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薦—八寶紋琺瑯彩宮廷碗

2020-12-06 高端古玩收藏圈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容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遊園罐是其代表。

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製作成裝飾性的工藝品。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

藏品介紹

中文名稱:八寶紋琺瑯彩宮廷碗

英文名稱:Eight treasure grain enamel colored palace bowl

類別:瓷器

規格:一件(底徑6.8cm 口徑 15.8cm 高8cm)

品相:美品

從上圖來看,是典型的開窗琺瑯彩碗,瓷器好不好第一步就看有沒有開窗,而這件開窗琺瑯彩碗經過上手看後畫工精美,器型端正。窗內八寶紋,窗外以松石綠釉為地,畫蓮花折枝紋,其上帶一串佛珠,因佛菩薩皆為蓮花化生,故蓮花寓意清淨與圓滿。刻在念珠上,時刻警醒念佛人,念佛憶佛,將來必定作佛。

松石綠釉,亦稱「秋葵綠釉」,是一種瓷器釉色,是清雍正時期創燒的綠釉新品種。

現代配方系用硫酸鋇、碳酸鈣、硼酸等配製而成。其呈色為淡黃色中微微發綠,與綠松石色澤相似,故名「松石綠」。

八寶紋:器佛教紋樣,為藏傳佛教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為題材的紋飾。始見於元,流行於明、清。八寶為: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腸結。八寶紋常與蓮花組成圖案,作折枝蓮或纏繞蓮託起八寶的構圖,也有以八寶捧團壽的圖樣。元代主要見於龍泉窯青瓷和景德鎮窯卵白釉瓷,以印花技法加以表現,紋樣排列尚未規範化。明、清時期景德鎮窯多以青花、鬥彩、粉彩描繪八寶紋,紋樣排列規範化。明代早中期排列次序為:輪、螺、傘、蓋、花、魚、瓶(罐)、結;明代晚期至清代排列次序為:輪、螺、傘、蓋、花、瓶(罐)、魚、結。清乾隆以後又有見打亂上述次序。

這件琺瑯彩瓷器,畫工精美絕倫,歷經二百多年的歷史整體畫面,沒有任何磨損脫落,依然光彩換發,有句話叫舊器如新就是寶,形容這對瓶子非常貼切,能有如此畫工之人非等閒之輩,經鑑定是一件難得的官窯器,而琺瑯彩瓷器歷來為宮廷所用,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從雍正皇帝的貴戚重臣年羹堯的奏摺中,也可了解此時琺瑯彩瓷器的燒造情況。如「雍正二年二月初九日,由驛齋到御賜新制琺瑯管雙眼翎二支,單眼翎十支……」。對這些翎管,年羹堯在二月十二日的謝折裡稱:「……臣伏覩琺瑯翎管,製作精緻,顏色嬌麗,不勝愛羨,謹繕摺恭謝天恩,更懇聖慈,如有新制琺瑯物件,賞賜一、二,以滿臣之貪念。臣無任悚惶之至。雍正二年二月十二日具。」在年羹堯的摺子上,雍正皇帝在「以滿臣之貪念」這句話的「貪」字旁硃筆畫圈,在折尾空白處,雍正帝的硃批曰:「琺瑯之物尚無暇精緻,將來必造可觀。今將現有數件賜你,但你若不用此一『貪』字,一件也不給你,得此數物,皆此一字之力也。」其中「琺瑯之物尚無暇精緻,將來必造可觀」這句話,說明雍正帝對琺瑯彩瓷器的發展充滿信心。

從底款來看正楷的青花款非常端正,位置居中,字形端正。圈足潔白細膩,為罕見的糯米胎,最早稱之為「糯米汁胎」是形象描述胎體的質感,如同糯米經水磨後流出的米漿一般細膩、光滑。後被稱為糯米胎,此胎極其細膩,是瓷石經過多次提煉極其細膩後才有的極品瓷胎,這種瓷胎輕扣聲音清脆悅耳,胎質緊密,較一般瓷器硬度要高,抗熱漲冷縮能力強,很多瓷器經歷上百年時間就會自然的乾裂,我們成為陰裂現象,與窯裂不同,是後期形成的,而糯米胎瓷器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由於瓷土極其細膩,也不會出現棕眼的現象,是美瓷的重要要素。

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專為皇家製作的宮中秘藏珍 品,也是甶皇帝直接授意下創燒的皇家御用 品。其製作往往極為精良,工藝極為複雜、嚴 謹,現存世也極為稀少。由其是雍正官窯琺瑯 彩瓷器,不論是胎體、造型、繪畫、書法、色 彩、印章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風格上色彩豐 富、又淡雅多姿、層次清晰,即有類似西方油 畫的藝術效果,又有東方工筆山水花鳥畫之神 韻!關注小編,了解更多古玩知識。

