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12月6日)是西成高鐵正式開通運行首日。西成高鐵的正式開通讓很多吃貨朋友成功實現了早上咥泡饃,晚上吃火鍋或者早上一碗重慶小面,晚上啤酒配烤串的願望。昨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去成都必吃的十大小吃(西成高鐵帶你咥美食!去成都必吃的十大小吃清單來啦!),今天我們再來說說到了西安不能錯過的那些美食小吃。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是陝西省省會。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西安也是美食的天堂。不管是到陝西旅遊還是到陝西上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
今天我們不談被電視劇《白鹿原》帶火的油潑麵等麵食,也不說被稱為「陝西美食總代表」的牛羊肉泡饃等各種泡饃,更不談提到陝西美食繞不開的涼皮、臘汁肉夾饃、冰峰的「三秦套餐」,單和大家說說西安的小吃。那麼究竟陝西當地都有哪些正宗的小吃呢?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幾款。
金線油塔
金線油塔是陝西風味小吃,因外形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而得名。該小吃首創於唐代,唐時金線油塔屬於蒸餅,亦稱「油塌」,為唐丞相段文昌家裡一位女廚所擅長,後流傳民間。經過廚師們精心改進的金線油塔在製作時,除加適量豬板油和調料外,更講究調面、切絲和盤形,食時配蒜茸。其特點是:鬆軟綿潤、層多絲細、油而不膩、狀如金線。
金線油塔選用麵粉、豬板油等原料,將烙制改為蒸製而成。製作工藝極為講究,先用水將面攪成絮狀,揉硬麵團,再點水調軟,稍停,將麵團擀成三分厚方片,加入板油丁、食鹽、調和面將面捲起,切成一兩重長條塊,再擀條成片,切片成條,以手扯開,拉成細絲,捲起盤成圓饃狀。將籠上鋪一層薄面片,再將油塔順序擺入,以旺火蒸約三十分鐘即熟。食用時,以蔥節蘸面醬佐味,配以杏仁甜醬,更是別具風味。在西安,以西安飯莊的金錢油塔最為有名。
龍鬚酥
正宗龍鬚酥為陝西西安特產,其外觀潔白綿密、細如龍鬚而得名,後傳往新疆,安徽,杭州等地。龍鬚酥色澤乳白、細絲萬縷、層次清晰、營養豐富、口感酥鬆綿甜、香酥可口、入口即化。
龍鬚酥是以精製小麥粉、白砂糖、奶油、芝麻等原料為主,經由七道工序最後拉絲而成,工藝精密、配方獨特、口感極佳。它以粉絲為主要原料,經油炸而制度龍鬚酥。
龍鬚酥據傳已流傳民間二千年,因一直為皇帝御用點心,民間百姓遂稱其為「皇帝點心」,直至清雍正年間,龍鬚酥才得有此名。相傳,一日雍正皇帝設滿漢全席,宴請文武百官。當御廚現場製作該酥時,雍正皇帝見其手法嫻熟,似遊龍舞鳳,手中糖絲雪白、纖細、如祥龍之須,遂龍顏大悅,賞賜眾嬪妃臣子,並特封此糖為「龍鬚酥」,自此,龍鬚酥的美名遍傳大江南北。
甑糕
甑糕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鐵鍋古名為「甑」,因此而得名。甑糕是西安特色小吃,源於周,歷史悠久。蒸糕的深口大鍋古名為 " 甑",因此得名。甑糕質地柔軟細膩,這種甜品小吃使用糯米、芸豆和紅棗等蒸成,熟後香味四溢。
甑糕質地柔軟細膩,這種甜品小吃是用糯米、雲豆和紅棗蒸成,蒸熟後香味四溢。甑糕的下層白飯滲入棗色,呈鮮潤的絳紅色澤,上面一層雲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層便是暗紅色的棗泥,最後棗泥上又撒一層碧綠的葡萄乾,賣相誘人。甑糕口感黏軟香甜,又很飽腹,是當地人常吃的食品。
鏡糕
