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節格外特別,竟然與國慶節是同一天。
下面選取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朝代,筆者將帶領大家體驗一把古人極具特色的中秋過法。
秦穆公時期,蕭史與弄玉相約中秋,秦穆公見面後對女婿很滿意,擇中秋吉日成婚。
又有魏文侯伐中山,兩軍相持月餘,中山子姬窟給前線大將鼓須,送去酒肉犒賞,這一日正是中秋。
不得不說,即使在前線作戰,鼓須仍是對月感懷,於是大醉。
當然鼓須的中秋是比較悽慘的,被人打成了一條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根據《周禮》的「中秋」記載,士大夫們在漢朝時,已經形成祭月的風尚,只不過這個時期,中秋並沒有成為固定的節日。
但是從漢朝賓客代表枚乘的《七發》中,可以看出在八月十五這天,是有兄弟親友一同觀濤的風俗。
如果筆者在漢朝,一定會攜三五好友於此觀潮,高談闊論,意氣風發之下自有一份意趣。
這時,萬邦來朝,各色人種魚龍混雜。每逢節日更是熱鬧非凡,這其中就有中秋節。
筆者考據《新唐書》記載,在中秋這天,全國都是十分隆重的,並且這時已經明確中秋節是八月十五這天。
皇室成員往往於中秋節,會祭祀先輩,晚上則會大擺筵席,皇室親族匯集一堂。
而一些民間話本中,中秋節這天,往往民間都會是一家團聚的景象。
如果生在唐朝,尤其是盛唐時節,免不了有一些詩會是在中秋舉行。一群公子、小姐、書生、名妓等等匯聚一處,組成一幅盛世太平的氣象。
於是在唐朝,中秋不僅僅是一個賞月、祭月,懷念先輩,合家團聚的節日,更是某些人揚名立萬的大好時機。
要說宋朝是一個「趙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這樣濃厚的人文氣息下,薰陶出來的中秋氛圍又是不同。
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更是詳細記載了北宋最後兩年汴京的風土人情,其中就有中秋一節。
中秋時候,汴京城裡面,酒家都開始賣新酒,百姓爭相購買飲用。
中午剛到,所有酒家裡面的酒都售賣一空,這時候主菜來了。螃蟹、石榴、梨、棗之類一應俱全,家家戶戶皆是如此。
可見,雖然北宋打仗不行,都快亡國了,但是汴京百姓日子過得並不差。
到了晚上,賞月就成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升鬥小民的共同樂趣。
王公貴族自是在自家院中賞月,百姓紛紛到酒樓中,尋找絕佳的賞月場地,絲竹之樂通宵奏響,孩童也是在坊間玩到通宵。
可以說,正是宋朝宵禁制度的進一步鬆懈,使得節日氣氛愈加濃厚,更多的民眾自發參與進來。
筆者曾專門前往顧炎武故居。在蘇州崑山的千燈古鎮,筆者見到顧氏一族,佔地60畝的宅子。
在其中,有一間四周環水,前面沒有遮擋物的房間映入眼帘。
這間房被三座石橋圍繞著,正對前方的地方開了一間窗戶,上面設了香案,除此之外,屋子裡只餘幾把木椅。
可以想像,當初的顧炎武年幼時,隨著家人一同居住此地。中秋之時,設香案瓜果,祭月懷祖,然後一家人團聚一堂,那樣的氣氛該是多麼溫馨。
時至今日,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發紅包、網絡電話成為了主流,失去的傳統習俗,可能正是我們目前所缺失的一種情懷,一種對於中國歷史的認同感。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