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

2020-12-17 365說三農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

「早上出門還好好的,現在就開始下雨了」我爸媽拿著鋤頭回家了,本來是早上出了沒有下雨,就去油菜地裡鋤草,這不到11點多下起了細雨,今天溫暖好像升高了一些。爸爸回來後就去看了看日曆,隨手撕了昨天12月14號日期的。我家有掛曆,也有小本的掛在牆壁上的老黃曆,一般老黃曆掛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高度就是用手能夠到的地方,因為老黃曆很厚,需要一天撕一張下來。我爸看了時間後,給我媽說「今天是十一月初一」。

沒錯,今天是2020年12月15號,農曆的十一月第一天,也叫初一。也些人對於陽曆的日子和農曆的日子叫法不是很清楚,比如說,我們說陽曆的日子一般說是「幾號或者幾日」,而說到農曆的日子只能說「初一、初二……初十,然後是十一,三十」,比如說農曆冬月第一天,只能說冬月初一,第20天只能說冬月二十。這陽曆日子與農曆日子不同說法一定要分清楚。

今天冬月初一我爸媽算是晴天出去幹活被雨淋了回來,再加上今天是冬月初一,我爸感慨到,春節期間天氣很溫暖了。其實這樣的說法來自於一個農村俗語「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

「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冬月初一雨淋頭

這裡說的「冬月初一」,說的就是十一月初一這一天,是農曆的說法,不是陽曆的說法,陽曆時間今天已經是12月15號了。「雨淋頭」,當然不是但說雨天,比如陰雨天,下雪天都算是被雨淋了頭。這裡主要說明的是冬月初一這天下雨天,天氣很寒冷。

農曆十一月,本是自然終藏之氣至此達到極盛的時候,天氣寒冷了。當然,有時候南方暖溼氣流強盛,北方冷空氣不能南下,那麼這樣的冬天就是暖冬。而當北方冷空氣強盛,南方暖溼空氣很弱,這樣北方的冷空氣長驅南下,帶來低溫降雨雪天氣。

除夕暖烘烘

這裡說的除夕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年三十日這天,除夕遲舊迎新,除夕遲舊歲,也特指就是新春佳節的開始。暖烘烘,說明春節期間天氣很暖和。

春節期間天氣不冷嗎?

根據「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的說法,這個春節期間應該是很暖和的,當然,暖和的春節會是陽光普照,正是人們居家團團圓圓的好日子,春節期間大家吃吃喝喝,一起曬曬太陽,吃零食嘮家常多麼愜意的事。

不過,俗語的說法也是有隨機性的,何況今年從10月初就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帶來的秋季下雪,這樣給人們冬季氣溫更冷的猜測了,真心希望今年春節是個乾淨的冬。

