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的琺瑯彩瓷器,為何件件精品,卻很少傳世

2020-12-10 子明的瓷器史

這件瓷器便是: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

燒制於大清乾隆時期,瓶高18釐米,口徑2.6釐米,足徑5.5釐米。

瓶口呈蒜頭狀,長頸,溜肩,碩腹,圈足。瓶內壁及圈足內施綠松石色釉。通體以金彩繪錦紋為地,其上以琺瑯彩繪各式纏枝花卉,色彩鮮豔。口、足、頸部飾以多道金彩,愈顯金碧輝煌,華貴典雅。外底欄框內書藍料彩篆書「乾隆年制」四字雙行印章款。

01蒜頭瓶器型的由來

蒜頭瓶因其瓶口像蒜頭而得名,其外形仿製秦漢時期的銅瓶而來,古樸典雅;始燒於宋代,流行於明、清時期,景德鎮最為擅長燒制,品種類別以青花最多,琺瑯彩的蒜頭瓶並不多見。

02乾隆時期的琺瑯彩

乾隆帝對琺瑯彩瓷器珍愛有加,琺瑯彩瓷器的燒制數量超過康雍兩朝,造型更加豐富。宮廷琺瑯彩的燒制從康熙到乾隆三朝,共計40多年。乾隆對琺瑯彩的燒制要求非常嚴格,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獎勵制度。宮廷瓷器設計師會與乾隆共同進行設計畫稿,然後把設計畫稿交由景德鎮按照畫稿燒制素瓷,再由造辦處琺瑯畫師按照旨意畫彩,經爐火烘烤而成。

琺瑯彩的特點主要是,彩料凝重,花紋突起,色彩鮮豔明亮,畫筆精緻,融合東方寫意與西方寫實的技法。若最後的成品得到乾隆的誇讚,那麼參加這件瓷器燒制、上彩的工匠都是有相應的賞賜。

真正的宮廷琺瑯彩成品瓷器非常少見,這件也屬於清宮秘藏,極為珍貴。

琺瑯彩為釉上彩,雖然彩料不需要經過高溫燒制,色彩可以完整保留,不易變色,但是缺點也很明顯,琺瑯處於釉面的外部,免不了與外界所接觸,摩擦,特別是底部,極易造成金彩的脫落。

03瓷器的主體紋飾

花紋的主體為纏枝紋,屬於傳統紋飾,明清時期最為流行。在明代的時,更多地稱之為『轉枝「,屬於一種靈活的構圖方法。構圖肌理是以波狀紋與切圓相組合,以二方或者四方連續展開,形成波浪纏綿的樣式,最後在切面上畫上點綴的花卉、葉子,這樣就形成了枝繁葉茂的纏枝花卉紋。因其具有著非常好的靈動性,變化多樣,常用而不易重複的特點,而被廣泛使用。

在瓶頸處,金彩上下,還有許多的佛教八寶元素,如傘、蓋、蓮花、金魚等,皆是乾隆時期崇尚佛教的特徵,極其喜歡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事物作裝飾。

04整體藝術手法

整體上來看,這件瓷器造型古樸典雅,靈動優美。其中東方與西方的藝術相結合,大小紋飾的相互映襯,色彩的組合,空間的構造布置等都是屬於頂尖水準。畫師對琺瑯彩的運用,色彩濃淡的變化,比如金彩上下處的藍色過渡,非常自然,與其它的顏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這件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為故宮館藏,因其優美的外形與豔麗的色彩,格外顯眼。這裡奉上壁紙一張,也可自己上故宮壁紙進行下載。

