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在古代是供品,為什麼可以吃?

2020-12-03 蕭邦老師的課堂

古人在中秋節有祭月的習俗,在祭月時,桌案上要擺上供品,如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李子等。

晚上,把月亮神像放在對著月亮的方向,全家人拜祭月亮後,再把月餅吃了。為什麼古人要在中秋時節吃月餅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從吃月餅的兩方面的寓意來說。

1.體驗一年的收成

八月十五過中秋節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慶祝一年的豐收,那麼為什麼要通過吃月餅來慶祝呢?因為祭月的供品中有月餅,那為什麼供品中的餅子叫月餅呢?

用來祭月的餅子當然應該叫月餅。那古人為什麼要祭月呢?因為古人對天體不是很了解,所以他們覺得月亮、太陽都很神秘。

而且月亮不僅有美麗的傳說,還影響著我國的農業生產,我國的四季是根據月亮的運行軌道制定的,所以我國人民把一年365天分成12個月,叫做月曆。

那麼吃月餅又有什麼含義呢?吃月餅其中一個意義就在於慶祝,享受,體驗一年的收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知道按照月曆的順序,八月十五已是中秋了。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中秋節這一天吃的月餅是用一年中收穫的農作物製作成的。一家人在一起帶著喜悅、快樂的心情享受著自己一年收穫的果實,十分愜意。

月餅是用什麼做的呢?月餅的餅皮是用麵粉做的,月餅餡的種類就很多了,比如紅豆沙的、黑芝麻的、椰蓉的、蛋黃的、葡萄的、肉餡的等等,然後還要加上糖、油等佐料。

所以月餅的成分大部分都是農作物,而我國古代的經濟都是以自給自足為主的,所以吃上自己做的月餅,心裡那別提多美了。

吃月餅同時還可以檢驗自己種的農作物,質量是否優良,這樣也可以想想明年再次種植時,可以做哪些改進等等。

2.祭月的供品

月餅我們知道在古代是祭月的供品,那為什麼祭月完後,還要吃掉它呢?吃了月餅表明心中有月,祈禱來年農作物有更好的收成。

而且古代吃月餅也有講究,由家庭主婦切開月餅,全家有多少人,就得切多少塊,無論是出門不在家的,還是在家的都要算在內,表示一家人都團圓了。

遠在他鄉的人吃了月餅也寄託了對家人的思念,也表達了他們無論在哪,都和家人在一起。月餅的形狀和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同樣的,作為供品也很應景。

並在儀式結束後吃掉月餅,不僅可以當作晚餐,也不造成貢品的浪費,而且也完成了心裡的寄託,可謂一舉多得。

還有,把月餅作為供品,也是說明,月餅是非常尊貴的。這裡面包含了中華民族追求團結圓滿的文化思想,寓意很很遠。

那麼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在南宋時期,月餅一詞就出現了,明朝開始,中秋節吃月餅就很流行了。

到了現代,中秋節已經成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也,需要用儀式來紀念和傳承。

中秋節吃月餅不僅僅是享受美食,還表達了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祝願,對這一年辛勤付出的勞動的肯定,還表達了對月神的恭敬,以及對來年的祈禱。

看看,古代人中秋節吃月餅都有如此多的含義,簡直令人驚嘆。我國古人的智慧之高,是其他國家難以想像的。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源遠流長,所以我們現代人更應該認真學習,繼承發揚古人的智慧,讓我們的生活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吳自牧《夢梁錄》

《帝京景物略》

作者介紹:

蕭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了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文章連結:

