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容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遊園罐是其代表。
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製作成裝飾性的工藝品。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
藏品介紹
中文名稱:八寶紋琺瑯彩宮廷碗
英文名稱:Eight treasure grain enamel colored palace bowl
類別:瓷器
規格:一件(底徑6.8cm 口徑 15.8cm 高8cm)
品相:美品
從上圖來看,是典型的開窗琺瑯彩碗,瓷器好不好第一步就看有沒有開窗,而這件開窗琺瑯彩碗經過上手看後畫工精美,器型端正。窗內八寶紋,窗外以松石綠釉為地,畫蓮花折枝紋,其上帶一串佛珠,因佛菩薩皆為蓮花化生,故蓮花寓意清淨與圓滿。刻在念珠上,時刻警醒念佛人,念佛憶佛,將來必定作佛。
松石綠釉,亦稱「秋葵綠釉」,是一種瓷器釉色,是清雍正時期創燒的綠釉新品種。
現代配方系用硫酸鋇、碳酸鈣、硼酸等配製而成。其呈色為淡黃色中微微發綠,與綠松石色澤相似,故名「松石綠」。
八寶紋:器佛教紋樣,為藏傳佛教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為題材的紋飾。始見於元,流行於明、清。八寶為: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腸結。八寶紋常與蓮花組成圖案,作折枝蓮或纏繞蓮託起八寶的構圖,也有以八寶捧團壽的圖樣。元代主要見於龍泉窯青瓷和景德鎮窯卵白釉瓷,以印花技法加以表現,紋樣排列尚未規範化。明、清時期景德鎮窯多以青花、鬥彩、粉彩描繪八寶紋,紋樣排列規範化。明代早中期排列次序為:輪、螺、傘、蓋、花、魚、瓶(罐)、結;明代晚期至清代排列次序為:輪、螺、傘、蓋、花、瓶(罐)、魚、結。清乾隆以後又有見打亂上述次序。
這件琺瑯彩瓷器,畫工精美絕倫,歷經二百多年的歷史整體畫面,沒有任何磨損脫落,依然光彩換發,有句話叫舊器如新就是寶,形容這對瓶子非常貼切,能有如此畫工之人非等閒之輩,經鑑定是一件難得的官窯器,而琺瑯彩瓷器歷來為宮廷所用,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從雍正皇帝的貴戚重臣年羹堯的奏摺中,也可了解此時琺瑯彩瓷器的燒造情況。如「雍正二年二月初九日,由驛齋到御賜新制琺瑯管雙眼翎二支,單眼翎十支……」。對這些翎管,年羹堯在二月十二日的謝折裡稱:「……臣伏覩琺瑯翎管,製作精緻,顏色嬌麗,不勝愛羨,謹繕摺恭謝天恩,更懇聖慈,如有新制琺瑯物件,賞賜一、二,以滿臣之貪念。臣無任悚惶之至。雍正二年二月十二日具。」在年羹堯的摺子上,雍正皇帝在「以滿臣之貪念」這句話的「貪」字旁硃筆畫圈,在折尾空白處,雍正帝的硃批曰:「琺瑯之物尚無暇精緻,將來必造可觀。今將現有數件賜你,但你若不用此一『貪』字,一件也不給你,得此數物,皆此一字之力也。」其中「琺瑯之物尚無暇精緻,將來必造可觀」這句話,說明雍正帝對琺瑯彩瓷器的發展充滿信心。
從底款來看正楷的青花款非常端正,位置居中,字形端正。圈足潔白細膩,為罕見的糯米胎,最早稱之為「糯米汁胎」是形象描述胎體的質感,如同糯米經水磨後流出的米漿一般細膩、光滑。後被稱為糯米胎,此胎極其細膩,是瓷石經過多次提煉極其細膩後才有的極品瓷胎,這種瓷胎輕扣聲音清脆悅耳,胎質緊密,較一般瓷器硬度要高,抗熱漲冷縮能力強,很多瓷器經歷上百年時間就會自然的乾裂,我們成為陰裂現象,與窯裂不同,是後期形成的,而糯米胎瓷器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由於瓷土極其細膩,也不會出現棕眼的現象,是美瓷的重要要素。
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專為皇家製作的宮中秘藏珍 品,也是甶皇帝直接授意下創燒的皇家御用 品。其製作往往極為精良,工藝極為複雜、嚴 謹,現存世也極為稀少。由其是雍正官窯琺瑯 彩瓷器,不論是胎體、造型、繪畫、書法、色 彩、印章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風格上色彩豐 富、又淡雅多姿、層次清晰,即有類似西方油 畫的藝術效果,又有東方工筆山水花鳥畫之神 韻!關注小編,了解更多古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