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每年退休工資50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2020-12-20 腦洞外星人

清朝的時候,很多人都拼命想要踏上仕途,科舉場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後還是為了獲得官職。當然,其中不乏報國平天下的官員,但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成為官員後,可以享受各種福利待遇。

甚至在仕途以前,秀才、舉人、進士,就有各種福利待遇。所以,這些人也被稱為「官紳階層」。

只要不是被罷黜官職,官員可以繼續享受超過普通人的特權。尤其是在退休待遇上。在清朝社會中,只有官員才有退休待遇的說法。

對於平民來說,如果沒有受到官府優待,年老後也沒有福利待遇,最多是免除徭役等,沒有待遇的說法。官員以上的親王貴胄,屬於終生享受福利待遇,沒有退休的說法。

當然,官員的退休待遇,並非全部相同。他們之間會因為官階級別差距,以及是否得到皇帝寵信區別有區別。

不過,不論怎麼樣,在清朝的時候,如果能得到每年50兩白銀的退休工資,都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

清朝官員退休俸祿,主要取決於在任時的正俸。清朝歷史上,官員合法收入實際上發生過很大變動。清朝初期,官員合法收入主要來自俸祿和祿米。這個收入依據官員的官階品級劃分。具體而言,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到了清朝中期,皇帝意識到,官員收入過低,表面減少開支,實際埋下很多隱患。官員會拼命勒索百姓,導致官場腐敗始終無法整頓。所以,清朝開始給官員增加額外收入。

為了不破壞祖制,又能達到同樣目的,清朝給這些額外增加的收入,取一些其它名字。給地方官的額外收入稱為「養廉銀」,給京官的額外收入稱為「恩俸」。加上這些額外收入後,官員收入大增。

但是,對朝廷來說,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如果按照官員全部收入發退休工資,會帶來很大的負擔。因為養廉銀的數額,可以達到正式俸祿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一般來說,總督一級的官員每年俸祿上百兩白銀,養廉銀普遍達到上萬兩白銀。恩俸數額較少,但也是正式俸祿的雙倍。

也就是說,如果朝廷按照這個標準發的話,數額還是太高。清朝在任官員一般有上萬人。退休官員數量更多。即便只按正俸發放,對朝廷國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而且,這些退休官員實際上也不能繼續發揮什麼作用。清朝更多是需要他們退休後不搗亂,繼續給朝廷發光發熱就夠了。級別越高,經驗越多,對朝廷更有利用價值。

所以,清朝又加了一個規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退休後才可以享受在任時的全部俸祿。清朝官吏退休以前,三品以下官員都是退休前上交告老還鄉的辭呈,交由吏部處理。

吏部跟官員所在衙門審議後,只要符合標準的官員,就可以退休。退休後留在家鄉的官員,退休工資由地方督撫按時發放。留在京城的官員,由戶部安排發放。

這些官員能夠領取的退休俸祿,一般只有在任時的一半俸祿。按照這個數字折算,只有四品官每年可以領取50兩退休工資,也就是知府這一層的官職。

對於三品以上官員,他們的辭呈都是由皇帝親自處理。這些高級官員屬於朝廷重臣,身上關係重大,吏部無權處置。

一般來說,這些三品官員跟皇帝關係比較好,皇帝在評定他們的退休待遇時,會根據自己的平時印象打分。大部分情況下,這些三品官員都可以享受在任時的全部正俸。

也有極少數情況下,官員在退休前被奪去官員身份,或者被皇帝處罰,無法正常享受退休後的全部俸祿。

即便是那些得到皇帝特殊待遇的官員,一般來說,除非是特殊賞賜,否則也是需要在退休前加升官階,退休後才可以繼續享受更高的福利待遇。

如果可以享受正常待遇,他們的退休俸祿,都超過50兩白銀的標準。總體上來說,能夠領取每年50兩白銀以上的退休工資,仍是很高的待遇。畢竟只有四品官員才有機會得到。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相關焦點

