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投資超80萬,有加盟商日虧2000元 生鮮電商局裡誰是韭菜?

2020-12-14 騰訊網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發現有加盟商經營不善,門店倒閉後還影響我們的品牌聲譽,到了疫情期,公司終於痛下決心,解散了招商團隊。」疫情期,某區域生鮮品牌方原本負責加盟業務的李立(化名)告訴【商業街探案】,公司已經暫停加盟招商,因為這一行對經營者的要求很高,「半頭豬,有人切的好五花肉,有人切不好,售價就可能差到400元錢。」

2016年開始,以青年菜君的清算為標誌,生鮮電商出了一波裁員倒閉潮,隨後盒馬、超級物種等新零售業態開始在社區中搶奪農貿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的份額,帶動了一批線下生鮮超市連鎖擴張潮,但似乎只是生鮮電商泡沫的重演。

融資明星呆蘿蔔在2016年初開了第一家店,此後迅速在安徽、江蘇、湖北、河南等地開到了1000家店,2019年6月拿到6.34億人民幣融資,但2020年3月6日傳出破產消息,此前,創始人和員工合伙人已經公開開撕。

另一家靠加盟模式在近三年內從260家門店迅速擴張到超過1800家門店的錢大媽也隨著規模擴大惹上了爭議:比如不顧加盟商利益,深圳某區域方圓一公裡內就開了兩家店;再如加盟商在社交媒體控訴投資40萬,日虧2000元……

【商業街探案】發現,至少目前看,加盟社區生鮮連鎖不是個好主意:頭部品牌自身的盈利模式尚未跑清楚,招商加盟更像是風險和成本轉移,對加盟商來說,運營社區生鮮連鎖投資重、損耗高,極其考驗運營能力,自己虧了不說,還要防止品牌方過河拆橋。

難題1:市場集中度低,品牌方自己的模式都沒跑通

應該說,16年左右開始創立、擴張的社區生鮮連鎖都有一些動聽的故事:

比如錢大媽的招牌是「不賣隔夜肉」,依靠晚間準時打折幾乎做到了商品的「日清」,在理論上加快了庫存周轉率,降低了生鮮商品的損耗,每晚上門口排大隊的消費者簡直是招商加盟的活招牌。

呆蘿蔔主打「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從合肥某小區消費者的反應看,雖然挨著菜市場,但差不多能便宜20%,很受歡迎。

據《南方周末》報導:呆蘿蔔發展早期靠加盟打開了市場,所謂加盟是指加盟商只出加盟費,不需要參與管理。但到了2018年,呆蘿蔔開始低價回收「加盟轉直營」的品牌使用權,又推出了合伙人模式,即合伙人向呆蘿蔔繳納15.6萬元押金,就可以參與到某家門店的實際管理中,從營業額流水中抽取收益,如果中途不想幹了,押金可以退。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已有一千多人成為呆蘿蔔合伙人。這麼算的話,呆蘿蔔募集民間資金也有1.5億左右了,加上此前號稱融資了6.34億人民幣,彈藥應該比較充足,但僅到了2019年11月,疫情還沒爆發,呆蘿蔔就曝出資金鍊緊張,被投訴欠員工3000萬,合伙人抵押金無處可退,帳面上只有100萬元現金了。

創始人李陽的解釋是,呆蘿蔔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於造成了消耗過快。但這話不能服眾,畢竟,所謂「合伙人」模式也是加盟模式的變種,呆蘿蔔的擴張可以說是輕資產擴張模式,同時根據《南方周末》的報導,有內部員工稱公司在2019年1到10月,成交額有8.6億,內部人和外部人難免都在懷疑錢到底去哪兒了。

呆蘿蔔的案例可能比較極端,但即便有資本加持,社區生鮮連鎖在規模上依然存在瓶頸,整體看,區域品牌多,行業集中度低。比如錢大媽號稱全國招商,但從大眾點評數據看,將近1000家門店分布在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汕頭等城市,區域內甚至出現加盟商和加盟商直接競爭的局面。而廣東本土還有數十家生鮮連鎖在競爭。其餘地區像上海、北京加起來只有60家左右門店,成都、重慶兩地加起來也只有大概40家左右。

集中度低的同時,行業的盈利情況也不好。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2019年針對74家生鮮企業做了調研,其中38%的企業稱自己在虧本。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在談疫情中生鮮企業暴露的痛點時,強調這是生鮮行業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搞不定供應鏈。

