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冬月初一,農諺「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為啥這樣說?

2021-01-20 騰訊網

昨天是2020年公曆的12月15日,也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民間所說的寒冬臘月中的冬月便是每年農曆的十一月,冬月一說本身也是農曆十一月的俗稱。而在冬月初一既然已經來臨,也自然而然地讓人想到了「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的農諺說法。

好天氣預示著好年景!就昨天冬月初一的具體天氣狀況來說,我們當地是晴朗無風也無雪。假如照農諺的說法「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去比較,那昨日晴朗無風也無雪的好天氣,無疑是實實在在的吉祥兆頭。只是,為什麼農諺會說冬月「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我們還是要自己想清楚,搞明白為啥,知曉其中的道理相對更好。

在民間,不日即將到來的冬至也被稱為冬節,而冬節是十一月節,每年都會在農曆十一月的冬月裡與它之前的大雪節氣進行交節。冬至是天文學上北半球冬季的開始,也是每年數九起始的日子。每年冬至節氣後的一段時間,便是一年當中最顯肅殺和寒冷的低溫時段。

冬月初一之後,天寒地凍的季節以冷為主色調,低溫天氣不只會迫使萬物蟄伏,受寒冷天氣的影響,人體的免疫機能也會相對有所降低,在強盛的陰氣左右下,體質相對虛弱者便很容易受到風寒外邪的侵擾,患發疾病。況且,容易侵害和感染人體,導致病患的病毒或病菌也更容易在低溫和潮溼的環境當中存活,並形成侵染危害,而風和雪都是有利於病毒和病菌傳播及導致感染危害的外界環境條件。所以,也便有了民間關於冬月「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的農諺說法。

曾經被證實的過往經驗說明,往往瘟疫會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盛於立春,衰於驚蟄。在冬月來臨後的日子裡,人體的消長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同化大於異化。因此,想要養生,抵禦疾病,應當注意避寒就溫,斂陽護陰,堅持早睡以護陽氣,靠遲起維護陰氣。不僅要保持居室內部氣溫相對恆定,自身穿著也要隨時根據氣溫變化合理添加或減少。飲食上可以遵循「冬養陰,無擾平陽」的原則,多食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少食生冷。考慮食補時,也應當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體質、不同的性別等,區別選擇。