鏡糕是一種來自西安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有上百年歷史。" 小如鏡,也圓如鏡,厚不盈指 ",是對鏡糕這物件最貼切的描述。
鏡糕是與甑糕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傳統小吃食品。鏡糕色澤白嫩,形狀小小的,圓圓的,頗似一面小鏡子,故而得名 " 鏡糕 "。鏡糕選用品質上乘的糯米粉裝入小小的木質蒸籠之內,再輔以各種配料蒸製而成。白色糕面點綴紅、綠、黃糖粒,色澤看上去鮮嫩誘人,食用時蘸著黑色芝麻再刷點玫瑰醬,散發出莫名香氣,遠遠的就可聞到,有草莓、藍莓、哈密瓜、菠蘿、蘋果、玫瑰、沙拉、麻辣等多種口味。入口綿軟,甜甜的,香香的,味道非常不錯。
黃桂柿子餅
西安黃桂柿子餅,是用臨潼特產的 " 火晶柿子 "和面做皮,配以黃桂、玫瑰、桃仁、白糖、冰糖等,上等板油攪拌做餡,用木炭火架起整鍋烘烤而成。表面呈金黃色,口感綿軟香甜,黃桂芳香,極為美味。
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立即率義軍進攻北京。時值荒年,糧食短缺,農民便把臨潼的火晶柿子和麵粉烙成餅子,供給給義軍食用。後來農民為了紀念闖王李自成,每年都烙柿子餅,經過多年改進而成為西安的獨特風味。
石子饃
石子饃又稱幹饃或砂子饃,唐代稱「石傲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經久耐貯、攜帶方便。食用時油酥鹹香、營養豐富。如今,石子餅已進入西安高級飯店,成為食用及饋贈佳品。
此餅製作方法:上等白面,搓調料、油、鹽,餅胚為銅錢厚薄。洗淨的小鵝卵石在鍋裡加熱,餅胚置石上,上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雲,油酥鹹香。臨潼人擅長此道,多家都有專用石子,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這種麵食的做法,西北之地多有傳統,如乾縣的鍋盔,新疆的烤饢等等,貯之半月以上不壞,不為奇也。
清真粉蒸肉
這個粉蒸肉是西安回民街的一道特色小吃,著名的西安回民小吃街上到處都可以看見粉蒸肉的蹤影。西安的粉蒸肉與比較常見的川味粉蒸肉不同的是除了使用麵粉外,西安粉蒸肉沒有辣味,更注重的是麻味兒。西安回民街的粉蒸肉是採用牛羊肉製作的特色清真食品。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鬱,鹹甜適口、回味無窮。
以前說過的粉蒸肉是各地都有的做法各不相同的一種叫「粉蒸肉」的蒸菜,大部分地方都用的是米粉蒸肉。全國各地就我所吃過的來說,像這樣用麵粉蒸肉的好像就只有西安了。
八寶粥
中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 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西安回民街的八寶粥是西安本土特色的清真食品,散落於街面多家美食店鋪中。其味香香甜甜,糯糯稠稠的,裡面加了好多食材,大棗、山楂、百合、蓮子、長壽果、葡萄乾、花生碎、瓜子仁、杏仁,十分豐富。八寶粥熬得很濃稠,糯米,花生,大棗,銀耳,百合,蓮子都懸浮在粥裡,吃著軟爛香甜,有淡淡的玫瑰氣味。
滷汁涼粉
滷汁涼粉也是回民街名吃中的一份子。這種陝西特有的風味小吃爽口愜意,美不勝言,是非常具有地方風味的特色小吃。滷汁涼粉是夏令食品,是因為它調料口味麻、辣、酸、嗆、香,加之涼爽上口適合當地人的飲食口味,所已是當地人喜愛的風味食品。
滷汁涼粉它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起初只是滷汁泡饃,佐以各種調料或吃單走( 即純吃湯和涼粉 ) 。至現時,經營者在不斷研究探索的基礎上,配加茶雞蛋、變蛋等,再配以喝酸梅湯、磚茶使原汁美味更上一層樓。
