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南懷瑾長孫南品峰:我兒子不看他曾祖父的書

2020-11-20 溫州新聞網

南品鋒,1964年出生,南懷瑾先生長孫,昨天作為家屬代表參加揭牌儀式後,他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以下簡稱「記者」):你父親這次沒來?

  南品鋒(以下簡稱「南」):我父親80多歲了,不便舟車勞頓,就沒來了。

  記者:你祖父晚年定居江蘇吳江太湖邊上,在這期間有回過溫州、回過樂清嗎?

  南:沒有。其中原因一言難盡,包括我們家人也都說不清。

  記者:雖然他晚年沒有回家鄉,但卻一直在為家鄉做貢獻。

  南:是啊,他身在海外,卻心繫國家、心繫家鄉。他投資興建金溫鐵路,就足以表明他對家鄉的關心。

  記者:跟讀者介紹一下你家的情況。

  南:我父親是長子,父親和我叔叔一直住在家鄉,沒有跟隨爺爺去臺灣。目前我們都住在溫州市區。

  我父親最大,和我二叔都是大陸這邊的奶奶生的,我們兩家一直在溫州老家。爺爺去臺灣後,又相繼生了兩女兩男。兩位姑姑比較大,目前都定居美國。兩位叔叔一位在美國一位在香港。這兩位叔叔目前都在從事宣傳跟爺爺有關的事業。

  記者:有沒有人說你跟祖父長得非常像?

  南:長相是像,但是學問不像(發出爽朗笑聲)。我們後代都沒有像爺爺那樣做學問,拿我來說,我現在是一個自由職業者,跟學問不沾邊。

  記者:你孩子對曾祖父的學問造詣了解嗎?

  南:哎,這正是爺爺生前擔心的問題,文化斷層的問題。我兒子現在都不看他曾祖父的書,越是親近越不看。反而是那些慕我爺爺之名而來的人,才會看他老人家的書。爺爺有一位臺灣學生,當時爺爺已經不在臺灣,這位學生說自己等紅綠燈的時間都會看爺爺的書。後來到太湖大學堂爺爺身邊,反而不看書了。再舉個例子,外面的人一來樂清就去雁蕩山玩。我自己本身是樂清人,卻是最近才第一次去雁蕩山。越是近,反而越不會看。所以很慚愧,我們這些後人對自己祖輩的學問造詣都不是特別了解。

