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實體店關門,「倒閉潮」越來越猛烈,背後原因僅僅是電商嗎?

2021-01-19 永益財經

文:小娜

在過去的兩年裡,如果你有心,會發現社會上出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一方面,大家都在談論網際網路、金融、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這些新興領域。但另一方面,很多原本從事實體經濟的零售業,卻苦不堪言,難以支撐,更談不上盈利,生存也成了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據有關報導,中國不少企業正在積極進行「大變革」,有的企業還在爭分奪秒地轉型。而這批沒活下來的,現在已經逐漸被市場「淘汰」,或者已經關門,尤其是那些老商場,商鋪也出現了空置,不少網友也直言,新一輪商場「關門潮」即將到來。

每一個事物的衰落,總有一個替罪羊。例如,固定電話的減少是由於行動電話的興起。個人電腦銷量的下降被殘酷地歸因於智慧型手機做了更多的工作。至於學習不好的孩子,人們會認為他們玩的遊戲太多了。簡言之,不找出一個原因,好像某些人就渾身不舒服。近年來,實體店面臨倒閉潮,不少人認為,根本原因是電子商務的興起。誠然,電子商務對線下門店產生了影響,但這只是商場關門的原因之一。那麼,還有什麼原因可能導致商場關門呢?

首先,實體店的大規模蕭條確實有電子商務因素的影響,畢竟電子商務購物已經實質性地顛覆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公眾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商場購物已經被網上購物部分取代。過去,在電子商務出現之前,人們購物時基本上都會去實體店購物,購物已經成為一種購物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購物的興起,人們越來越習慣於通過網絡購物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家居用品和日用品、食品、電力的購物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跨區域交易的實施,不僅大大提高了購物的便利性和效率,更重要的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但是,由於輻射區域和商品種類的限制,更重要的是租金成本、購買成本和員工人工成本較高,線下零售在價格和商品完整程度上自然難以與網購抗衡,因此難免受到較大衝擊。

其次,大規模關閉實體店確實有租金相對較高的因素。畢竟,在電子商務影響實體店銷售的背景下,高租金成為實體店最大的負擔。

商鋪關門轉讓,不僅是電子商務的影響,還有租金上漲、成本上升等人為因素,而且不僅僅是小店,大商鋪、超市也一樣,僅在2017年上半年,沃爾瑪、瑪莎百貨、家樂福、百盛百貨、伊藤商城、萬家先鋒、北京華聯、太平洋百貨等等所有超市、百貨公司等熟人都躲不開「關店潮」的魔咒。

實體店正面臨著線下同行和網上購物的雙重衝擊。隨著網絡購物的日益普及,實體店受到了強烈的衝擊,而各種外賣的發展也對實體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實體店的租金越來越高,店主的租金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加上水電、物業管理、人工、耗材、機械折舊等費用,運營商的財務壓力會很大。

無論是消費降級還是消費理性,抑制過度消費都會對實體店產生很大的衝擊和影響。

有人認為中國的消費已經從盲目過度消費轉向理性消費,也有人認為中國已經進入消費降級時代。無論如何,它都會對實體店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於實體店,電子商務一直把低價作為自己的營銷策略,某寶是如此,某東是如此,而某多是以更低的價格顛覆人們的商業模式。

有專家認為,房價限制了一線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也有專家認為,消費價格的理性回歸是人們過度消費後回歸消費理性所致。但無論如何,在嚴格信用卡約束、嚴格消費信貸控制、嚴格消費使用管理、嚴厲打擊失信行為的背景下,公眾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行為都會受到抑制,這將對實體店產生負面影響。

除了電子商務帶來的資金壓力衝擊和租金外,理性的消費行為對實體店也有很大的影響。那麼你認為什麼才是壓垮實體店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本文系永益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永益財經)

