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有多大影響?

2020-12-19 如何提升自信

加關注

我們的成長,是經歷了時間的灌木叢,而童年紮根在灌木叢的最底端,一刻不曾離去。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

張愛玲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懷疑,在心裡築起一道堅硬的屏障,把她與世界隔開。在這種陰沉冷酷的環境裡長大,青春期遭受過如此殘酷的折磨,心理上不發生一些畸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無論你信不信,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個人長大後的樣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許多個瞬間堆積而成的。這件華麗的袍子充滿著時間的蝨子,它們牢牢地抓著,怎麼也甩不掉。

童年經歷過的一些非常強烈、痛苦的經驗感受,往往使當事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影響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決定。

比如一個非常漂亮、品學皆優的女孩子,找對象的時候總是找條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處一段時間,又很難勉強自己而分手。

原來,在她六歲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為了養家不得不做幾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親還在工作,她一個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間,冰箱裡什麼吃的也沒有。這種孤獨悽傷的感受如此刻骨銘心。

從此她做了一個決定——絕不要被人拋棄。所以她找對象的時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樣優秀的男孩子。

有一個小姑娘,我遇見她的時候,是參加一個遠親的喜宴。那年,她九歲。

她的外婆倒是個熱情的老人,一見我和陳先生,就對她說,你叫阿姨啊,叫叔叔啊。她叫了我一聲阿姨,對我先生只是禮貌地笑笑,然後躲到了外婆的身後。她的外婆說,小孩子不懂事,別介意啊。

席間,這個外婆與別人聊得歡,但很少聽到這個姑娘出聲,連想夾遠處的菜,都是用手點點,向外婆示意。時不時的,外婆也煩了,說,你啞巴了嘛,總是這樣,不說話不說話。順手還用筷子敲了敲她的手指。

小姑娘一開始忍著,後來大哭,說,我要找爸爸,我要找爸爸。現場真是瞬間尷尬,而這個外婆好像是自己精心掩藏的秘密被不小心掀開了一般,特彆氣惱。

還好,外婆終歸是女人,有女人的溫暖。她抱著小姑娘,緊緊的。漸漸的,姑娘平復了情緒。

後來,我從我母親口中得知,這個姑娘的母親性格極其暴力,時不時地就在家裡動粗,每每與姑娘的父親吵架,除了摔碗以外,還常常把小姑娘的玩具摔碎。

不過,給小姑娘影響最大的,大約是在她還只有三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出軌,與另一個男人好上了。那個男人當著小姑娘的面,狠狠地把他父親撲倒在地,並扇了她的父親好幾個巴掌。

而那一次,這個小姑娘因為驚悸過度,在家哭了好多天。

當然,小姑娘的父親和母親最終離婚了,她判給了她的母親。

我一度覺得她不願意叫我先生「叔叔」,是因為童年那一次看到她父親被一個陌生男人暴力後留下的陰影。

我的母親告訴我的一件事從側面斷定了我的猜測,她說,某次她和我父親一起去她家,那時還小,她看到父親就大哭,嘴上叨叨著「壞人,壞人」。

我問母親,是不是因為童年那件事,母親說,也許是,她對所有陌生男人都這樣。

為什麼童年的記憶特別真切,那是因為它們是最初的人生體驗,帶著某種特殊的味道。

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家M. Ehresnsaft教授也曾發表一篇為期20年的調查研究報告,針對540名孩子及其母親進行研究,研究表明,幼時曾被人虐待、毆打或性侵犯者,長大成人後較易有行為上的問題。

我們國人面對孩子的時候,時常會說一句話:小孩子那麼小,懂什麼。

然而,當我們能夠清晰地回憶起自己年幼的時候,自己看到的一切溫暖的、心酸的、暴力的畫面,也該順勢想到孩子的明天是否也會如此,而記憶是否美好,全在於童年的人、事、物。

我們的成長,是經歷了時間的灌木叢,而童年紮根在灌木叢的最底端,一刻不曾離去,終究是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會影響著誰的。

什麼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好?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

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但不能沒有愛!

尊重是最深層次的愛!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於無意識裡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

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細胞結合而來,因此每個孩子的潛意識都希望爸媽是結合的。然而,夫妻能夠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況期待每對夫妻都能白頭偕老?