本文轉自:溫州網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宜文盲村夫看
    李敖更在書中直接開罵,「南懷瑾在我看起來,根本就是個騙子」,理由是《論語別裁》有很多「學術硬傷」。於是,一個關鍵問題就來了:南氏,作為「國學」與佛學領域的雙棲大佬、超級流量IP,爭議又如此巨大,那他的書到底值不值得買、該不該讀、應學?敝人緣分所致,讀南先生的著作較早,為老讀者,想冒昧談點體會。
  • 南懷瑾的故鄉情
    鄉人聽說是有得道高僧,爭相膜拜,結果發現是賣簸箕的兒子,都一鬨而散。於是馬祖發自肺腑地說「學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南懷瑾先生對此頗為感慨,他說:「人,畢竟就是那麼平凡。多少宗教上的大師,都受到得道還鄉的苦果。」得道還鄉也是南懷瑾先生一生的抉擇。
  • 南懷瑾到底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閱讀
    在那個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南懷瑾先生的紙質作品便已經可以達到每年百萬冊的銷量,可在他名聲大噪的同時,在南懷瑾先生的身上又出現了兩極分化式的觀點,喜歡他的人將他當菩薩一樣尊敬,而不喜歡他的人則對他各種抨擊。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莫言是第一個在國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文學水平應該是公認的很好的,可仍有許多人看不上莫言的作品;雖然與這位「大師」相比,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抨擊說:他的作品只適合不識字的村夫看!
  • 南懷瑾次子南小舜在書中首次披露家庭生活細節和家族歷史
    南懷瑾先生逝世後,他為繼續父親畢生致力的中國傳統文化發揚事業,嘔心瀝血,貢獻卓著。  南小舜在書中這樣寫道:「視天下人為子女,視子女為天下人」,這是社會大眾對父親的評價和肯定。我活到八十歲,一輩子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加起來還不到三年,與父親相見的次數還沒有跟隨在他身邊的學生多。有時候,我們要見父親,還要先打電話預約,甚至排在後面。所以我常說,我們和父親的關係是「一日為父,終生為師」。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胡言亂語
    "你不相信你眼中的我,卻相信別人口中的我。"——宮崎駿飽受爭議的文人從來都不少,就拿南懷瑾來說,他被不少人稱為"一代宗師",也被一些人稱為"滿口胡言的大騙子"。他宣揚國學,一生為中國正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所努力,卻總有人盯住他明明修道卻生兒育女且葷腥不忌不放。北大的教授對他也頗有微詞,稱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大師也有黑歷史每個人都有黑歷史,每個人也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 南懷瑾弟子:他也把我當他的孩子一樣照顧,冬天他會替你買衣服
    南懷瑾弟子古國治:後來跟他稍微久了之後,到大三的時候吧,他就叫我去他家裡把他所有的書重新等於說按分類整理一下,編目錄。所以大三大四的時候,那麼我就利用沒有課的時間,到他家裡去給他的書全部貼上編碼,做整理。所以跟他的孩子啊家裡都還蠻熟悉的。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李敖稱其騙子,北大教授批他的書是胡言亂語
    "你不相信你眼中的我,卻相信別人口中的我。"——宮崎駿 飽受爭議的文人從來都不少,就拿南懷瑾來說,他被不少人稱為"一代宗師",也被一些人稱為"滿口胡言的大騙子"。
  • 南懷瑾著作《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出版
    佛教在線2月1日消息 據新浪讀書報導:有人稱南懷瑾為國學大師、易學大師;有人稱南懷瑾為佛學大師、禪宗大師、密宗上師;也有人稱南懷瑾為現代隱士,有一部分人,形容南懷謹是一位世界上第一流、最高明的江湖術士;也許南懷瑾還有點像古老農業社會三家村裡的落第秀才,潦倒窮酸的老學究,在瓜棚豆架下,開講《三國演義》、《封神榜》……出入於儒、佛、道之間,南懷瑾擔負起了文化斷層重整的工作。
  • 身體力行濟世利他!《謝謝了,我的家》南懷瑾痛罵兒子沒有人生觀
    在本周六19:30即將播出的《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童第周之子童時中與家人一起登上舞臺,與主持人鞠萍暢談父母的艱苦報國之路。抗戰爆發後,童第周夫婦究竟遭遇了哪些科研困境?而茅盾之孫沈韋寧、南懷瑾之子南一鵬、90後創業者、獨臂女孩張超凡以及她的母親又將分享哪些獨特的家庭教育理念與寄語?
