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作家何為貶義詞,你欠網絡作家一個道歉

2020-12-11 說彩傳媒VIP

採訪某個網絡作者!

有記者問我:對於網絡文學,你怎麼看?

我說:我閉著眼睛看。

記者又問:作為一位網絡作家,你似乎不屑於談論網絡文學?

我說:你說誰是網絡作家?你才是網絡作家,你們全家都是網絡作家。

記者懵了……

其實,我不介意別人叫我網紅,因為到目前為止,網紅還算是個中性詞。但我很介意別人叫我網絡作家,因為我認為網絡作家是個貶義詞

在我眼裡,作家是褒義詞,意味著思想、才華、有內涵的作品;提到作家,我能想到的是馬爾克斯、毛姆、陳忠實、莫言……他們是搞藝術的人;

網紅是個中性詞。它意味著流量、粉絲以及某種異於常人的特質;提到網紅,我能想到的是mc天佑、鳳姐、拉麵小哥、張五毛……他們更像是搞營銷的一群人。

而網絡作家,在我的意識裡,則是個貶義詞。它意味著高產、鬼怪和粗製濫造。提到網絡作家,我能想到是打字員,還有唐家三少、四少、五少、六七八九少……

我一直覺得網絡作家是個偽概念。因為作家可以分為男作家和女作家,也可以分為外國作家和中國作家。但不可以依據傳播載體,把他們分成竹簡作家、紙質作家和網絡作家。

雖然是個偽概念,但它得到了廣泛傳播,並被賦予某種內涵。談到「網絡文學」,我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玄幻,盜墓,排行榜、山寨貨;之所以會把網絡文學和山寨貨聯繫到一起,是因為它們都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作家麥家曾說:如果給我一個權力,我就把網絡消滅!網絡文學99.9%是垃圾,0.1%是精華,但0.1%淹沒在99.9%裡。

我是這個觀點的忠實擁護者。我從不掩飾對網絡文學的鄙夷和厭惡。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粗劣,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網絡文學會讓中國文學「斷子絕孫」。

2006年,我帶著文學夢來北漂。為了能離文學近一點。我曾去某網絡文學平臺應聘,差點誤入歧途,好在面試官點化了我。她說:你應該走另一條路,別來我們這裡。看起來很紅火,實際上和文學沒多大關係。

此後的幾年,我在網絡上寫雜文,寫評論,但從未在網絡上寫過小說。因為我寫得太慢,一部長篇從構思到成文,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如果放在網上寫,早就被編輯下架了

雖然出版紙質書很難,出版了也賣不了幾本,賣了也賺不了幾個錢,但我還是願意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上有文學夢,而網絡文學的世界裡,沒有文學夢,只有「文學夢遺」。

迄今為止,我寫了四部長篇小說。出版了三部,另一部被我自行閹割。在我看來,一個文學愛好者想要成長為真正的作家,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臨摹,就是模仿別人的作品;第二個階段是寫自己。即對自己生活經歷和生活感悟進行簡單的藝術加工;第三個階段是創作。

寫作者通過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和磨礪,能熟練駕馭文字,打破自身的生活局限,以更宏觀更廣闊地視野審視生活,才可以從生活中抽取寫作素材,進行藝術加工和創作。

我以為這三步是一個成熟作家的必經之路,但在網絡文學平臺上,多數人不會這麼走,他們會直接踏入第三步,就湧現出大量"空中樓閣」式的作品。

還有些網絡作家,在第一個階段就走歪了。他們模仿的不是經典作品,而是網絡排行榜上「大神作品」。這些作品之所以能登上排行榜,不是因為專業人士的審核推薦,而是因為網友愛看。也就是說,一個新作家模仿什麼作品?是由網友說了算。

試想一下,造原子彈的人不是通過專業人員考核選拔產生,而是通過網友選出來的,會是怎樣的後果?

我之所以把作家和科學家相提並論,是因為他們都是創造性勞動者,都需要擁有異於常人的思維和視野。

有人說,網絡降低了發表門檻,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成為作家,發表自己的作品。如果給每個人發臺電腦,就能產生一批作家。那麼,給每個孩子發只皮球,是不是就能讓中國足球出線?

事實上,作家從來都不可能成為多數人的職業。因為當作家需要天賦,更需要正確的後天訓練。賈平凹老師說:「文學是人類中最敏感的一小部分人最敏感的活動,人人搞寫作,不可能也行不通。」

所以,每次聽網絡文學平臺說他們有幾十萬的作家,上千萬的作品,我就渾身起雞皮疙瘩。就忍不住想問一句:你們的作家是論斤賣的嗎?

