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龍說瓷丨陶瓷有名彩,稱之琺瑯彩

2020-12-09 唐龍陶瓷

  琺瑯起源於西方,類似於彩色玻璃一類的顏料,畫在金屬器皿上。國內最早出現的是在元代,蒙古軍隊從西亞擄了一批琺瑯工匠,安置在雲南,當時叫大食窯或者鬼國窯。到明代時這種技術實現本土化,叫銅胎畫琺瑯,就是著名的景泰藍。

清雍正珊瑚紅地琺瑯彩瓶

  回歸正題,在清代康熙時期,西方有畫琺瑯的傳統,傳入國內,康熙十分喜歡,並將其運用到瓷器上,於是開始燒制琺瑯彩瓷,從康熙二十七年開始,到五十九年燒製成功,耗時三十二年。那時的琺瑯顏料都是進口的,但是畫師都是歐洲人。比如有一個叫陳忠信的法國教士,給康熙寫信,要求進京進傳教,不允。然後陳又寫一信,說我會畫琺瑯,康熙才允了。類似的教士還有郞世寧、安德義、艾啟蒙等等,他們明明是來傳福音的,結果被關在宮裡給皇帝畫了一輩子的琺瑯。

清康熙黃地琺瑯彩碗

  康熙時的琺瑯彩瓷器是通體畫滿的,已經看不見瓷了,還有紫砂胎琺瑯彩,也是畫滿。這時的瓷器淪為了琺瑯的載體,瓷本身的審美意義已經淡化了。直到雍正皇帝登基以後,撥亂反正,開始做白地琺瑯瓷,而且開始做國產琺瑯顏料,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水平是最高的。

清乾隆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

  我們都知道的所有的名瓷大都是在景德鎮燒造,唯獨琺瑯彩不是,它的白瓷胎是景德鎮官窯燒的,然後運到京城,由宮廷畫師繪畫燒造。燒造地點在北京有三處,第一處就是大內紫禁城內,第二處是頤和園,雍正登基後就把這燒瓷差事給了好兄弟胤祥,第三處就在胤祥所在的怡親王府,當時府上有一個畫琺瑯的包衣奴才叫唐英,後來到景德鎮任督陶官,另一個神級人物,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景德鎮窯神——唐英》。

  那麼為什麼要在宮廷燒造呢?簡單的來說,首先是皇帝要控制這件事,要親自參與這件事,他就要能看得見。由於能夠繪製琺瑯彩的人才是匱乏的,材料是珍貴的,所以康熙皇帝就把它局限於故宮內燒造。第二就是皇帝酷愛琺瑯彩,他要看到這個過程,過程對他太重要了,他的樂趣產生於過程之間,看到成品也很高興了。但是從開始畫,到燒造,到完成,整個過程都在其監測之下,其中的樂趣就更加深了一步。雍正、乾隆以後,屢見文獻記載,皇上多次調宮廷畫家去畫琺瑯彩。我們的琺瑯彩能有今天這個成就跟康、雍、乾三朝皇帝親力親為有直接關係。

清·乾隆琺瑯彩纏枝蓮紋雙連瓶

  琺瑯彩瓷器是專門為皇室燒制的瓷器,產量極少,而且每一件都是精品。「琺瑯彩」的名字,本身就蘊含了對產地和功用的限制,晚清時一些景德鎮民窯的產品也自稱琺瑯彩,竊以為劃到粉彩瓷更合適些。

  說說粉彩,是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和琺瑯彩很像,很難區分,即便是專家,也有打眼的時候。一般認為粉彩是景德鎮以五彩為基礎,模仿琺瑯彩的產品,然而粉彩的出現比琺瑯彩還早幾年,總之兩者的關係相當曖昧。

  琺瑯彩與粉彩的區別

  1、琺瑯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種不同的色,而粉彩釉雖比五彩釉的色彩總數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還達不到琺瑯彩那麼豐富。

  2、琺瑯彩料繪製的花紋是堆起來的一層厚厚的料,有立體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塗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覺。