中秋節不僅象徵著團圓,還暗含著「天人合一」的道理

沒想到《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原形李泌得到四位唐朝皇帝的重用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每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已經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中秋習俗了! 但是,你想過沒有,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不吃,行不行? 很多年前,我也有過這樣的疑問,當我問大人的時候,大人說:不行!
  • 古代中秋祭月月餅可以放到除夕再吃
    祭月有特別的供品。瓜果與月餅是中秋的節令食品,也是祭祀月神的供品。以月餅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風俗約始於明朝。清代除一般相互饋送的月餅外,還有特製的祭月月餅,較日常月餅圓且大。特製月餅一般在祭月之後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再來享用(保質期好長),這種月餅俗稱「團圓餅」。
  • 吃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吃月餅已經成為我國的一種飲食文化,但是你知道嗎?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月餅又有哪些典故呢?傳聞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端。在漢代的時分,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還可稱為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華夏廣大人民不勝忍受元朝控制階級的嚴酷控制,紛紛起義抗元。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說到中秋節,吃貨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月餅了。月餅可謂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月餅象徵著團團圓圓,也代表著人民對幸福美滿的生活的嚮往。那麼中秋節到底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是因為月餅長得像月亮嘛?一起來看看吧!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賞月 百分之80的都人不知道的理由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賞月 百分之80的都人不知道的理由時間:2019-09-15 22: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賞月 百分之80的都人不知道的理由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也是許多的人團圓的重大節日之一。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習俗大揭秘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如今,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裡共嬋娟」。那麼為什麼會在中秋節這天吃月餅呢?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這一段「月餅起義」的故事,你知道嗎?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賞月、吃月餅、賞桂花等等。每個地區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但是有一個習俗,幾乎全國都一樣,那就是吃月餅。在古代就有吃月餅的神話故事,比如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有楊貴妃為月餅起名,朱元璋為月餅起義的故事。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有關月餅的故事。
  • 為什麼中秋節傳入了日本,月餅卻沒有?
    不僅有假期,還有月餅可以吃呢。「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賞月、吃月餅,這些自古傳下來的習俗,賦予了中秋節闔家團圓的寓意。其實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古代就傳入了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 不過雖然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但是中秋節卻不是法定節假日,他們過中秋的習俗也與我們不太相同。
  • 你知道中秋吃月餅的來歷嗎?
    年年中秋吃月餅,吃了那麼多年月餅,你們知道中秋吃月餅的來歷嗎?人們對此各有說法,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相傳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傳下來逐漸形成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是中國月餅的「始祖」。
  • 中秋節的來歷,什麼時候開始吃月餅的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農曆每季每月的十五,分別稱為孟、仲、季。因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居於秋季的正中,所以,稱作「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日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故稱為「中秋節」或「仲秋節」。這時,因為月色倍明於常時,所以又稱為「月夕」。
  • 我們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人們為什麼在中秋節要吃月餅
    我們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的別稱較多,許多地方還稱月餅為小餅,團圓餅,月團,宮餅,胡餅等,主要作為中秋佳節祭拜月神的貢品,後來慢慢流傳至今,便有了中秋佳節吃月餅的風俗習慣。因為中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在中秋佳節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又圓又大,十分明亮。
  • 八月十五為什麼吃月餅?
    誰家不買門檻子,不管是閨女房還是洞房,他可以隨意出入,想跟誰睡覺就跟誰睡覺,坳犟不得。如果拿錢買了門檻子,他就稍微規矩一些。門檻子這玩意兒,又沒有固定的牌價,他說多少就是多少,又不許你還口。這樣,富戶能買得起,窮戶就作了難,一個門檻子,就能讓你傾家蕩產。實在買不起的,妻女只得任其糟蹋。 家韃子比自家的老祖宗還有尊貴,好東西得盡著他吃他用,稍不順心,不是打就是罵,甚至處死你都無處伸冤。
  • 中秋節送月餅有什麼講究?月餅一般送幾盒月餅單雙數的寓意和講究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甜甜的月餅。那麼,中秋送月餅的寓意是什麼?還有,送月餅一般送幾盒?》》》推薦閱讀:2018年中秋節賀卡祝福語大全 中秋節發給客戶的簡訊祝福語中國古往今來都是送單盒月餅的習慣,表示祝福對方一家美滿。
  • 中秋節吃月餅代表什麼 象徵著吉祥團圓美滿
    中秋節吃月餅已經在我國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到現在人們依然奉承著這個習俗每逢中秋佳節便吃月餅,這種傳統習俗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來歷!
    眾所周知,月餅和柚子是中秋節最常見的食物。在中國,中秋節時,人們經常用月餅作為禮物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敬意。中國人在中秋節吃月餅,因為月餅的形狀類似天空中的明月,所以它們通常有團圓的美好含義。所謂度過一個美好的滿月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重要時刻。
  • 古代的中秋節稱為「祭月節」?而月餅也不是用來吃的
    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莊重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發展至今,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基本是每家每戶八月十五必須吃的。古人吃的月餅是什麼餡的?
  • 中秋手抄報:中秋吃月餅的傳說
    >中秋手抄報:中秋吃月餅的傳說2012-09-04 21:23:1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 古人中秋節是不是也吃著月餅賞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在古時候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 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傳說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 月餅我們平時經常吃,但是你知道月餅的起源嗎?
    月餅不僅是漢族的傳統小吃之一,而且非常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尤其在中秋節這一天必須會吃月餅,月餅我們平時經常吃,但是你知道月餅的起源嗎?它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