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

2020-12-11 黃門左侍郎

中國人對稱呼是非常講究的,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都會有不同的稱謂。比如一國之主,自稱為朕,被稱萬歲。再如普通男子,15歲左右稱束髮,意指束髮而就大學,是學習各種技藝的好時光;20歲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30歲稱而立,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60歲為花甲,70為古稀……

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就是現在的處女。至於未婚少女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南朝宋武帝劉裕有個漂亮的女兒叫壽陽公主,正值愛玩的年紀,有年的正月,壽陽公主和一幫小宮女玩撒嬉戲累了,就躺臥在含章殿的簷下小憩。這時恰好有一陣微風吹來,被吹落臘梅花中,有幾朵碰巧落到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漬染後,在壽陽公主的前額上留下了臘梅花樣的淡淡花痕,像是印到肌膚上了,拂之不去。

年輕的少女,額頭印著淡淡的臘梅,煞是好看,就連一旁的宮女們都被壽陽的美麗所深深吸引住了。

壽陽的母后得知這一神奇現象後,趕緊把女兒招到近前,因為有了花痕相襯,女兒愈發靚麗,特意讓壽陽公主保留著它,三天後才將其用水洗掉。

此後,愛美的壽陽公主便時常摘幾片臘梅花,粘貼在自己前額上,以助美觀。宮女們見了,個個稱奇,並跟著仿效起來。並且,這一做法漸漸由宮裡傳入民間,這種妝扮還被人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梅花妝」(或簡稱「梅妝」)。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太平御覽》)。」

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於是有人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儲藏起來,可以隨時取用。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額花」。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慢慢地,「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了。

傳說是美麗的,真實情況又如何呢?其實,未婚女子「貼花黃」的歷史比劉宋還要早,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北朝民歌《木蘭詩》就已經有了「貼花黃」的描寫——木蘭完成替父從軍的任務、安全近返家後,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拾女兒妝: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北朝的建立是早於劉宋的,北魏一個普通民間女子早已貼花黃,可見這一風俗可能在東晉之前就有了。

另外,「黃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因此,人們在閨女前面加「黃花」,不僅表示這個女子還沒結婚,而且說明這個姑娘品德高尚,心靈純潔,情操貞節。

這種習俗直到金、元的遊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後,才慢慢消除。婦女們雖不再貼黃花了,但人們仍把沒有出嫁的年輕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從此,「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得以流傳至今。