相關焦點

  • 黃地琺瑯彩牡丹紋碗賞析
    原標題:黃地琺瑯彩牡丹紋碗賞析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以黃釉為地,琺瑯彩繪纏枝牡丹紋,四朵富麗的牡丹花俯仰盛開,色彩絢麗,其間點綴數朵各色小花。花朵碩大飽滿,枝蔓纏繞,寓有「年年富貴」吉祥之意。
  • 官窯中的官窯:清代琺瑯彩瓷器
    故宮博物院藏康熙琺瑯彩牡丹紋碗 琺瑯器是13世紀由陸路傳入中國,在明代就有大量的掐絲琺瑯產品出現。而一種叫做銅胎畫琺瑯的器物,則是由歐洲傳教士或商人在清朝康熙年間從海上帶 入中國的。 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黃地琺瑯彩梅花碗 琺瑯彩瓷在所有瓷器品種中,歷來都是瓷器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珍品。
  • 琺瑯彩瓷器與景泰藍
    琺瑯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身就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清代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瑯」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一種新的釉上彩瓷。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
  • 乾隆琺瑯彩宮碗首次亮相 民國之前從未流出宮外
    原標題:乾隆琺瑯彩宮碗首次亮相 民國之前從未流出宮外 法制晚報訊(記者趙穎彥)「2015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將於10月29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正式拉開帷幕。今天上午,記者從市文物局了解到,此次文博會上古董精品「海量」,其中有從未露過面的一款乾隆本朝御製琺瑯彩宮碗、罕見的乾隆時期帽架等珍品亮相。本屆博覽會特設古董珍玩展區,56個頂尖古玩商將攜帶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參展。本次還有一件展品是從未露過面的乾隆本朝御製琺瑯彩宮碗。
  • 食臘八粥 賞八寶紋
    原標題:食臘八粥 賞八寶紋 臘八粥又叫八寶粥,古人常認為「八」是吉利數字,他們不僅在食材上取「八寶」納福,在傳統紋飾上也集合「八寶」來增添吉祥,比如瓷器上經常出現的「八寶紋」,也叫「暗八仙」,其中的福氣您不可不知。   「八寶紋」繪八仙法寶   「八寶紋」分為佛八寶與道八寶,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八寶紋屬於道八寶。
  • 大清康熙御製瓷器 琺瑯彩 富麗堂皇盡顯皇家氣派
    宮廷畫師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澀胎上用進口琺瑯料描繪紋飾,然後入窯焙燒而成。由於其繪製技巧、彩料配製、燒造溫度等方面不易掌握,燒成十分不易,製作的數量有限,故琺瑯彩瓷十分珍貴,專為宮廷皇帝、嬪妃玩賞和宗教、祭祀的供品之用,均署「康熙御製」款,造型多為小件器物,有杯、碗、盤、碟、盒、壺等,瓶類較少。康熙琺瑯彩瓷非常名貴,後世爭相仿製。
  • 琺瑯彩瓷器收藏與鑑賞
    琺瑯彩瓷器始於清代康熙時期,盛行於雍正時期和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出現使得清代瓷器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琺瑯彩瓷器雍容華貴,繪畫講究,工藝精湛,可以說件件都是精品,這樣的瓷器風格也非常符合當時皇室極盡奢華的理念。
  • 琺瑯彩瓷:康熙琺瑯彩如何鑑定?一篇文章告訴你不知道的知識盲區
    琺瑯彩被稱之為:官窯中的官窯。琺瑯彩的創燒之初就是為了宮廷使用的,民間是不能使用的,在當時一些朝中大臣都難得一見。琺瑯彩瓷是脫胎於銅胎畫琺瑯,主要是胎質區別,琺瑯彩學名是"瓷胎畫琺瑯",是我國瓷器燒造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寶。琺瑯彩的製作工藝是有將外國工藝與我國傳統工藝結合的,它集中西風韻於一體,盡顯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是釉上彩瓷器中最為精美的種類。
  • 畫工嚴謹細膩,色彩鮮豔奪目,故宮博物院館藏清康熙琺瑯彩瓷器
    此碗所繪紋飾工整細膩,畫面色彩鮮豔奪目。琺瑯彩瓷器為名貴的宮中御用瓷器,因燒造數量有限,傳世不多,故彌足珍貴。藍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高5.2cm,口徑11cm,足徑4.4cm。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藍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裝飾。
  • 雍正「琺瑯彩粉彩」碗,到底是琺瑯彩還是粉彩?