因此夫妻離異時有所聞,重點是當夫妻分開時,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我們是否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呢?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是吃飽穿暖之後,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愛與歸屬感,它們像心靈的食物,若是得不到,會令人感到空虛沮喪。

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麼,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

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為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因此,孩子不會去管所做的內容是什麼,有時甚至是觸法也不管,因為強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飢餓時只要能吃飽,甚至犯險去偷食物。

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須與父母雙方都有所連接,這樣才能滿足心中的歸屬感需求。

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將會讓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媽媽常說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為了能和爸爸連接,會採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生相同的事。

但因為這不被媽媽允許,所以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然而私底下會像爸爸,甚至在潛意識裡跟隨著爸爸的命運而不自知。

因此請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另一半的行為,否定他們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為事實不會因為隱瞞而改變,否認或隱瞞只會令孩子在無意識裡被否認。

相關焦點

  •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有一個回答講述了幾個影響。1、與內在失去聯結2、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3、自戀性失常症狀4、失去對人的信任5、產生不實際的幻想6、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7、思想扭曲8、內心空虛童年創傷有多大?
  • 陳喬恩擔驚受怕40年: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01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你能想像嗎?一個40歲的成年人,依然被童年創傷籠罩。日積月累,酒就成為她情感的寄託,形成了依賴,也就很難戒掉了。現在的陳喬恩已經年過40,早已成為「偶像劇女王」,外人看來,她獲得無數喜愛與成就,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內心的那些害怕、恐懼,實際上,她非常沒有安全感,多段感情也以失敗告終,平時也無法享受與人相處,寧願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跟貓作伴……過去的創傷並沒有消失,反而深植在她的性格中,成為陪伴她一生的童年陰影。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上)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趙軍國家二級諮詢師/中英精神分析培訓一般來說童年的創傷對我們的性格和心理狀態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楊湛德國家三級諮詢師/釋夢師/中歐精神分析一方面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而童年的影響的形成是源自於一個人對童年經歷的看法。
  • 性格對人生活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你也會有類似的想法嗎?時不時會感到未來無望,經常憂心忡忡,總是覺得不好的事情會發生,而自己無能為力。你不是一個人。開篇那些擔憂的話出自麥可·莫斯利(Michael Mosley)之口。心理狀態的重要性超乎我們的想像性格對人生活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1975年,俄亥俄州的牛津鎮開啟了一項關於心理對身體影響情況的社會實驗。當地大學的一位科學家,招募小鎮上所有5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研究,1000多名志願者報名參加,實驗一直進行了40餘年。
  • 「小太宗」李枕,一個人的童年對一生影響有多大?
    唐宣宗李枕童年不快樂從這段資料我們可以得知,唐宣宗母親的地位十分的卑微,最初是唐朝叛臣李錡的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這才進宮成為了郭貴妃身邊年的宮女,因樣貌極美,沒唐憲宗所寵愛,這才有了唐宣宗李枕。唐宣宗李枕這一點給本來就不喜歡言語的李枕造成了些許的心理影響
  • 村上春樹拒絕生育,張愛玲迷戀老男人:童年創傷對人影響有多大?
    而是,就連黑人孩童對自己,都有一種無意識的 「貶低。「事實證明,黑人兒童早在6,7歲的時候就接受了關於自己膚色的刻板印象,而不自知。這個實驗向我們證明的不只是社會上存在的不公平和歧視,深藏於其中的,是「環境」 對一個人的一生,究竟有多麼大的影響。
  • 武則天堅毅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
    武則天性格堅毅,這是歷史上很多人,對她的評價。那麼,武則天堅毅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她的童年到底經歷了什麼?人的本性是先天形成的,後天學到的,只是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在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著名的女性人物中。如漢代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等。她們的性格,都有相似之處。呂后,司馬遷對她的評價,用了一個詞,叫「剛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使得他放棄溫柔選擇剛毅。
  • 「狗隨主人」是真的嗎,狗狗性格受主人影響有多大
    狗狗的性格形成受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有些人認為更為關鍵的還是主人對狗狗的後天影響,狗狗的性格往往也是主人性格的映射,因此才有了「狗隨主人」的說法。那麼這兩者之間究竟有多大關係,能從狗狗的行為習慣中看出主人的性格嗎?
