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偏門的中藥材品種,它大部分只生長在中國的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一小部分的地區,除此地以外很少有發現種植或野生品種。它就是砂仁。
聽到砂仁這個名字,大家肯定都很陌生,就連它的產地的當地人也會有些陌生。不過提到豆蔻很多人還是非常熟悉的,砂仁的別稱也叫豆蔻。砂仁長得很特別。果實是一串一串的圓泡很好看也很有特點。
砂仁主要栽培或野生於山地蔭溼的土地中。果實可供藥用,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芳香行散,降中有升主治脾胃氣滯,宿食不消,腹痛痞脹,噎膈嘔吐,寒瀉冷痢。砂仁觀賞價值較高,初夏季節可以賞花,盛夏時期果實結出來以後可以觀果。
砂仁喜熱帶南亞熱帶季雨林溫暖溼潤氣候,不耐寒,能耐暫短低溫,長時間零下溫度容易受凍死亡。怕乾旱,忌水澇。需適當蔭蔽,喜漫射光。適合選森林保持完整的山區溝谷林,有長流水的溪溝兩旁,傳粉昆蟲資源豐富的環境,以上層深厚、疏鬆、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和砂壤上栽培,不宜在黏土、沙土栽種。
如果在山區種植,種植前要進行開荒,除淨雜草和砍除過多蔭蔽樹。而蔭蔽樹不夠的地方應注意補種。在開荒同時挖好排灌水溝,以防旱排澇。
在砂仁地附近多種植果樹,以擴大蜜源,引誘更多的昆蟲授粉。若在平原地區種植,要開溝作畦,畦寬3米左右。畦面造成龜背形,以防積水,還要注意營造蔭蔽樹。先種芭蕉、山毛豆等生長快的作物作臨時蔭蔽,後種高大白飯樹、楹樹及果樹作永久蔭蔽樹。這樣有利於給砂仁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一般情況下,種植戶大都選擇分株移栽方式進行種植。選生長健壯的砂仁植株,截取有1~2個以上牙芽的幼苗和壯苗為種苗。在入春以後3月底至4月初,秋天栽種則在9月左右,大多以春栽為宜,選陰雨天進行。株行距60*60公分的行距進行種植,種好以後蓋上土層,稍灑些水,然後用草覆蓋,以後勤淋水,靜待嫩芽生長。
栽種以後的前兩年要勤于田間管理,多除草,勤施肥,同時更要注意砂仁的庇蔭保護。春砂仁種植後1~3年才開花結果。果實由鮮紅色轉為紫紅色,種子由白色變為褐色和黑色,用嘴嚼時有濃烈辛辣味即為成熟果實。
砂仁是重年生植物,壽命可達20餘年,一般廣東地區在7月底至8月初,雲南地區則於8月至10月上旬分批採收。採果時用剪刀剪斷果柄,勿用手摘,以免將植株莖皮撕裂,造成傷口而引起病害發生。
砂仁的畝產量大約在400公斤左右鮮果。折幹率大約為4公斤出1公斤幹品,今年市場對砂仁的收購價大多不低於34塊錢一公斤,每畝毛利潤能賣到13000塊錢,除去前兩年的成本,綜合算下來每年至少可以賺到10000塊錢以上。所以,種植砂仁還是比較有經濟價值的中藥材品種。
砂仁不僅可以作為中藥材,還可以作為香料、調味品等進行使用,它的市場需求是比較大的。砂仁的種植非常簡單,一次種植可以多次收穫,砂仁在掛果之後就可以進行粗放管理。目前隨著對砂仁的開發和利用,野生砂仁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目前人工種植的前景非常顯著。#農村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