相關焦點

  • 又一行業迎來「倒閉潮」!電商的鐵蹄之下,有太多「亡魂」
    又一行業迎來"倒閉潮"!電商的鐵蹄之下,有太多"亡魂"也許很多人都曾想到,電商的崛起會對實體企業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大部分人未曾料到的是,在電商的衝擊之下,大量的實體企業已經完全沒有了生存空間。以前人聲鼎沸的商圈,現在都很少有喧鬧,許多實體店打出"跳樓價"的招牌依舊無人問津,許多商家不得不關門歇業。對於很多實體企業的商家來說,馬雲儼然成為了"罪人",當然這個"鍋"馬雲確實背的比較冤。
  • 繼實體店不景氣後,又有行業面臨「倒閉潮」,無力經營相繼退出
    ,這些模式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了現實之中,實體店店鋪越來越少,人們的出行都很少帶的現金。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實體店相較於網店來說,需要高昂的租金維持運作,所以價格會比網絡上高出不少,實體店的收入和利潤就會因此降低,所以才導致了倒閉。
  •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歐美卻不行?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為啥美國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一大批實體店相繼倒閉,或者轉讓出去,如今國內的實體商店確實「不好混」。而在美國。電商亞馬遜平臺卻並沒有把美國的實體店幹掉,反而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之路。
  • 2020大批店鋪倒閉轉讓背後,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
    2020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2020年,受到疫情的衝擊與「線上電商」、「網店」的衝擊,一批批的店鋪不得不面臨著倒閉轉讓的風險,大街上一排排的空店鋪,著實讓人看著心疼。難道說是實體店無法生存下去了嗎?真的是主要因為電商的衝擊?
  • 呱呱兌|2020年大量實體店倒閉,想生存只有這一條出路!
    一瞬間,大量工廠和學校出現停工,停學的現象;原本短暫的假期開始無限延長,一周,兩周,一個月……從起初放假的興奮,漸漸地轉化為無聊,焦慮。疫情之下,你過得還好嗎?01實體店大批倒閉大部分實體商家會把倒閉的原因指向電商的衝擊和房租成本的增長,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現象
  • 2020年實體倒閉只是開始,未來大量商人都將消失:想生存有3條路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使得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衰退,有很多問題被暴露出來,造成了很多實體店關門的現象,而大多數的人都將其總結為電商的衝擊,以及房租成本的上升。這些都是表面原因,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市場需求的變化。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
  • 為何在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電商對實體店影響不大?
    ,所以我們看到最近幾年很多線下的零售店都關門了。 通過對比中美兩國電商業的發展以及零售業的發展之後,很多朋友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電商的發展會導致很多實體店倒閉,而美國電商的發展卻沒有對實體店產生太大的衝擊呢?
  • 2020年大量實體店倒閉!罪魁禍首不是馬雲:市場兩極分化才是元兇
    電商的興起對實體店確實有很大的衝擊,但隨著市場的變化,電商給實體帶來的衝擊越來越小了,因為現在電商由於運營成本上漲,也開始大量的倒閉,電商的優勢已經不再。那麼實體店倒閉到底是有何引起的,最近跟幾位經營實體生意大佬溝通,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 中國百貨店迎來倒閉潮 有多少實體商業能撐過2016?
    電商們在自造的一節又一節裡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實體零售業卻經歷了一「劫」又一「劫」。實際上,電商內部的惡性競爭告訴我們成功的永遠是少數。所以我們常常會常常聽到一句話:電商越來越不好做了。實體店有租金成本,網店也有流量成本,網店不斷增多導致競爭的白熱化,流量成本也水漲船高。
  • 曾經無數人眼中的「香餑餑」,現在卻迎來「倒閉潮」?
    大街上隨處可見旺鋪轉讓的招牌,許多局外人看不懂這是什麼情況,心裡還在納悶做生意不是比打工更加賺錢,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選擇開店,甚至商鋪還出現了「退租潮」呢?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於電商的出現,大部分的實體店主也覺得生意不景氣是由於電商出現造成的。