炒涼粉
炒涼粉色澤潔白,晶瑩剔透,嫩滑爽口。有詩稱讚:「冰鎮刮條漏魚穿,晶瑩沁齒有餘寒。味調濃淡隨君意,只管涼來不管酸。」 涼粉種類繁多,用豆類、米類或山芋的澱粉等,加適量水稀釋成糊,煮熟後冷凝成塊,俗稱「涼粉』。如豌豆粉、綠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濃。
炒涼粉在很多集貿市場和小吃攤點集中的地方大都設有出售點(大多用攤車),一般居民家庭也會製作。涼粉以紅薯或綠豆澱粉打制而成,佐以豆醬,蔥,姜,蒜,用香油炒制而成,入口熱鮮香嫩,涼粉滑嫩不碎。製法是把粉芡配水打成稀糊,入沸水成熟糊晾涼,即為涼粉。炒涼粉就是發涼粉為主料,佐以豆醬、蔥、姜、加油炒制而成。熱香鮮嫩,焦而不糊。
德懋恭水晶餅
水晶餅因其餅餡晶瑩透亮,猶如水晶,故名。以德懋恭水晶餅最為著名,是古城西安名特風味食品。130年來,德懋恭人依據「德、懋、恭」三個字的語意去做人、經商,使德懋恭的名氣越來越大,德懋恭水晶餅信譽越來越高,成為是秦式糕點的代表。清光緒年末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難到西安,曾在廣濟街口聞香停車,品嘗了德懋恭生產的水晶餅大加讚賞,逐將其欽點為「貢品」,這之後德懋恭更是錦上添花,名價倍增。
相傳,水晶餅出自宋代邽縣(今陝西省渭南市下邽鎮),後傳入西安,成為秦式糕點之首。以精白麵粉與熟豬油製成的面劑包入多種原料製成的餡經烘烤製成。其特點是:皮酥餡足,油多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鬱的玫瑰芳香和桔餅清香氣息。民間美稱「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大印蓋中央」。水晶餅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西安德懋恭生產的水晶餅成品小巧玲瓏,皮酥餡足,滋潤適口,層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膩,糖重入口滲甜,且以其濃鬱的玫瑰和橘餅清香使人見即想食。餅面色澤金黃,中有紅色裝飾圖案,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讚譽,被稱為「秦點之首」。
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是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也是西安回民街特色的清真食品之一。蜂蜜涼粽攤點在回民街四處可見。
蜂蜜涼粽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別有風味。每當夏季來臨之時,在西安古城就有既不包餡,又不夾果,全用糯米製成的夏令風味小吃蜂蜜涼粽子。
綠豆糕
綠豆糕營養豐富,歷史久遠。西安回民街的綠豆糕自成體系,很有地方風味,廣受歡迎。西安回民街的綠豆糕不油,口感沙沙的,不是非常甜,也不會有很齁的感覺。一家一家試過後,還是軍軍出品的好——綠豆糕採用正宗綠豆粉製作,內餡口味有黑芝麻、白芝麻、杏仁、豆沙、棗泥等多重口味,量給得實在,自家享用或送人都不錯。
酸湯水餃
酸湯水餃,顧名思義,貴在酸湯。但餃子也是好的。大肉餡,羊肉餡,海味餡,都有,以羊肉餡最受歡迎。一般手工製作,現捏現賣。講究餡大皮薄肉多。基本是一個肉丸子。捏時雙手合攏,兩個大拇指往裡一擠,使餃子呈帶花邊的疙瘩狀。所以也有叫羊肉疙瘩、大肉疙瘩的。還有一說,叫水餃是近些年來的事,本地人原先是將餃子叫做疙瘩的,西安市所屬戶縣有種地方小吃,叫大肉辣子疙瘩,那疙瘩就是餃子。