  • 清朝時期,1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屬於什麼水平?
    清隨明制,明朝的銀本位自然也傳到了清朝。眾所周知,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生活在這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手中有一萬兩白銀的資產,那麼,在當時社會又屬於什麼水平呢?,而且,在清朝不同時期,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也會有所變化。先來談談白銀在清朝所具有的購買力,據清朝史料記載,清朝初年的大米物價為「米每鬥三錢,每鬥一錢三分」;到了康熙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穩定,米價為「米一鬥銀八分」;康熙三十五年,米價已經降至每石二錢。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年間每石大米的價格也就維持在一兩八錢的水平,顯然,這個時候一萬兩白銀的購買能力較強。
  • 清朝時期,1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屬於什麼水平?
    眾所周知,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生活在這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手中有一萬兩白銀的資產,那麼,在當時社會又屬於什麼水平呢?,而且,在清朝不同時期,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也會有所變化。先來談談白銀在清朝所具有的購買力,據清朝史料記載,清朝初年的大米物價為「米每鬥三錢,每鬥一錢三分」;到了康熙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穩定,米價為「米一鬥銀八分」;康熙三十五年,米價已經降至每石二錢。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年間每石大米的價格也就維持在一兩八錢的水平,顯然,這個時候一萬兩白銀的購買能力較強。
  • 在清朝,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以物價水平來衡量清代的白銀購買力衡量貨幣到底是什麼水平,就是想要看看它的購買力到底如何,而想要看購買力如何,主要就要從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而清朝兩百多年裡,不同時期的物價水平也完全不一樣。清朝初期,經歷了長期的戰亂,所以當時的生產力比較滯後,各種物資都比較匱乏,這般情況之下,各類物價都比較高。
  • 白銀是古代的貨幣,那在清朝時,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根據清朝軍機處的相關檔案的記載,在光緒十五年的時候,順天、大名、宣化等地的糧價以玉米、高粱和穀子三種糧食為代表計算,平均每倉石為白銀一兩四錢六分,清朝時期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45斤,換算一下 ,光緒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不過當時的一斤是16兩,而清代一兩是37.3克左右,所以換算成現在的單位,當時的107斤是128斤的樣子。
  • 清朝官員在職與退休俸祿落差為什麼那麼大?是不是全國現象
    熟悉清代歷史的讀者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清代官員在退休後獲得的退休工資遠低於其在職時的俸祿,差異大的甚至能夠達到幾十上百倍,為何在職與退休俸祿落差這麼大呢?清代官員的俸祿變革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清朝入關定國後,基本沿襲了明朝《大明全典》的各項制度。
  • 清朝官員的「退休制度」——極大部分人真不願意退休
    還有一種降品休致,就是受處分而強到致休,這種情況是沒退休俸祿的。2,經濟待遇清朝官員在任上可通過某些手段獲得更大的利益,一旦致仕後,很大程度上就失去這種經濟收入。為了讓他們安心退休,乾隆年間便正式開始施行退休「工資」。開始只是少量施行,嘉慶時間才擴展到全部官員群體,並完善相關制度。
  • 清朝官員中有沒有哪些官員的待遇超過皇族?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級別最高的親王,每年可以享受一萬兩白銀,一萬石大米。待遇最低的六品格格,每年有白銀30兩,如果居住在京城,則是30鬥祿米,外嫁的六品格格,每年3匹綢緞。如果以品級而言,公爵以上爵位,都是超品。而官員中,級別最高的,也只是正一品。級別影響待遇。
  • 清朝妃嬪們一年的俸祿是多少?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看完漲知識了
    比如在漢元帝時期,皇后之下就設立得有昭儀,其待遇等同於宰相,婕妤等同於上卿,娥同關內侯,其下之華、美人、八子、依充、七子、良使、夜使等,一共有14級,其待遇各相當於朝廷相應級別的官員,年薪從2000石到100石不等。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皇帝的妃嬪,實際上就跟朝廷官員差不多,雖然不能干預政事,但在薪資待遇上卻是極為相似的。
  • 清朝妃嬪們一年的俸祿是多少?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看完漲知識了
    皇太后:每年的津貼總計有20兩黃金,200兩白銀;2. 皇后:每年1000兩白銀,配12名女傭;3. 皇貴妃:每年800兩白銀,配8名女傭;4.貴妃:每年600兩白銀,配8名女傭;5. 妃子:每年300兩白銀,配6名女傭;6. 嬪:每年200兩白銀,配6名女傭;7.
  • 清朝妃嬪一年的工資是多少?在今天是什麼水平?說來你可能都不信
    因此,為了保證後宮的穩定,且顧及到妃嬪們的日常花銷,皇帝都會專門設置每個等級的嬪妃每年的工資待遇。那麼清代妃嬪一年的薪資待遇是多少呢?據相關史料記載:清代後宮妃嬪,按照名位和級別享受不同的薪資待遇,其月銀、服飾、夥食標準、服務人員的數量、住房面積及裝修水平,還有儀仗的規模等等,都各有相應的規格。
