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熱鬧的農村酒席,如今卻冷冷清清沒人去,有好吃的為啥不去了

2020-12-04 楊紅說三農

大家好,我是【楊紅說三農】,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

吃飯喝酒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無論在城市或鄉村,喝酒都是一種習俗,有的酒席是因為有孩子請人吃飯,有的是因為有親戚朋友結婚慶祝,還有的是為了祝福,總之,每逢有酒席,熱鬧的時候就熱鬧些。

至於吃酒席,很多人去不單單是為了捧場,以前農村90年代的時候,誰家有酒席,一家老小都去了,但基本上都是為了吃吃喝喝,即使是在農村,酒席上的菜餚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美食,在農村,酒席上的菜餚品種也很多,就以筆者老家來說,以前的酒席雖然貧窮,但也是很少的,這雞鴨魚肉更是酒席上不可缺少的菜品,說實話,農村的酒席熱鬧,就是因為許多人都想去酒席上改善夥食,雖然近幾年,酒席在鄉間逐漸遇冷,有的人可能會請人吃飯,有的人可能會請人吃飯,面對這樣的現象,很多人都是無奈,如果說自己的酒席是為了招待親戚朋友,那麼,如果說都不來,那麼,農村的酒席漸漸冷落了,話又說回來,農村的酒席又不去了。

每個人的想法都改變了。

必須承認,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大家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大家的許多傳統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象以前每個人都認為辦酒席、結婚等等都是大事,但現在每個人不這樣認為了,大家不再把辦酒席當作一種「儀式」,也許大家覺得低調比較好。

二是風氣的影響。

很久以前,在農村裡,許多農民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喜歡去辦酒席,像什麼滿月、孩子上學等都辦酒席,這讓許多朋友有特別反感的心理,覺得這樣的行為是為了撈金,因為相對吃酒席所需的錢,根本比不上隨心所欲的花錢,所以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大家慢慢地抵制了,也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冷淡的局面。

三、每個人的感情都淡了。

不知從何時起,鄉村裡的人們之間的感情也早已淡薄,也許是因為大家都有手機,或者是因為現在鄉村裡的人都外出打工,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大家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裡,也就沒有了共同的話題。在辦酒席的時候和大家打招呼也就沒什麼感覺了,覺得去不去都不會有影響,也就造成了這種冷淡的情況。

對此各位看官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更多娛樂資訊,請關注楊紅說三農!