  • 南懷瑾著作:橫貫儒釋道
    《論語別裁》書中對《論語》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述。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南懷瑾講解《莊子》於臺北十方書院,遊乎經史子集,博徵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學術觀點,闡揚《莊子》之宗旨大義,清晰明白,通俗生動,精義迭出。
  • 南懷瑾究竟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白丁讀
    一方面,有人認為他猶如神壇的人物享譽國內外,但是也有人認為他不過就是一個臭名遠揚的人,而且還屬於那種江湖騙子,不負責任的人物。所以北大某個教授就稱南懷瑾的書只適合鄉野村夫來讀,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那就往下看吧。
  • 南懷瑾究竟是一代國學大師,還是江湖騙子?
    在這樣的荒山野嶺他一呆就是三年。他從不覺得在如此惡劣的環境清修是自討苦吃,反而品出了「享清福」的味道。不僅通讀了大藏經,而且自得其樂,如身遊太虛。有詩為證:夢繞峨眉絕頂峰,解縛閒情誰是我。撩人花影一重重,獨坐清齋意可通。清幽修煉的日子裡,他時常身魂分離,忘我其中。
  • 南懷瑾之子:父親愛看武俠小說
    [摘要]我很喜歡翻父親的書,學他的樣子,畫圈圈、寫眉批。用月曆紙包書,再寫上書名這樣『畫蛇添足』的事,也一直都學著他在幹。而且在父親的書房裡,我發現了一種世界上最好看的書——武俠小說!「父親南懷瑾在即將往生時,告誡諸子,訓以『平凡』二字。」本次講座主題為「與天下人同親——我的父親南懷瑾」,這也與南一鵬先生所寫的第一本回憶父親的書同名。南一鵬是南懷瑾先生的第三個兒子,也是所有子女中跟隨南懷瑾時間最長的一位。在講座的一開始,南一鵬對「與天下人同親」這一主題作了解釋。「父親視天下人如子女,視子女如天下人。我與天下人同親。
  • 南懷瑾說《黃帝內經》,別有一番意境,看他都悟到了什麼?
    在這都沒有沉下心來研究為什麼要取這個標題,活該你看不明白。這個「天」不是你字面理解的天上,天空的天,而是代表哲學的「天」;代表天文學的「天」。南懷瑾在讀了《黃帝內經》後就說道:為什麼天字那麼寫?因為講不清楚宇宙是幾時開始的,天地怎麼來的,所以以一畫來分開。所謂伏羲畫八卦,一畫分天地,這是科學的,因為時間空間上,查不出宇宙的來源。我們中國人很注重這個,現在的科學發展到太空,也是在追求這個。」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商業智慧
    許多年後,老師的一些預言陸續應驗,可以說是八九不離十。這就更讓彼得•聖吉對老師和中國傳統文化起敬,此後幾乎每年都要來中國向南懷瑾請益。  2012年11月5日,南懷瑾駕鶴西去後彼得•聖吉專程來華悼念,表示要繼續南懷瑾未竟的事業。他在和中央黨校報刊社常務副總編輯鍾國興對話時說,我欣賞南老師的原因,在於南老師對中國儒釋道研究非常深厚,對這個世界的事情了解很深。
  • 南懷瑾的兒子向文瀾中學的孩子傳授了什麼?
    杭州網訊 南懷瑾先生被譽為「左手國學、右手商道」,不僅是世人心目中的國學大師,更是不出世的商業奇才。如今南師駕鶴西去,昨天的杭州,秋意正濃,文瀾中學迎來了南懷瑾的第三子:南一鵬先生,為現場濟濟一堂的初一新生帶來一堂不同凡響的「始業課堂」。
  • 南懷瑾是騙子還是高人?北大教授:他的書狗屁不通、文盲村夫才讀
    而批判他的人則認為他的書狗屁不通,甚至有北大教授揚言:「南懷瑾的著作常識性錯誤很多,只適合沒有文化的文盲村夫閱讀。」此兩派可謂是旗鼓相當,彼此之間相互攻訐,自南懷瑾先生在世之時,此類言論已然是不絕於耳。愛他者視其為父母也,惡其者視其為「神棍」也,此兩端各執一詞,數十年來沒有爭出個高下來。
  • 南懷瑾 亦儒非儒,是佛非佛
    但直到1997年,他才在香港中環第一次正式拜訪南懷瑾。那年年底,《我讀南懷瑾》也由他編輯,該書作者是時任《海外文摘》雜誌社副主編練性乾。練性乾的書出版後,招致南懷瑾一些弟子不滿。有人因為書中觀點而寫信質問練性乾,例如——「在我看來,經過幾十年努力,南老師實際上已經建立起了一個自己的『教派』,也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王國』,一個精神上的『獨立王國』。
  • 南懷瑾之子:父親視我如天下人
    此次,他演講的主題是《與天下人同親——我的父親南懷瑾》。演講時,他一邊播放父親舊時的照片,一邊戲謔自己年輕時和父親一樣帥,引來觀眾陣陣笑聲。 「父親」看似簡單叫著困難 南一鵬回憶父親南懷瑾時說,父親常常把「我與天下人同親」掛在嘴邊,視天下人如子女,視子女如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