某次文學研討會上,遇到一位傳統老作家,他在講臺上為網絡文學搖旗吶喊,呼籲大家以更寬容的心態面對網絡文學。會後,我問老前輩:您真覺得網絡文學值得肯定和鼓勵?

老前輩說:場面上的話,我不說好,人家會說我是羨慕妒忌恨,說我們是文人相輕!

這位老前輩的態度是世故圓滑,迫不得已。但另一種觀點就有點腦殘了。

他們奉行的是「流量強權」。這類人不討論具體問題,只拿數據說話:你說網絡文學不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看

我想說,多數人愛看的東西未必就是好東西。如果只用數據說話,那最好的電影應該是三級片;最好的文字應該是小黃文

你用不著用數據為網絡文學辯駁,也用不著用數據去羞辱那些嚴肅的傳統作家。粗製濫造能賺錢是你們的能耐和選擇,但看不上你,也是我們的態度和自由。多數人愛看,有可能是審美趨同,也有可能是無知和盲從。

有人說,你不可以一棍子打死,網絡文學也產生過一些優秀作品。是的,這個我不否認。但你不能因為罌粟花叢中冒出過一朵牡丹,就要求我去欣賞那一地毒藥。

說到底,網絡文學之所以產量高質量低,還是由其生產方式決定的。

這個生產方式是由那些理工出身的程式設計師制定的,它符合網際網路內容運營規律,遵循商業邏輯,卻和文學創作規律背道而馳。

真正的文學寫作需要天賦和匠心,好的文學作品需要時間去打磨,而網絡文學的運營需要的則是出奇無腦、高產高效。

我曾問一位網絡作家:你們寫作不需要去收集生活素材嗎?

他說,我們一天要寫幾千字,更新慢了就會被下架,哪有時間去收集生活素材?

我又問:你們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寫作內容,該怎麼處理?

他說,簡單呀,不好寫的地方繞過去就行。

今天,我說網絡文學會讓中國文學斷子絕孫,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我眼睜睜看著身邊有好多很有天賦的文學愛好者,進入網絡文學領域,然後越寫越差,最後淪落為打字員。

80後即將進入不惑之年,但80後作家有幾個人會寫小說?不用掰手指頭,摸著鼻子數都數不出來。

為什麼這一代人到了該收穫的年齡,還是沒寫出能站得住腳的作品?原因有很多,網際網路的侵入絕對是其中之一。

網絡文學最興旺的時候,正是80後文學愛好者最艱難、最稚嫩的時候。網絡文學平臺像傳銷組織一樣,把他們招呼麾下,帶入歧途,最後,把他們埋葬在追求利益和點擊的洪流之中。

網際網路是個好東西,在需要速度和效率的領域,它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所以,產生了快遞、電商、共享單車;網際網路也是個壞東西,對於那些需要創造、耐心和信仰的領域,它都起到了負面的破壞性作用,比如文學、電影和愛情。

