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焚書坑儒」事件的真相

2021-01-18 南師如是說
提  示點擊上方 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就「焚書」來說,秦始皇是把周青臣的恭維,和淳于越的爭議,命令大臣們會議。結果,丞相李斯特別提出「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都燒了。李斯當時是權傾一時的首相,又是儒者荀子(卿)的學生,所以秦始皇採取他的意見,就下命令寫了一個「可」字。你說他是獨斷獨行嗎?如果現在依法平反,該判「焚書」之罪的是李斯和楚霸王項羽。而且當時所燒的書,是指私家藏書。但博士官有的藏書,集中在鹹陽宮中,後來被項羽放一把火,連同阿房宮也一起燒了。但蘇東坡卻認為「焚書」的罪過,應該由荀子來負責,因為李斯是荀子的學生。

 



至於「坑儒」呢?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稱皇帝的時候,不但設有「博士」官職,錄用來自諸侯各國的儒生們,其他在鹹陽做官或吃閒飯的「賓客」還有不少人。「坑儒」事件,發生在他死前兩年,那時阿房宮也早修成了,他天天沉湎在酒色之中,自我逃避,自我麻醉,就是朝廷中的大臣們,要找他請示也很困難,不知他在哪裡。他既怕死,又想尋找長生不老的藥吃。那當然是百病叢生,精神很不正常的人了。照現在來說,糖尿病、高血壓、前列腺肥大等,甚至還有莫名其妙的多疑和恐懼症。所以他在宮中,看見從外面經過的丞相車隊衛兵很威風,心裡很不高興。過幾天,丞相的車隊衛士減少了。他就懷疑當天跟隨身邊的人,洩漏他的狀況,統統都拿來殺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有儒士侯生、盧生兩個人,互相談論,背後譏笑他,並且不想為秦國做事,就偷偷逃走了。秦始皇知道了,勃然大怒說:「諸生或為妖言以亂黔首(老百姓),使御使按之(按就是查辦)。」歷史真實的記載,便是如此。為這件事,他大發脾氣,叫執法的「御史」,依法查辦,也並沒有說立刻要殺人。但「諸生轉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可是,一班在鹹陽的儒生們,為了表示自己清白,自寫坦白書、悔過書,有的還密告他人。一個牽連一個,又互相告密,因此構成犯法的,共有四百六十人。所以弄得他更暴怒了,下令把他們統統活埋了。千古以來的書生們,都是「眼高於頂,命薄如紙」。平常喜歡高談闊論,批評說理,滔滔不絕。一旦有事,大都便推過別人,自卸罪責。這也是世情之常,令人不勝悲嘆的事!

 

由於這件事,雖然他沒有下令要活埋天下的讀節人,但確實使人很震驚,引起知識分子和一般人們的反叛情緒。因此,他的大兒子扶蘇也看不下去,便來對他說:「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以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誰知秦始皇聽了,反而更加大怒,立刻下令外放扶蘇,派他到上郡(延安)蒙恬所管的軍區當監軍(政治部主任)去了。就這樣種下禍根,他死後,太監趙高假造他的遺命,要扶蘇、蒙恬自殺,提早促成亡秦的後果。

 