西安夜市近年來特別紅火,夜市上的酸湯水餃也特別紅火。看那碗裡的湯,極紅極油,聞一聞便知是極辣極酸的,嘗一口更會全身每一毛孔都往外冒汗,酸得你辣得你舌頭打轉轉。人們會說:"老陝竟如此地能吃酸吃辣?"也怪,說起吃酸,人們會想到山西,說到吃辣,人們會想起湖南,而很少有人想起陝西的。豈不知,論吃酸,秦不遜晉;論吃辣,老陝是那"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派中"怕不辣"一派的。
西安城裡,賣酸湯水餃的跟蘭州城裡賣蘭州拉麵的一樣多。外地人只要在大街小巷一轉,就看得見,也聞得著。許多賣酸湯水餃的都有招牌,即使只用紅白紙寫幾個歪歪扭扭的字,卻個頭很大,所以看得見。即使沒有招牌,大多把下水餃的開水鍋放在店門口,還往往另有一口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酸辣湯鍋,所以既看得見,也聞得著。
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色澤白中帶黃,脂凝晶亮,猶如輕紗蟬翼,其味芬芳醇香,見風則消,入口即化,啟齒則散,松酥綿潤,風味悠長。
泡泡油糕好看好吃卻不好做。和面首先就不一般,在滾燙的開水中加入豬油,使油和水融為一體,然後將麵粉倒進去,用鐵鏟不停攪拌,待油麵摻和成絮團狀時,面已基本燙熱,把燙好的麵攤在案上晾涼,再加入涼開水反覆搓揉,直至搓成軟麵團,和面方大功告成。炸糕的時候也不能操之過急,油溫不能太熱,糕在鍋內要及時翻轉,待表面徐徐冒出氣泡,再輕輕推向鍋邊。這樣炸出的油糕白中帶黃,表面布滿蓬鬆氣泡,鼓而不扁,啟齒則散,入口即化,松酥綿潤,風味悠長。
豆黃糕
豆黃糕是陝西傳統特色糕點之一,紅黃相映,涼爽沙甜,抑火祛毒,是春季時令小吃。豆黃糕是以豌豆和新鮮柿餅為原料加工而成,以其涼爽甘甜、沁人肺腑的風味特點而聞名三秦。做法是將柿餅去蒂,切成5分寬,3分厚的條狀,在大碗內平鋪一層,再分別澆上3層厚約3釐米的豌豆糊,待涼透後用刀切成小塊即可食用。特點:以涼爽甘甜、沁人肺腑的特點而聞名三秦,春季時食用更佳。
桂花糕
桂花糕是西安的一道著名的特色小吃,色澤金黃誘人,香甜可口是造型更是別具一格。經營者將桂花糕做成一個厚厚的大圓餅狀,顧客買的時候,就用一把特製的刀切,於是整個桂花糕一周就成了齒輪狀,非常壯觀。桂花糕底部焦黃,糕體金燦燦的,綿軟細膩,是西安人最喜愛的街頭特色小吃之一(有些地方叫雲南桂花糕)。西安桂花糕色澤金黃誘人,香甜可口,用一把特製的刀切,於是整個桂花糕一周就成了齒輪狀,非常壯觀,好吃,好看又好賣。
桂花糕是中國特色傳統小吃,已有300多年歷史,相傳,在明朝末年,新都縣城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從狀元楊升庵桂子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蜜糖浸漬,並與蒸熟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合,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三百多年來,繼承製作桂花糕的糖果坊不斷改進工藝,現以精製白糖、飴糖、麵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為製作原料,按適當比例配好,經過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製而成,造型完整,厚薄均勻。色澤黃白分明,無斑點,無雜質。組織滋潤鬆軟,細膩化渣,不翻粗,無糖子。口味香甜可口,具有濃鬱的桂花清香。歷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簡單,種類多種多樣,滿足人們對於味道的各種需求。並且擁有美麗的歷史傳說,更增添了桂花糕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