  3、琺瑯彩色調非常豔麗美觀,而粉彩則顯得不及。

  4、琺瑯彩料較厚的地方釉面出現極細的開片(冰裂紋),並明顯有玻璃質感;粉彩不存在開片的問題,且無玻璃質感(不反光)。

  5、琺瑯彩沒有蛤蜊光暈散現象,而粉彩器則有極美的蛤蜊光暈散在色彩的周圍。

  了解更多景德鎮和陶瓷的資訊盡在唐龍陶瓷(jdztltc666)

相關焦點

  • 唐龍說瓷: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
    粉彩是受琺瑯彩製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也頗受皇家喜愛。粉彩和琺瑯彩因為色調相仿很容易被新手混淆。陶瓷市場上由於追逐高價,賣家常常以粉彩冒充琺瑯彩。但粉彩與琺瑯彩雖然外表有幾分相似,你了解他們的區別在哪嗎?
  • 中國陶瓷之釉上彩
    釉上彩是在燒製成瓷已玻璃化的釉上用陶瓷顏料進行彩繪、貼花等裝飾手法,再次入窯經大約600至900攝氏度的溫度燒制,使得顏料圖案固化在釉面上,是傳統陶瓷的主要裝飾手法。釉上彩釉上彩的歷史悠久,遠在北齊就有出土釉上彩的陶瓷,早期主要是白彩、綠彩等簡單色料為主的釉上瓷器,金元時期就出現了釉上五彩瓷,明朝釉上五彩瓷進一步的發展,清朝時期出現了聞名中外的琺瑯彩和粉彩
  • 景德鎮陶瓷工藝鬥彩、五彩、粉彩、新彩,琺瑯彩到底如何區分
    很多人分不清楚五彩和粉彩、琺瑯彩、新彩這幾個工藝的陶瓷,鬥彩和五彩就比較容易和他們區分,我先來說說鬥彩吧,在瓷器山就能看出來。鬥彩的就是指3種或者以上顏色加上青花打線而形成的陶瓷釉上裝飾,鬥彩的特點是所有的畫面外圍線條全部都用青花勾線大地,等到燒成後在成瓷上用粉彩再畫出餘下的畫面。如下圖仔細看上面的圖,所有的藍色都是青花,在為燒制前就畫好了的。
  • 琺瑯彩:釉上彩之精品,帶你走進清宮皇室
    琺瑯彩瓷,即瓷胎畫琺瑯,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它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是歷代最受藏家青睞的瓷器之一,與宋汝瓷、元青花並駕齊驅,被稱為「世界上最奢侈的藝術品」。
  • 美瓷鑑賞—琺瑯彩雙龍耳瓶,玉壺春瓶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遊園罐是其代表。
  • 清代時期琺瑯彩!
    瓷胎畫琺瑯是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是漢族陶瓷藝術之瑰寶,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
  • 琺瑯彩的瘋狂?瓷器琺瑯彩為何能屢創天價?
    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製作琺瑯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此外,在裝飾工藝上它集彩繪、描金、軋道、凸印、開光等多種工藝於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也體現了清代乾隆時期琺瑯彩的收藏價值。
  • 琺瑯彩「福壽圖」對瓶優惠讀者
    中國陶瓷界兩種絕技琺瑯彩、釉下五彩的完美結合,兩位傳承人的聯袂奉獻,從工藝角度,「福壽圖」對瓶已經超越了清朝琺瑯;瓶高47.2CM、口徑7.5 CM、底徑17CM、肚徑24CM,從尺寸上突破了「琺瑯無大器」的說法,是琺瑯瓷一款裡程碑式的作品。琺瑯彩「福壽圖」對瓶圖案背景琺瑯彩「福壽圖」對瓶圖案源自慈禧太后五十大壽親繪的《福壽圖》,原稿現在藏於故宮。
  • 雍正「琺瑯彩粉彩」碗,到底是琺瑯彩還是粉彩?
    邦瀚斯(Bonhams)有一對雍正瓷碗上拍,行方形容為「琺瑯彩粉彩」,估價US$30萬 - 50萬(RMB 200萬 - 330萬)。不少讀者來函,說頗感迷茫,不明白這對碗究竟是「琺瑯彩」還是「粉彩」。是故,我們特地撰寫此文,望能解答各位疑難。
  • 天價琺瑯彩碗引發的思考
    「清三代官窯瓷器地位固若金湯」這是藝術圈對清三代瓷器的評價,這件琺瑯彩碗無疑再給清三代瓷器創造了拍賣神話。  據報導,「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開拍前,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曾表示,本季中國藝術品春拍將呈獻多件中國藝術精品,其中清代雅瓷尤為亮眼。
  • 大清之風:瓷中瑰寶之琺瑯彩
    琺瑯彩瓷器是一種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它的製造過程,一般是先在景徳鎮用高溫燒成白瓷,然後送到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繪彩,由造辦處琺瑯作在彩爐中以低溫燒成。由於其彩繪和燒成工藝,都不在景德鎮進行,因此不能視為是景德鎮窯的製品,但它對景德鎮粉彩瓷器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