  • 很多實體店都關門倒閉,為什麼奶茶店卻越開越多呢?很現實!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漸漸的變得好了起來,所以很多的人都會更加的注重飲食上面的問題,不僅僅是吃飽這個問題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吃的開心,選擇餐飲行業的競爭壓力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奶茶店,因為很多的人都喜歡在下午茶時間或者是逛街的時候買上一杯的奶茶,很多實體店都關門倒閉,為什麼奶茶店卻越開越多呢
  • 與中國恰恰相反,為何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實體店受到了相對衝擊,導致很多實體店相繼倒閉。然而,這種現象只發生在我國,在日本則完全不同。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實體店能夠完爆電子商務,而中國實體店卻被電子商務幹掉?問題就出現在這三個地方:一是產品缺乏多樣性,二是具體表現的便利性,三是行動支付的普及性。這三個原因值得國內實體店思考。
  • 2020年,在夾縫中生存的實體店,為什麼會大量倒閉?
    疫情期間實體店為什麼會大量倒閉? 2020年對於大多實體商家來說,是最艱難的一年,因為由於疫情營銷無法正常開業,即便能夠開業人流量也是寥寥無幾,直到7月份大部分實體店營收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有些實體店還在急需轉讓。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
    在中國電商擊敗實體店,而在美國和日本卻相反的原因正式被確認!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開始崛起,大量的購物場景會在網絡平臺上出現。消費者也更加習慣通過網絡來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在中國內地很多的一線城市商鋪開始倒閉,尤其是衣服鞋帽等領域的店鋪。很多的專家分析認為是網絡購物的出現衝擊了線下實體店,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只在中國發生,而美國日本雖然網際網路也非常發達,但是還沒有到能夠取代線下實體店的地步。那麼在這些國家線下實體店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 為什麼實體店生意那麼難做?有什麼破解的辦法嗎?
    這家包子店,還是沒能頂住,關門了…10多平方,一個月租金1萬多,做個早餐,賣包子,誰能頂得住呢?這個店從過完年來就開始轉讓,沒人敢接手,一個是租金貴,還有就是轉收費。現在,實體店太難了…東哥說,電商一個額外的就業也不會製造,只會造成大量的失業!東哥太狠了,耿直,說得也有道理!但深圳的房價還在漲呢,已經7萬多一平了,新房還是排隊買,因為限價,買到就是賺到?大概是,深圳的有錢人太多了吧。
  • 實體店大量歇業後,又一問題來了?
    實體店大量"歇業"但是與此同時,實體店出現了大量"歇業"的現象,不少實體商店紛紛關閉,哀嚎一片。所以在不少人感謝馬雲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帶來了購物便利的同時,也有人"怪罪"馬雲,覺得馬雲的出現毀掉了實體店的"前途",帶走了大量客源,使得實體店難以生存。
  • 探店華威潮鋪街,北京老牌潮流實體店依然很年輕
    原標題:探店華威潮鋪街,北京老牌潮流實體店依然很年輕齊魯晚報濟南10月14日訊:電商火爆的現如今還有多少人會拿出時間來逛街呢?這個疑問一直在筆者腦海中閃現。本想去中關村尋訪下,逛逛中國矽谷,可誰成想那些輝煌的電子大廈都相繼關門,看起來IT實體店已經逐步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那百貨、服裝等零售實體店的日子又會怎樣呢?
  • 青島零售業亂象:傳統商超相繼倒閉 電商布局實體店
    而就在6月,傳統超市在發力電商方面也是動作頻頻。6月9日,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推出面向全國各大品牌廠商在線入駐開店的「飛牛商城」;6月19日,華潤萬家(需求面積:8000-15000平方米)電商平臺「e萬家」正式上線;加上沃爾瑪全資控股1號店,傳統超市龍頭在電商發展方面已經明顯「加力」,競爭也從線下拓展到了線上。
  • 2020年大批實體店倒閉,想長遠發展,只有這三條路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小莫,很開心準時和大家見面,今年上半年疫情肆虐,為了保護大家的安全,工廠停工,門店關閉,現在情況得到緩解之後,不少地方已經復工,但是依舊有一些企業沒有挺過這段時間宣布倒閉,而他們基本都將倒閉的原因歸結於房屋的增長和電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