相關焦點

  • 法院判作家陳嵐網絡道歉,作家道歉信下留言:不爽可以買熱搜罵我
    2017年9月份,河南太康縣有一個三歲的小女孩王鳳雅不幸患上了視網膜母細胞瘤,這是一種惡性腫瘤。網絡上更多的網友將該病稱之為「眼癌」。在王鳳雅的家人向網絡求助之後,有很多網友幫忙捐錢救助,雖然疾病得到了及時救助,不過病情仍一步步惡化。在2018年4月9號,網絡上爆發了一起與之相關的言論風波,該言論也對王家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王鳳雅去世之後,王家人也就針對言論的發起人「作家陳嵐」提起了訴訟。
  • 「愛情」與一個網絡作家的誕生
    他發布了文章《永失我愛,為你斷更》,並決定停止更新一天來懷念自己不久前病故的妻子。  在持續創作玄幻小說的同時,唐家三少從2016年起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推出了「都市深愛三部曲」:《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2016)、《擁抱謊言擁抱你》(2017)、《守護時光守護你》(2018)。「愛情」是理解唐家三少創作的一把鑰匙。
  • 臥虎藏龍的海南網絡作家
    在網絡文化不斷發展的當下,中國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網絡文學的讀者,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如何做好價值導向,產生文化精品,要比單純計算娛樂收益更加重要。  海南的網絡作家在國內也佔有一席之地,柳下揮、水千丞等在國內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土網絡作家鍾惠也有著獨特而勵志的故事。
  • 一流網絡作家開公司,二流網絡作家開工作室,三流網絡作家碼字工
    想要賺到大錢,主要還是靠各種各樣的版權收入,所以便有了小編近日所寫的主題,位列最頂尖的網絡作家基本上都開有自己的公司,如唐家三少,如天蠶土豆,他們開自己的公司,開始獨立運作自己的作品版權,如此,才能夠有足夠的收入。
  • 山西網絡文學院成立 18位網絡作家首批被聘在線作家
    10月23日下午,山西網絡文學院成立,活躍於網際網路的孟超(筆名陳風笑)、謝榮鵬(網名銀河九天)、李穎(網名老草吃嫩牛)、董群(網名紛舞妖姬)、汪洪(筆名竹宴)、陳凱明(網名追夢人)等18位網絡知名作家被聘為其首批在線作家。  網絡文學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誕生而形成的一支重要文學力量。
  • 千萬別再把作家、學者、教授也給弄成了貶義詞
    那時網絡尚未普及,手機也還不能上網,關鍵是微博還沒有出現,微信公眾號也還沒有做出來,今日頭條更甭說了。這也就是說,那時你要寫個想每日連續發表的作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能的情況是什麼呢?可能的情況是你把這種作品發在報紙副刊上,但不會出現爭議。為什麼這樣說呢?看看眼前的現狀,再琢磨琢磨二十年前的情形就明白了。
  • 我們網絡作家,處在了一個創作最好的時代
    入行網絡文學、成為一名網絡文學編輯十餘年;並且,親歷網絡文學創作近七年以來(備註:此文寫於2019年),我,一個網絡作家,深刻地認識到,當前各階層各領域對我們網絡作家的重視。我們網絡作家,處在了一個創作最好的時代,能夠親眼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生逢其時。
  • 古代「作家」是貶義詞 王維曾用「作家」諷刺他人
    王維自己也許不會想到,「作家」一詞後來竟逐漸成為了文人的代名詞。王維肖像 韓國榛畫(圖片來源於網絡)一檔人文類歷史解讀節目《原來是這樣》自開播之後,就被觀眾不斷熱議這檔致力於為觀眾普及國學趣味知識的人文節目,將知識融入趣味短劇中,不僅讓觀眾對國學知識有了更好的理解與記憶,節目中所講解的一些詞彙更是讓觀眾「大開眼界」。要不,誰能夠知道古時「作家」竟然還是個貶義詞呢?受到這檔在浙江衛視播出的國學節目的影響,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書店中不少國學書籍也開始熱銷。
  • 這裡有一個縉雲籍網絡作家作品專架
    今年8月份,縉雲縣專門在縣圖書館設立了一個網絡作家工作室,為縉籍網絡作家潛心創作提供了場所。同時在圖書館借閱室增設了一個縉雲網絡作家書架。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與原有類型文學、純文學成為文創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學作品為改編對象的影視劇席捲電影銀幕和電視螢屏。
  • 網絡作家的真實收入你知道多少
    3.辰東辰東,原名楊振東,中國北京市人,著名網絡作家,崛起於網絡文學青銅時代,是當前網文界最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者之一。主要代表作有《不死不滅》、《神墓》、《長生界》、《遮天》、《完美世界》最新《聖墟》等,因善於設置懸念,被讀者們稱為「坑神」,又因其畢業於北京的名校,被某些書迷贊為「燕京才子」。2016年收入超過5000萬!以上這三位就是眾多網絡作家中收入較高的,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大神,比如耳根,烽火戲諸侯,會說話的肘子,宅豬,忘語等等,這些大神的年收入都是按千萬級別計算。