2016年一批生鮮電商的倒下,就是因為供應鏈成本過高,商業模式跑不通,到了2020年,新零售、O2O概念出了幾茬後,品牌方還受困於這一難題,可以想像,加盟商也好,合伙人也好,也只是他們擴張實驗中用於分擔風險的工具,投入資金幫人家擴張不說,還要承擔過河拆橋的風險。

難題2:加盟生鮮連鎖:投資重、風險高

【商業街探案】在調研中看到過非常「誘人」的生鮮連鎖招商加盟信息:加盟一個面積80平米的店,大概開支如下:店面租金30000元、裝修設備費用20000元,3位人員工資約10000元,進貨費用20000元,廣告宣傳10000元,水電雜費2000元,加上備用金總投入在10萬以內。從以往加盟商的統計數據看,生鮮的利潤空間在50%左右,月收入可達5萬元左右,大概半年左右就可以回本。

但一位業內人張明告訴【商業街探案】:10萬元以下的生鮮投資,八成都是忽悠。廣州知名的生鮮品牌很多,多數起步要40萬-60萬元,甚至有的店鋪投資達到80萬以上,屬於重資產,風險極高。

以錢大媽為例,加盟一個標準店(60平米)需要加盟費3萬元、品牌保證金2萬元、貨款保證金2萬元 、門店裝修費用約8萬元、設備採購費用約20萬元、開業推廣物料約2萬元 。

其中門店裝修及採購費根據門店面的不同有上下浮動。也就是說,加盟錢大媽一個標準的店鋪(60平米)在不計算轉手費、門店/宿舍押金及人員工資的情況下,前期投資已經超過38萬,再加上轉讓費,押金,員工宿舍及工資 ,前期投資會到50萬左右。

張明進一步分析「10萬元」投資案例:3個員工加起來工資只給10000元,在廣州是不可能的。生鮮店工序複雜,需要分揀、包裝、切割、稱重、銷售等,所以單店人數至少在6-7人左右,基本月工資都要5000元的標準,還是包吃包住,所以一家店每月人工就要消耗35000元,一年下來光是人工開支就要超過42萬元。

此外,生鮮商品屬於高損耗商品,很多生鮮店即便控制好了,消耗也在10%以上,控制不好,就要超過20%。一般來說,每天損耗200元都不奇怪,一年下來就是72000元。

而有的品牌方同時還有一些隱形收費,什麼服務費,管理費,廣告費,商品稅,食品檢疫費……如果加盟前不白紙黑字說清楚,後期都是坑。

還有品牌方收款統一使用公司收款帳戶,所以加盟商當天的收款金額會全部進品牌方帳戶,品牌方一般在3天左右的時間,把加盟商的營業額返回,所以這會導致加盟商的現金流緊張。有的品牌方雖然是隔天結算,但只要不是立馬到帳,始終都存在隱患,總之,投資生鮮,加盟商承擔的風險非常高。

至於說到底多久能回本,可以參考網絡上一篇《加盟錢大媽,一年就賺35.04萬元》的文章 ,裡面提到加盟一家錢大媽200平米店面,前期投資70萬元,每年淨利潤35.04萬元,也就是兩年回本,這種招商文案都還要「兩年回本」,到實際運營中,估計還是要打個折扣的,畢竟,就算商家短時間內不會倒閉,不會過河拆橋,加盟商自己的管理能力也都還是未知數。

難題3:運營損耗高,新手搞不定

生鮮連鎖除了供應鏈命門影響品牌方外,門店損耗也非常影響加盟商的利潤。「控損對於生鮮店經營來說是基礎,但真正能做好控制損失的人並不多。」 李立告訴【商業街探案】。

李立表示,關於「控損」,講一天一夜都講不完。一般來說,生鮮產品需要「控損」的品類主要包括魚、肉、水果、蔬菜。

其中魚的「控損」簡單來說就是保證魚在售出前是活著的,不同的魚需要不同的溫度、海水魚和淡水魚需要不同的水質等等,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的經營者養不好海產類,比如蛤蜊,又怕損失,消費者來買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賣掉,等消費者回家一看臭了,最後影響的是整個店面的生意乃至品牌方的形象。

如果說怎麼養魚還有標準答案,無非就是投入成本的問題,那麼肉類的「控損」就靠人了。比如一個老闆訂了半頭豬,需要切割師給處理成五花肉、裡脊肉、後腿肉、瘦肉等各種類型的肉。如果切割師技術比較好,這半頭豬可能賣到1500元-1600元。而不會切割的人,半頭豬只能賣個1100元-1200元。