相關焦點

  • 琺瑯彩,宮廷瓷器的代表作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 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瑯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 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
  • 清代皇家瓷器中的珍品——琺瑯彩
    琺瑯彩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朵奇葩,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御用器。其誕生後的二百年內都是皇家御用瓷器,用景德鎮的半成品在北京二次燒造,民間幾乎沒有也不知道,至民國三年故宮第一次展覽後才被社會所知。
  • 琺瑯彩玉壺春瓶:曾經的宮廷御用瓷器
    到了清代前期,從國外進口了與景泰藍相似的金琺瑯、銅琺瑯等物品。當時國內也盛行在銅、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質地的胎上,用進口的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的琺瑯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繪畫的稱「瓷胎畫琺瑯」,也就是馳名中外的琺瑯彩瓷器。  那麼琺瑯到底是什麼呢?琺瑯又稱「拂郎」「佛郎」「發藍」,是對一種人為加工而成的玻化物質的稱謂。
  • 琺瑯彩的瘋狂?瓷器琺瑯彩為何能屢創天價?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誌,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 清代琺瑯彩為什麼這麼值錢呢?
    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清乾隆宮廷御用琺瑯彩瓷器琺瑯彩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朵奇葩,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御用器。其誕生後的二百年內都是皇家御用瓷器,用景德鎮的半成品在北京二次燒造,民間幾乎沒有也不知道,至民國三年故宮第一次展覽後才被社會所知。琺瑯彩瓷的製作技藝奇絕,時代特色鮮明,傳世極少,至為珍罕,備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 清代時期琺瑯彩!
    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
  • 一文揭秘:為什麼琺瑯彩瓷被稱為清代宮廷「最貴」的瓷器?
    琺瑯彩瓷器的創燒,源於康熙皇帝對畫琺瑯的喜愛。宮廷造辦處琺瑯作在外國技師的幫助下很快熟練掌握了金屬胎畫琺瑯燒制技術,並同時嘗試著將這種技法移植到瓷胎上,創燒出了「琺瑯彩」瓷器。 琺瑯彩瓷器繼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都採用了最成熟的工藝。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因此一直有著「一件琺瑯彩,十件官瓷器」之說。
  • 佳逸茶具|瓷器中的皇后——琺瑯彩
    喜歡瓷器的藏友們都知道,瓷器中最貴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琺瑯彩,琺瑯彩高貴,一出生就是宮廷製作,自帶皇家氣質,琺瑯彩是瓷器中最神秘的一類,自誕生以來的200年之內,一直僅供皇家專用,從未出宮,那它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和發展呢?又是怎樣的魅力讓多位皇帝愛不釋手?
  • "庶民弗得一窺"的清康雍乾三代琺瑯彩賞析
    我國的陶瓷歷史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了巔峰,而在康雍乾由朝廷內宮秘密製作的琺瑯彩瓷則是巔峰之上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正是因為在宮廷內製作,而不像歷代御用名瓷那樣在景德鎮御窯廠製作,又因為它興於清代又衰於清代,再加上民間雲中望月般撲朔迷離的傳說,使得琺瑯彩瓷在世人的眼裡蒙上了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
  • 天價琺瑯彩碗引發的思考
    「清三代官窯瓷器地位固若金湯」這是藝術圈對清三代瓷器的評價,這件琺瑯彩碗無疑再給清三代瓷器創造了拍賣神話。  據報導,「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開拍前,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曾表示,本季中國藝術品春拍將呈獻多件中國藝術精品,其中清代雅瓷尤為亮眼。
  • 鑑古器(瓷器篇)琺瑯彩
