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嗇」的臺灣首富,卻花「重金」投資大陸,為大陸投資了上千億

2020-12-15 騰訊網

提到臺灣首富,我相信每個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郭臺銘。他一手創辦了的富士康,身價百億,富士康在世界各地擁有40多家工廠,員工數量也超過了150多萬人,年收入上千億,這確實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富豪。但事實上,在郭臺銘之前,臺灣還有另一位企業家在財富和地位上都遠超過了郭臺銘,他就是被譽為「經營之神」的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

早在20世紀80年代,王永慶的財富就超過了300億元,臺塑集團年收入高達250億元,佔中國臺灣經濟總量的5%,他除了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之外,王永慶還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在他的一生做了無數的善舉。2008年,91歲的王永清在一次出差中去世。在葬禮上,連郭臺銘行都向其行三叩首的跪拜大禮,王永慶的地位足以可見。

王永慶祖籍是福建,他們家幾代都是種茶為生,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王永慶的父親也只能靠著茶園的微薄收入來維持家庭的生活,但是當王永慶九歲時,他的父親就病倒了,從那時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於是15歲時,王永慶就去茶園做雜務,開始進入社會打工。後來,他被送到一家米店當學徒,憑藉自己的努力,王永慶很快就掌握了相關的技能和經驗。

在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後,王永慶選擇了開始創業,雖然創業之路並不平坦,但經過重重努力之下,王永慶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路」。經過多年的探索,王永慶將目光投向塑膠行業,1954年,37歲的王永慶創立了福懋塑料公司,也就是臺塑集團的前身。在王永慶的不懈努力下,公司不斷成長,王永慶也憑藉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吸引客戶前來。

到20世紀80年代,王永慶就已經成為臺灣首富。臺塑集團也成為了臺灣企業的「王者」。當時,他的臺塑集團規模龐大,涵蓋了纖維、紡織品、生物技術、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是臺灣各大企業的領頭羊。

王永慶雖然家境富裕,但也很「吝嗇」,可能是由從小於家境貧寒的原因,才造成了富有後也極其節儉,東西經常是用到實在不能用的時候才會換掉。但正是這樣一個「吝嗇」的富豪,向大陸捐了「無數」的善款。

據說王永慶一直想在中國內地大舉投資,但由於種種原因都擱淺了。此後,據說王永慶在美國買了15萬畝的土地,並將其贈與中國內地。不過,此事尚未得到證實,也這只是傳言。

最終王永慶也終於突破重重阻礙得以成功,在接下來的30年裡,王永慶在大陸地區投資了數千億。

除了在大陸投資的30家公司外,2008年5月,王永慶還投資17億元建立了我國最大的臺資合作醫院廈門長庚醫院。那時,中國的醫療和經濟水平還不算發達,也有不少人看不起病。王永慶便首次提出了先治療後付費的方式,這種人性化的方法很快就受到了公眾的歡迎和讚揚。

後來,王永慶也將這一模式引入內地醫院,很多醫院都在使用這一模式。此外,王永慶還將臺塑集團的大部分利潤投入到長庚醫院的發展中,使更多的病人受益。毫不誇張地說,王永慶為大陸的工業建設和醫療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如此,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王永慶向災區捐款1億元。此外,王永慶還讓他旗下的長庚醫院團隊,隨時做好支援災區的準備。

同時,王永慶也是第一批到中國內地投資的臺商,王永慶前前後後在中國內地建了許多醫院和工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王永慶多次為內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步入晚年後,王永慶也想做一件大事——在內地建10000所希望小學,王永慶希望讓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都能在溫暖的教室裡讀書。然而,王永慶並沒有看到他願望實現的那一天,在他去世之前,仍然心繫著祖國的發展,並交代自己的子女,要繼續完成剩下的學校的建設。