  • 一個人的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童年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人生階段,在這個階段,雖然少不更事,雖然懵懂無知,但卻在潛移默化的形成所謂的人生「三觀」中最基礎的部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是國家提倡的教育核心,這也說明了童年接受的信息對一個人以後人生的重要性。
  • 豆瓣8.8《kill me heal me》:童年陰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每個人性格的形成,都會跟小時候以及一路走來所經歷的人和事有關。曾在知乎上曾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有一個回答,讓人感觸頗深,她說有次和同學聚會吃火鍋,不小心打翻了一盤菜,她突然嚇的臉色發青,站在那裡一動不動。
  • 童年創傷的影響有多大——歷史上最兇殘蘿莉
    習安心理諮詢師分析: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人生影響深遠童年創傷是指發生在17歲之前的潛在創傷事件。它們可能包括身體、性或情感虐待,身體或情感忽視,以及家庭功能障礙,如上癮、監禁、精神疾病、家庭暴力或離婚。通常,會用一個ACE測試來衡量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大小。
  • |童年創傷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精神學家弗洛伊德說過:人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12年,我第一次讀《看見》,有一節是藥家鑫殺人案,撞人後連捅張妙十幾刀。由於人類心理保護性機制,創傷性記憶被壓制,到了意識層面以下,簡單的說,就是人會選擇性遺忘不好的事情,但是,這些記憶卻在發揮作用,影響著當事人的行為與情緒,而且,在很多年之後,記憶有可能被喚起。
  • 童年的陰影對人有多大的影響 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童年的陰影對人有多大的影響 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如果你幹心理諮詢師這行,你能深切地體會到童年陰影的影響確實是極為深遠的。某些特質是早就存在於生活之中的,也許一開始是適應的,但後來環境變了或者身邊的人換了(進入了另一段關係),然後可能開始適應不   原標題:童年的陰影對人有多大的影響 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如果你幹心理諮詢師這行,你能深切地體會到「童年陰影」的影響確實是極為深遠的。
  • 心理學家:童年時期與母親的關係,影響一個人的戀愛或婚姻模式
    摘要:1、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一個人童年時期與母親的關係指向家庭內部,影響ta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童年時期與父親的關係指向家庭外部影響他的社會關係。3、對一個個體而言,他最先有「我」的概念,接著有「你」(母親)的概念,最後才有「他」(父親)的概念。你、我、他三者之間,只有你和我(母親和我)之間的經驗是排他的,相互指向的,於是順理成章的,這份經驗就體現在了我們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中了。
  • 從華生「兒童恐懼形成實驗」看早期記憶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當這種記憶發生在童年時,則會讓人更加印象深刻,甚至伴隨終身,這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童年陰影」。關於「童年陰影」,今年二十一歲的朋友小林講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他從很小就在寄宿幼兒園上學,幼兒園的廁所很髒,很臭,而且沒有燈,很黑,他每次上廁所的時候都很害怕,尤其是定時自動衝水的聲音,在大白天都能嚇人一跳。
  • 《不完美的她》母親的性格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她性格疏離,無法與他人有正常的親密關係。哪怕養母把她當做親生女兒對待,哪怕養母對她甚至比自己的女兒還好,哪怕她幾年不回家,養母還是保留著她的房間,不讓任何人居住。可是她連一個正常的擁抱都給不了養母。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她這般疏離的性格?其實是她親生母親鍾惠的軟弱和錯付的愛。林緒之對童年保存下來的記憶,是鍾惠拋棄她的那一天。林緒之為什麼能清晰地記得那天是哪年哪月哪日,甚至清楚的記得是幾點。她記得喝果汁前的所有細節。
  • 學歷對一個人到底會有多大影響呢?
    學歷對人的影響說到學歷對一個人到底有什麼影響這個嚴肅的話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演員----翟天臨。聽說他最近藉助公益想要復出,但是很多人依然不看好。對如今的社會來說,高學曆本身意味著什麼,它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想到的第一個因素,我想應該是工作,當你去找工作的時候,一份高學歷的文憑,可以讓你成功地敲開高薪職位的大門,如果沒有高學歷的文憑,那麼很多好的工作崗位可能會與你始終無緣,甚至你連機會都沒有。
  • 童年陰影帶給一個人的影響
    有個小夥伴說,她不敢看跟原生家庭傷害有關的電影或電視,因為,每看一部,都覺得是在寫自己,耳光好像打在自己身上。其實,很多人,在小時候,都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幾年或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會有人說:都過去了,要往前看。都成歷史了,忘記就好了。以前打了你,現在沒打你就好。
  • 決定一個人的三個維度——念力——性格
    要充分了解性格,就需要清楚五個問題:1、性格是怎樣形成的;2、性格是怎麼運行的;3、性格造成的影響有那些;4、我們如何準確全面得了解自己的性格;5、我們如何優化自己的性格。廢話不多說,第一個,性格的底層由基因決定,性格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引發:家庭環境、幼時被動記憶、教育內容、幼時經歷。關於家庭環境,家庭條件的優劣、家庭關係的融洽程度在人們性格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對其日後的為人處事有直接的關聯影響。
  • 《唐山大地震》方登:淺析童年經歷對人性格塑造的影響
    小方登(張子楓飾)但是一個人凡做事其實都是有動機的,今天我就透過方登的童年經歷,來分析下她做這三件事的動機如今自己有了孩子,她面臨著是否打掉她的抉擇,於是她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當年的經歷。於是她決定,自己當年被放棄了,如今就更不能放棄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