    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器。它是釉上彩瓷器的一種,它的工藝是先在已燒好的素麵胎上塗彩料作底,然後在底色上加彩繪紋飾,再經爐火燒制而成。「琺瑯」又稱「佛郎」,是13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的一種銅質工藝品。琺瑯器又可分「掐絲琺瑯」與「畫琺瑯」兩類。
  • 品鑑藍釉:如何鑑賞清代霽藍釉瓷器及其收藏價值
    清代的霽藍釉瓷器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此後生產歷代未斷,均有佳作傳世。常見造型主要是宮廷祭器和擺設用瓷,外觀上或暗紋或描金或光素。官窯霽藍釉瓷多有官款,經造辦處挑選出窯,做工異常精緻。民窯也有霽藍釉瓷,多用於寺廟祭器,均無官款,但有當年年款。
  • 融入詩書畫印,「四爺」提升了琺瑯彩的藝術格調
    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瑯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 粉彩嬰戲人物故事帽筒 瓷器收藏新貴
    粉彩瓷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是中國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在瓷器世界中,粉彩是唯一能撼動青花霸主地位的瓷器,色彩豐富、色調淡雅柔和,做工精美,自問世後,立即成為清朝皇室的新寵。而且直到現在,粉彩依舊備受人們的青睞。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
  • 清代乾隆御製瓷器精品及宮廷書畫亮相保利預展
    清代乾隆御製瓷器精品及宮廷書畫亮相保利預展 盧仲 2018-11-10 17:40 來源:澎湃新聞
  •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拍賣8720萬港幣,琺瑯彩是何物,為何這麼貴
    接近上億的價格,我們不得不為這件藏品感到驚奇,琺瑯彩究竟是何物,為何會拍出8720萬港幣的天價。琺瑯彩是清代皇室所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種,琺瑯彩繪採用的畫法製作工藝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大約在清康熙年間進入中國。而上述拍賣的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是處於清代康熙年間琺瑯彩瓷中的巔峰之作,製作工藝精湛,畫法流暢,燒制完美。
  • 清代官窯瓷器發展歷程?
    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福建省德化白瓷,瑩白而帶透明感,生產佛像相當有名。清朝前期,景德鎮瓷器代表了國內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隨著國內外及宮廷對景德鎮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鎮瓷業進入了制瓷歷史高峰。
  • 兩岸故宮國寶瓷器首次同臺亮相(圖)
    這些瓷器中有17件是我國陶瓷工藝發展史上的巔峰時期——清代乾隆時期的精品文物,另外3件為目前海內外收藏界視為至寶的元、明、清青花瓷器。每一件都是造型獨特奇巧、充滿智慧。這批高仿品中包括了青花、粉彩、青花釉裡紅、鬥彩等各種彩瓷品種,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以及琺瑯彩構成了其中的兩大亮點。
  • 集大成的清代瓷器特點
    清代瓷器可以說是集大成的瓷器,各時期瓷器也是各有其藝術特點。紫色百合香以最簡單的語言為您匯總了清代各時期瓷器精華知識,使您對清代瓷器逐步了解。一、集大成的清代瓷器清代是我國制瓷歷史上一個燦爛輝煌的時代,也可以說是集大成的一個時期,其制瓷業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國瓷器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而且天然原料十分充足,加上皇室的高度重視和督陶官親自管理燒造,使得清代瓷器成就非凡。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濟繁榮穩定,國泰民安,制瓷技術高超,紋飾華美貴氣,是中國瓷器歷史上最具特色的典型時代。
  • 真誠館收藏平臺收藏知識——洋彩瓷器與琺瑯彩瓷器的鑑別
    琺瑯彩創燒於康熙晚期,受西方文化影響,西方宮廷畫師陸陸續續來到北京,帶來了大量的西方精美的礦物質染料。琺瑯彩為什麼這麼貴?它是徹底的皇家宮廷御用瓷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琺瑯彩從未流傳出宮廷。琺瑯彩從康熙晚年誕生,一直到清末,兩百年間秘不示人。清代檔案中紀錄過年羹堯獲勝凱旋歸來時,想藉機得到皇帝的琺瑯彩瓷器做獎品,但是,吝嗇的皇帝仍然沒有賜予其夢想。可想而知了。雍正對畫師比較挑剔,別的瓷器都是工匠畫紋樣,琺瑯彩是雍正專挑畫家來畫。比如擅長畫山水人物的賀金昆。雍正還親自督造。其實郎世寧也畫過琺瑯彩的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