王永慶的一生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事業的成功成為了商界的教科書,慈善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如今,第一代的實業家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無論未來如何,希望我們都不要忘記老一代人的務實精神,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為祖國的發展奉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吝嗇」的臺灣首富:在內地投資千億,還預建10000所希望小學
    文:餘周提到臺灣首富,我相信每個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郭臺銘。他一手創辦了的富士康,身價百億,富士康在世界各地擁有40多家工廠,員工數量也超過了150多萬人,年收入上千億,這確實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富豪。在王永慶的不懈努力下,公司不斷成長,王永慶也憑藉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吸引客戶前來。到20世紀80年代,王永慶就已經成為臺灣首富。臺塑集團也成為了臺灣企業的「王者」。當時,他的臺塑集團規模龐大,涵蓋了纖維、紡織品、生物技術、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是臺灣各大企業的領頭羊。
  • 從農民到首富,在大陸投資上千億,捐款100億,死後郭臺銘跪拜!
    相比較於「著名」的臺商郭臺銘,他不管是在哪一方面都將對方遠遠的甩在身後,不僅僅在臺灣當地的影響力巨大,還為內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在華人商界裡面的另外一「豐碑」了,那就是李嘉誠,其實在李嘉誠之前,王永慶就是華人首富,在1984年的時候,他的財富就已經達到301億元,他的產業控制了當時臺外超過5%的生產總額,也是臺灣唯一一家進入世界企業五十強的公司。
  • 香港首富撤離投4000億給英國,臺灣首富卻到死都在給大陸做貢獻
    香港首富撤離投4000億給英國,臺灣首富卻到死都在給大陸做貢獻在現在這種經濟至上的時代,似乎在很多時候,誰的財富多誰就比較成功。換句話來說,其實這是一種思想的弊端。財富是一輩子都賺不完的,無論一個人有多大能力,也是賺不完的。
  • 都是臺灣首富,郭臺銘傾美,他卻向大陸累計投資千億,貢獻巨大
    對於曾經的臺灣首富郭臺銘來說,他在今年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抉擇,首先是終於辭任富士康董事長一職,同時參與了臺灣地區的大選。而在普通人的眼裡,富士康這家企業近年來,也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抉擇,只不過這些選擇似乎並不明智。
  • 臺灣「中華郵政」有望投資大陸
    中國臺灣網7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華郵政」爭取大陸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投資大陸地區有價證券。臺當局「金管會」表示,郵局的簡易壽險資金可與一般壽險資金相同,申請QFII額度,籤署相關文件仍需「金管會」備查。
  • 臺商投資大陸應步步為營
    目前康師傅、旺旺、永和大王、元祖、自然美、龍鳳冷凍食品等,都在一九九五年以前,當時上海消費市場剛興起時期,大陸消費者對所有臺灣產品感到新鮮,這些臺商企業趁勢而起,假如這些企業現在才進入大陸,成敗就很難定論。因此,現在到大陸創業,成功機率比五年前小很多。 而目前在大陸賺錢的企業,在創業過程中,也有不少失敗經驗。
  • 香港首富國內撈金,卻回報他國4千億,臺灣首富到死還心繫大陸
    說起華人首富,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李嘉誠曾連續15年登頂亞洲首富寶座,可以說李嘉誠是一位極具商業眼光的人。不過商人的使命就是賺錢,李嘉誠可以說將這個使命展示的淋漓盡致。李嘉誠自己也說自己只是一位商人,不要用道德來綁架他。
  • 香港首富「壟斷」香港,拿千億回報外國,臺灣首富到死都心繫大陸
    從1999年被福布斯評選為全球華人首富以來,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寶座。提到富豪兩個字,估計大家立馬就會想到香港富豪李嘉誠,靠房地產行業發家的他一生投資無數,而且他的投資經歷很少有失敗的情況,因此他也被稱為「亞洲超人」。如今90多歲的李嘉誠雖然已經退休,不過退休的他依舊能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
  • 臺灣幾大重點產業在大陸的投資現狀及發展趨勢
    (四)仍以出口導向投資為主。目前,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尤其是IT產業仍秉持「臺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香港押匯」的生產模式,但在出口中有一部分是「間接外銷」,即為在大陸的其他外銷企業提供原料或零部件,真正直接銷往第三地的比例約佔41%。     (五)企業聚集程度高,投資的地域性很強。
  •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林祖嘉: 臺商投資大陸勢在必行
    中新網4月10日電 日前在廈門舉辦的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臺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博士林祖嘉就兩岸經貿交流、臺商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作用等話題表示,到大陸發展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如今臺商投資大陸是勢在必行。