本文由百家作者楊紅說三農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農村辦酒席,出200塊全家都去合適嗎?主人家會不會不高興?
    大傢伙們都知道,每到逢年過節的好日子,農村地區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辦酒席的人家。一方面是在這樣的日子裡面在外務工的人們會回家,所以辦酒席的時候也會熱鬧一點。如果說放到以前,咱們農村地區要是誰家有喜事,鄰裡鄰居的都特別開心,也會去主動幫幫忙,懂事的主人家也會給個百來塊錢的報酬,只是現在感覺農村地區辦酒席的風氣變了,已經不是以前單純的想要把大傢伙兒湊在一塊熱鬧一下,反過來像是特別需要人家那幾百塊錢的禮金,所以急著把這個酒席給辦了。
  • 紅白喜事擺酒席無可厚非,農村3種酒席純屬為收份子錢,不去也罷
    農村人注重儀式感,也很喜歡熱鬧,和鄰裡鄉親的親戚朋友來往緊密,人情味濃厚。特別是每逢節假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到處都是一派祥和、濃重的鄉村熱鬧氣氛。因為在農村裡,三天兩頭地可以看到人們在辦熱鬧的酒席,不論是紅白喜事,哪戶人家辦酒席,鄉親們都會來捧場湊熱鬧,提前通知一聲,就有很多村民來幫忙,等下次人家家裡辦喜事的時候,再去幫忙,有來有往的,加深了鄰裡鄉親的感情。
  • 為什麼有些農村人辦酒席不願去飯店,而是自家辦呢?
    一些農村人辦酒席不願意去飯店,而願意在自己家裡擺,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1、自家擺酒席花費更少。現在在城鎮酒店裡面擺酒席,每一桌的花費至少得800塊錢以上,酒席質量好,價格就沒譜了。有些農村人的親戚特別多,遇到誰家有紅白喜事,來吃酒席的基本上都是一個家裡全部來,但是送禮只送一份。
  • 農村吃酒席本是喜事,如今四種酒席令人厭,明事理的人說不去也罷
    有的人情世故少不了酒席,一方面是捧場,另一方面是喜慶,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吃酒席可是很多小孩子比較嚮往的,因為平時吃不到的很多好吃的在酒席上都可以吃到,當然也免不了隨份子,說道隨份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收入提高,這份子錢也是越來越高,另外一種現象是什麼都要舉辦酒席,而酒席本來是一件喜事,但是如今卻演變成陋習,很多人抹不開面子又不好不去,但去心不甘情不願,而明事理的老人常說這樣的酒席不去也罷,那麼到底啥樣的酒席令人厭呢
  • 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在家操辦酒席,為啥現在變少了呢?看完明白了
    過去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可謂是家中的一件大事,會提前好幾天就開始了忙碌、做準備工作,街坊鄰居也會紛紛的前來幫忙,熱鬧的場面是農村的一道風景,在家辦理酒席,好處有很多,最為主要的是:實惠,首先食材都是自己採購而來,之後請人加工製造,跟外面酒店相比,無論是從質量上面,還是從口味品質上面
  • 為什麼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越來越少了?農村資深酒爺說出實情
    在十幾年前的農村,辦酒席可是一件很熱鬧的事,酒席的布置或許沒有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只是在屋裡擺幾桌,院裡擺幾桌,位置不夠的話就在鄰居家再擺幾桌,但是來參加酒席的人真是非常多,大門外、院子裡、屋裡到處都是人,熙熙攘攘的。
  • 在農村辦酒席,請人收份子錢收到假錢,該去找人麻煩嗎?
    文/濤聲依舊在農村辦酒席,請人收份子錢收到假錢,該去找人對質嗎?在農村辦酒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事情,而酒席往往都非常的熱鬧並且有著非常之多的流程,光靠主人家一家人是沒有辦法完全操辦了,而如果請專門的團隊的話一來是比較昂貴,二來是比較的不放心,因此農村辦酒席的時候一般都悔青村子裡的其他人幫忙,有的人幫忙做菜端菜,有的人幫忙做主持,當然還有一種比較敏感的事項,那就是收份子錢。
  •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呢
    導讀:又是一年中秋節和國慶節,今年雙節疊加讓節日氣氛更增加了歡樂的氛圍,並且這個節日裡各種酒席宴請肯定少不了,這不,這個8天假期,我有三個酒席要吃,一個喬遷新居,兩個生日宴請。在我們農村辦喜事時,不是所有的酒席衝著禮金去的,比如也有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的,主家還很高興,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馬上過節吃酒的事。今天2020年的是9月28號了,離雙節假期只有三天時間了,三天後我們就可以放飛自我,是出去玩,還是在家休息,還是回農村老家休息順帶吃酒席呢?我相信大家的雙節假期已經安排滿滿當當的,只等求這三天時間快點過去。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過去的時候農村辦理紅白喜事,都是街坊鄰居前來幫忙,尤其是辦白事,不用通知大家就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哪怕是平日裡有一些矛盾、隔閡的,在辦白事面前,都會屏棄一切顧慮前來幫忙。
  • 現在農村去吃酒席,份子錢拿多少合適?
    如今農村吃酒席,份子錢給多少比較合適?文/農夫也瘋狂正所謂「十裡不同鄉,百裡不同俗」,在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經濟條件也有差異,因此去吃酒席隨禮也就有所不同了。那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份子錢會比較合適呢?這裡農夫說一下自己當地的情況!