  • 清朝皇后一年工資才中產階級,我工資在清朝後宮至少也是貴妃
    其中,皇后的工資最高。以清朝為例,按照清朝的後宮制度,等級分明。分別是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級別低的有貴人,常在,答應,這些不確定多少人。反正就是看皇帝心情!不同的級別,決定著不同的待遇。作為後宮之主的皇后,每年可以得到1000倆白銀的俸祿,並且可以在東西十二宮中隨意選一宮住,稱為中宮!
  • 1萬兩白銀在清朝,你屬於多大的富豪?吃肉都不自由?
    清朝也不例外,在清朝剛剛建立,一直到康乾盛世時,白銀的價值含量是非常高的。等到了後期物價開始上揚,再加上白銀傾銷,白銀的價值逐漸下降。清朝的前期,米價逐漸降低。每石大米從順治、康熙時的一兩三、四逐步下降到一兩、到八錢。我們可以知道一石大米在大約150斤左右。現在按照一斤米3元錢計算,那麼一兩銀子就值現在的450元,1萬兩銀子就是450萬元但是從乾隆開始,清朝的米價就開始了上升的過程,到了晚清,米價漲到2兩白銀一石的價格。到了清末,每石大米需要銀子10兩。
  • 在清朝,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能買幾個丫環?
    乖乖,如果你在清朝的時候真的有10000白銀的話,那麼你可以一輩子吃飽喝足,不愁吃穿。不單你不愁吃穿,你的子孫後代最起碼能夠延續三代到5代,只要他們不是特別敗家的話。我們從購買丫環來看其實一談到古代的銀兩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很多人就會不自覺地拿銀兩和大米去進行等價兌換,這一部分數據我也有,但是如果一直說大米一直說大米的話,實在是無趣得很。
  • 一個清朝官員最多可以領取多少退休金?
    保障退休官員的待遇,在數千年前的中國,就已經開始推行了。清朝入關後,為招攬人才,鼓勵年老官員主動退休,也採取了同樣的辦法。順治初期,清朝為退休官員發放土地。按照級別高低,劃分不同土地大小。時間一長,朝廷發現成本太高,又影響社會穩定,便改為退休官員發放俸祿。
  • 我的工資在清朝只有貴妃級別,皇后工資也只能算是小康家庭
    其中,皇后的工資最高。以清朝為例,按照清朝的後宮制度,等級分明。作為後宮之主的皇后,每年可以得到1000倆白銀的俸祿,並且可以在東西十二宮中隨意選一宮住,稱為中宮!把清朝的白銀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大概1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200-300人民幣。按最高算,皇后每年什麼事不用做,就能獲得30萬的純收入,至少也是我們今天中產階級了。
  • 正一品高官每年才180兩銀子,這些高級官員怎麼過日子?
    在各種電視劇中,朝廷的那些高級官員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比如總督、尚書、內閣大學士等等。這些人的生活都非常不錯,這就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些人的生活開支與他們的工資不成正比。因為按照規定,正一品的官員每年的工資才180兩銀子。
  • 清朝官員花錢大手大腳,他們的工資有多少?
    我們在看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時會發現,裡面的那些官員住在精緻的豪宅中,衣食住行方面都出手闊綽。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清朝官員的工資有多少呢?在談工資收入前,自然要先說說清朝時期的物價水平。清朝時期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45斤。按這個標準換算下來,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還是以每斤糧食3元人民幣計算,光緒年間的一兩銀子就相當於現在的321元。相比康乾時期,銀子的購買力縮水了約三分之一。清朝時期的物價水平大體就如上面所說的情況。接下來就該看看清朝官員的工資究竟有多少了。
  • 清朝妃嬪們的年薪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平,可能還沒你富
    為何無論地位高低都是穿金戴銀,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清朝妃嬪的工資水平在現代是什麼水平。那皇后的工資是多少呢? 要想了解清朝皇后的工資到現在是多少錢,就必須要了解到清朝的貨幣體系與現代人民幣的換算關係。清代最流行的貨幣是三級制度的貨幣體系:銅板銀子黃金。這三種貨幣裡面最常用的就是銅板,老百姓之間的交易基本上都是銅板,只有到每年給朝廷繳稅的時候才會拿著幾十斤的銅板去換成銀子,而銀子一般是有錢人和官員之間使用的貨幣。
  • 清朝各級官員的工資收入,放今天相當於多少人民幣?說出來別不信
    ,這些人的工資非常高,攝政王可以達到每年三萬兩,而輔國公每年也可以達到625兩,不過這些人並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算是清朝廷最為底層的基礎官員,通常不是走科舉之路得以為官,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沒有學歷的那一種,如果有參加科舉獲得功名的話就能夠很快獲得升遷,這些人雖然在官職上稱為「不入流」,但是在工資方面與已經「入流」的從九品官員也相差無幾。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的官員為例,來看看「正一品」的大員能夠享受到什麼待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正一品」的大員能夠拿到多少「工資」據《清實錄》所載:清朝「正一品」大員每年的俸銀為180兩 祿米為90石。清朝的「一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8千克,一兩白銀按照購買力大概相當於170元人民幣,那么正一品大員一年的工資就是30600元外加2520千克糧食。這不對呀,一品大員年收入不過三萬多元如何能夠維持其「奢華」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