000萬兩白銀究竟意味著什麼。
  • 喬致庸晚年有白銀一千萬兩,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喬致庸是晚清時期晉商的代表人物,資產甚巨富甲天下,慈禧太后等都找其借過錢,甚至有誇張的說法,說喬致庸的錢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庫的一半。以一千萬兩白銀做準,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一,按照白銀價格直接折算。清朝一兩白銀是37.3克,目前的白銀價格每克是5元稍多,那麼清朝的1兩白銀就相當於現在的186.5元,1000萬兩白銀就相當於18億六千多萬元。
  • 李自成搜刮的1億兩白銀去哪了?或被晉商所得,使其成為強大商邦
    李自成搜刮的1億兩白銀去哪了?或被晉商所得,使其成為強大商邦 自從李自成起兵造反之後,其軍備物資基本都靠掠奪豪紳的金銀來補充。原本以為,崇禎帝手中會有大把的銀兩,結果經過搜查之後,總共才獲得黃金17萬兩和白銀13萬兩,這點財產根本不足以支撐起義軍運轉,於是李自成在劉宗敏的建議之下,下達"追贓"令,要求京城中各級衙門,無論官職大小,都要先大順朝廷捐贈餉銀。 其中一品大員最少1萬兩,八品官最低1000兩的限度,向大順朝廷繳納白銀,如果不按時交銀,那就軍棍伺候。
  • 他比和珅聰明,死後留下五千萬兩白銀,如今後代個個都是億萬富豪
    他比和珅聰明,死後留下五千萬兩白銀,如今後代個個都是億萬富豪。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也是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他更是晚清時期最受慈禧太后重視的臣子。他的家中曾經有2000多萬兩白銀,佔據了整個國家收入的20%,這麼多的資產和清朝中期權臣和坤有的一比,但是李鴻章卻比和珅要聰明些,他把這些資產全部私藏起來,留給後人享用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他的一生毀譽參半,為清朝鞠躬盡瘁,一句話讓其節省1億兩白銀
    閱讀前點個關注嘛~更多精彩資訊都在後面哦~他的一生毀譽參半,為清朝鞠躬盡瘁,一句話讓其節省1億兩白銀李鴻章是一個可歌可泣的人物,雖然後人對他評價不一,但是總體都是偏向李鴻章這一邊,當時這次戰爭又籤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當時清朝已經變得滿目瘡痍,他們都想擁有一個能夠發展的機會,是在經受不住戰爭的拖累了,於是決定賠款,但是這次一定要爭取到不再割地。
  • 清朝100萬白銀可能養多少軍隊?
    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設局讓和珅一頓飯花出去一百萬兩。劇中的和珅是哭笑不得,心痛銀子卻又不願承認自己落於下風。那麼一百萬兩白銀在清代究竟有著怎樣的分量,讓家財萬貫的和大人都覺得肉痛不已呢?封建社會的階層分化總是十分明顯。先看官員收入。清朝的文官收入遠高於武官。
  • 雍正去世時,國庫中有3453萬兩白銀,乾隆晚年還剩下多少?
    田地八十九萬四百十六頃四十畝,徵銀二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三百三十二兩六錢。」 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去世時,國庫內有多少銀兩呢?在清朝的官方統計中,雍正十三年,國庫內僅有存銀3453萬兩,比康熙皇帝去世時,僅僅增長了191萬兩。而且這還包括了,雍正皇帝收回的借銀,並沒有多大的增長。但是國庫的銀兩的多少,絕對不是衡量一位皇帝好壞的標準。
  • 清朝衰敗乾隆晚年就已開始,和珅貪8億兩白銀,齊山貪1.2萬兩黃金
    與此同時,西方封建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東方列強——清朝仍在竭力支持它。然而,好景不長,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西方列強都把資本擴張的矛頭指向了清朝,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清朝的滅亡。那麼清朝的政治有多糟糕呢?吏治腐敗、腐敗猖獗、自力更生實際上成了清朝政治腐敗的真實寫照。在那個時候,官員們不能為了沒有利潤而提前工作。失敗是成功的,並成為當時官員升遷的一個聰明的計劃。 就拿清朝時候的大臣和珅為例。1799年被嘉慶皇帝查抄時,他從家中攫取了大量財富,僅白銀就高達8.2億元。1841年,道光時期的一位偉大學者齊山被沒收。
  • 清末巨富盛宣懷出殯老照片:用盡30萬兩白銀,場面宏大堪比國葬
    清末巨富盛宣懷出殯老照片:用盡30萬兩白銀,場面宏大堪比國葬文/來年歸來如果小編問大家現在中國的富豪都是誰,大家肯定都能答上來幾個:馬雲啊、王健林啊等等,但是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的是一個晚清時期的富豪確切的說是巨富
  • 100萬人民幣,如果放到清朝你能過上什麼日子?三妻四妾?
    大家好,這裡是「歷史自習室tv」,今天我們來聊一聊:100萬人民幣,如果放到清朝你能過上什麼日子?三妻四妾?想必大家都是因為標題進來的(好了不說廢話了,咱們進入正題)。如今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已經滿大街都是了,也確實,現在100萬已經買不了多少東西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把現在的100萬人民幣,放到清朝,會過上什麼日子呢?三妻四妾?住宮殿?
  • 貪汙了上億兩白銀,不遜於和珅的清朝貪官,為何沒受到懲罰
    《清稗類鈔》記載了和珅「籍沒家產,至八百兆有奇」,即8 億兩白銀以上。不過這多少顯得有些誇張,因為當時清廷的財政收入每年在7000萬兩白銀左右。即便和珅貪婪成性,也不可能在20多年內,將大清朝十幾年的財政收入悉數鯨吞。據史學家考證,和珅真實的總資產達到了2.5億兩白銀。2001 年,《華爾街日報》在一份「千年來世上最富之人」的調查中,和珅入選最富有的前50 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