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20年公曆的12月15日,也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民間所說的寒冬臘月中的冬月便是每年農曆的十一月,冬月一說本身也是農曆十一月的俗稱。而在冬月初一既然已經來臨,也自然而然地讓人想到了「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的農諺說法。
好天氣預示著好年景!就昨天冬月初一的具體天氣狀況來說,我們當地是晴朗無風也無雪。假如照農諺的說法「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去比較,那昨日晴朗無風也無雪的好天氣,無疑是實實在在的吉祥兆頭。只是,為什麼農諺會說冬月「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我們還是要自己想清楚,搞明白為啥,知曉其中的道理相對更好。
在民間,不日即將到來的冬至也被稱為冬節,而冬節是十一月節,每年都會在農曆十一月的冬月裡與它之前的大雪節氣進行交節。冬至是天文學上北半球冬季的開始,也是每年數九起始的日子。每年冬至節氣後的一段時間,便是一年當中最顯肅殺和寒冷的低溫時段。
冬月初一之後,天寒地凍的季節以冷為主色調,低溫天氣不只會迫使萬物蟄伏,受寒冷天氣的影響,人體的免疫機能也會相對有所降低,在強盛的陰氣左右下,體質相對虛弱者便很容易受到風寒外邪的侵擾,患發疾病。況且,容易侵害和感染人體,導致病患的病毒或病菌也更容易在低溫和潮溼的環境當中存活,並形成侵染危害,而風和雪都是有利於病毒和病菌傳播及導致感染危害的外界環境條件。所以,也便有了民間關於冬月「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的農諺說法。
曾經被證實的過往經驗說明,往往瘟疫會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盛於立春,衰於驚蟄。在冬月來臨後的日子裡,人體的消長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同化大於異化。因此,想要養生,抵禦疾病,應當注意避寒就溫,斂陽護陰,堅持早睡以護陽氣,靠遲起維護陰氣。不僅要保持居室內部氣溫相對恆定,自身穿著也要隨時根據氣溫變化合理添加或減少。飲食上可以遵循「冬養陰,無擾平陽」的原則,多食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少食生冷。考慮食補時,也應當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體質、不同的性別等,區別選擇。
冬月初一到,冬月的歷程已經開啟。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隨後的日子裡稱心如意,躲開疾病和災魔的影響,迎接沉甸甸的豐收好年景、剛剛的好身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