相關焦點

  • 今天是冬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今年過年會冷嗎?
    今天是12月15號,陰曆的十一月一號。在陰曆的十一月,我們農村一般都會把這個月稱之為「冬月」。冬月之後,就是臘月了,臘月過完,就是春節。春節,是我們國家全國歡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渴望著春節親友歡聚一堂,熱熱鬧鬧過新年。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冬月初一這天農民會根據天氣不同情況有不同的預測來年天氣好壞的說法。比如說「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還有這句「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陽曆的12月15號,今天的日子比較特別,特別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農曆十一月,又叫冬月,是農曆年的第十一個月,當然,這是對於沒有閏月的年份講的,今年農曆閏四月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昨日冬月初一,農諺「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為啥這樣說?
    昨天是2020年公曆的12月15日,也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民間所說的寒冬臘月中的冬月便是每年農曆的十一月,冬月一說本身也是農曆十一月的俗稱。而在冬月初一既然已經來臨,也自然而然地讓人想到了「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的農諺說法。好天氣預示著好年景!就昨天冬月初一的具體天氣狀況來說,我們當地是晴朗無風也無雪。
  • 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
    導讀: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早晨起來看了家裡的老黃曆,發現今天是是冬月二十九,冬月最後一天,沒有三十?明天就是進入臘月,俗話說「臘月到,年就到」,明天就進入臘月初一了。今天是冬月二十九,按照陰曆月大小月的曆法,陰曆的小月是29天,從初一到二十九,陰曆的大月是30天,從初一到三十,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與陽曆大小月分清楚。
  • 故宮春節開放時間:除夕休息 初一到初六正常開放
    故宮春節開放時間:除夕閉館 初一至初六正常開放原標題:故宮公布春節開放時間,這次周一不閉館今天,故宮博物院發布2020年春節開放時間安排。除夕(1月24日)全天閉館。正月初一(1月25日)至正月初六(1月30日)正常開放。正月初三(1月27日)適逢周一,正常開放。春節期間,開館時間為08:30,停止入院時間為15:40,閉館時間為16:30。每天限流8萬人次,請提前在網上預約購票。今年春節故宮新增的「吐寶鼠」。
  • 今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晴,陰溼到清明」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1年1月13日,農曆2020年臘月初一,到大年三十除夕夜,整整還有30天的時間,也就是還有整整一個臘月的時間就到了春節了。按照農村的風俗,進入了臘月就等於進了年。也就是進入臘月份,一天比一天靠近年了,一天比一天有年味了,一天比一天喜慶了,一天比一天鞭炮聲濃了。
  • 春節故宮門票售罄 除夕當日閉館初一恢復正常開放
    春節故宮門票售罄 除夕當日閉館初一恢復正常開放原標題:春節故宮門票已售罄,記好,這次周一不閉館1月20日,記者登陸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發現,在春節假期期間,除1月24日閉館外,1月25日(正月初一)
  • 冬月初一:冬將至 盼安好 悟舍予 煮茶香
    冬月初一:冬將至 盼安好 悟舍予 煮茶香 農曆十一月為「冬月」
  • 正月初一不叫春節,叫「元旦」!
    (設計臺詞) 歷史上,我們現在說的正月裡的這個春節,其實叫「元旦」。 你沒看錯,不過歷史上「元旦」究竟是哪天也變化過多次。 據新華社報導,夏元旦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再提前至十月初一為元旦,直至西漢初期。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就以今天的時間為例,今天是12月16號,但是農曆時間也是十一月初二,陽曆和農曆相差一個多月時間,所以,農曆新年也要比陽曆新年晚一個半月的時間,而農民眼中的新的一年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的,也就是除夕晚辭舊迎新正月初一,這才是農曆的2021年的開年第一天。依此來算,農曆的2021年正月初一是在陽曆2021年的2月12號。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
  • 中國農曆新年飲食:初一到初七吃什麼?
    中國農曆新年稱為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徵團結、興旺同時對未來寄予新的希望的佳節。在這個舉國同慶、歡天喜地的節日裡,初一到初七吃什麼呢?
  • 故宮除夕下午及初一上午閉館
    故宮除夕下午及初一上午閉館  春節期間北京各大博物館、圖書館舉辦多項民俗活動,初一至初六基本正常開放  春節將至,北京市民除了逛廟會、玩冰雪,還可以去各大博物館和圖書館看展覽、體驗文化活動記者從北京部分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了解到,春節期間有諸多文化活動供市民挑選,這些展覽和活動將持續整個春節。  春節假期,除了部分博物館除夕閉館,大部分場館基本正常開放,並且周一(大年初四)也不閉館。例如故宮除了在除夕、初一各閉館半天之外,初二至初六均正常開放。
  • 故宮將於除夕下午、初一上午閉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故宮博物院獲悉,春節假期,故宮博物院計劃於除夕下午、大年初一上午閉館,其餘時間正常開放。  為保障故宮古建築、文物的安全,做好觀眾接待和服務工作,營造和諧的節日氛圍,故宮博物院對春節期間開放時間進行了調整:2月15日(除夕)下午閉館半天,開館時間為8:30,止票時間為11:00,停止入院時間為11:10,閉館時間為12:00。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中國春節初一到初九忌諱一覽
    就快過年了,你知道中國傳統的春節忌諱有哪些嗎?  大年初一忌諱  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補救方式就是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