冬月初一到,冬月的歷程已經開啟。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隨後的日子裡稱心如意,躲開疾病和災魔的影響,迎接沉甸甸的豐收好年景、剛剛的好身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農曆一年時間如果是12個月,那麼一年時間共只有354天,而如果是十三個月是383天,這一點與我們所說的陽曆一年365天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希望大家記住:農曆一年是十二個月,閏月的話有十三個月。冬月初一這天農民會根據天氣不同情況有不同的預測來年天氣好壞的說法。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曆十一月叫冬月,與這個月時間天氣寒冷是分不開的,在冬月裡會有冬至節氣,還有小寒節氣,大雪節氣也粘上邊了,所以農曆十一月是已經很冷了,是真正冬天特徵了。今天冬月初一,讓我想起一個我們當地農民常說的俗語,說的是「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冬月初一這天農民會根據天氣不同情況有不同的預測來年天氣好壞的說法。比如說「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還有這句「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 冬月初一颳風 冬月初一這是說的時間,沒有需要深化的,最不好理解的是「颳風」。並且我們還要理解這是說的刮什麼風,東風?北風?還是西北風呢?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
    我家有掛曆,也有小本的掛在牆壁上的老黃曆,一般老黃曆掛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高度就是用手能夠到的地方,因為老黃曆很厚,需要一天撕一張下來。我爸看了時間後,給我媽說「今天是十一月初一」。沒錯,今天是2020年12月15號,農曆的十一月第一天,也叫初一。
  • 今天是冬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今年過年會冷嗎?
    在陰曆的十一月,我們農村一般都會把這個月稱之為「冬月」。冬月之後,就是臘月了,臘月過完,就是春節。春節,是我們國家全國歡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渴望著春節親友歡聚一堂,熱熱鬧鬧過新年。在春節期間,因為會相互之間走動串門聚會,所以幾乎很多人都希望在春節期間,天氣晴朗。
  • 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到了,民間有諺語「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說法,雪的降臨,不僅僅是降水相態的變化,對大地而言更是呵護。下面小編帶來: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2020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 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
    導讀: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早晨起來看了家裡的老黃曆,發現今天是是冬月二十九,冬月最後一天,沒有三十?明天就是進入臘月,俗話說「臘月到,年就到」,明天就進入臘月初一了。這裡我們還要明白陰曆2020年因為閏四月,所以有十三個月,按照打小月之分分別是:正月小,二月大,三月大,四月小,閏四大,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小,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冬月小,臘月大,所以我們說冬月只有29天,而臘月是大月,今年有年三十除夕。
  • 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
    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是啥意思,為啥農民怕四月初一呢?關於一些時令、氣象的農村俗語還是很多的,而這些俗語是年百年流傳下來的,並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經驗。比如有「穀雨前後、種瓜種豆」,「五彩繽紛的是杜鵑花,三冬連根都會凍死」等,都是說的這些意思。而今天是農曆的四月初一了,而關於四月初一的農村俗語還是有的,今天我來說一下。比如這句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農民們怕四月初一呢?李子來回答。在農村裡,農民們最怕的是什麼,當然是莊稼欠收。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只能說很冷。「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冷到正月是農民非常不想看到的,過了正月就要備耕了,如果正月天氣還冷,對農民春耕春種有很大影響,所以很多農民都希望冬至當天是冷的。而今天這個冬月初一和冬至其實沒有太大聯繫,今天是冬月初一,也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這個俗語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果冬月初一的天氣是晴空萬裡,沒有雨雪,那麼春節的時候地面就會出現泥濘的現象。這泥濘的現象大家可以聯想下,在寒冬臘月能夠出現地泥濘的現象一定是氣溫下降,而且是那種氣溫下降反常的情況才會讓冰凍了一冬天的地面變的非常泥濘。
  • 今天四月初一,為什麼有農民說: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都是規矩惹得禍,讓農民們一年到頭過得這麼累,剛度過了讓人不省心的三月三七幾個日子,今天又迎來了頗為擔憂的四月初一,事可真多啊!為什麼農民會害怕一些日子呢?這些日子有沒有什麼說法?可有道理嗎?其實俗語中的害怕二字為擔憂的意思,農民幹的是啥?種莊稼啊,農民們擔憂的日子都跟莊稼有關係。
  • 臘月初一有哪些習俗你可知道?
    古有臘月初一咬災的習俗。臘月初一當天要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黃豆、大豆、雞蛋等食物。老家人將此叫做「咬災」,據說這樣可以消災避難。民間百姓有一句俗語:「臘月初一不吃炒,這個起來那個倒」。就是關於咬災的。
  • 農曆冬月:又逢「九九消寒」時(民俗)
    興文苗族過苗年,每年在冬月初一至初三這段時間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江祖羌族則要過牛王節,這是羌族傳統節日,節期一天。這一天,要讓耕牛休息,用面做的饃饃和麥草餵它。
  • 冬月初一:冬將至 盼安好 悟舍予 煮茶香
    冬月初一:冬將至 盼安好 悟舍予 煮茶香 農曆十一月為「冬月」
  • 今天四月初一,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啥意思呢
    只要一天沒有徹底清零,我們還不能放鬆警惕,按道理說最美人間四月天,農曆的三月四月,是一派暖和的陽光明媚的季節,也被稱之為似剪刀,可今年的三月四月來的不是剪刀,而是青龍偃月刀。都已經三月底四月初了,東北居然下起了前所未有的大雪,華北平原多地居然又出現了霜凍,這樣的天氣狀況來得猝不及防,也正應驗了農村的俗語老話: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 明日大雪,了解一下冬月冷知識
    「大雪」之名,是一個比喻,並不是說一定會下大雪,只表示下雪的可能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對此,很多人感到疑惑:今年的大雪交節時間明明是農曆十月廿三日,為何古人說大雪是十一月節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國的農曆是陰陽合曆,陰曆部分是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
  • 正月初三,為啥叫豬日,是豬的生日,原來正月初一到初七是這樣的
    ,是豬的生日,原來正月初一到初七是這樣的正月初三,為啥叫豬日,是豬的生日,原來正月初一到初七是這樣的我國最早的中醫養生醫書《黃帝內經》說到長壽的秘訣時有這麼一段:「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俗話說「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為啥農民怕四月初一
    今天就是農曆四月初一,我們這裡的老農,昨天一個晚上都沒合眼!為啥?因為天氣預報昨兒晚上的最低溫度會降到零下3度以下!因為農民們知道,一旦氣溫降到了零下4度,地裡面剛結下的梨和蘋果都玩完了!人們初次感受到了倒春寒,但那次對我們影響還不算什麼,更像是一場預演。而三月廿七那天,正值穀雨節氣,那天雖然下雨了,本是好事,卻在天氣預報都沒有料到的情況下,我們這裡竟然下起的是鵝毛大雪,剛剛盛開的梨花幾乎凍了個遍。這不,剩下幾朵遲開花的,又遇上了四月初一大降溫,昨天晚上大降溫,把老農留存一點點希望也徹底澆滅了!就現在的溫度,依然沒有回升的意思!天氣預報,這樣的降溫還要持續到明天。
  • 在農村裡,正月初一出生的人,為什麼都要提前一天過生日
    有些地方的農村老人說正月初一出生的孩子,生日要提前一天過,也就是說大年三十,其實也沒必要。不過農村人的說辭也是有根源的,正月初一是新年的頭一天,而大年三十是頭一年的最後一天,有「躲災」的意思。說到正月初一過生日提前一天過,有「躲災」的意思,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要躲災?躲什麼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