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可以告訴我們怎樣追求幸福!

2020-12-18 逆天的蒲公英

還記得那時晨起念及寒假時日還長,無以消時,不得已搬出《西方哲學史》,厚重的書體以及裝裱的風格給人以壓力,艱澀難讀是最直觀的印象,打開來看內容卻意外地明了易懂,趣味盎然,令人不禁忘食,從中醒來天色已晚,幸福感溢於身心。

書才念不及十一,理解尚還粗淺,但是書中對伊壁鳩魯主義和斯多噶主義的幸福論的介紹令人耳目一新,很有嚼頭,至今難以忘懷,甚覺有所啟發,籍此淺談一二。

一代之精神的發端總是有由頭的。古希臘文明代表的小國寡民和公民政治倒戈,政治地位的喪失使人們感到改變歷史和社會大環境的空想性;取而代之的是疆域遼闊的羅馬帝國,迎來的是在共同體中支配個人生活的無力感。這些帝國的不斷更替,文明夾雜著戰爭,人類歷史不斷繁衍,隨著時代的進步,生命的高貴,指導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新的倫理哲學也應運而生,引導著人類不斷追求更高的文明境界和更遠的美好生活。

伊比鳩魯把快樂原則提升為行為的基礎,認為唯此才能求得幸福。羅馬人把他批斥為個人主義,烙上享樂主義、道德虛無主義的罪愆,後人也多信以為然,甚至將其指斥為「肉體上的放縱」,這些思想與怪談實在荒謬到令人拍案。作為西方第一位無神論者學家,光是他把人從神和死亡的控制中解放出來,轉而關注現世的現實生活,此起始點本身就已是澤被萬世了,有所進步的了。

他首先定義快樂是身體的無痛苦和心靈的無煩擾,兩條紅線對應快樂類型的兩個尺規:自然和必要,自然的快樂帶給人們無痛苦的身體,而追求不必要的東西則會給人帶來心靈的煩擾。快樂源自冷靜地推理,這種推理會尋求取捨的動機,並且排除那些導致精神紛擾的意見,進而引向最幸福的生活。這意在說明,一個聰明的人,是能夠確定什麼是他的本性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東西。反過來說,對某種快樂的過度關心追求是不自然的,他反而會導致不幸和痛苦。以肉慾舉例,對此的追求是不可能得到充分滿足的,也就是說,反而會因求而不得而痛苦,甚至衍生出其他的不幸,即所謂 「有些快樂的產生卻帶來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煩擾」。

同樣是追求幸福,相對於快樂,斯多噶學派倒向智慧。羅斯福面對大危機的戰鬥口號:「除了害怕本身,沒有什麼可害怕的」是斯多噶主義較為有名的闡釋了,不過,簡單地說就是:控制我們的態度。他們的道德哲學建立在這樣的世界觀上: 世界中全部自然的有序自有理性和法則從中安排——一切事情發展早已有定數,人和事物按照目的原則活動則可,也是西方人遵循的生活。

他們用戲劇和演員的比喻來表述他們的倫理哲學觀點。每一個人都是戲劇裡的某個角色,每個人在戲劇中的外貌、地位都是由理性的原則確定的,我們無法幹涉關於我們的任何設定以及舞臺布景、燈光、其他演員如何等等設計。因為對人設和宏觀的幹涉無力,我們能做且應該做的只是「演好你的角色」。 他們確信如果我們懂得了嚴格的律法,理解到我們不可避免的要擔任自己的角色,死亡的結果是劇本上赫然在列的情節,那麼我們就不會拼命去反抗這種必然性,而是會欣然接受。那麼我們將會得到作為一個聰明人的標誌的寧靜和幸福,聰明人是知道他的角色是什麼並欣然接受的人。

《西方哲學史》的智慧還有很多,那些哲學家思想家的主張及言論大多也是圍繞人類文明和與現實生活有關的追求。也許生活的生活就是西方人理想中的那份崇尚自由又懂得自己的角色之間的徘徊與有度。這本書可以啟發到每個人的對幸福的重新定義與認知,也是前輩巨人播下的智慧果實。