水果怕的是顧客挑,挑的時候容易造成水果碰撞,損傷,就只能打折賣,對這方面,有的店選擇店員幫忙顧客拿,提高了服務成本,有時候顧客還不滿意。「很多老闆不一定想得到,其實水果的擺放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擺放的好,看著放的漂亮,顧客拿起來直接裝袋,要擺放的不好,比較雜亂的話,顧客有可能挑來挑去。」李立說。

至於說蔬菜的到店保存也有竅門,比如白菜到店後,有的老闆會直接放到倉庫儲存,但有經驗的就會把菜倒進另外一個框,讓菜舒展開,熱氣散出去,這個動作可能就讓白菜多放1-2天,「這都需要經驗,每種蔬菜的打理方式都不一樣。」李立補充,「而這些都還只是損耗層面的經驗,其他如人員管理,訂貨庫存等層面的問題更加複雜,總之,開生鮮店能不能掙錢?也能,但是掙錢門檻太高,很多加盟商因為能力問題掙不到錢,反而怪品牌方坑人,這就是我們如果再開加盟,要把新手擋在門外的原因。」

相關焦點

  • 生鮮電商沒有出路
    「網際網路公司進入生鮮電商行業,似乎都會陷入一個困境,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迫切地想找到一個新的線下流量入口,並希望通過規模效應來帶動流量的聚集,形成平臺效應。然而實際上,單個線下店鋪必須先獲得足夠的人流量,才能降低或者覆蓋開店成本。然而這些傳統的生鮮商超,經歷許多年的積累,壓根做不到形成所謂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擴張。」
  • 生鮮電商沒出路
    除此之外,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生鮮電商企業遲遲無法盈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供應鏈。和電商品類相比,生鮮電商環節複雜,對運輸、儲存的要求更高,對溫度也更加敏感。「比如蓋一個常溫庫,一平米的價格大概在1000左右的,而蓋一個冷凍庫,單平的這種造價應該是超過2000塊的。
  • 無人零售「死灰復燃」:生鮮果蔬櫃,又一炮灰?
    這波「繁榮」的背後,疫情是導致無人零售市場再次飄起泡沫,尤其在下沉市場,在資本推動下,正燃起新一輪的戰火,同時也收割著更多的「韭菜」。 1 肖剛調研附近的社區發現,一個容納近3000人的社區,預計5臺果蔬櫃一天流水能達到4000元。調研後,他立即投資,無人櫃的位置就選擇在小區人流量較大的入口。
  • 還原開店的殘酷真相:為什麼 90% 的小店都虧錢?|36氪新風向
    在疫情之前,每個月店鋪租金6000元,店裡有4個員工,每月人力成本1萬元左右。生意比較一般,處於不賺也不虧的情況,回本則遙遙無期。在趙林看來,瑞幸事件更大的影響體現在營銷宣傳上。「小鹿茶的品牌太新了,在四五線城市知名度不如瑞幸咖啡,原來加盟時承諾的明星宣傳和國家隊贊助現在都沒有了。顧客不認可,APP沒推廣開,我們也沒辦法做外賣。
  • 安徽羅森5年內要開2000店 最大對手是「街邊餐飲店」?
    5月15日,在中商羅森入駐合肥落地儀式上,中央商場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曉國稱,計劃5年內投資10億元在安徽省建設2000餘家門店,合肥首批5家門店計劃6月28日開業,到年底新店不少於20家。這意味著羅森成為首個進駐安徽的外資便利店品牌。也是中央商場和羅森繼南京市場合作後,共同拓展的第二個地區。
  •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生鮮企業排行榜》之生鮮電商綜合實力排行榜...
    多利農莊旗艦店是由上海多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設運營的在線店鋪,主要銷售茄瓜、根莖蔬菜、葉菜蔬菜等產品。品類豐富排行榜2018年11月份,一直以「新鮮現做」著稱的幸福西餅被加盟商爆料蛋糕非「新鮮現做」,一時間上幸福西餅陷入負面新聞。事發後,幸福西餅回應稱「從未使用過期材料」,加盟商提供的過期原材料,其實是「打錯了標籤日期」,其中更有意思的是對宣傳中「新鮮現做」的解釋,稱是指即時生產、配送,而非原材料現做。網站設計排行榜
  • 社區生鮮巨頭錢大媽入駐鄭州,細數曾與國際鄭錯過的生鮮店
    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在前期接龍預售和現場優惠促銷的加持下,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排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
