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宋元明清:文言小說的——發展,
入宋以後,文言小說的創作漸趨衰微。兩宋時期.雖時有志怪小說問世,但「諸書大都偏重事狀,少所鋪敘」(《中國小說史略》),只有南宋初年洪邁《夷堅志》以著者之名聲和卷峽之浩繁而影響廣泛。傳奇之文,亦有作者,如樂史《綠珠傳》、《楊太真外傳》,秦醉《趙飛燕別傳》、《驪山記》、《溫泉記》、《譚意歌傳》,無名氏《大業拾遺記》、《開河記》、《迷樓記》、《海山記》、《梅妃傳》等,然「多託往事而避近聞.擬古且遠不逮,更無獨創之可言矣.」(《中國小說史略》)元代,是雜劇、散曲和講史平話興盛的時期,文言小說幾成鳳毛麟角,只有宋遠《嬌紅記》比較著名。從唐末至明初,文言小說創作出現了「低谷」.
明清時期,特別是明嘉靖以後.文言小說再次勃興。其原因一是隨著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生產關係中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以及印刷業的發達所帶來的全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閱讀需求更加廣泛;二是唐代小說的復出,大大開闊了文人創作的眼界.唐代小說單本,至明代已經什九散亡;宋初太平興國年間,李防曾奉救監修宋初以前文言小說的總集《太平廣記》,後因有人提出小說非後學所急,遂擱R未印。至矗靖年間,由於印刷業的發展,此書重受人們青睞,書賈往往刺取該書中的作品,雜以他書,刻印謀利。在重新印行的唐代小說的刺激下.「文人雖素與小說無緣者,亦每為異人俠客童奴以至虎狗蟲蟻作傳,置之集中.蓋傳奇風韻,明末實瀰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中國小說史略》)。
明清文言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中葉嘉靖年間,是文言小說再次興起和曲折發展的時期。主要作品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剪燈餘話》、陶輔《花影集》等傳奇小說專集。這些作品文題意境皆有意追蹤唐代小說,但和唐代的優秀之作相比,顯得文筆冗弱。第二個時期.從明嘉靖年間到清初康熙年間,這是明清文言小說創作的盛期。這一時期,有大批造詣較高的詩文作家積極參與了傳奇小說的創作,寫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如明代馬中錫的窩言小說《中山狼傳》、董玘的《東遊記異》、蔡羽《遼陽海神傳》、邵景瞻的傳奇小說集《覓燈因話》、宋懋澄《負情儂傳》、《珍珠衫記》、戔戔居士《小青傳》、清初魏禧《大鐵椎傳》、李漁《秦淮健兒傳》、李清《鬼母傳》、衛障《看花述異記》、黃周星《補張靈崔瑩合傳》、紐秀《睞娘》等。蒲松齡的著名的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就寫在這一時期.
第三個時期,《聊齋》問世到清末,是文言小說的競賽、摹仿直至最後走上衰落的時期。《聊齋志異》問世後,流傳甚廣.不少作者追摹《聊齋》筆法,創作了一些傳奇小說.如作於乾隆年間的沈起鳳《諧鐸》、和幫額《夜譚隨錄》、長白浩歌子《螢窗異草》等.而《四庫全書》總編纂紀晌頗有微詞,其門徒盛時彥述其語曰:「《聊齋志異》盛行一時,然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也。」一是訾其「一書而兼兩體」(小說和傳記),二是訾其藝術想像:「燕暱之詞,媟狎之態,細微曲折,摹繪如生.使出自言,似無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則何從而聞見之?」(《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跋)於是.自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撰寫《閱微草堂筆記》五種.
尚質黜華,追蹤晉宋.意與《聊齋志異》抗衡.該書的思想價值與藝術成就雖然不可與《聊齋志異》同口而語,但「紀晌本長文筆,多見秘書。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託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中國小說史略》).曾一度享有與《聊齋志異》並行海內的盛譽。乾隆末年,當時的文壇領袖袁枚也寫了一部筆記體志怪小說《子不語》(後改為《新齊諧》),幾與《聊齋》《閱微》鼎足而三。自此,文言小說便有的幕擬《聊齋志異》,有的摹擬《閱微》及《子不語》.但兩類仿作皆成就不高,質量每況愈下,文言小說趨於衰落。

最能代表明清文言小說成就的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蒲松齡(1640-1715),山東淄川人,十九歲時曾在文場嶄露頭角.「初應童子試,即以縣、府、道三第一補博七弟子員,文名籍籍諸生間.」(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三一{一歲時,曾應同邑進士、江蘇寶應縣知縣孫蕙的邀請.為他做了一年幕賓,次年便辭幕回家。大約從四十歲開始,便一面在同邑畢家設帳教學,一面到濟南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但一直命途跌陀.屢試不第,直到七十二歲時才援例成了一名歲貢生.蒲松齡一生著作很多.詩、詞、賦、傀曲均有很高造詣,但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是包括四百九十餘篇作品的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該書「用傳奇法,而以志怪」(《中國小說史略》).將歷史悠久的志怪傳統與傳奇小說委曲細緻的藝術描寫結合起來.並以之作為刺貪刺虐抒情言志的工具.在思想上藝術上均成為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