    ▲ 清雍正 琺瑯彩粉彩「安居樂業」圖碗琺瑯彩的「前身」,可說是銅胎琺瑯器。銅胎畫琺瑯,顧名思義就是以銅製器胎,然後把琺瑯質釉料填畫於表面,是由歐洲傳入清朝的工藝。琺瑯彩瓷器是在銅胎畫琺瑯的影響下誕生,為區分兩者,故又稱為「瓷胎畫琺瑯」。清代官窯,大都在景德鎮燒制而成。可是琺瑯彩卻不同,先由宮廷畫師草繪樣稿,選用景德鎮精製的白瓷素胎,運至京城,在宮內繪圖、填彩、燒造。當時所 用的琺瑯彩料,悉數由外國進口,燒成後有透明的玻璃質感。由於繪畫的色地上堆料厚,又有色彩眾多且深淺不同的顏料巧妙配合,故畫面有層次分明的實感。
  • 琺瑯彩瓷器怎麼鑑定?真品價值又在哪裡?
    「人間尤物-琺瑯彩瓷器」----美的盛宴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琺瑯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
  • 故宮琺瑯彩收藏賞析
    】 銅胎掐絲琺瑯獅戲球海馬紋碗,明中期,御用監製造,高10釐米,口徑22.2釐米,足徑9.1釐米。此件獅戲球海馬紋碗內外壁均以動物為主題紋飾,對動物的動作形態把握得比較準確,是明中期一件燒制較成功的掐絲琺瑯器。其足內款識系偽款。
  • 乾隆琺瑯彩高足碗
    琺瑯彩高足碗胎體細膩、型體規矩。造型一改前朝式樣,撇足平翻口沿,與其說是高足碗、高足杯倒不如說高足盆、高足盤更恰切。背附圖琺瑯彩源自明朝景泰年景泰藍銅胎掐絲填的彩色顏色。這種藝術品豪華美觀深受清朝康熙皇帝寵愛,命宮庭造辦處在瓷胎上弄出景泰藍的樣子,於是便有了瓷胎畫琺瑯,早期的瓷畫琺瑯是用色料雙線完全模仿掐絲圖案勾廓填彩,是名符其實的畫琺瑯。因色料來源進口,非常精貴,所以只有盤、碗、碟、杯等小件居多。
  • 馬未都:康熙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
    康熙琺瑯彩瓷器多以黃、藍、紅、豆綠、絳紫等色作地,再彩繪各種花卉為飾,其中以吉祥的紋飾較為常見。康熙琺瑯彩瓷較之銅胎畫琺瑯器皿的色彩更為鮮豔,加之施彩和燒制工藝都特別精細,所以琺瑯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彩瓷發展的一項重要成就。誠然,不能否認康熙琺瑯彩瓷器的構圖不如雍正時期製品生動,色料也不夠細膩。
  • 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及如何出手琺瑯彩瓷器
    清康熙 琺瑯彩胭脂紅地牡丹紋盌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
  • 瓷器中的黑馬——琺瑯彩瓷器屢創新高
    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過牆枝蝠桃紋大盤」,以1520萬港元成交;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琺瑯彩題詩過枝梅竹紋盤以3252.41萬港元成交;如今更是價值連城。2005年一隻清乾隆御製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秋季單件專品拍賣會上以1.1548億港元買下。
  • 乾隆一朝燒制那麼多官窯瓷器,皇帝用餐卻只用黃釉與琺瑯彩瓷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皇帝的飲食,更是整個宮廷的重中之重,宮廷內的一切設置,都是以服務皇帝為準則。乾隆官窯集瓷器之大成,為了滿足宮廷日常飲食和觀賞所需瓷器,大量燒制。然而皇帝本人用餐卻只使用黃釉瓷器與琺瑯彩瓷器。
  • 清代宮廷的琺瑯彩瓷器,為何件件精品,卻很少傳世
    02乾隆時期的琺瑯彩乾隆帝對琺瑯彩瓷器珍愛有加,琺瑯彩瓷器的燒制數量超過康雍兩朝,造型更加豐富。宮廷琺瑯彩的燒制從康熙到乾隆三朝,共計40多年。乾隆對琺瑯彩的燒制要求非常嚴格,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獎勵制度。宮廷瓷器設計師會與乾隆共同進行設計畫稿,然後把設計畫稿交由景德鎮按照畫稿燒制素瓷,再由造辦處琺瑯畫師按照旨意畫彩,經爐火烘烤而成。琺瑯彩的特點主要是,彩料凝重,花紋突起,色彩鮮豔明亮,畫筆精緻,融合東方寫意與西方寫實的技法。
  • 精品推薦—松石綠釉刻花碗,鬥笠碗,五彩盤
    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定窯從邢窯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定窯隨著地域變化,新瓷土料的運用和制瓷工藝的進步。
  • 天價琺瑯彩碗引發的思考
    2018年春季拍賣會最後一天誕生的天價拍品——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一直成為藝術圈熱議的話題。「清三代官窯瓷器地位固若金湯」這是藝術圈對清三代瓷器的評價,這件琺瑯彩碗無疑再給清三代瓷器創造了拍賣神話。  據報導,「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開拍前,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曾表示,本季中國藝術品春拍將呈獻多件中國藝術精品,其中清代雅瓷尤為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