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德苑|貴族獨享,瓷上琺瑯,帶你了解陶瓷皇后的高貴與榮華

2020-12-10 陶瓷藝術鑑賞

琺瑯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瑯料,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遂使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瑯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峰時期的產物。那些形狀看似普通的琺瑯彩盤、碗、瓶等,已擺脫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給人們視覺帶來美的享受的藝術珍品。

雙耳葫蘆扁瓶

琺瑯彩的起源

康熙時代,法國傳教士進貢來一些銅胎畫琺瑯,讓康熙皇帝幾乎是一見鍾情,他決定在宮中嘗試製造,並將這種琺瑯工藝移植到他所喜愛的瓷器上,為了全力燒造琺瑯彩瓷器,康熙皇帝在造辦處下專門設立了琺瑯作。

琺瑯彩西洋人物開光酒壺

而瓷胎畫琺瑯的燒制方法和其他瓷器都是不同的,它是唯一在皇宮中搭窯燒制的御用瓷器。當陶瓷的素胎在景德鎮燒好以後,再將素胎運至紫禁城內.由宮中畫師畫上圖畫,上好彩料,然後在宮中燒制完成。

琺瑯彩的歷史

1、琺瑯彩的前身為「景泰藍」;

2、琺瑯彩起興於明代,在銅胎上以藍色為背景,掐以銅絲,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

3、創作於康熙年間,為了方便於皇帝隨時親臨作坊巡視督查,燒制琺瑯彩的小窯就搭設在養心殿;由於銅胎畫琺瑯來自西洋,康熙廣為召集會畫畫的外國傳教士,與工匠們一起燒造琺瑯彩;琺瑯顏料也全部依靠外國進口。

4、正式起於清代康熙年間,盛於雍正,但因製作工藝極度費工,自乾隆以後琺瑯彩就銷聲匿跡了;

5、琺瑯彩瓷器從燒制到衰落都只局限於宮廷之中,只供皇室使用,就連打碎的瓷片也不流於民間,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

6、一件瓷器,由皇帝親自授意、親自過問,並且就在皇宮內燒制完成,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史絕無先例;

7、在中國八千年延綿不斷的陶瓷發展史上,琺瑯彩瓷器是中國古陶瓷頂峰時期的作品,它代表了中國陶瓷製作的最高水平。

纏枝蓮觀音瓶

製作工藝

琺瑯又稱「拂郎」、「佛郎」、「發藍」,是一種玻化物質。它以長石、石英為主要原料,加入純鹼、硼砂為助熔劑,氧化鈦、氧化銻、氟化物等作乳濁劑,加入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銻等作著色劑,經過粉碎、混合、煅燒、熔融後,傾入水中急冷得到琺瑯熔塊,再經細磨而得到琺瑯粉。將琺瑯粉調和後,塗施在金、銀、銅等金屬器上,經焙燒,便成為金屬胎琺瑯。若以玻璃為胎,則稱為玻璃胎琺瑯;以瓷器為胎者,則稱為瓷胎琺瑯。

纏枝蓮茶葉罐

琺瑯之貴

在當時琺瑯彩只供皇室使用,就連打碎的瓷片也不流於民間,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一件瓷器,由皇帝親自授意、親自過問,並且就在皇宮內燒制完成,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史絕無先例. 在中國八千年延綿不斷的陶瓷發展史上,琺瑯彩瓷器是中國古陶瓷頂峰時期的作品,它代表了中國陶瓷製作的最高水平。

三足龍赤水洗
纏枝蓮壺承
金地纏枝蓮膽瓶

琺瑯彩瓷器存世珍罕,其技術由初創至成熟,經歷了逐步摸索、試驗完善的過程,故生產量極為有限,個體差異明顯,紋飾相同者極為罕見,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可謂機緣難得,珍貴之至。

