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家鄉的美食那海蠣煎那可是我作為閩南人的驕傲,作為閩菜當中的特色菜之一的海蠣煎還曾出現在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呦
海蠣煎在大家眼裡,都會往臺灣的蚵仔煎或是潮汕的蠔仔烙去追溯,但是實際上做法大相逕庭,無非就是是否加雞蛋或加多少雞蛋,其實臺灣、廈門、潮汕都會加入雞蛋煎成餅狀,但是我們泉州泉港地區確實保留了海蠣的鮮甜和地瓜粉的軟糯;
那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泉州泉港地區的海蠣煎做法:
主料:新鮮海蠣、瘦肉
配料:高麗菜(椰子菜或大白菜)、紅薯澱粉50g、胡蘿蔔1/2根、香蔥1根,大蒜,花生米(炸好的,根據喜歡放);
調料:生抽、蠔油、鹽、雞精、十三香粉,味精(建議不放)
準備:瘦肉切絲,香蔥切碎,胡蘿蔔去皮擦絲,高麗菜擦絲、大蒜剁碎;
做法:
1.將新鮮海蠣洗淨,加入蠔油,生抽,蒜末;抓勻後醃製15分鐘;
2.倒入蘿蔔絲,高麗菜絲,瘦肉絲,倒入紅薯澱粉,先拌勻,在加入適量水攪拌成均勻麵糊,放入鹽,雞精,、十三香粉繼續攪拌(建議攢點麵糊嘗味,根據個人口味調配)
3.炒鍋燒乾水分,放入適量油,油溫五六層熱,將醃製好的海蠣糊;倒入鍋中;
4.待麵糊開始凝固,不斷翻炒,直到紅薯澱粉完全呈透明狀,煎至完全凝固;撒入蔥花和花生米,輕微翻炒一下,讓海蠣煎和蔥花及花生米完全交織在一起,即可出鍋!
海蠣煎(蚵仔煎)煎據傳是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一種創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閩南,臺灣,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臺灣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雞蛋、蔥、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臺灣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潮汕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