  • 臺灣將對大陸金融機構來臺投資放寬限制
    新華社臺北1月29日電(記者 任珂 譚喆)臺灣金融監管機構官員29日表示,臺灣將放寬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限制,初期可考慮由5億美元提高到10億美元,並放寬大陸證券期貨機構在臺設立代表處所需的資格。    兩岸證券期貨監理合作平臺首次會議29日在臺北舉行。
  • 臺灣水泥將投資土耳其 降低對中國大陸依賴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9日報導,臺灣地區最大水泥企業臺灣水泥(臺泥)10月26日宣布,將在土耳其投資最多11億美元設立合資公司。合作方是土耳其當地綜合企業Oyak。此前作為臺泥生產銷售主力的中國大陸市場已經飽和。由於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依賴大陸市場的風險不斷提高,臺泥希望把土耳其作為面向歐洲的供應基地,維持公司的持續增長。
  • 港媒:臺灣降稅率 大陸臺商535億新臺幣投資回流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港媒稱,近年來,臺灣當局降低了企業的稅率,這一政策不斷吸引投資從大陸回到臺灣。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6日報導,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的臺灣企業家又開始投資臺灣市場了。他們希望避開不斷增加的商業風險。
  • 臺灣兩公司獲臺當局核准加碼投資大陸水泥廠
    中新網12月13日電 臺灣水泥及「國產實業」近日分別獲得臺灣當局核准,加碼投資大陸水泥事業,金額分別達1100萬及500萬美元。  臺灣水泥透過子公司加碼投資安徽朱家橋水泥公司900萬美元、福州臺泥洋嶼碼頭公司75萬美元,以及福州臺泥水泥公司150萬美元,共計新增大陸投資案1125萬美元,11日獲得臺灣「經濟部」投審會核准。
  • 臺灣評選大陸城市投資環境 成都蟬聯綜合實力第二
    日前,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發布《2017年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的報告》,在今年其評估的112個臺商投資密集的大陸城市中,成都在「城市綜合實力」總排名中位居第二位,與去年持平,繼續蟬聯第二。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蘇州工業區、成都、蘇州崑山、杭州蕭山、廈門島外、杭州市區、蘇州市區、上海浦東、蘇州新區、上海市區。
  • 「大陸是臺商投資最佳選擇」
    杭衛東攝連續7年被臺商評為投資「極力推薦城市」的江蘇淮安,今年吸引臺資逆勢增長,與臺灣經貿合作越發緊密,一大批臺灣知名企業新增或追加投資,對紮根淮安堅定信心,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於臺商而言,大陸優勢在哪、淮安魅力何在?
  •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兩岸快評第1063期】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發表就職演說時,針對區域合作話題明確承諾,將帶領臺灣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2020年11月15日,RCEP正式籤署,臺灣地區卻仍在門外。
  • 撤離大陸?富士康將加大在印度和中國臺灣的投資
    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今年將加大在印度和中國臺灣的投資,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富士康努力擴大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業務。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享有關在印度進行下一步投資的更多細節。」劉揚偉說:「就臺灣而言,投資的擴展將集中在三個領域,即電動汽車,機器人和與智能醫療設備相關的領域。」劉揚偉說,富士康還正在觀察政府如何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他說,儘管由於COVID-19而在印度和臺灣的投資計劃受到了影響,但「在這兩個領域的擴張方向沒有改變」。
  • 臺灣王永慶:汶川地震捐1億,為大陸投資100億,聲稱:兩岸是一家
    又比如臺灣首富"經營大神"王永慶身價113億,三個女人對他無聲無怨無悔,其擁有的臺塑集團更是臺灣企業效仿的榜樣。 為促兩岸合作投資100億 除此之外,王永利還是一個熱愛祖國,擁有更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企業家,他曾經在美國買下15萬畝土地想要捐獻給國家,但由於沒有土地所有權,再加上當時中國並沒有種植技術,只能擱置下來。
  • 臺商投資大陸金額大增 國臺辦:大陸政策創造條件
    海外網11月29日電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1月29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熱點進行回應。有記者提問,日前我們看到商務部發布了一個統計數據,今年的1至9月,臺商投資大陸的金額是大幅增長,同比上漲了37%,但是臺灣的有關方面統計數據是相反的,有輿論認為,很多臺商是通過海外第三地資金來投資大陸,大陸再次成為臺商投資的熱點,而且會持續發展下去。想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