  • 農村酒席上,大家菜才上桌就搶著「打包」,這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吃酒席是很熱鬧的,基本上村上誰家辦酒席,村上的人都會去吃酒,所以通常情況下,一場酒席少說都得十幾二十桌,不過最近農村酒席上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就是大家開始「打包」了。這「打包」並不是我們吃不完的菜打包,而是菜才上桌就「開搶」了,有朋友去參加同學的村裡的一場酒席,因為人生地不熟不認識幾個人,所以就挑了個不太有小孩子鬧騰的桌子等著吃酒席,但沒想到的是,這吃個酒席還要和大爺大媽們搶菜才能吃到飯,有幾個人後面幾個菜還沒等端上來嘗兩口,直接整盤端起往自己帶來的塑膠袋裡倒,問也不問一聲「還吃嗎」?
  • 農村酒席上,6歲男孩一人吃一盤肘子不夠,奶奶從別桌又端來一盤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對於農村的變化肯定是有很大感想的,畢竟近年來農村的變化確實是很大,現在的農村不再是以前大家眼中「髒亂差」的地方,如今農村大家的生活也是過的越來越好了,我作為一個從農村出生到長大的人來說,對於農村真的是有很多的記憶回憶,記得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的場景,小時候因為家裡窮
  • 農村隔代親曾經很普遍,如今的老人卻不願意帶孫子了,這是為啥?
    孩子多了固然熱鬧,但是要將孩子養大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於是很多父母為了幫孩子多分擔一些,便主動挑起了幫忙帶孩子的任務。不過這些年農村地區的情況發生了一些改變,有些父母不再大包大攬地把帶孩子的事情接手過來,甚至有人寧願倒貼錢讓在外工作的孩子請人帶。這樣的做法似乎不像農村長輩節儉的做法,但事實上如今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 今天進入臘月,農村這幾種行為將被不允許,一項傳統也被叫停
    隨著疫情的發生,以及臘月的到來,過去農村很多常見的行為將會不允許。這也是當前疫情所迫,不得不採取的措施,以往看似很平常的行為,現如今在疫情的面前,這些行為都將不能照常進行下去。進入臘月之後,按照以往的習慣,是紅白喜事最多的季節。這也是過去以來的一種傳統習慣,過去的農村平時都是忙忙碌碌。
  • 農村酒席上千萬不要犯的3個錯誤,不然「得罪人」都不知道咋回事
    農村的酒席就是就有地域文化和鄉土人情的民間禮儀、社交活動,農村人熱情好客、禮尚往來,紅白喜事都會宴請親朋好友。在農村酒席上可能有形形色色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什麼事情呢?農村酒席是一件熱鬧的事情,特別是娶親嫁女、喬遷和升學宴等喜事,大家講究的都是開心和熱鬧。
  • 農村過大年,初一上午忙拜年,下午就冷冷清清,到底為啥?
    可是,即便回到了農村過大年,不難發現,如今過年也就忙活一時,大年初一晌午還挺熱鬧,村民彼此間拜大年,串門打牌,而到了下午整個村子就靜悄悄的,沒有了人來送往,沒有了鞭炮聲,街面上也冷冷清清的,這讓人很納悶,專家也不解,到底為啥呢?(春節即將到來,你準備好返鄉的年貨了嗎,這裡面有最懂你需求的年貨,歡迎點擊小程序選擇,不選最好的,只選父母最需要!)
  • 農村酒席,隨禮錢只拿100全家出動,不會尷尬嗎?聽聽老農怎麼說
    在農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農村家庭如果是有什麼喜事,一般都是要擺酒席的,找來村裡做宴席的掌勺老師傅,租上桌子和餐具,直接就在院子裡搭上爐灶,撐起棚子,就是大廚房了。到時候村裡的鄰居、朋友們也會過來幫忙,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十分的熱鬧。
  • 農村的這3類酒席,變了味道,農民無奈,你們那兒是這樣嗎?
    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一年到頭來這樣的錢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對於一個農村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以前我們農村,隨份子錢也就是幾十塊錢。大家都是為了熱鬧給自己的家庭添加一些人氣。鄉親們湊在一起就是為了熱鬧。慢慢的到現在份子錢普遍在200元,很多地方已經到了500元。
  • 陸川人在農村辦酒席掉價?一定要在城裡大酒店辦才算是明媒正娶?
    最近有位朋友吐槽:他家是農村的,按他們農村的習俗,如果家裡辦婚宴或者一些重大的喜事,比如給家裡的新生兒做「十二朝」或者「掛燈酒」、給老人辦「壽宴"之類的宴席,在農村,一般是在家裡辦,很少去那些大酒店。最近,他準備結婚,原本以為,他家在農村偏僻,於是想直接包車把城裡的親戚接過來喝喜酒。但他的女朋友和家人就不情願了,說是一定要在城裡的大酒店辦酒席才算是明媒正娶,不然把城裡的人都接去農村來喝酒席,感覺那樣好」掉價「,會被城裡朋友說」山豬「,很沒面子。如果在農村辦就不結婚了,反正死活不願意在農村!
  • 農村「空心化」之後,喜事沒人去,而白事卻都來幫忙,到底為啥呢
    ,另外村裡的喜事參與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有種現象缺沒有被影響,村裡的白色仍然會有很多人前來幫忙,有的人即便在城市工作比較忙也會專門請假回家幫忙這到底是為啥呢?首先喜事當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無外乎就是隨禮,只要禮到了人不去也沒關係,但是喜事我們也知道,這端盤子或者接待主家的親朋好友還是需要外人來幫忙的,很多人家裡舉辦喜事的時候都會邀請很多人來幫忙,但是有的人就找藉口不來,這一點很多人也是不理解,以前的時候,只要告知一聲都會去幫忙或者隨禮,而現在去的人越來越少,另外舉辦喜事的可能確實別人在忙有事不願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