可見,幸福的生活是這樣的:減少欲望而不是追求財富,於己有知而於人無求。

相關焦點

  • 中國氣派的西方哲學史
    馮俊主編的《西方哲學史》(5卷本)集中了國內西方哲學界20多位學者的共同力量,可以說這套書基本代表了當前西方哲學史研究的學術進展和最新風貌,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以中國特色重構西方哲學史,拓展西方哲學的意蘊和內涵。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西方哲學史有資料可以證明德謨克利特不僅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著作頗豐。現今流傳下來的殘篇有200-300篇,包括了「論幸福、論死後的生命、論世界秩序和思維規則、論節奏和和諧、論詩、論農業、論數學、論正確的語言和含糊的詞語」等等。儘管如此,要了解德謨克利特,還不得不藉助一些二手材料。
  • 馮俊:為什麼要讀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是起源於古代希臘的一種愛智慧、尚思辨、運用抽象的邏輯概念追問宇宙、社會和人生奧秘的思維風格和學術傳統,從古代希臘羅馬、歐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和近代,哲學在繼承本體論或形上學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發展哲學的運思形式,用不同民族國家的語言來書寫,體現出不同的思維風格。西方哲學史實際上主要就是歐洲哲學史。
  • 聽牛津大師講西方哲學史
    圖片選自《牛津西方哲學史》(插圖本)  在我國,羅素、梯利兩本同名的《西方哲學史》多年來影響巨大,在西方哲學史領域基本是平分秋色,而以羅著稍佔上風。  闡明哲學而不用術語  《牛津西方哲學簡史》是一部從理念到體例都頗為新穎的西方哲學史。與羅素、梯利的著作分為上下兩冊不同,該書是一部單卷本,它以40萬字的篇幅,分為22章,簡明扼要地敘述了西方哲學從起源到維根斯坦的全部西方哲學歷程。文字雖然不多,卻將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哲學家及其觀點悉數呈現。
  • 羅素《西方哲學史》是本爛書?
    將要撰寫的著作名叫《西方哲學史》。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一書流傳甚廣,現在出版英文平裝本的R outledge出版公司說它是「二十世紀最暢銷的哲學書」,很可能是真的。忘了是在高中還是大學時,我也找來中譯本,讀了一點,心裡不禁犯嘀咕:這是羅素寫的嗎?轉而去讀文德爾班了。不過,對得享大名的《西方哲學史》的質量的懷疑,一直深植在胸。
  • 西方哲學史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者以繁榮和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為己任,在西方哲學史研究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革開放為我國西方哲學史研究事業帶來的巨大而深刻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回顧與反思  改革開放初期,針對「文化大革命」中我國思想文化和學術研究領域的不正常情況,我國西方哲學史研究工作者進行了認真的回顧和反思。他們在肯定新中國西方哲學史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著重指出了學術研究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簡單化、僵化和教條主義傾向。  對西方哲學史研究本身的再認識是上世紀70、80年代的一個熱門話題。
  •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 2017-12-23 16房程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歷經15年翻譯、總字數逾540萬的十卷本西方哲學巨著《勞特利奇哲學史》23日與此間專家學者見面。該書匯聚了國內頂尖哲學研究者翻譯,原著水平之高、翻譯水平之高,受到廣泛關注。  「《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發行暨西方哲學的翻譯、研究與寫作研討會」2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勞特利奇哲學史》出版座談會暨西方哲學的翻譯、研究與寫作研討...
    ,也不是科研課題,沒有項目資金支持,最初的翻譯工作開展條件也有限,是翻譯團隊裡的各位同仁出於對於學術的執著追求和熱愛,始終不忘「追求真理、獻身學術」的初心,十餘載堅持不懈才完成了這項工作,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來自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和出版社的多方支持。
  • 一部「倫理學轉向」的哲學史著作
    亞里斯多德在西方最負盛名的哲學經典之一《形上學》開篇就告訴我們:人自呱呱墜地那天起,便自然而然地想求知。因此在希臘哲人那裡,純真地追求知識與真理,並享受這種追求所帶來快樂真是無上的幸福。  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哲學家好像不太相同。這幾百年來的人類歷史似乎在不斷告訴我們,改變這個世界的總是那些哲學家所寫出的著作。
  • 西方哲學史:希波克拉底「西醫之父」
    #西方哲學史希波克拉底的這份誓詞,對整個西方醫學界有著深刻的影響。1948年的時候,世界醫協大會對這個誓言加以修改,定名為《日內瓦宣言》,後來又據此制定了國際醫務人員道德規範。《希波克拉底文集》誓詞中譯:仰賴醫神阿波羅·埃斯克雷波斯、阿克索(Akso)及天地諸神為證,鄙人敬謹直誓,願以自身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此約。