——南懷瑾先生《原本大學微言》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先生與雁蕩山
    這是南懷瑾先生在《山川人物與永嘉禪師》一文中的描述。可見山水秀麗的雁蕩山是南懷瑾先生魂牽夢縈的故園記憶。南懷瑾先生對雁蕩山的讚美和喜愛,不僅表現在語言文字上,也體現在他對雁蕩山建設的關懷行動上。1990年,雁蕩山管理局顧問周丕振借夫人張燕徵赴港工作之便,向南懷瑾先生請教雁蕩山靈巖寺重建問題。
  • 《南懷瑾先生年譜及其他》後記
    《南懷瑾先生年譜及其他》後記 2018/10/28 00:1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2956
  • 南懷瑾誕辰100周年 《南懷瑾先生年譜及其他》一書首發
    今年是南懷瑾誕辰
  • 視角:聽南懷瑾先生講禪
    聽南懷瑾先生講禪,無疑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況老先生雖已高齡,瘦骨嶙峋,仍然精神矍鑠,中氣十足,演講終日,精力不倦,一聲斷喝,聲震屋宇。時值寒冬,未見他厚衣裹身,微露冷相,但見他雙足盤腿,體態輕盈,尚能引體向上。老先生的修行有術,由此可知矣。
  • 秦朝焚書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沒有真相只有解釋
    沒有真相,只有解釋。焚書坑儒,或是一起偶發事件,就是始皇帝任性了;或是一場良久預謀,就是秦帝國早打算這麼幹了。但真相到底是什麼,早已堙沒於歷史的噪音之中。但是,我們卻可以解釋。簡單說,就看你從什麼視角來理解焚書坑儒這起歷史事件。始皇帝統一六國,而後以秦法治天下。什麼叫以秦法治天下?你直接看劉邦他們家就行了。
  • 焚書坑儒的歷史真相 到底是好是壞
    這細數起來,每一件事它都是利於華夏發展的大事,但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皇嬴政的一件臭名昭著的事件,焚書坑儒,也正是因為焚書坑儒這件事,讓秦始皇背負了千年暴君之名。但是歷史的真相,他往往都是存在於細節當中,焚書坑儒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 焚書坑儒遺臭千年!秦始皇原來是被冤枉的,這才是真相
    焚書坑儒遺臭千年!秦始皇原來是被冤枉的,這才是真相 說到秦始皇嬴政就不能不提及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很多人都將這件事情當做是秦始皇的最大罪證。然而隨著考古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根本就沒有證據證明「焚書坑儒」真的存在,反倒是找到了一些漢朝人污衊秦始皇的證據!
  • 秦始皇「焚書坑儒」真相
    為正視聽,還原歷史真貌,本節將細述「焚書坑儒」史實、原委及意義。「焚書坑儒」實是秦始皇滅六國後為統一思想、保護神傳正統文化、正道修煉而採取之兩項重大措施。如本文第一章所述,春秋戰國時,神安排道、儒初傳,因相生相剋之理,必然出現魚目混珠、正邪同在的局面。在世間就是後世所稱「諸子百家」之時代。此時諸侯紛爭,戰亂不斷,思想文化卻是空前活躍,各種思想流派、學術團體紛紛出世。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
    史書中記載著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呢?
  • 南懷瑾先生的國學體系
    南懷瑾先生的國學體系南懷瑾先生仙逝以後,國人紀念這位世紀老人、國學大師,上世紀九十年初先生的作品剛引進大陸時有人斷言將會有「南學」出現,像學術界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叫「紅學」,研究王陽明的學問叫「王學」。
  • 秦始皇到底有沒有「焚書坑儒」?被冤枉了兩千多年,如今才知真相
    而要說起秦始皇在思想上的控制,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焚書坑儒,這在不少史學家看來這都是一場文化上的浩劫,同時也是秦始皇暴虐的典型事跡。不過在經過史學家們不斷的研究後發現,秦始皇焚書坑儒可能另有說法,而關於「焚書坑儒」的真相,足以讓秦始皇被冤枉了兩千多年,如今才知道真相!
  • 南懷瑾先生軼事:拒絕名譽博士、拒當御用文人
    中間為南懷瑾先生,左一為卞毓方我於是再度南下吳江,見到南懷瑾先生的第一面,恍若記起古代清風出袖南先生個子偏矮,身材偏瘦,俄而釋然,就這模樣,才成就仙風道骨的南懷瑾。以下是南懷瑾先生一生中的幾則逸事:拜師學劍少年南懷瑾在杭州國術館習武,聽說附近城隍山上有一位老道,劍術出神入化,人稱劍仙,按捺不住學藝的衝動,幾番前往拜謁,俱緣慳一面。
  • 眾賢齊聚太湖大學堂 紀念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
    暨太湖大學堂建校十周年3月22日(農曆二月初六),在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暨太湖大學堂建校十周年之際,太湖大學堂、中國文化書院、老古文化事業公司聯合舉辦"民族復興與文化自信"論壇和"書香中國經典世界"活動,隆重紀念南懷瑾先生,來自社會各界的一千多名人士來到現場參加紀念活動。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提到秦始皇,我們必然認為他是一個殘暴的皇帝,而焚書坑儒則成為他世代都無法消除的汙點。但是我對這件事情歷來持一種不同的觀點。因為歷史是一幫掌握筆桿子的文人(大儒或儒生)寫的,秦始皇或許都蒙在鼓裡,所以到底是秦始皇坑了文人,還是文人坑了秦始皇,這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說焚書坑儒,就把他們當成一件事情了,其實,這是兩件事情:焚書和坑儒。
  • 南懷瑾先生說《金剛經》的偉大與平凡!暢銷數十年不衰
    大家好,這裡是知味讀書,今天給大家推薦《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先生說《金剛經》的偉大與平凡!暢銷數十年不衰。作者簡介南懷瑾先生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 2007年南懷瑾先生在太湖大學堂 讀者記錄拜訪經歷-南懷瑾|太湖|大...
    當年,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著名博士論文《江村經濟》,就是出自這裡。正是這部著作,使他在留學英國45年之後重登母校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的講臺,接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成為第一位獲得這項榮譽的中國學者。  幾年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尋根問源,也看中了這裡的風水,以望九高齡,在此創辦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太湖大學堂。
  • 一座燃燈塔——深切緬懷南懷瑾先生
    趙樂強南懷瑾先生是在2012年中秋前一日走的。那晚月照如水,萬裡霜白。轉眼間八周年了。今年的八月十四夜,同樣是秋空明月,涼風初起。此時,坐在可樓的院子裡,燈影婆娑,琴聲悠揚,我的心卻在想八年前的那夜晚、那月光,深深地懷念南先生。南先生是一個將儒釋道打通並生活化了的人,他也是我生命中的燃燈塔,「層層高聳接青雲」,提高了我思維的緯度。南懷瑾先生記得在太湖大學堂的一個午後,我問南先生:「南老師,您名滿天下,樂清以您為榮。
  • 南懷瑾先生五封家書與浙江金溫鐵路的故事
    南懷瑾先生是浙江樂清人(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畢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研儒釋道。曾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著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三十多部,且被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八種語言。
  • 南懷瑾在太湖大學堂的遺物「失蹤」了?
    南懷瑾自1985年離開臺灣之後,直到去世一直和李家人共同生活。從南懷瑾公司股權、著作權到遺物,南家和李家的官司已打了數年。而就在3月12日,一篇以「南懷瑾先生法定繼承人」署名的《緊急通報》在網上流傳開來,提及「南懷瑾先生在太湖大學堂的遺物已不在太湖大學堂及南懷瑾先生辦公居住處,且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