相關焦點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看完你就明白了
    對於男子,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30歲稱而立,40歲為不惑之年,60歲為花甲,70為古稀。 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常被我們用來指還沒有結婚的女性,至於未婚少女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應該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詞裡面的「黃花」是什麼?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紅花、粉花不好聽嗎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紅花、粉花不好聽嗎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雜五行書》前言: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現代,都喜歡將沒有出嫁的女子稱為「黃花閨女」,那麼其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這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在中國古代人們奉行五行。人們認為事物的發展會根據五種形態進行生長。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稱呼大家都很熟悉,便是我們常說的"黃花大閨女"。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黃花閨女"的起源。在古代,黃花代指菊花,形同品格高潔,也可以形容女子。但"黃花閨女"這一稱呼,據說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宋朝的宋武帝有位年輕貌美的女兒,也就是壽陽公主。有天她在皇宮內獨自玩耍,身心略感疲憊,便躺在大殿的屋簷下閉目養神。
  • 中國古代為什麼把未出嫁的女子叫做「黃花大閨女」?
    中國民間常把待字閨中未出嫁、沒有性生活的少女稱為黃花閨女,這裡的「黃花」一般是指菊花,用來比喻待潔淨的處女,把黃花比作處女的原因是菊花品質高潔,象徵著女子貞潔。」黃花閨女」一詞最早源自於北宋年間的《太平御覽》一書,但最初的黃花並非指菊花,而是指臘梅花。
  • 科普:古代未婚女子為何稱為「黃花大閨女」,而不是綠花了
    終於知道,古代未婚女子為何稱為「黃花大閨女」,而不是綠花了在我過漢語言文化中有那麼一個詞叫做「大家閨秀」在我國古代一直用來形容有錢勢的家族中的女子。未出嫁的女子可以說是「待字閨中」,或者說是「黃花大閨女」所有類似意思的詞語都帶有「閨」這個字。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為何叫「黃花大閨女」而非其他的花?黃花又是什麼花呢?而且現在的這種叫法都還是存在的,到底是因為什麼能夠傳承那麼久而從未改變的呢?
  • 古人為何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大閨女」?真相真是耐人尋味
    古代為何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大閨女」?「黃花閨女」已經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了,大家都知道意思是還未出嫁的女子,但是你們知道這個詞的來源嗎?我們接下來就說說古人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在玩累的時候,壽陽公主的額頭有一片臘梅花落在額頭上,來一陣微風,汗水將梅花侵染後印在額頭上,大家看到後都覺得美若天仙,太好看了以至於當時都在效仿,一直流傳到們見這種妝容就用於描述未出閣的女子,慢慢的「黃花閨女」便用來形容未出嫁的女子。但是黃花閨女中的黃花,你們知道具體是哪種花嗎?
  • 古代「黃花閨女」有多重要?如果女子出嫁發現不是會怎麼樣?
    大家都習慣將沒有出嫁的姑娘稱之為「黃花大閨女」,甚至還有人調侃單身狗說:「母胎單身30年,至今還是黃花大閨女。在古代那個三從四德的時候,女子最重視貞潔,出嫁前必須是清白之身,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稱為」黃花閨女呢,如果出嫁後,發現不是黃花閨女,那又將會受到怎樣的處置呢?古代「黃花閨女」有多重要?如果女子出嫁發現不是會怎麼樣?
  • 什麼樣的女人才能被稱為「黃花閨女」,說的真是未出嫁的女孩嗎?
    古代人通常會形容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由於,古代貞節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傳統的「黃花閨女」不同於現在的「未婚女性」,準確來說應該是「處女」。「婚姻」這兩個字在古代的叫法與現在相同,寫法卻有些差異,古代通常會把這兩個字寫作「昏因」。
  • 古代未出閣的兒女,稱為「黃花閨女」,很少有人知道「黃花」意思
    古代未出閣的兒女,稱為「黃花閨女」,很少有人知道「黃花」意思在封建時代我們常常把沒有出嫁即沒有出過閨門的少女稱作黃花閨女,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黃花」的意思,今天就來說說這「黃花」!第一種其實就是一種化妝的方法,女子在沒有出嫁的時候的化妝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黃紙剪成各種好看的圖案貼在臉上,或者塗上黃色的裝粉來打扮自己,所以她們就被人稱作是黃花閨女。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沒有出嫁的女子也就是處子,她們沒有經歷過周公之禮,而額頭上的汗毛一般是淡黃色的,所以也被人叫做黃花閨女。
  • 古人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
    「黃花閨女」一詞,普天下幾乎人人皆懂。所謂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就是現在的處女。  關於「黃花閨女」一詞的由來,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  南朝某年農曆正月初七這天的下午,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裡嬉戲。
  • 未出嫁的姑娘為何叫「黃花大閨女」呢?原來是源於她
    在我國民間,一直將未出嫁的少女稱為黃花大閨女,有的地方則稱為黃花女或者黃花幼女,為什麼要在閨女前加上黃花二字表示未出嫁的少女,而不是紅花,紫花或者別的什麼花呢?有一種說法比較粗暴,此黃花就是我們平常見得菊花,和我們今天常說的花語有些類似,中國古代文人也賦予了不同的花有著不同的品性,比如牡丹代表富貴,那麼菊花在古人眼裡則代表著高潔,同時它還比較耐寒,凋謝也比較晚,常被認為是有節操的象徵。陶淵明獨愛菊花,因菊懷此貞修姿,卓為霜下潔,這種特質用來形容未婚少女倒也貼切。
  • 從古到今把未出嫁的女孩子叫做「黃花大閨女」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到了今天,人們還會像古人一樣,常常把年輕未婚的女孩子稱之為「黃花大閨女」,而且對於這種稱呼,讓人似乎在思想理念上,含有一種比較神秘而神聖的感覺。那麼,為什麼古時候把未出嫁的年輕女孩子叫做「黃花大閨女」呢?其實在這中間,充滿了讚美和貞潔理念。
  • 沒出嫁的女孩兒被為「黃花大閨女」,為什麼不叫「紫花大閨女」?
    《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我們都在書上或是電視劇裡看到,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孩稱為黃花大閨女,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有些很多繁瑣的禮節,社會上各個階層人們之間的稱呼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群也有自己不一樣的稱呼,黃花大閨女就是其中的一種。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34;。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這樣的簡單製作法廣為流傳,而且大都是未出閣的少女使用&34;。久而久之,人們便用&34;形容未出嫁的姑娘。
  • 古代少女為什麼要叫黃花閨女?梅花妝與貼黃花習俗的由來
    在古代,人們都把未出嫁的女子稱作「黃花大閨女」。為什麼要在閨女前面加上黃花二字來表示未出嫁的少女?而不是紅花或者紫花呢?「黃花閨女」一詞,普天下幾乎人人皆懂。不僅在古代,放到現代,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人人皆懂,意思主要是代指沒有出嫁的大姑娘。
  • 黃花閨女的黃花指的是什麼花?古代為何寓意呢
    原標題:黃花閨女的黃花指的是什麼花?古代為何寓意呢 古代常用「黃花閨女」來形容未出閣的女子,以表示她清清白白,就連現在,我們也經常用「黃花」來表示未嫁的女子。那麼這個清白女子的代名詞「黃花」是指的什麼花?為啥不用別的顏色的花來形容呢?未嫁的女子又有哪些別的詞可以用來形容呢?
  • 古今趣聊:古代未婚女子為何稱為黃花閨女
    我們在看一些古代書籍和電視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把古代的未婚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其實這是民間對年輕姑娘的統稱。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慢慢地,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了。
  • 「黃花大閨女」這個詞怎麼來的?為什麼形容未出嫁女生?
    對於一些沒有經歷過男女之事的女生我們經常說她是「黃花閨女」。在古代「黃花閨女」多指一些待字閨中、尚未出嫁的女子或者處女。那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生為黃花大閨女呢?關於黃花大閨女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一般這種花鈿都是黃色的,再加上畫這種妝容的都是未出閣的姑娘,後來有人就把「花黃」顛倒過來加上「閨女」組成「黃花閨女」來形容沒出嫁的女生。另一方面黃花又指菊花,通過菊花來比喻少女高潔、貞潔的品性。
  • 古代為何將未婚女子稱為「黃花閨女」?黃花是一種什麼花呢?
    在古代時,思想比較封建守舊,把女子的貞潔看得尤為重要。他們常常把還沒有出嫁的少女稱之為「黃花閨女」,我們現在開玩笑時也常說「黃花大閨女」一詞。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黃花究竟是什麼品種呢?我們都知道,每種花都有它特定的語言,代表不同的含義,這黃花是否和花語有關?