  • 瑾德苑|貴族獨享,瓷上琺瑯,帶你了解陶瓷皇后的高貴與榮華
    琺瑯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瑯料,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遂使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 什麼是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
    馬未都在他的《馬未都說收藏》一書中,曾就這四個類別進行過詳細的解說。現筆者扼要摘錄其中一二,配以圖片展示。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五彩:硬朗媚俗的顏色五彩源於早期的彩瓷。唐代的長沙窯開彩瓷的先河,但真正產生影響力的彩瓷是從明清開始的。五彩和青花同時期誕生,都創燒於元代後期。
  • 清代陶瓷燒造的創舉——粉彩瓷
    清雍正粉彩葫蘆瓶 大英博物館館藏 粉彩瓷與青花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並稱為「清代四大名瓷」,其做工細膩、色彩豐富、清雅柔潤,充滿著詩情畫意,富有強烈的藝術感和觀賞價值
  • 粉彩洋彩琺瑯彩的異同點
    這段話有幾個重點:一個是畫法雷同琺瑯彩,二是白器,三是彩繪,四是仿西洋畫法。這麼看粉彩與洋彩應該差不多,其實要我說洋彩就是粉彩,非得多一事兒又弄出個分類。實際上在民國以前沒有粉彩這一說法,都是叫洋彩,現在景德鎮燒制仿古瓷的還叫洋彩,粉彩一說最早出現在民國並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為了細分彩瓷又重新提出了洋彩,我們一起看看洋彩到底是什麼。
  • 乾隆琺瑯彩碗,5.5億同款洋彩玲瓏尊!
    同時,乾隆年間琺瑯彩瓷器的數量較少,虞美人圖案更是稀有,所以這件瓷器非常難得。」提到琺瑯彩,常年關注拍場的行家們立馬會想到,就在今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拍其實剛剛創下過天價,一件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以1.4億港元起拍,最終斬獲2.39億港元(含佣金)。拍前蘇富比方面就預料此琺瑯彩將成交價逾2億港元,最終果不負眾望,輕輕鬆鬆完成這個小目標。
  • 琺瑯彩第一人:王國喜與琺瑯的不解之緣
    琺瑯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琺瑯彩不僅畫工精緻繁複,而且色彩斑斕絢麗,單就色料的提煉工序就瑣碎的一塌糊塗。景德鎮有一個人,在研製創新琺瑯彩上一次次的失敗中尋找經驗,在反反覆覆的試驗裡破解秘訣,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衝破了琺瑯彩料的終極密碼。
  • 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特徵: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粉彩是古彩(即康熙彩或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製作工藝的影響創作的一種釉上彩的新品種,初創時,彩繪方法與古彩很相似,多沿用古彩的才會方法,僅在紅色的染色中運用了琺瑯彩中才能見到的胭脂紅,光彩較足。特徵:色彩鮮麗而持重;粉潤柔和而淡雅。書工細膩而精湛,栩栩如生而俊雅。
  • 清代琺瑯彩為什麼這麼值錢呢?
    瓷胎畫琺瑯,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清乾隆宮廷御用琺瑯彩瓷器琺瑯彩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朵奇葩,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御用器。
  • 琺瑯彩賞瓶一對
    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琺瑯彩是一種古代工藝,色彩鮮豔,富有收藏性。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乾隆期間的琺瑯彩水平工藝首屈一指。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瑯彩瓷非常費工,工藝複雜,成品率低,每一件都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