相關焦點

  • 高貴與榮華之象徵——清琺瑯彩瓷
    琺瑯彩瓷器也叫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宮廷御用瓷器中最具特色、最為精美的釉上彩瓷。從康熙時期的色濃莊重至雍正時期的清淡素雅,再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得琺瑯彩瓷,這一集中西風韻於一體,盡顯皇家身份高貴與榮華的彩料瓷器聲名遠播,譽滿天下。
  • 瑾德苑|宮廷秘玩琺瑯彩——經久流傳的瓷中「百歲山」
    也是最為成功的手工工藝文化和技巧,不但表現出一個優秀民族的精神與科學文明的高貴素質,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祖先為世界陶瓷科學發展史,所做出永不磨滅的偉大貢獻和光輝業績。「琺瑯的發明創造共分為以下五個歷史進化階段。
  • 瑾德苑|景德鎮青花瓷,源遠流長的特色瓷文化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起始於唐宋,成熟於元代。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景德鎮青花瓷在原料,工藝,設計等等領域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從元代青花瓷一直流傳至今,景德鎮青花瓷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特色江西當中獨有的文化。
  • 琺瑯彩瓷器,清代工藝之巔峰,你不知道的秘密
    但如若您足夠了解瓷器類別,有一種瓷必定會讓您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它就是----琺瑯彩。琺瑯又稱「拂郎」或者「發藍」,是一種音譯詞。琺瑯一詞起源於隋唐時期的一個叫拂菻的地方。琺瑯彩瓷器,誕生於清康熙時期,據說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宮延造辦處的匠師將景泰藍的畫琺瑯技術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造的一種新型瓷器品種。琺瑯彩瓷器歸屬於釉上彩,它的製作工序和其它瓷不一樣,要先在景德鎮燒制好素胎,然後送到京城由畫師繪畫上色,最後再放到宮內燒制。
  • 唐龍說瓷: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
    這兩種瓷,你分的清嗎?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黃地琺瑯彩開光四季花卉紋碗在釉上瓷品類中,琺瑯彩瓷是集瓷、畫、詩、書、印為一體的高雅藝術品,它高貴奢華,在古代是皇宮專用的瓷器,平民難以窺見。粉彩是受琺瑯彩製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也頗受皇家喜愛。粉彩和琺瑯彩因為色調相仿很容易被新手混淆。陶瓷市場上由於追逐高價,賣家常常以粉彩冒充琺瑯彩。但粉彩與琺瑯彩雖然外表有幾分相似,你了解他們的區別在哪嗎?
  • 佳逸茶具|瓷器中的皇后——琺瑯彩
    一直是宮廷御用陶瓷藝術品,民間沒有燒制。道光年間記載有四百多件琺瑯彩。世界各地博物館琺瑯彩原創均屬清宮。琺瑯彩對康雍乾三朝的彩瓷起了一個開拓示範的作用,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直到康熙三十五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琺瑯彩在北京的皇宮燒製成功,這也是琺瑯彩在中國誕生之時,琺瑯彩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是金屬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使琺瑯彩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我們在瓷器上展現了西方人用同樣的彩料不能展現的一門藝術。
  • 瑾德苑陶瓷:情隨筆牽,匠心制瓷,且看……
    「北看故宮,南訪古窯」,景德鎮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產瓷基地,是陶瓷藝術之城,也是陶瓷文化之城。一代代守藝人前赴後繼、不斷地賜予瓷器新的生命與活力,他們用精湛的技藝,演繹著這座城的瓷藝歷史。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兩位瓷藝畫家——曾開文、王志華。看看從他們身上又能了解到什麼是景德手藝人。
  • 陶瓷新工藝,新創新,琺瑯掐絲大師-胡春亮
    青藝窯春亮陶瓷創始人-胡春亮,就是這樣一位陶瓷匠人,有人說:他是一名苦行僧,因為他燒造的陶瓷藝術品,都來源於純天然,攀登高山之上,親赴叢林之間,多少年的含辛茹苦,只為採集那稀少的原礦高嶺土的原料,尋找那純天然的植被與礦石結合的釉料。