  • 西方哲學史:高爾吉亞「無物存在」
    #西方哲學史巴門尼德認為,存在是可以被思想的,而非存在是不可以被思想的,這裡的「被思想」等同於「被理性把握」,亦等同於「被認知」。高爾吉亞則認為,人的思想是不靠譜的,比如六頭十二足的女妖,再如吐火怪獸等,這些都是可以被思想的,但是他們不存在呀。高爾吉亞認為,人的思想是不能作為真理依據的,明明不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被思想」出來。
  • 羅素的一生及我最愛讀的《西方哲學史》
    羅素在其思想隨筆《我為什麼活著》的開篇裡寫到:,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羅素的一生的確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和回答。
  • 權威<西方哲學史>出齊 集我學人百年大成
    據悉,江蘇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八卷本《西方哲學史》,有近600萬字,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西方哲學史通史之作,匯集了「五四」以來我國西哲研究領域幾代學人的共同心血,也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該領域的最新成就。
  • 政治哲學史的豐富圖景
    由張志偉、韓東輝、幹春松總主編的「政治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就呈現了古今中外各種不同的政治哲學。「政治哲學史」總計七卷,包括《西方政治哲學史》三卷,《中國政治哲學史》三卷,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史》一卷。   《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卷)由八位學者撰寫,內容涵蓋了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
  • 2014年西北政法大學701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考研真題及詳解
    2014年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701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考研真題及詳解《精神現象學》二、淺析(15分一個)1.洛克的經驗論2.柏拉圖的兩個世界三、論述(30分)四、因說與四假象說2014年西北政法大學710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考研真題及詳解
  • 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宇宙大爆炸
    這是一本偵探體的哲學史小說,巧妙的故事設計與哲學史的發展緊密結合,讓你領略從古希臘柏拉圖時代之前一直到20世紀的哲學發展史。本書大概從5個時間段來講述,分別是自然派哲學家、古希臘哲學、中世紀及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來的哲學、現代哲學(小說神奇的結尾)。
  • 深圳大學2014西方哲學史考研大綱
    深圳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命題學院(蓋章):文學院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927西方哲學史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本考試大綱適用於報考深圳大學哲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西方哲學史系統研究西方哲學從古希臘到現代的發展歷程。西方哲學史課程是哲學本科專業的專業課和核心課程。
  • 趙林作品精選,《西方哲學史講演錄》評分高達9.3
    主要教學研究方向:西方哲學、西方文化、基督教思想史。已出版《黑格爾的宗教哲學》、《西方文化概論》、《西方哲學史》等學術著作、演講集和高校教材18部,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西方哲學史講演錄》豆瓣評分:9.3作品簡介:《西方哲學史講演錄》是一部「西方哲學史」通識課程的教材,在課堂錄音的基礎上整理成稿。《西方哲學史講演錄》從古希臘羅馬哲學一直講到黑格爾哲學,系統地闡述了西方哲學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和邏輯脈絡。
  • 馮友蘭對哲學史的分期
    作者:陸建華、徐二花(安徽大學哲學系教授、安徽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無疑受到西方哲學的影響,其關於中國哲學史的分期受到西方哲學史分期的影響也在情理之中。從目前來看,其對西方哲學史分期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影響了其對中國哲學史的分期。
  • 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最適合中國人讀的西方哲學史
    關於西方哲學史的書籍,只讀過有限的幾本:伯特蘭·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羅伯特·所羅門的《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如果它也算的話),其中《蘇菲的世界》最易讀,它是一本小說,主人公是位十五歲的小女孩,照著小說的意思,人到了十五歲的年紀,已經學習了不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