  • 網絡寫手:徘徊在「作家夢」與「碼字工」之間
    當然,人們更喜歡稱呼他們為「網絡寫手」。  他們徘徊在「作家夢」與「碼字工」之間。或許你對他們靠作品版權年入百萬,甚至身家上千萬的榮耀有所耳聞,卻不知隕落在金字塔底和半山腰那更多的無奈。  終於等到一個午後,忍無可忍的父親從床底下搜出一箱武俠小說撂到大院,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卻燃起了叛逆期的庚新創作的火苗。  2002年在法國留學的他,陌生環境裡為了消解孤獨,鑽進計算機房寫起歷史混合武俠的作品《炎黃戰史》。  和很多早期網絡寫手一樣,庚新的小說最初也是發表在論壇BBS上,不為掙錢只為打發時光。
  • 2017年網絡小說作家收入排行榜 2017網絡作家富豪榜排名
    2017年網絡小說作家收入排行榜 2017網絡作家富豪榜排名  5、骷髏精靈 版稅:4600萬  骷髏精靈,真名叫王小磊,起點中文網的作者,骷髏精靈最擅長的是第一人稱寫作,小說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大多性格飽滿,有血有肉。
  • 重慶網絡作家收入調查
    關於重慶網絡作家人數,到目前為止最權威的數據來自盛大文學網舉辦的第二屆「尋找中國100座文學之城」榜單,其中重慶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之後,排名第六,人數在四萬餘人左右。重慶網絡作家小橋老樹告訴記者,「重慶網絡文學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大,網絡作者數超4萬人;二是全國性的『大神』少。」在今年2月的網絡作家江湖宴裡,重慶的三十多名網絡作家就齊聚磁器口。
  • 網絡文學作家的辛酸與無奈
    也就是說,網絡文學興起的時候,完全有資本助推,而不是人們的閱讀習慣來助推。那麼,有人會說,資本助推不好嗎?當然好,只是文學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快餐文化。網絡文學大興之後,成功的網絡文學作家賺了很多錢,可以在一線城市買別墅,開著豪車開網絡文學研討會。不成功的作家佔了大多數。而所謂的成功與不成功只是看有沒有賺錢,有沒有獲得高點擊率。而獲得高點擊率也就賺了錢。
  • 青年網絡文學作家「冰城論劍」
    17日上午,由哈爾濱市作家協會主辦的網絡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這是哈爾濱市作協多年來首次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研討。哈爾濱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齊燕出席活動,哈爾濱市文聯副主席、哈爾濱市作家協會主席唐飆主持研討會。
  • 網絡時代,「文學青年」是一個貶義詞嗎?
    「文學青年」,曾是李少紅身上的一個標籤,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人的故事。在字節跳動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書房計劃」的發布會上,導演李少紅、作家李洱、作家郝景芳,和主持人駱新作為嘉賓出席,他們一起聊了聊有關文學與創作的話題,也從創作者的視角關照著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
  • 網絡作家的收入怎麼會這麼高?
    白金作家耳根曾坦言剛踏入網絡文學的那幾年,即便有了一定的收入和讀者,他依舊不敢告訴太多人自己是一名網絡作家,甚至於面對女兒家長表上「父親職業」那一欄,都不知道該寫什麼。如今這樣的情況有了很大轉變:全職網絡作家越來越多,加入中國作協或地方作協的網絡作家也越來越多,「身份認同」似乎再也不是他們的困擾。
  • 網絡作家酒徒再度登上網絡小說排行榜
    酒徒——一個紅透網絡文學界的網文大神,憑藉長篇歷史小說《明》被譽為「架空歷史小說的開山鼻祖」。與另一位網文大神「唐家三少」十年如一日每天近萬字的創作速度和驚人毅力相比,酒徒更注重文筆的精雕細琢、歷史背景的嚴謹考究以及人物命運的深度剖析,力求每一部作品都能成為傳世精品。酒徒是中國獲獎最多的網絡文學作家,拿獎拿到手軟,通吃網文粉絲和純文學讀者。
  • 清明祭:這些年逝去的網絡作家!
    還有兩天就是清明節了,對於網文界來說也是一個祭奠那些逝去網絡作家的日子。時間或者意外是很無情的東西,有時候會真的帶走一些我們熟悉的人或者熟悉的事情。這麼些,其實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很多網絡作家已經離我們遠去,有些或許為眾人所熟知,有些或許默默無聞,但他們都有過曾經的精彩,留下的文字足夠讓我銘記。快清明了,就來一場網文界的清明祭吧!祭奠這些年逝去的網絡作家!
  • 作家聲討百度,尷尬的不僅是網絡
    3月15日,包括賈平凹、劉心武、韓寒、郭敬明、李承鵬等在內的50來位中國作家聯合發表《三一五中國作家討百度書》,稱百度文庫收錄了上述作家幾乎全部的作品,並對用戶免費開放,但卻沒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權,指責百度已經徹底墮落成一個竊賊公司,百度文庫已經變成了一個賊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