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不久前《經濟發達卻成本價賣房,福建這些地區房價因何如此低?》一文的朋友們,一定會有感於晉江石獅經濟發達房價卻十分低廉,尤其是晉江作為全國前五的縣級市,福建第一強縣,經濟總量超過不少地級市,而房價卻常年如此低洼,甚至用比建築成本高不了多少的成本價在賣安置餘房。
我們知道,一座城市的舊城改造,一般來說都是拆遷一片低矮的自建房,建起一片高樓群,容積率翻了好幾倍,房子數量增加不少,就算每家每戶分個兩三套,最終還會有很多安置房分配不完。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大量建設安置房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最終沉澱下不少餘房。
如何使用好這些安置餘房呢?晉江模式便是一方面把安置餘房交給拍賣公司公開拍賣,價格比周邊新房便宜一半;另一方面每年拿出大量房源作為外來工優待房,積分排名前一千的外來務工人員都有機會用極低的價格買到,價格甚至低至一平方兩千多。這樣一來,不僅充分盤活國有資產,增加稅收收入,回收沉澱資金,還能平抑房價,留住更多願意長期服務晉江的外地人。
而拿出來公開拍賣的安置餘房除了少數樓層差,面積大的房源之外,多數也都能夠找到買家。固然公開拍賣的價格和同小區拆遷戶賣二手房的價格差不多,但是畢竟是從國企手上買的,實際上和新房無異。
為了促進安置房銷售,晉江市還專門制定過《鼓勵購買安置房若干規定》,鼓勵拆遷戶把分到手的安置房投入市場,哪怕安置房還沒有取得房產證,交易雙方可以先憑拆遷協議和《房產權屬轉移涉稅證明》辦理過戶和貸款。這項創舉可謂全省第一,全國罕見,也正是這種大量建設安置房並鼓勵交易的諸多舉措,讓晉江房源供應源源不斷,房價常年如此平穩。有錢人固然可以買昂貴的商品房,但是收入不高的普通人也一樣買得起品質優秀的嶄新安置房,居住體驗絲毫不差。在這種低房價的關懷之下,晉江也的確留住了不少外地人。
平抑房價的「晉江經驗」主要在於大批量建設安置房,然而大量建設安置房並不是晉江獨有,實際上福州在過去十幾年間隨著舊城改造的腳步也建設了大量安置房。但是通過上述介紹我們看到,晉江模式不僅僅是大量建房,更重要在於建了房之後怎麼用。
在福州的歷次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中,我們往往看到這樣一些熟悉的身影,例如:福灣新城、聯建新苑、雙湖新城等一些巨大的安置房小區,年年歲歲都在現房安置的榜單上。尤其是福灣新城,十幾年來一次次地出現在現房安置的選項中,可見當年蓋的房源還有不少未安置。固然歷年沉澱下來的安置餘房沒有具體數據發布,但是從中我們可以想見這個量顯然不小。
如今建設濱海新城要錢、舊城改造要錢、地鐵建設要錢、製造業減稅降負要錢、想要買回FH的股份也要錢……福州建設的方方面面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如何盤活這些存量資產的確是一個重大課題。不過好在近年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考慮盤活安置餘房,例如第一批共有產權房銷售就拿出了新榕金城灣的幾百套房源。
但顯然這種盤活的腳步還可以邁得更大一些,無論是共有產權房也好,還是保障房、人才房也罷,其實借鑑「晉江經驗」是一個更為直接有效的辦法。近年新的舊改項目已經規劃好了足夠的安置型商品房,不會有安置房源不足的問題,但從開發商手上回購這些安置房需要大量資金,不妨通過出售歷年安置餘房來籌措。
打個比方來說,倘若願將雙湖新城的餘房以一萬七的優惠價定向銷售給FH職工,何不將這些安置餘房用這個價格面向社會公開銷售呢?固然靠近「三件套」一帶的樓盤不受本地居民待見,但是相信只要價格合理必然會有不少外地剛需踴躍購買,既能盤活資產回收資金,又能平抑房價留住人,何樂而不為呢?與其讓這些房源閒置多年,為何不加以充分利用呢?不僅可以雙贏,而且效果立竿見影。
最後,昨日官方媒體集中報導最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完善福州市中心城區住房保障體系實施方案》,其中主要是兩個內容,一個是擴大公租房保障對象,一個是每年提供1000套限價商品房,並且這些限價房可以面向普通外地家庭,不再是高學歷人才才能申請。繼安置型商品房之後,福州自此又創造了「安居型商品房」這一新事物,讓人十分欣慰,誠能很好執行,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