  • 加盟商3個月虧55萬,國漫「大聖歸來」成奶茶招商套路幫兇
    聽說9月份的時候群裡就有一個加盟商跑去過杭州要跳樓。」群裡的王剛對【商業街探案】說。王剛告訴探案:群裡的成員幾乎都加盟過一個奶茶品牌,叫「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奶茶」(以下簡稱「大聖奶茶」)。本來大家都滿懷致富希望,畢竟,這個奶茶的賣點是在2015年大火的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歸來》IP,當時人氣爆棚,刷爆朋友圈。
  • 百果園今年要開1200家加盟店,會如何衝擊生鮮戰場?
    餘惠勇表示,與他們不同,百果園是渠道結合產品品牌的一種複合型業態,而其他以商業模式為主的新零售變革,對百果園並不會有影響。百果園的生態戰略分為縱深與開放兩個層面: 縱深戰略:其一,通過資本對全產業鏈關鍵公司或者核心資源公司進行投資和滲透,打通供應鏈體系,實現全面數據化,達到高效協同。
  • 2020上半年消費投資:生鮮電商拿走超55億元;自熱食品品牌崛起 | IT...
    2020上半年消費投資:生鮮電商拿走超55億元;自熱食品品牌崛起 | IT桔子報告 2020-07-01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戶部巷絕味烤麵筋配方多次調製 濃油赤醬千元投資 空前絕後的特殊
    開一家戶部巷絕味烤麵筋需要多少錢戶部巷絕味烤麵筋投資:便攜煤氣罐一個(35元),烤爐一個(650元),簡易桌一個(80元)做烤麵筋生意的總投資只有幾百元。戶部巷絕味烤麵筋供應給品牌加盟商每串烤麵筋的成本僅為0.75元,而每串的利潤卻很大。
  • 團購、大型商超等與社區生鮮店誰更牛?
    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其他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社區生鮮店和網際網路生鮮巨頭究竟誰更勝一籌?
  • 京東旗下東家金服代銷私募產品虧掉70%,害怕是不當韭菜的第一步
    京東旗下東家金服的私募產品虧掉了70%近期,據媒體報出,稱京東金融(18年已更名為「京東數科」)旗下的高淨值理財品牌為名「東家金服」代銷機構所代售的「東方價值基金五號」私募基金產品出現了無法按時兌付的情況。
  • 百果園五大幫扶政策解除加盟商後顧之憂 今年計劃新增1000家店
    2019年,百果園銷售額突破120億,是國內水果生鮮連鎖品牌的絕對龍頭。2020年第一季度雖然受疫情衝擊,但百果園整體銷量依然做到了與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加盟商店鋪經營良好,盈利能力強勁。百果園的品牌影響力驅動著很多創業者加盟百果園。
  • 毛利38%給加盟商、利潤只賺8個點,名創優品的商業模式是什麼?-虎嗅網
    服裝品牌撤出大型綜合超市與鬧市沿街店鋪後,百元店成為了商鋪的新主人;商業設施也願意把客流量更大的一樓位置留給百元店。百元店CanDo計劃在2017年新增100家門店,其中約80%的門店就會開設在大型綜合超市裡。在全球其他市場,類似於百元店的業態也表現出良好的業績。
  • ...涼了:斷崖式爆虧10億,倒閉1500家門店,2000億的內衣市場何去何從
    受此公告影響,截至12月24日收盤,都市麗人股價大跌2.88%至1.01港元,目前市值僅為22.72億港元,較其2015年巔峰時期的180億港元市值蒸發157億港元,市值縮水近87%。12月25日,港股休市1天。年虧損近10億,究竟發生了什麼?
  • 當茶顏悅色成為頂流,哪些山寨加盟品牌趁熱割韭菜?
    「放武俠小說裡,它就像是那種我無數次聽聞他的事跡,卻從未與之交過手的武林高手。」「患者阿離」在微博上這樣形容茶顏悅色。偏居一隅的神秘色彩,卻仍然成為了有心人的盈利道具。儘管茶顏悅色無數次闢謠加盟謠言,但無數虛假加盟商依舊披著茶顏悅色的外皮,做著坑人的買賣。 「加盟茶顏悅色?建議你換個品牌!」
  • 加盟店鋪需付萬元公關費?良品鋪子深圳負責人索賄獲刑
    和訊網消息 日前,自裁判文書網獲悉,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良品鋪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品鋪子)原負責人盧某某,利用職務之便,向加盟商索賄22.5萬元獲刑。判決書顯示,2018年間,盧某某多次向加盟商索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