  • 紫砂繪琺瑯:陶瓷藝術瑰寶
    紫砂繪琺瑯,起源於清康熙,被視為皇家珍寶,只允許皇宮獨享。紫砂上畫琺瑯加彩在清代只屬皇宮專屬,起源於康熙。在三百年前,皇帝手中的紫砂琺瑯壺都不完美,達不到瓷器琺瑯彩的精緻。紫砂茗壺造型豐富多彩,裝飾手法多樣化,壺的表面裝飾有琺瑯彩、加彩、浮雕、堆泥、印貼、簇花、粉彩、爐均釉、鏤空等工藝,因器思變,層出不窮。
  • 唐龍說瓷丨陶瓷有名彩,稱之琺瑯彩
    琺瑯起源於西方,類似於彩色玻璃一類的顏料,畫在金屬器皿上。國內最早出現的是在元代,蒙古軍隊從西亞擄了一批琺瑯工匠,安置在雲南,當時叫大食窯或者鬼國窯。到明代時這種技術實現本土化,叫銅胎畫琺瑯,就是著名的景泰藍。
  • 琺瑯彩瓷:康熙琺瑯彩如何鑑定?一篇文章告訴你不知道的知識盲區
    近年來古董收藏越來受到大家的喜愛,玩收藏的對於清代瓷器應該都有所了解,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其特定的工藝,清代的彩瓷不得不說是歷史的巔峰!清代創燒出粉彩以及御用瓷器琺瑯彩。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聊聊琺瑯彩。 琺瑯彩被稱之為:官窯中的官窯。
  • 景德鎮清琺瑯彩瓷的仿製秘史
    應該說,這個階層 對高級彩瓷的需求極大,其數量、界面遠遠大於皇帝的需求,而為他們生產的琺瑯彩瓷又不能與宮廷琺瑯完全一致,因此,在這時出現一批類似民國施德之所藏的一 批「古月軒」瓷,其迎合的市場就是清代龐大的官僚、貴族權貴階層,這批瓷器製作精美、器型漸漸複雜精巧,有複雜的動物雕塑造型,也有鑲器造型,因為是後代 仿製,有的加「乾隆御製」、「乾隆通寶」之款,極盡撼動之能事。
  • 天下瓷人|陶瓷之路
    如今你去參觀外國人的宮殿,參觀他們的博物館,甚至偶爾進入到某一戶殷實的人家裡頭,你都會看到原產自中國的瓷器。隨著瓷器的外銷,中國開始以「瓷國」享譽於世。後來中國的制瓷技術傳到了當時的朝鮮,日本,甚至歐洲也學會了燒制瓷器。這樣一來陶瓷開始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而中華文化也藉助陶瓷這個載體形成了文化的輸出。在當今的中國,陶瓷仍然是一個很好的與世界交流的紐帶。
  • 這隻自帶寶石的琺瑯器,值得你來陶瓷會一睹其風採
    瓷博會展覽現場它的發展過程由康熙時期的顏色厚重到雍正時期的古樸典雅,再到乾隆時期的紛繁複雜,琺瑯在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風格的轉變,並沒有改變其自身高貴典雅的氣質,反而創造出了一個朝代文化的巔峰,其中最具有古典美的要數乾隆仕女遊園罐,這件作品也是琺瑯彩瓷的巔峰之作。
  • 被網紅產品帶火的琺瑯工藝,你了解多少?皇家極致藝術有它一席!
    在眾多網紅產品中,琺瑯鍋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網紅新星,將傳統的琺瑯工藝與廚具相結合,具有導熱快而均勻、保溫好等優點。不管是國內超火爆的美食節目,還是女神們的日常生活,都能看到琺瑯鍋的身影,明星和大廚們都超愛用!而琺瑯鍋的走紅,還帶火了一個十分古老的工藝——琺瑯工藝!
  • 琺瑯,一種美麗的器具
    1918~1956年,琺瑯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製品標準,琺瑯改定為琺瑯,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基本解釋:塗料名。又稱「搪瓷」。用石英、長石、硝石和碳酸鈉等加上鉛和錫的氧化物燒製成,塗在銅質或銀質器物上,經過燒制,能形成不同顏色的釉質表面。既可防鏽,又可作為裝飾。如搪瓷、景泰藍等均為琺瑯製品。
  • 琺瑯彩瓷——西方「畫琺瑯」藝術與中國傳統五彩藝術的結合物
    在中國陶瓷藝術中,琺瑯彩瓷無疑是重要類別之一。自清康熙末出現以來,不僅廣受國人推崇,還遠銷海外各地,為域外民族所追捧,並成為「海上瓷路」重要外銷瓷之一。實際上,琺瑯彩瓷本身亦是中西方瓷文化交流的藝術成果之一。
  • 精品推薦—八寶紋琺瑯彩宮廷碗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容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琺瑯彩瓷器存世少價值高,是什麼原因突然消失了?
    這些舶來的畫琺瑯器以它精細的彩繪技法和華麗的裝飾風格,而深受皇宮貴族和廣州地方官員和土庶的喜愛。由當時歐洲傳教士的私人信件得知,康熙皇帝對這種洋玩意兒也很感興趣,並力圖使中國的琺瑯工匠掌握這門技術,於是廣州和北京內廷琺瑯作的工匠分別在兩地試燒畫琺瑯,經過大約10年的時間,成功地燒制出了我國的金屬胎畫琺瑯器。
  • 琺瑯彩瓷器怎麼鑑定?真品價值又在哪裡?
    「人間尤物-琺瑯彩瓷器」----美的盛宴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琺瑯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